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轉體橋施工在跨越深水、峽谷和既有線路等施工困難地形時,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文章以東陽高速公路上跨京九鐵路(2×75)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為工程依托,從總體方案出發(fā),闡述了跨鐵路轉體橋的上、下部結構的設計要點,對上轉盤、轉體支座、下轉盤及轉體牽引系統(tǒng)等具體方案進行了重點說明,并給出轉體橋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為此類轉體橋設計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轉體橋;計算分析;轉體施工
中圖分類號 U448. 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4-0114-03
0 引言
轉體橋施工在復雜的地形條件下,如跨越深水、峽谷及既有線時,有其特有優(yōu)勢。按轉向的不同,將其劃分為豎轉法、平轉法和平轉豎轉結合法,其中,平轉法使用最為廣泛。該文以一座新建橋梁工程為依托,詳細闡述了上、下部結構和轉體系統(tǒng)的設計要點,并給出轉體橋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以期為同類橋梁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借鑒。
1 工程概述
東陽高速公路是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起自東阿縣銅城街道的東阿南樞紐,與高東高速和青蘭高速連接。主線全長58.495 km,設計速度120 km/h,雙向四車道,路基及小橋涵寬度27 m,大中橋寬26.5 m。路線于山東省陽谷縣趙堂村北上跨京九鐵路,設分離式立交。交叉里程樁號東陽K45+475=京九下行K461+474,交叉角90.9 °。
京九鐵路為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速度160 km/h。交叉處京九鐵路為直線段,線間距4.1 m,路基總寬度13 m,路基高度3 m。兩側設有接觸網(wǎng)立柱,通信光電纜等設備。實測上跨鐵路處(轉體影響范圍)軌道頂面最大標高為40.6 m,橋下214#接觸網(wǎng)支柱頂標高為48.66 m,轉體影響范圍內213#接觸網(wǎng)支柱頂標高為48.88 m。
2 總體方案
跨京九鐵路分離式立交平面位于直線上,橋面為雙向2%橫坡,縱斷面位于半徑17 550.701 m的豎曲線上,橋墩橋臺徑向設置。涉鐵部分主橋起點樁號K45+353.0,終點樁號K45+503.0,主橋全長150 m,橋寬30.75 m,正交布設。上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下構主墩為板式墩,基礎均為承臺、鉆孔樁基礎。
橋梁上跨京九鐵路,鐵路為雙線電氣化鐵路,主橋布置應保證全過程中梁體與接觸網(wǎng)帶電體之間的距離≥0.5 m,且不超出既有線路的容許界限。在此基礎上留出充足的安全間距[1],轉體過程及成橋狀態(tài)橋下凈高最小值為9.98 m,滿足不小于8.5 m的要求,充分考慮了施工凈空要求,轉體角度為逆時90.9 °。主橋采用2×75 m連續(xù)梁,轉體施工,轉體主墩位于既有京九鐵路東側,轉體部分跨徑組合為2×71.34 m,即兩側均預留3.66 m后澆段,轉體就位后澆筑。轉體采用一次轉體就位,設計轉體重量20 000 t。(見圖1~2)
主橋轉體就位前采用墩梁臨時固結體系,轉體就位主梁合龍后拆除臨時固結,設置摩擦擺支座;15#主墩墩底設置轉體系統(tǒng),用于轉體施工;14#、16#邊墩墩頂設置摩擦擺支。
3 上部結構設計
3.1 橋面寬度
主橋標準橫斷面設計:2×[0.525 m(SS級護欄)+1.535 m(緩沖帶)+0.565 m(HA級護欄)+11.75 m(行車道)+0.525 m(SS級護欄)+0.475 m(1/2分隔帶)]=30.75 m。
3.2 梁體構造
