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峰
(六安市裕安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安徽 六安 237100)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確保水稻種植持續(xù)增產豐收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水稻病蟲害的種類較多,在傳統(tǒng)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般采用施用農藥等方式防治病蟲害,不僅治理難度大,還會對農田與水環(huán)境造成一定污染。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加大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通過水稻綜合防治技術,保證水稻生長環(huán)境,提升水稻產量。2022 年裕安區(qū)水稻播種面積達到88.8 萬畝,實現(xiàn)了水稻高產,高質量的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是裕安區(qū)水稻高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合防治技術包含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等,綜合利用各類防治技術,實現(xiàn)病蟲害的有效控制,達到水稻增產增收目的。
農業(yè)防治手段中,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1)選取優(yōu)質的、具有抗病蟲能力的水稻種子,例如兩優(yōu)358 等抗病蟲能力、抗逆能力強的水稻品種;2)提升栽培管理質量,水稻播種期間,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培養(yǎng)健壯的幼苗,進行帶藥移栽,開展三角形栽培;3)強化水肥管理,將鉀、磷、氮等肥料當作底肥,科學合理地控制追肥量,并且進行適度曬田,減少病蟲害,保證水稻有著充足的水分條件,實現(xiàn)淺水勤澆灌。收割水稻時需要對土壤進行翻耕,消滅其中的越冬病蟲[1]。
物理防治是通過物理技術防治病蟲害,避免對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對其他生物的威脅。物理防治中可利用蟲害的趨光性特征,采用蟲害誘捕等方式對害蟲進行誘殺。根據裕安區(qū)水稻種植的實際情況,可通過安裝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實現(xiàn)水稻蟲害的物理防治,通過對殺蟲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消滅水稻害蟲。
化學防治水稻病蟲害需要明確水稻病因,同時掌握當?shù)剞r業(yè)部門的病蟲情報,根據水稻種植實際情況,在前中后期高質量開展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根據水稻種植實際情況,利用高效、安全、具有針對性的農藥進行科學防治。針對稻飛虱可采用三氟苯嘧啶、醚菊酯、烯啶蟲胺、呋蟲胺、氟啶蟲酰胺、吡蚜酮等化學藥劑,以及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參堿等生物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可采用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噻呋酰胺、烯肟·戊唑醇、氟環(huán)唑等化學藥劑,或選用井岡·蠟芽菌、井岡霉素A、申嗪霉素等生物藥劑。防治稻瘟病可采用苯甲·嘧菌酯、三環(huán)唑、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丙硫唑等化學藥劑,或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藥劑[2]。
生物防治手段可在水稻環(huán)境中種植大豆、香根草等植物,引誘害蟲產卵,為病蟲天敵提供良好環(huán)境,提升害蟲天敵數(shù)量,利用害蟲天敵進行蟲害防治。通過香根草的種植,能夠對螟蟲類的害蟲活性進行控制,達到滅殺螟蟲的效果。水稻移栽期間,可通過雜糯間栽,進一步提升水稻抗瘟能力。通過性誘導劑對水稻螟蟲進行誘殺同樣是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水稻螟蟲防治中,可利用性誘劑,釋放性信息素,實現(xiàn)對雄性螟蟲性行為的控制,最終達到誘殺雄性螟蟲的目的。生物防治手段能夠對害蟲種群構成危害,從根本上減少害蟲的數(shù)量,減少使用農藥等方式的成本。通過天敵方式,實現(xiàn)對水稻害蟲的控制,可有效保證水稻生長環(huán)境,在水稻螟蟲羽化期,可通過赤眼蜂等螟蟲天敵,進行蟲害消殺。
