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當下的飯圈中,粉絲的攻擊行為日常且頻繁,維護偶像成為所有粉絲公認的儀式性準則。流量居于榜首的偶像粉絲群體之間往往呈現出水火不容的態(tài)勢,粉絲群體創(chuàng)造了盛大的儀式,并共同維持儀式的持續(xù)和發(fā)展。文章從參與形式、行為符號和意識形態(tài)三個方面闡述整個儀式的形成與維系,深入了解粉絲的內在需求,為改善粉絲的攻擊行為提出建議。方法:選取當下熱門的偶像粉絲群體,運用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進行文本分析和深度交流,旨在深入分析粉絲攻擊行為儀式性的產生機制。結果:從傳播的儀式觀角度看待攻擊行為,會發(fā)現其行為本身可以被看作一種儀式符號,粉絲的攻擊行為成為進入該圈層的“投名狀”,以此確認自身“以偶像為中心”的世界觀的建構與穩(wěn)定,構建并維護儀式信仰。結論:攻擊行為是進入群體內部的“初級門票”,更是評價粉絲價值的重要指標。攻擊行為的儀式化來自粉絲將攻擊行為作為區(qū)分不同粉絲群體的首要標志。另外,有資本力量讓流量成為主宰飯圈文化和粉絲經濟的法則,為偶像戰(zhàn)斗成為飯圈潛規(guī)則的外部誘因。因此,改善飯圈環(huán)境需要社會、平臺、粉絲群體三方共同努力,破除畸形的“流量至上”主義,創(chuàng)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huán)境。
關鍵詞:傳播儀式觀;飯圈文化;儀式信仰;粉絲攻擊行為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4-0-03
0 引言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們的社交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文娛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傳統的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粉絲、飯圈等內容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但封閉的飯圈環(huán)境極易使粉絲對偶像產生盲目崇拜,攻擊行為成為進入粉絲群體內部的“投名狀”。由此,合理引導粉絲行為,是當下中國社會治理、文化規(guī)范工作的重點[2]。
1 概念界定
詹姆斯·凱瑞認為,“傳播是一種現實得以生產、維系、修正和轉變的符號過程”[3]。傳播儀式觀指的是在時間上對一個社會的維系,是參與者共享相同信仰的表征[4]。陳力丹認為,“節(jié)日儀式傳播并非人人平等共享的神話,而是通過塑造權威來維系共同信仰的過程,在看似神圣的典禮與共享信仰的背后卻是權威的影響與信仰的塑造”[5]。
關于粉絲攻擊行為的研究不多,但其行為大多發(fā)生在互聯網上,因此可從網絡攻擊研究中找到共性。網絡攻擊行為指個體以互聯網或手機網絡為特定的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對個體或群體進行有目的和有針對性的傷害[6]。粉絲群體借助社交平臺建立社群,進而參與到和偶像相關的傳播活動中,以秩序化、組織化的粉絲社群形式實踐,展現出驚人的行動能力[7]156-157,攻擊行為就是其一。
本文在傳播儀式觀視域下,以粉絲攻擊行為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粉絲攻擊行為的儀式化現象,分析粉絲攻擊行為是如何成為粉圈的“投名狀”的,并構建粉絲群體的新視野。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6名喜歡不同偶像的粉絲進行深度訪談,并在微博選取不同偶像的粉絲超話和粉絲社群,持續(xù)觀察和收集超話中粉絲的發(fā)帖內容和評論,作為基礎數據分析粉絲攻擊行為的儀式性特征及現實意義。
3 粉絲攻擊行為的儀式性
儀式感來源、儀式參與者、內涵的生產與再生產、經驗的分享和維系的時空是儀式傳播的重要內容[8]。粉絲攻擊行為的表層意義是為了維護偶像的路人緣。當攻擊行為趨于日常性、秩序性和表演性時[7]156-157,更容易被類比為儀式。粉絲將攻擊行為看作進入社群的“門票”,利用攻擊行為快速獲取其他粉絲的好感,從而進入社群。
3.1 粉絲的攻擊行為機制
訪談者成為粉絲的過程如下:被偶像吸引—產生信息需求—觀看粉絲群體—期望成為粉絲角色。攻擊行為主要產生于觀看粉絲群體和期望成為粉絲角色之間。在觀看粉絲群體的過程中,個體希望通過粉絲群體的表演獲取更多關于偶像的信息,在此過程中會觀看粉絲群體的表演,產生進入動機以及尋求進入方法。不論是進入微博社群還是參加各種應援活動,都需要提供喜歡該偶像的證明。已經成為粉絲的群體會為想要成為粉絲的群體提供教程,而想要成功進入粉絲群內部,就要按照要求,以時間換取“門票”,這樣才能在粉絲群體中獲得認可和關注,才能獲得粉絲身份。