主橋上部結構為(75+75)m預應力混凝土變高箱梁,路線中心線處梁高8 m(主墩位置)~3 m(標準段),在主墩順橋向兩側67.5 m范圍(橋墩結構邊緣起算)采用1.8次拋物線漸變。主梁采用單箱四室斜腹板截面,整幅斷面,梁頂設2%的雙向坡,頂?shù)灼叫?,邊腹板傾斜,斜率2.5∶1。箱梁頂板寬30.75 m,底板寬16.91 m(主墩位置)~20.91 m(標準段),兩側懸臂板長 4 m。箱梁頂板厚28 cm,底板厚由30 cm變厚至150 cm。邊腹板板厚由60 cm變厚至90 cm,在主墩根部變厚至120 cm。中腹板板厚由60 cm變厚至90 cm,在主墩根部變厚至130 cm。懸臂板端部厚20 cm,根部板厚70 cm。端橫梁厚度為2 m,中橫梁厚度為4 m。
3.3 梁體分段
主橋轉體前采用滿堂支架現(xiàn)澆施工,將整個箱梁劃分為4個梁段,其中0號梁段在支點處長10 m,隨后進行15 m的L1號梁段、20 m的L2號梁段、31.34 m的L3號梁段澆筑,在梁體轉動到位后澆筑3.42 m邊跨現(xiàn)澆段。
主梁采用縱向、橫向、豎向的三向預應力體系,按全預應力混凝土構件進行設計。縱向預應力:采用抗拉標準強度為1 860 MPa的高強低松弛鋼絞線,大噸位群錨體系,金屬波紋管??v向預應力分為腹板束、頂板束和底板束,采用了φS15.2-19、φS15.2-17和φS15.2-12,一共3種規(guī)格。
橫向預應力:采用抗拉標準強度為1 860 MPa的高強低松弛鋼絞線,扁錨體系,金屬波紋管。箱梁橫向預應力采用φS15.2-3鋼束,間距模數(shù)為0.5 m,采用單端張拉,張拉端左右交替。豎向預應力:豎向預應力鋼束采用直徑為16 mm的無黏結預應力鋼棒,抗拉強度標準值fpk=1 420 MPa,間距模數(shù)為0.5 m,鋼棒兩端采用φ16-3配套錨具,單端張拉。
3.4 結構分析
采用Midas Civil對主梁進行施工階段和成橋分析,并借助Midas Civil Designer進行設計驗算。共劃分為8個施工階段:施工橋墩及轉體段梁部、張拉轉體前鋼束、轉體、澆筑邊跨現(xiàn)澆段混凝土、張拉邊跨現(xiàn)澆段鋼束、體系轉換、施工二期恒載和收縮徐變。
結果顯示:在恒載、活載、溫度荷載和支座沉降等荷載組合下,各施工階段短暫狀況正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抗彎和抗剪承載能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正截面抗裂和斜截面抗裂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正截面和主截面壓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鋼束運營階段最大拉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4 下部構造設計
4.1 墩身及基礎
主墩采用等截面板式墩,平均墩高4.121 m,墩橫橋向為16.91 m,順橋向為4 m,四周倒R=40 cm圓角。上轉盤為圓形,轉體直徑18 m,厚3.6 m;下轉盤為正方形,邊長21.4 m,厚4.5 m,基礎采用25根直徑1.8 m的鉆孔灌注樁。
分聯(lián)墩采用柱式墩接蓋梁,橫向4根直徑2 m的墩柱,每根墩柱下接2.6×6.8 m(橫橋向×順橋向)矩形承臺,承臺厚2.5 m,每個承臺下設2根樁徑1.6 m鉆孔灌注樁。
4.2 轉體系統(tǒng)
轉體采用一次轉體就位,設計轉體重量20 000 t。轉體系統(tǒng)結構由下轉盤、轉體支座、上轉盤、轉動牽引系統(tǒng)組成[2]。拆除主梁施工支架后,上構重量全由上轉盤施加給球鉸,再由球鉸傳遞給下轉盤[3]。
4.2.1 轉體下轉盤
下轉盤為支承整個轉體結構重量的主墩基礎,轉體結束后,與轉體上轉盤一起構成基礎。設有轉體系統(tǒng)的轉體支座、保險撐腳環(huán)形滑道和轉體拽拉千斤頂反力座等[4],平面見圖3。
4.2.2 轉體支座
