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 文學院,云南 麗江 674100)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在靈魂,保護傳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是綿延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發(fā)展繁榮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舉措。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河延綿不絕,潤澤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民族文化是時代前進的方向標,引領著整個民族的精神風氣,彰顯著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東巴象形文字和點茶“茶百戲”都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守護民族瑰寶,傳承歷史文脈。[1]
茶百戲,是“宋代點茶”中的一種高雅藝術形式。在點茶最后定型的乳白色泡沫湯面上用綠茶粉、黃茶粉、紅茶粉和黑茶粉進行寫字或者畫畫的形式。茶湯點沫做“紙”,茶粉調膏做“墨”,茶匙沾“墨”做“筆”。整個畫面由茶和水結合而成,是觀賞與品飲兼?zhèn)涞牟栉幕囆g。茶百戲的表現(xiàn)形式有乳花別物、別以花草、注水勾畫、鏤紙貼盞、糝紙貼盞、糝茶去紙、下湯運匕、注湯作字、注湯幻茶、煥如積雪、疊沫成畫、云腳漸開、動盞幻畫、畫動幻滅、光影成畫、投影成畫、湯面作畫、湯面寫字等不同種方法。[2]
東巴象形文字是一種古老的象形文字,被稱為“活著的象形文字”,一直以來由納西族的智者“東巴”傳承和使用。他們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神職人員,也是當?shù)刈顪Y博和最有聲望的人,同時兼?zhèn)涓?、舞、?jīng)、書、史、畫、醫(yī)為一身,傳播和繼承東巴文化。用東巴文字書寫的東巴古籍文獻,2003年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chǎn)。[3]盡管現(xiàn)在有不少學者在研究東巴象形文字,但是由于普通話的普及,在納西人日常生活中,東巴文字很少有機會被使用,按照這種狀況,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逐漸被人們遺忘。保護東巴象形文字的最好方式就是尋找新的傳承方式,在實踐中運用,使人們近距離的接觸東巴象形文字,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為保障民族文化和其蘊含的精神文化得以綿延傳承,本項目集結東巴象形文字和點茶文化的優(yōu)勢,用茶百戲“湯面寫字”的形式書寫和傳播東巴象形文字,旨在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交互探索實踐,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傳承與發(fā)展之路,延續(xù)和發(fā)展兩種民族文化藝術瑰寶。[4]
東巴象形文字與茶百戲文化都因為歷史及傳承等因素,發(fā)展形勢漸漸式微和衰弱,學術界也沒有對兩種民族文化進行互動的研究實踐及案例。項目通過創(chuàng)新互動研究及實踐,讓東巴象形文字集點茶文化之所長,用茶百戲“湯面寫字”的形式創(chuàng)新出一條有特色的傳承與發(fā)展之路,探索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之路,任重道遠,勢在必行。[5]
將古老的東巴象形文字與歷史悠久的茶百戲相結合創(chuàng)新出一種傳承新的互動傳承模式。在探索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之路的同時,一方面可以以茶育德,以物質傳承我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與精神,對于人們的情操、審美、心性培養(yǎng)和人格塑造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道德、思想、情緒等,并通過點茶品茗來修身養(yǎng)心、陶冶情操、品味人生,以實現(xiàn)自然與人文的高度契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與和諧心境,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與人格上的洗禮。