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陳曉麗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寧夏醫(y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銀川 750002)
牙內陷是牙發(fā)育過程中成釉器向內卷疊進入牙乳頭造成的發(fā)育畸形,由于解剖結構的缺陷,易導致牙髓根尖周組織病變,從而影響牙根的繼續(xù)發(fā)育成形[1-2]。臨床治療年輕恒牙急慢性根尖周炎,主要有根尖誘導成形術(apexifcation,Ap)、牙髓血運重建術和根尖屏障術[3-5]。本病例選用Vitapex 一次性誘導21Ⅲ型牙內陷伴急性根尖周炎牙根成形的臨床路徑,隨診4 年,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8 歲,主因上前牙牙齦腫痛溢膿2 d 入院?,F病史:患者2 d 前晨起發(fā)現上前牙牙齦腫痛,未予以重視和治療,今牙齦腫痛加重,伴溢膿,牙齒松動,就診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臨床檢查:混合牙列式,21 牙冠呈扇形,舌側可見圓形小孔的錐形突起,牙體唇側移位,牙齦腫脹,齦溝內有膿血溢出,咬合早接觸(圖1A、圖1B),松動Ⅲ度,叩痛(+++),捫診疼痛有浮起感。牙髓電活力測試:同名牙11 為13,患牙21 為27。X 線片示:牙根未發(fā)育完全,冠根比例2:1,冠中央自牙根頸1/3 向切緣方向呈“V”形高密度影像,管壁薄,呈喇叭狀開口,管內可見類似牙釉質、牙骨質密度影像,上直達突起的尖端,下端平行開口與周圍組織連通,中間有類似根管的低密度影像(圖1C)。初步診斷:21Ⅲ型牙內陷伴急性根尖周炎。治療計劃:21 根尖誘導成形術,后期行根管治療術。處理:取模型制備頜墊,消毒,局部浸潤麻醉,21 沿舌側錐形突起,中央小孔開髓備洞,確定工作長度,距根尖部1 mm處1%NaClO 溶液超聲蕩洗,勿刺激根尖部[6],用0.9%NaCl 溶液沖洗至變清亮,干燥,用Vitapex注入凹陷部至根尖處,CavitTMG 暫封(圖1D),佩戴頜墊。
圖1 初診口內照片及牙片
1 周后復診,患者21 牙齦腫痛消失,齦溝內無滲出物,松動弱Ⅰ度,無早接觸。處理:去除暫封物,保留Vitapex 糊劑,玻璃離子墊底,復合樹脂充填(圖2A);3、6、12、24、36 個月復診,X 線片示:溢出根尖部Vitapex 吸收,牙根開始發(fā)育,牙根增長,管壁增厚,根尖孔縮小閉合,冠根比1∶2,牙周膜完整連續(xù)(圖2B~圖2F),牙髓電活力測試均在正常范圍(0~40)內。24 個月復診時,因不慎摔倒,致11、21 近中切角缺損3 個月余,未處理。
圖2 根尖誘導成形術后復診牙片
36 個月錐形束CT 示:21 冠狀面可見凹陷部達根尖1/3 與主根管側壁融合(圖3A),矢狀面可見“牙中牙”形態(tài)(圖3B),軸面可見凹陷部偏向一側,主根管呈“C”型(圖3C)。21 行根管治療術,去除舊充填物及超聲蕩洗凹陷內Vitapex,保護主根管內活髓,確定凹陷部工作長度,稍預備,試主尖,iRoot-SP 糊劑+熱牙膠充填凹陷部(圖3 D),3M 樹脂修復窩洞及缺損切角。48 個月復診無異常(圖4),牙髓活力測試陽性。
圖3 36 個月根管治療術前CBCT 及術后牙片
圖4 48 個月復診影像及口內照片
從組織病理特點看,牙內陷部分的牙釉質存在缺陷,導致內陷底部和牙髓直接相連通,當內陷處與外界相通時容易感染牙髓,導致根尖周組織病變[7]。本病例21 舌側錐形尖磨損,導致突入尖端的凹陷部分與連通的牙髓暴露感染,加之牙根發(fā)育不及1/2,短小,管壁薄呈喇叭狀開口,牙髓感染后迅速擴散至根尖周疏松組織,引起急性根尖周炎,此時牙周組織薄弱,炎性滲出物壓力高,突破牙周膜引起齦溝出血溢膿,牙體松動移位。
對于年輕恒牙牙內陷急慢性根尖周炎治療的選擇:牙髓血運重建術對牙根延長、根管壁增厚、根尖孔閉合甚至牙髓重獲活力,以及降低遠期根折的風險有明顯優(yōu)勢[3],而Ap 是年輕恒牙根尖周病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但不同牙齒根尖的愈合方式存在一定差異,多數僅在根尖區(qū)形成鈣化屏障,較少見牙根的延長和根管壁的增厚[8]。本病例21 牙內陷,基于牙髓感染后迅速波及根尖及牙周組織,病程2 d,此時牙髓活力尚存,根尖牙乳頭未受到嚴重的損傷,并及時就診,為避免對牙髓根尖周組織的刺激,所以選擇傳統(tǒng)的Ap;通過開髓建立引流通道,1%NaClO 溶液超聲蕩洗,清理去除感染炎性滲出物,對根管不進行機械預備,盡量保護活髓和牙乳頭,為牙髓根尖周組織的愈合重建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應用具有抗感染和誘導牙髓和牙乳頭干細胞分化,形成牙本質牙骨質的根尖誘導藥物Vitapex[9],冠方嚴密充填;在隨診36 個月中,21 牙內陷始終向牙根正常發(fā)育方向進展,為了降低換藥再感染風險,一次性封Vitapex 誘導劑后并未換藥,最終牙根增長,管壁增厚,根尖孔閉合,牙髓活力正常。
Oehlers 將牙內陷分為3 型[10],對于牙內陷的治療方案的制定主要取決于主根管的牙髓活力狀態(tài)及根管系統(tǒng)的解剖形態(tài),包括內陷部分治療和主根管治療[11]。本病例在根尖誘導成形術后,牙根發(fā)育完全,主根管牙髓活力正常,錐形束CT顯示,21 內陷部分在牙根發(fā)育完成后根尖1/3 側壁處融合并與牙周膜相通,為OehlersⅢa 亞型[10],主根管表現為C 型。這種情況,需要行根管治療來清理和充填凹陷部[12],同時保存和維持主根管的牙髓活力,清理成形內陷部分時,在未暴露牙髓的情況下進入凹陷部,少量機械預備配合1%NaClO 超聲蕩洗根管,通過生物陶瓷材料iRootSP糊劑+熱牙膠充填凹陷部[13],冠部樹脂修復,避免再感染,為恢復患牙的各項生理功能及永久保存患牙提供保障。凹陷部充填后12 個月復診,21牙內陷各項指標均達到正常同名牙的生理功能。
臨床上,年輕恒牙發(fā)育畸形引起的牙髓根尖周組織疾病,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根據患牙狀態(tài)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尋找最佳的臨床路徑。Ap 中消除感染壞死組織或尖周組織的炎癥應當是首位的,并盡量保存殘存活髓、牙乳頭,為牙根正常發(fā)育提供組織學基礎,以藥物誘導為動力,冠方及凹陷部的嚴密充填封閉是預防再感染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