3.1.1 攻擊行為的主要表現
筆者通過微博超話以及深度訪談收集數據,將攻擊行為分為罵戰(zhàn)和抵制行為兩個部分。罵戰(zhàn)主要為言語行為,包括貶低他人、引戰(zhàn)、言語中傷以及造謠四個方面;抵制行為主要包括集體舉報、集體拉黑以及粉絲對立。粉絲群體在看到對偶像不利的信息時,會團結起來并與發(fā)布不利信息的粉絲群體對立,通過罵戰(zhàn)和抵制行為維護偶像的形象。
3.1.2 攻擊行為的認知認同
在訪談過程中,6名訪談對象不約而同提到是因為被偶像吸引從而進入粉圈,同時接觸相同屬性的粉絲群體,“看節(jié)目之前就覺得他長得帥,但是后面覺得他唱歌也很好聽,始于顏值忠于才華”。這些類似的想法使粉絲形成了偶像絕對正面的信念。微博超話為粉絲創(chuàng)造了“信息繭房”,阻礙了其更全面的信息接收及理性思考。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人們的攻擊行為源于個人的錯誤認知,在環(huán)境刺激或誘發(fā)事件和情緒后果之間存在一個信念系統[9]88-91,即在粉絲的攻擊行為中,粉絲對誘發(fā)事件所持有的負面情緒的非理性信念直接導致了攻擊行為。如果將整個追星過程看作一場戲劇,那么個人先是作為旁觀者進入粉絲所描述的舞臺,在參與過程中扮演自己和群體相同又不同的角色,產生認同心理[10]。
3.1.3 攻擊行為的行為認同
從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研究來看,人們會模仿攻擊行為甚至做出新的攻擊行為,即觀察(榜樣)學習[9]97。個人在觀看粉絲群體和期望成為粉絲角色的過程中,往往會模仿前人的行為,“一開始不知道‘反黑,加入社群后,慢慢地看就明白了”,這就是榜樣學習的過程。粉絲每天不停地完成“反黑”任務,偶像相關事件帶來攻擊性的暗示,會提高其產生攻擊行為的概率。在明星的粉絲構成中,“戰(zhàn)斗粉”是不可忽視的一類?!安粸樗麘?zhàn)斗,又不為他花錢,又不給他做數據,對他的支持體現在哪里呢?”長期的戰(zhàn)斗氛圍,同樣會提高粉絲出現攻擊行為的概率。
3.2 儀式化的攻擊行為
傳播儀式觀認為傳播是創(chuàng)造、理解或使用符號形態(tài)的社會過程,會產生獨特的符號和交流系統。偶像作為粉絲群體的精神領袖,決定“唯偶像論”的世界性質,需要眾多“信徒”通過特殊儀式建立共同的信仰。粉絲群體的傳播構建了共同圈層,呈現出非黑即白的特點。參與這場舞臺戲劇須表明誠意,促使群體建立標準化的儀式,誠意是儀式的開始。
3.2.1 圈層界限分明,設立儀式規(guī)則
不同偶像的粉絲社群之間存在圈層隔閡,須提交“投名狀”才能進入該群體。粉絲群體以青少年為主,為偶像做數據是表現誠意的方式。同時,粉絲會通過參與攻擊行為明確所屬群體,形成圈層隔閡?!安粫p少這種界限感,這是我喜歡他的證明,凸顯我的粉絲身份!”粉絲將這種界限感作為粉絲身份的證明。從粉絲的角度來看,社群內部也會對“戰(zhàn)斗粉”表現出更強的認同。“戰(zhàn)斗粉是我很崇拜的一群人,遇到了這個人,是我們粉絲群體的榮幸?!笨梢姡劢z社群內部對積極參與戰(zhàn)斗的粉絲更有好感,其也更容易成為核心成員。從個人角度來看,粉絲中的“意見領袖”會專門建立不同的群組,應對偶像不同類型的負面信息?!按虬袢夯蛘吖俜椒劢z群會有一定的‘門檻,進群要求打榜記錄?!狈劢z通過為偶像參與戰(zhàn)斗,明確群體的邊界,最終逐步形成參與形式的邊界化。
在整個過程中,粉絲真正關注的是這一表明誠意的儀式程序,以區(qū)別于其他群體,使自身對偶像的信念體系和世界觀得到強化。
3.2.2 長期信仰考核,行為儀式固定化
這一儀式還伴隨著長期的誠意考核,即信仰的穩(wěn)定和儀式的延續(xù)。特殊的行為符號構成傳播內容,為粉絲所知曉并運用在日?;顒又?。
首先是明確的規(guī)則制定。在維護偶像的過程中須遵守明確的規(guī)則,并輔以懲罰手段獲取群體認同。微博發(fā)帖時須遵循特定的格式和標準,“超話的管理者在巡邏時會控制你的一些言論”。對于不良信息,“反黑”組會進行專門的統計與處理?!懊刻臁春诤軠蕰r,一種傳統,晚上等待‘反黑鏈接,按照流程舉報,完成后截圖發(fā)群里。”粉絲共同遵守與維持這些言行規(guī)定及攻擊行為中的規(guī)則,維系與延續(xù)這一特殊儀式。
其次是特殊符號內容。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攻擊時會使用文本縮寫或者以特定的符號代替文字內容。例如,各家粉絲都會避免提及其他偶像,用縮寫代替姓名,避免發(fā)生沖突。
最后是統一傳播內容。在攻擊行為產生時,粉絲會統一編寫和傳播評論文本或舉報文本等,這與微博評論的統一評論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統一性文本使粉絲行為符號程序化,也使攻擊行為成為儀式的共同內容,并使這一儀式內容得以延續(xù)。
3.2.3 意識形態(tài)統一,群體儀式鞏固