另一方面可以以字育人,東巴象形文字構成形式有依類象形、顯著特征、變異本形、標識事態(tài)、附益他文、比類合意、一字數(shù)意、一意數(shù)字、形聲相誼、依聲托事等不同形式。成形字、畫似畫非畫、似字非字、字中有畫、畫中有字、字畫渾然成一體。不僅在古老的文字中還能看到線性運動美、形態(tài)重復美、象形對比美等獨特的效果,還可以看到許多蘊含構成要素對比美的符號,它們通過線條的長與短、直與曲、和字體結構比例大小的對比,形成了文字符號在構成上的大與小,長與短、動與靜。學習、書寫練習這些古老的文字,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圖畫表意的原始之美、直觀構圖的形象之美和圖文一體的意境之美,通過東巴象形文字的書寫來陶冶情操并提高心靈的審美,同時還可以通過一筆一劃的練習進行心靈的修持。[6]文字相關的書法藝術可以感化人、陶冶人、使人的情感、意志、體魄得到深化甚至改變,通過筆畫、字形、結構的練習可以讓我們薄弱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軟弱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強,毛躁的性格變的更為穩(wěn)重,粗心的脾性變得更為細致,讓我們得到道德審美諸方面的教育,從而達到以字育德的目的。
茶百戲的表現(xiàn)形式有乳花別物、別以花草、注水勾畫、鏤紙貼盞、糝紙貼盞、糝茶去紙、下湯運匕、注湯作字、注湯幻茶、煥如積雪、疊沫成畫、云腳漸開、動盞幻畫、畫動幻滅、光影成畫、投影成畫、湯面作畫、湯面寫字等不同種方法。該課題擬用茶百戲“湯面寫字”的形式來書寫和傳承東巴象形文字。用綠色茶粉作墨,白色茶湯作紙作紙,用茶筅一筆一劃勾勒在湯面上。該課題擬完成天象時令、地理方位、植物動物、鳥獸蟲魚、身體器官、人稱稱謂、宗教鬼神、數(shù)詞詞匯和衣食住行方面的部分東巴象形文字。[7]
將“東巴象形文字與茶百戲”結合的形式帶入茶藝課相關的課堂進行實踐與傳播。通過項目團隊的長期推廣實踐,在麗江市設置有茶藝課程的學校有麗江文化旅游學院、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古城區(qū)職業(yè)高級中學、玉龍縣職業(yè)高級中學、麗江市技工學校和麗江市特殊學校將“宋代點茶”“茶百戲”“東巴象形文字”一起帶入校園,讓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和傳承。甚至可以進入更多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進行融合實踐和文化傳承,進入旅游研學市場進行推廣傳播等方式,讓學員既學習了茶文化,又學習了東巴象形文字。[8]
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飲品,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精髓,能夠以物質傳承我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與精神,對于人們的情操、審美、心性培養(yǎng)和人格塑造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到:“至若茶之為物,擅建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帶,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逼渲校爸虑鍖Ш汀彼膫€字就是對中國茶道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中國茶道的本質特征。在“致清導和”四個字中,核心是“清”和“和”。“清”用六個字來詮釋,分為三個境界,清凈、清潔;清雅、清美;清明、清心。[9]
清凈,是指茶室環(huán)境的安靜,不能有人打擾,在這種清凈、雅致的氛圍下點茶品茶,才更能感受到茶的香氣與韻味。清潔,是指茶室、茶席、茶器、水、茶、茶人都要潔凈無塵,不要被外界的塵埃影響了天然潔凈的茶。
清雅,是指茶室要保持清雅。古人的文人墨客都追求“雅致”,喜歡做“雅事”,而點茶與掛畫、插花、焚香并稱為“四雅”,所以,“清雅”也就成了文人雅士們品茶時所追求的標準和境界。清美,美是人類追求的至高境界,各種藝術可能難有統(tǒng)一的美的標準,但“美”卻是人們所追求的共同目標,點茶同樣也追求境界和氛圍的美好。[10]
清明,是指在修習點茶過程中,學習茶與國學,用心感悟,學明先賢智慧,看明時間道理。清心,是指通過點茶、品茶來靜心凝神,修身養(yǎng)性,去除心中雜念,遠離無畏苦惱,陶冶自己的情操,于慢斟細品中收獲一份清心的快樂。[11]
“和”為儒、釋、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茶道精神中追求的“和”指的是世間萬物由陰陽協(xié)調的“和”,只有陰陽調和,才能有利于萬物生長。在點茶精神中,“和”代表三個境界,和口、和樂;和睦、和平;和善、和合。[12]
