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物
外賣,固然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智慧。但當我們慢慢洗去蔬菜上的土粒,生活的芬芳細節(jié)也會順著清水在指尖流淌。
汪曾祺曾說,做菜的第一個樂趣,是總要先跑一趟菜市場。菜市場里的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若是幾平方米的工位束縛了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幾平方米擁擠的廚房絕不會讓你失望。塞肉回鍋油條,一個汪老可以申請專利的發(fā)明。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nèi)層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油鍋重炸。他說:“較之春卷尤有風味。回鍋油條極酥脆,嚼之真可聲動十里人?!?/p>
一位朋友要來北京,汪老要做一道燒小蘿卜,不用常見的白蘿卜,而是用北京正當季的小水蘿卜,用干貝燒,朋友吃了贊不絕口。
拌菠菜、冰糖肘子、腐乳肉、腌篤鮮……汪老用心制作的食物不僅讓家人和客人吃得高興、盤盤見底,也讓這棟老式單元樓房里充滿歡聲笑語。
在一間知名飯店里點了一份梅菜蒸土豬肉,卻很難跟小時候能下兩碗大米飯的梅菜蒸豬肉味道重合起來。這倒讓我越發(fā)想念媽媽做的梅菜蒸豬肉——必須用半肥的豬肉,太瘦的豬肉蒸出來會粘成一塊沒有活力的“水泥石頭”。梅菜使用前先泡水去掉一些鹽分,再加兩顆馬蹄(荸薺),一起切碎后放適量的豆粉、白砂糖、醬油,加鹽攪拌在一起,再放一點兒蔥花。
蒸出來的梅菜肉餅,梅菜菜梗依然脆彈,能一口爆出甜汁兒來。梅菜葉則像薄薄的一片舟,兜住瘦肉的咸鮮、馬蹄的甜脆和肥肉的汁,拌入米飯,而后風卷殘云。媽媽很少像酒樓的廚師一樣,一板一眼地強調(diào)這塊肉餅用的是哪里的土豬、梅菜用的是曬了多少天的菜心,也不會為了實現(xiàn)某種異乎尋常的風味放入一些添加劑。但粗茶淡飯里,她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有一位朋友說在外吃飯覺得口感始終不對,回憶母親做的飯菜,他說是因為媽媽用的油。廣東媽媽對花生油的偏愛刻到了骨子里,蒸魚后要淋上一勺滾燙的花生油;蒸排骨,要先撈過花生油;吃腸粉,也要用豉油花生油淋面。
炒芥藍、卷心菜、土豆絲,媽媽就會從黃底藍邊盛開著小紅花的搪瓷缸里,像挖雪糕一般挖出一勺雪白柔軟的豬油。炒個菜飯,豬油燒化,熱烈的脂香噴薄而出,像熔漿一般帶著菜葉的清香和咸肉的鮮咸,浸潤每一顆米粒。
我們小時候?qū)页2耸侨珶o迷思的,因為人不會珍惜每天唾手可得的東西。后來離家遠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味蕾始終替我們記得。當我們在外面飽食低鹽少糖的精致餐食卻得不到安撫的時候,不如回家,按著媽媽的菜譜,親手做一頓油潤下飯的家常滋味。
我們常說“四方食事,不如一碗煙火”,它不是一種詩意鄉(xiāng)土的向往,而是當灶頭火“啪”地點起,肉片下鍋,“刺啦”地碰到熱油,白煙蒸騰而起時,便有了煙火氣。
《早餐中國》每集的片尾,我們總會看到熱鬧的公共生活,菜市場新鮮水靈的瓜果,做早餐的攤主,公園里晨練、遛娃的老人……這些活生生的人,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的城市里,在我們每日公交必經(jīng)的地方熱氣騰騰著。只不過我們總是低頭從屏幕綜藝里去找尋,而不愿抬頭張望這近在咫尺的生活。
我想,煙火氣,就是活在此間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