紋枯病是裕安區(qū)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常年在裕安區(qū)單季稻區(qū)中稻偏重發(fā)生,田間菌源充足。紋枯病又被稱作麻腳桿病,這種病害如未及時發(fā)現(xiàn),將導致水稻減產。感染紋枯病的水稻秸稈葉片與葉梢生長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出現(xiàn)腐爛的情況,導致水稻枯萎?;加屑y枯病的水稻葉片會出現(xiàn)褐色的斑紋,病情嚴重時,病斑會連成一片,產生云紋斑。天氣潮濕的情況下,患病水稻會出現(xiàn)較多的蛛絲狀菌體與紫褐色菌核。紋枯病菌喜好高溫與潮濕的環(huán)境,其在25 ℃~30 ℃時,極容易產生,對水稻健康生長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在水稻孕穗前后期間,是紋枯病產生的高峰時間段[3]。
在裕安區(qū)水稻紋枯病綜合防治工作中,采用以下農業(yè)防治手段:1)選取抗病性強的水稻品種種植;2)對水稻窄株距寬進行科學控制;3)對紋枯病的菌核進行及時摧毀,最大限度地減少水稻病害菌源;4)開展高質量的水肥管理工作,對鉀、磷、氮等肥量進行合理控制?;瘜W防治中,需要進一步分析水稻孕穗期氣候環(huán)境,進行噴藥工作。噴藥前,可選取5%的井岡霉素水劑開展兌水工作,進行藥劑噴灑,控制紋枯病,保證水稻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提高水稻產量[4]。
農民出于增產的目的,在水稻中大量使用氮肥,導致水稻稻曲病多發(fā)。稻曲病會使得水稻產量減低,食用患有稻曲病的水稻還會造成人畜的慢性中毒,威脅人畜健康。水稻抽穗楊花階段較為容易感染稻曲病,病害會對水稻穗部谷粒產生影響,于谷粒外殼產生淡黃色霉菌,患病嚴重的水稻,外殼霉菌逐漸擴大,導致外殼被霉菌所包裹。患有稻曲病的水稻谷粒將會變大為健康谷粒的三倍以上,谷粒表面較為光滑,但是在谷粒中會產生較多的綠色粉末,形成兩個病菌厚垣孢子。谷粒在成熟后掉落會產生菌核,在第二年水稻種植中附著在水稻中,菌核萌發(fā)期后,形成較多厚垣孢子,產生子囊孢子,危害水稻。水稻種植中大量使用氮肥或是長期灌溉深水,都將增加稻曲病患病概率[5]。
針對稻曲病的綜合防治手段:裕安區(qū)采用耐病的水稻品種,提升水稻的抗耐病能力,并且進行及時曬田,開展科學的水肥管理?;瘜W防治時,可在孕穗后期開展防治,陰雨天及時進行用藥,以43%戊唑醇懸浮劑或18%井烯·唑可濕性粉劑進行噴灑。當80%以上稻曲病病粒露出淡黃色小菌塊時,以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0.75 L/hm2加水450 kg~600 kg噴霧,殺死病菌,使菌塊在天晴時干縮、脫落,減輕對健康谷粒的污染。在施藥期間需要注意的是,堿式硫酸銅的使用必須避開水稻抽穗揚花期。
水稻螟蟲是裕安區(qū)常見的蟲害之一,嚴重威脅了水稻的產量。在水稻種植中,水稻螟蟲主要包含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蟲,螟蟲害能夠導致水稻年產量下降10 個百分點,當蟲害較為嚴重時,甚至會使產量下降30%以上。水稻螟蟲越冬時將會在水稻秸稈中生存,躲避嚴寒。水稻種植中,如出現(xiàn)較多螟蟲,將會導致水稻逐漸枯萎,形成枯心苗,影響水稻產量。不同種類的水稻螟蟲,其危害影響也不同,大螟蟲會危害水稻和茭白等作物,二化螟會危害水稻、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為單食性害蟲,只危害水稻[6]。裕安區(qū)水稻種植中,主要危害為二化螟,其對早稻、中稻造成集中危害。
二化螟是裕安區(qū)水稻主要的蟲害之一,在其幼蟲期間對水稻進行危害,整個階段都對水稻生長造成嚴重威脅。故而,對二化螟進行綜合防治,對裕安區(qū)水稻生產與農民經濟效益提升十分重要。裕安區(qū)對二化螟的綜合防治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選取抗病蟲害效果好的水稻品種,通過科學合理的用藥,提升物理防治、農業(yè)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等手段的綜合使用質效,提升區(qū)域內整體病蟲害防治效果[7]。在農業(yè)防治手段中通過消殺蟲源,秋收割稻盡量在齊泥處割下,實現(xiàn)對害蟲幼蟲的滅殺,并破壞害蟲越冬的環(huán)境。在水稻種植中,可在5 月上中旬翻犁灌深水,進行淹浸,時間為7 天左右。在抽穗期間,如發(fā)現(xiàn)較多幼蟲,需要將植株連根拔起,并遠離稻田,避免害蟲幼蟲轉株,同時減少害蟲越冬可能性。裕安區(qū)二化螟綜合防治手段,還包括根據田間的實際情況除草摘卵等。