和口,指點出來的茶首先要健康、可口。如果僅僅為了追求豐厚沫餑而損失了茶的天然清味,那就本末倒置。和樂,“樂”代表的石藝術,即伴隨在點茶過程中出現(xiàn)的掛畫、焚香、插花等雅事,這些情景與點茶一起構成了高雅的藝術氛圍。
和睦,指通過點茶、品茶的行為改變心性,與周圍的人建立起和睦融洽的關系。茶人彼此之間同真、共靜。在一種和平、融洽的氛圍中相處、品飲,世人和,則世界平。[13]
和善,指每個人都要追求一種善念,點茶之人更應該通過學習各種點茶知識將善念根植于內心,讓自己心懷善意,有愛眾生。和和,真正的點茶人,在點茶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心念與茶融為一體,做到“茶人合一”。[14]
點茶看似一門技藝,卻承載著中華文化。通過對這一技藝的學習與練習,我們將茶作為溝通自然與心靈的靈草,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道德、思想、情緒等,并通過點茶品茗來修身養(yǎng)心、陶冶情操、品味人生,以實現(xiàn)自然與人文的高度契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與和諧心境,達到精神上的享受與人格上的洗禮,這就是點茶精神“致清導和”的最高境界和真正內涵。[15]
東巴象形文字,是東巴祭司用一種叫“夢奔”的青竹竿作筆,沾上墨汁寫在用植物“蕘花”作為原料制作出來的東巴紙上的一種文字,文字寫完后會涂飾上礦物質原料制成的鮮艷的色彩以追求美觀。書寫時習慣從左至右,并將每一個內容框在一個方格中,格線平直,多數(shù)為尺規(guī)畫就,格子縱向距離大致均等,橫向則根據(jù)內容長短不一[16]。這些文字以一字似一物、一字似一意的形式來表現(xiàn)其文字內涵。構成形式有依類象形、顯著特征、變異本形、標識事態(tài)、附益他文、比類合意、一字數(shù)意、一意數(shù)字、形聲相誼、依聲托事等不同形式。成形字、畫似畫非畫、似字非字、字中有畫、畫中有字、字畫渾然成一體。不僅如此,在古老的文字中還能看到線性運動美、形態(tài)重復美、象形對比美等獨特的效果。在東巴象形文字中,納西先民通過“線”來表達對事物和世界的認識并抒發(fā)一定的情感,“線條”經(jīng)過納西先民的形式審美規(guī)律的構形后便形成一定的線性轉運動美。萬事萬物都處在相對的運動中,可以從物體的運動過程中感受到一種運動之美,如日出日落、風起云涌以及人類的各種行為動作等。納西先民正是在觀察了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運動規(guī)律,才創(chuàng)造出具有線性運動美的東巴象形文字。重復美也是象形文字的一個特點,納西先民為了描述如植物的樹葉、動物的羽毛等具有重復性質的物象,往往運用重復的形式美規(guī)律來構建東巴象形文字,這些文字符號通過形態(tài)結構中線條筆劃的重復,達到了一種形態(tài)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重復美。東巴象形文字中還可以看到許多蘊含構成要素對比美的符號,它們通過線條的長與短、直與曲、和字體結構比例大小的對比,形成了文字符號在構成上的大與小,長與短、動與靜。
學習、書寫練習這些古老的文字,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圖畫表意的原始之美、直觀構圖的形象之美和圖文一體的意境之美,通過東巴象形文字的書寫來陶冶情操并提高心靈的審美,同時還可以通過一筆一劃的練習進行心靈的修持。文字相關的書法藝術可以感化人、陶冶人、使人的情感、意志、體魄得到深化甚至改變,通過筆畫、字形、結構的練習可以讓我們薄弱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軟弱的意志變得更加堅強,毛躁的性格變的更為穩(wěn)重,粗心的脾性變得更能為細致。學習文字書法藝術,可以讓我們得到道德審美諸方面的教育,從而達到以字育德的目的。
用茶百戲“湯面寫字”的高雅形式來推動東巴象形文字的傳承與發(fā)展,實現(xiàn)“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夙愿。兩種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通過相互融合的形式來展現(xiàn)多彩多元的世界。在文化交流與融合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成中華文化的大團結,共同促成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
讓點茶成為令世界尊敬的中華茶道!
讓東巴象形文字成為令世界敬仰的中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