轉體支座是轉體系統(tǒng)的核心,也是轉體工程中最重要的結構。由上轉盤球鉸、下轉盤球鉸骨架、定位鋼軸、四氟乙烯滑動片組成。球鉸直徑為4.7 m,定位鋼軸直徑為39 cm。其對制造和裝配的準確性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需精心加工和安裝。為了達到轉體支座的實用性能需要,轉體支座的上支承板表面經過電鍍或磨光處理?;酪诉x擇整體底板和下部底板嵌套,在特別要求下可進行拼接。上、下支承板上預先安裝相匹配的銷軸。
4.2.3 轉體上轉盤撐腳與滑道
上盤撐腳是在平轉過程中穩(wěn)定地支承轉動結構的保險腿。為了保證轉動過程中安全撐腳的受力,轉體平臺上對稱撐腳的中心線應與上轉盤的縱向中心線相一致,這樣撐腳就可以在縱向中心線左右兩端均勻地排列[5]。在支撐腿下面(也就是下轉盤的頂面)設置一條滑道,上轉盤撐腳與滑道之間的楔形塊用于轉動前的臨時鎖定,以保證上下盤不會出現(xiàn)相互滑移。轉動時,保險撐腳可以在滑道上滑行,從而保證了整個轉體過程的順利進行。撐腳底與滑道頂面之間的距離宜在10~20 mm范圍內。整體滑道必須處于同一高度,且高度相差不超過2 mm。
4.2.4 轉體上轉盤
轉體結構的一個關鍵組件是上轉盤,當其轉動時,會構成一個三維多向受力狀態(tài)[6],上轉盤高3.6 m,設有縱向、橫向預應力鋼束。轉臺直徑18 m,高度2.7 m。旋轉平臺中預先設有牽引索,其端部為Р錨,同一對拉索的錨定點位于相同的徑線上,且與中心點對稱。轉盤處預埋鋼索的長度應超過4 m,鋼索的出線點與轉盤中心對稱。將牽引索的外露部分環(huán)繞于轉盤,并與預先埋設的鋼筋相互獨立放置,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以避免在施工時造成鋼絞線的損壞或銹蝕。
4.2.5 轉體結構的牽引力計算及設備配置
啟動時靜摩擦力:
F=W·u=200 000·0.1 =20 000 kN
轉動過程中動摩擦力:
F=W·p=200 000·0.06=12 000 kN
轉體拽拉力:
T=2/3·(R·W·u)/D
其中R=235 cm,W=200 000 kN,D=1 800 cm。
啟動時所需最大拖曳力T =1 741 kN;轉動過程中所需拖曳力T =1 044 kN。
因此該橋選擇了2套液壓同步自動連續(xù)牽引裝置,在1 800 cm直徑的圓盤上牽引兩根鋼束并將其固定,構成一個水平的旋轉力矩,帶動整個轉體系統(tǒng)的旋轉[7]。單束由22條φS15.2鋼絞線組成。
5 結束語
相較于傳統(tǒng)施工方法,轉體施工法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既有鐵路和城市交通的影響,采用球鉸對橋梁進行旋轉,使其上跨現(xiàn)有線路,達到預定的橋位。在上跨鐵路轉體橋的設計中,要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用合適的橋梁形式,在保證力學性能的基礎上,還應考慮轉體結構范圍內的建筑物、施工設施、設備等的空間位置,做好全過程實時監(jiān)控,確保橋梁轉體平穩(wěn)精確。
參考文獻
[1]田山坡. 大跨徑鋼箱梁轉體T構撓度與受力研究[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9(2): 67-70+96+11.
[2]臧立秋. T型剛構橋平轉設計與施工控制研究[J]. 北方交通, 2017(2): 1-5.
[3]趙大勇. 新寧高速公路上跨京滬鐵路(64+64)m轉體T構橋設計[J]. 鐵道勘察, 2020(2): 118-123.
[4]夏遠東. 跨大鄭鐵路特大橋轉體連續(xù)梁轉盤制作與安裝控制技術[J]. 價值工程, 2017(33): 136-139.
[5]支燕武. 某轉體施工獨塔混合梁斜拉橋設計與創(chuàng)新[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8(7): 100-103+12.
[6]尹波. 淺談建興高速公路丁家溝公鐵立交橋平面轉體施工工藝[J]. 北方交通, 2017(12): 16-19.
[7]賀英閣. 葫蘆島經濟開發(fā)區(qū)特大橋(48+48)m T構轉體設計[J]. 山東交通科技, 2016(02): 48-49+60.
收稿日期:2024-01-08
作者簡介:陳子格(1995—),男,碩士,助理工程師,從事公路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