子路是孔子的學生?!秴问洗呵铩分杏涊d了“子路救溺”的故事:有一天,子路在河邊走,看到河中有溺水者,便跳到河中把人救了上來。被救的人為表感謝送了一頭牛給子路。子路沒有推辭,收下了牛??鬃又篮蟾吲d地說:“魯國人以后都會搭救落水者了?!?/p>
《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見義勇為,顧名思義,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情就勇敢去做。結合現(xiàn)代相關規(guī)定,見義勇為,是指公民在法定職責、法定義務之外,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挺身而出的行為。
見義勇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非義務性。見義勇為者是不具有法定職責或法定義務的人。例如,父母救助溺水的子女,就不屬于見義勇為,因為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的義務和監(jiān)護的職責。(2)利他性。見義勇為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公民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行為,不屬于見義勇為。(3)危險性。見義勇為者積極主動實施救助行為,不顧個人安危,其實施救助行為時,自己也處于一定的風險之中。故事中,子路與落水者素不相識,落水者掉入河中也并非由子路造成,所以,子路對落水者沒有法定的救助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子路不顧個人安危主動下水救人,他的行為屬于見義勇為,值得贊賞。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我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一百八十四條將見義勇為納入了民法調整范圍,賦予了見義勇為者受損害時的救濟權利,規(guī)定了見義勇為者的免責條款,保護了見義勇為者的權益,避免了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情況發(fā)生。
【見義勇為的侵權責任和補償責任】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shù)模芤嫒藨斀o予適當補償。”
【緊急救助的免責豁免】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p>
根據(jù)《民法典》的上述規(guī)定,假如子路在救助落水者的過程中受傷,他可以要求落水者給予適當經(jīng)濟補償。假如事發(fā)時情況緊急,子路在著急將落水者拖上岸的過程中,造成落水者胳膊輕微受傷,子路也不必承擔責任。
2012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衛(wèi)生部聯(lián)合制定《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guī)定了積極完善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政策措施、落實見義勇為傷亡人員撫恤補助政策等內容。例如,《意見》中規(guī)定,見義勇為死亡或致殘人員子女入公辦幼兒園,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接收。義務教育階段,要將見義勇為死亡或致殘人員適齡子女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落水者獲救后將一頭牛贈送給子路以表感謝之情,子路欣然接受。從現(xiàn)行民事法律角度看,落水者自愿將牛贈送給子路,雙方之間形成了法律上的贈與合同關系,受法律保護?!睹穹ǖ洹返诹傥迨邨l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碑斅渌甙雅=唤o子路之后,子路就取得了牛的所有權。需要注意,如果子路以救人相威脅,提出如果不給高額錢財就不救人,那子路的行為就可能涉嫌敲詐勒索了。
見義勇為本身有一定的風險性,見義勇為者在救助他人過程中自己的權益有可能受到損害。在孔子看來,見義勇為且不求回報是一種較高的道德標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子路受牛向社會傳達出了“好人有好報”的導向,可以激勵更多人見義勇為。因此,孔子對子路的行為表達了肯定。
見義勇為令人贊賞,但我們也要量力而行。當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遭受現(xiàn)實危險時,我們應保持理智和冷靜,評估周圍環(huán)境和自身能力,如果風險過高或自身無法做出有效的應對,應該采取及時報警、等待專業(yè)救助人員到來、向附近呼喊求助等合理方式,切勿盲目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