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年貴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背踔姓Z文課上蘇軾這首《惠崇春江晚景》,我再學習時,對詩里的“蔞蒿”“河豚”究竟是何物,很不了解,更不明白作者為何要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直至在江蘇上大學后,我跟蘆蒿與河豚來了個舌尖之上的邂逅,心中困惑了多年的疑問才逐步有了答案。
上大一時,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中午,結束了一上午課程,我走進中國藥科大學校門旁的那家“文苑”餐館,點菜時發(fā)現(xiàn),前來的顧客們大都要了一份“蘆蒿炒香干”。我很是不解,便問店主。店主解釋道:“蘆蒿是春天里的應季美食,本地老餮趁機大飽口福?!苯?jīng)不住誘惑,我也點了一份“蘆蒿炒香干”。
等菜端上桌,只見白底青花紋的方形瓷盤中堆滿了一段段嫩綠色的植物莖,其形狀大小跟蒜薹很相像,淡黃色的香干片伴在其中,賞心悅目。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細細咀嚼中齒間傳來一股淡淡的香味,似芹菜,又似茼蒿,但又都不是。氣味沒它們濃烈,那是一種淡雅愉悅的清香。蘆蒿的淡雅清香,再加上香干的咸鮮可口,搭配得恰到好處。我口舌生津,食欲大增,不一會兒,盤底見光。于是,我不禁想起了蘇軾那首詩在我心底留下的疑問:莫非眼前的“蘆蒿”就是詩中的“蔞蒿”?后經(jīng)查證,果不其然,原來“蘆蒿”除了叫“蔞蒿”之外,還有“藜蒿”“水蒿”“水艾”“香艾”等名稱。
猶記2017年底,我在南京市攻讀碩士學位,高中同學顏紅春來看望我。我?guī)ビ昊ㄅ_游覽,出來時已是中午時分,兩人肚子開始叫喚。于是,我們就在景點附近的中華門找了一家餐館用餐??吹讲藛紊暇褂小疤J蒿炒香干”,沒承想大冬天里竟然也有這道特色美食,我連忙向老同學推薦。等這道美味呈現(xiàn)于眼前,同學初嘗蘆蒿美味之后,頻頻舉筷伸向那盤子。而我同樣推薦的“南京鹽水鴨”等南京特色菜肴,則被冷落一旁?;氐胶贾葜?,老同學逛超市偶遇貨架上有“蘆蒿”,還不忘激動地拍照,發(fā)來與我分享。
蘇軾不僅是大文學家,而且是大美食家。他對美食的追求和獨到的見解,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在他的詩文里,將“蘆蒿”跟“河豚”相提并論,由此可見此二者必是非凡之物,定有獨到之魅力令他念念不忘。
河豚是著名的“長江三鮮”之一。2000多年前,吳王夫差驚異于它的美味,一時又想不到貼切詞語來贊美,遂以最寵愛的絕世美人西施來比喻,之后“西子乳”便成了河豚另一種雅稱。故而,宋人有“甘美遠勝西子乳,吳王當日未曾知”的詩句。
我有幸吃過一次河豚。那是2016年春天,我還是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導師周雷鳴教授攜我去了距離南京很近的鎮(zhèn)江游玩,他鎮(zhèn)江的朋友王總熱情地接待了我倆。當天中午用餐,王總特意為我倆各點了一份紅燒河豚。吃河豚也有講究:先用筷子將其帶刺的肚皮翻過來,然后整個夾起來放入口中,囫圇吞棗似的整個吞下去。據(jù)說此種吃法最為滋補。
離開江蘇南京回到故鄉(xiāng)湖南,我的生活中再也沒有“蘆蒿”與“河豚”了,但是“蘆蒿”“河豚”總是從蘇東坡那首詩文中跳出來,成為鮮活的生命形象,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每到春江水暖時,我都會想起蘇軾那首詩,想起了在那暖暖春光里,一邊觀賞著無邊春色,感受無限的生命活力,一邊品嘗應季美食“蘆蒿”和“河豚”,那樣的日子該有多愜意?每每想起,心里就會無限美好,能不憶“蘆蒿”“河豚”?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