粉絲意識形態(tài)的統一是粉絲社群得以維系和延續(xù)的重要原因,這也是身處這一儀式中的粉絲群體的共同信仰。意識形態(tài)統一化意味著完全的“唯偶像論”,從個人來說,其默認為偶像戰(zhàn)斗、維護偶像是身為粉絲的責任?!熬S護偶像,為偶像戰(zhàn)斗是很正常的事情?!狈劢z將自身與偶像的關系等同于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關系,認為幫助偶像等同于幫助朋友,是一種準社會關系的體現。將偶像與朋友等同、維護偶像、為偶像反擊等行為都被合理化為粉絲的責任,共同構成了粉絲個人層面的意識形態(tài)。粉絲為了偶像排斥所有不一致的意見,長此以往變得更加極端,以維持自身的認知協調。
對粉絲群體來說,為偶像反擊是社群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很多粉絲加入社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參與關于偶像的各種任務與活動。“為了數據好看,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些轉發(fā)投票的事情,群里還會聊一些別的事情,但主要還是圍繞他?!鄙缛捍嬖诘暮诵睦碛删褪蔷S護偶像的形象,其中粉絲的攻擊行為占很大一部分。社群的本體就是維護偶像的具體化體現,這一點在粉絲中達到了群體層面的統一。
飯圈是以偶像和粉絲復雜的情感聯系形成的經濟圈,資本的力量不容忽視。資本讓流量成為主宰飯圈的法則,偶像與粉絲被資本強行關聯,為偶像戰(zhàn)斗成為飯圈的潛規(guī)則?!懊餍堑臄祿强坏谋憩F,對廣告代言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最起碼在包裝上為他做一些事。”粉絲會按照資本提供的方式提高偶像的流量,從而推動偶像的事業(yè)發(fā)展。因此,攻擊行為也恰恰對應粉絲“撕得越狠,地位越穩(wěn)”的觀點,粉絲責任認知、社群認知及飯圈潛在規(guī)則認知共同實現了粉絲群體意識形態(tài)的統一化。因此,粉絲的攻擊行為可以被看作粉絲想要進入該圈層的“投名狀”,是把粉絲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禮”,是“共同信仰的表征”,是粉絲群體對“以偶像為中心的社會”的維系。
4 結語
在粉絲群體中,群體隔閡使攻擊行為成為進入社群的“投名狀”。粉絲將攻擊行為演變?yōu)橐?guī)則化的儀式程序,不可避免地產生情緒化甚至是極端化的傾向。因此,有理由對粉絲行為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其良性發(fā)展。
應打破“信息繭房”,引導粉絲穩(wěn)定情緒。極端的情緒化狀態(tài)會使粉絲產生攻擊行為,可以通過提升粉絲群體的媒介素養(yǎng)來改變現狀。同時,要改變“流量至上主義”的平臺機制,綜合考量信息內容,引導理智回歸。改變偶像評定標準,正確引導風向。此外,粉絲認為攻擊行為契合資本的“數據至上”主義,將偶像價值與攻擊能力等同起來。因此,國家應改變偶像評定標準,重視其值得學習的品質,轉變風向。
參考文獻:
[1] 顧理平,王飔濛.從圈子到關系:智媒時代公私邊界滲透及隱私風險[J].社會科學輯刊,2022(3):184-190,209.
[2] 袤則,吳煒華,張海超.社會治理視閾下的“飯圈”亂象與文化批判[J]當代電視,2021(10):4-8.
[3] 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5.
[4] 趙詩凝.城市廣場舞:從傳播儀式到群體認同[D].南京:南京大學,2016:6.
[5] 陳力丹.傳播是信息的傳遞,還是一種儀式?:關于傳播“傳遞觀”與“儀式觀”的討論[J].國際新聞界,2008(8):44-49.
[6] 金童林,陸桂芝,張璐,等.特質憤怒對大學生網絡攻擊行為的影響:道德推脫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7,33(5):605-613.
[7] 于妍.傳播儀式觀下網絡粉絲社群的“反黑”行動研究[J].視聽,2021(3):156-157.
[8] 顧晗.儀式觀視域下的《三體》虛擬社區(qū)傳播[J].新聞研究導刊,2015(19):152-153.
[9] 黃英杰,王小丁.論青少年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機制:一個心理與文化分析模式[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31(4):88-91,97.
[10] 王晶.傳播儀式觀研究的支點與路徑:基于我國傳播儀式觀研究現狀的探討[J].當代傳播,2010(3):32-34.
作者簡介:王琪(1999—),女,安徽蕪湖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品牌傳播與理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