在化學防治中,通過20%阿維·氟蟲雙酰胺SC 450 mL/hm2、40%氯蟲·噻蟲嗪WG 120 g/hm2、20%氟蟲雙酰胺WG 150 mL/hm2、20%氯蟲苯甲酰胺SC150 mL/hm2進行防治;秧苗期間如發(fā)現(xiàn)二化螟蟲害,可采用25%殺蟲雙100 g/667 m2~150 g/667 m2,兌水50 kg 開展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在白穗期,可以采用50%樂果乳油100 g/667 m2~150 g/667 m2,兌水50 kg 進行噴霧工作;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噴施藥物,應維持田間水層2~3 天,具有很好的殺蟲殺卵效果。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噴霧時,由于三唑磷殘留期較長,會對水稻褐飛虱產生刺激增長的作用,因此要在水稻抽穗期以前使用,一般適用于早稻或上半年[8]。
稻飛虱是裕安區(qū)常見的蟲害之一,常見種類有白背飛虱、褐飛虱和灰飛虱等,屬于遷飛性的害蟲,對早、中、晚各階段水稻生長皆有著嚴重損害,極大地影響了裕安區(qū)水稻產量。稻飛虱會使水稻田塊稻葉發(fā)黃,甚至大范圍枯死。裕安區(qū)在對稻飛虱進行綜合防治過程中,手段如下:1)選用10%吡蟲啉3 000 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加敵敵畏等農藥進行噴霧防治,間隔時間為7~10 天,噴施1 次,在噴施期需注意避開花粉期;2)在小若蟲高峰期,每100 叢蟲量達1 500 頭以上時進行噴藥工作,由外向內進行田間噴藥消殺。稻飛虱藥劑滅殺時需要對準水稻莖基部進行粗打,稻飛虱大面積暴發(fā)時,需要統(tǒng)籌防治。
稻縱卷葉螟又稱卷葉蟲,這種害蟲將會導致水稻大量減產,在高溫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容易存活產卵,在降雨期遷入嚴重,產卵高峰時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針對稻縱卷葉螟的綜合防治措施,裕安區(qū)在農業(yè)防治上,采用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施足基肥,穩(wěn)定追肥。在化學防治上,于蟲卵孵化高峰期及時進行用藥消殺,通過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 mL/667 m2,或72%丙溴磷乳油50 mL/667 m2~75 mL/667 m2,或5%甲維鹽乳油25 mL/667 m2~35 mL/667 m2,兌水35 kg 細水噴霧;施藥之后,保持田間3 cm~5 cm 水,時長為3 h~5 h,確保整體防治效果[9]。
在裕安區(qū)水稻種植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針對水稻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于水稻花期用藥的過程中,需要避開開花盛期,上午是水稻的開花盛期,故而,用藥時間需要選擇花期以外的時間段,在藥品選取中,新煙堿類殺蟲劑需要謹慎使用,以免影響到授粉類昆蟲,在破口期間,還需要慎用三唑類殺蟲殺菌劑,以免出現(xiàn)藥害。2)在藥劑使用中,盡量使用高含量的單劑,杜絕低含量復配劑的使用,同時需要注意農藥成分,禁用含有擬除蟲菊酯類的農藥,對有機磷類農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謹慎使用,同時保證用藥安全期,為水稻高質量成長提供保障。3)在用藥過程中,需要規(guī)范施藥方式方法,在水稻稻飛虱與紋枯病施藥時,宜粗打,以水稻莖基部為目標粗打;對于稻飛虱等病蟲害暴發(fā)期,需要統(tǒng)防統(tǒng)治,同時引入熏蒸劑進行防治,實現(xiàn)對若蟲與成蟲的兼治。用藥時間需要避開高溫時段,選擇下午5 點之后或上午10 點之前進行施藥,還可有效提升蟲害的觸殺率,顯著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還能夠避免高溫導致勞作人員遭受接觸性灼傷、中毒及藥害。4)在應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應用沉降劑,應用中需要選擇無風或者風小的天氣,以求藥劑不出現(xiàn)漂移情況。同時,水稻田中需要存在3 cm~5 cm 的淺水層5天,用藥時段選擇早晚,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并且做好人員防護工作,采用農藥交替輪換,保證用藥安全與環(huán)境安全。如遇施藥后6 h內降水,需要進行補治,補噴以半量藥進行即可。對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需要科學應用多種措施,取得較好的總體防治效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