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元
北京現(xiàn)代的ix35升級版沐颯,在它身上你能看到兩種不同性格的融合。在混動與電動盛行的時代,一款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搭配AT的動力,給你的是經(jīng)典、久違,卻也踏實、直接的駕駛感。而另一方面,車內(nèi)各處設計細節(jié)又隱藏了太多讓人意外的小驚喜,它的設計真的很潮。
沐颯的外觀還是很有辨識度的,我其實挺喜歡它的前臉設計,但與此同時同事又覺得不好看,反而是喜歡我覺得有些怪的尾部設計。所以對于設計,真的是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前臉的整個設計風格,其實是非常復雜的,但是看上去并不給人雜亂的感受。沐颯雖然沒有采用時下非常流行的分體式大燈設計,但是燈組中頭燈與日行燈的功能區(qū)隔還是很明顯的。整體風格保持傳統(tǒng)燃油車的設計,因此沐颯擁有一個非常大尺寸的前格柵,不過其實內(nèi)部真正的散熱開口并不大,從這里可以看出,目前純?nèi)加蛙嚨男室苍诓粩鄡?yōu)化,對于散熱的需求也越來越小了。
沐颯在尾部上用了一個比較大尺寸的燈組,并且采用貫穿式的整體設計,這就讓人感覺比較圓潤,這個造型真的很容易讓人想起飽滿的吐司面包。我一直覺得SUV還是設計得鋒利感更強一些會更好,但是攝像小哥卻很喜歡這個設計。
沐颯的尺寸在目前的緊湊級SUV里面不算太大,車長只有不到4.5m(4475mm)。在當下緊湊級SUV不停地越造越大的趨勢下,反過來看沐颯,則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傳統(tǒng)的尺寸。理性的尺寸對于駕駛者來說其實是好事,在日益擁擠的城市中好開好停。
當然沐颯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車內(nèi),盡管尺寸軸距所限,車內(nèi)沒有營造特別大的空間,但是充滿非常有心思的設計。坐入沐颯的后排,2680mm的軸距提供的縱向空間應該算是剛剛好夠用,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座椅的配色和視覺感受是偏向舒適的設計,但實際觸感倒沒有看上去這么柔軟,還是能夠提供一定的側向支撐。
坐在車輛右后的位置,你會發(fā)現(xiàn),咦這個車還帶有一個小桌板嗎?其實這是一個iPAD支架,你可以在這里架上一個大號的iPAD,在行車途中就實現(xiàn)了后排屏幕自由。有趣的是,即便你將副駕座椅向前折疊,將它變成后排座位的腿托之后,依然可以將你的iPAD插到這個支架的凹槽中,空間享受和娛樂生活兩不誤。
在沐颯上類似這種讓人感到與眾不同的有趣設計細節(jié)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在車門上以往布置車窗按鍵的位置,其實是車門儲物格的開關,而且這個儲物格居然還是帶有阻尼的,這個設計還是充分照顧了后排乘客的收納需求。坐在后排你也可以發(fā)現(xiàn),沐颯對于內(nèi)飾材質(zhì)的選用也是比較細心的,材質(zhì)很注重色彩與材質(zhì)的多樣搭配,看起來的立體感也很強。
說到這輛車的動力系統(tǒng),可能是它亮點最少的部分了。不過如果你日常經(jīng)常自己駕駛的話,其實應該能明白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搭配AT變速器,是一個非常省心的動力總成,它皮實耐用的表現(xiàn)會在日后用車過程中給你節(jié)省很多時間和金錢。在數(shù)據(jù)方面呢,118kW&193N·m的數(shù)值看起來絲毫不亮眼,不過實際駕駛感受還是比較舒服的,整個加速過程線性不錯,乘坐體驗也不差。在駕駛模式方面,沐颯有Drive和Traction兩部分可調(diào),Drive部分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經(jīng)濟、舒適、運動、智能這些,Traction部分則是泥地、沙地這些選項。這個設計思路的邏輯還是比較清楚的,就是Drive部分去選擇你主觀想要的狀態(tài),Traction部分則是告訴車輛當前路面的客觀狀態(tài)。
整個ix35沐颯的價格大致是從12萬~16萬元這么一個價格區(qū)間,疊加上經(jīng)銷店的優(yōu)惠,應該在10萬~15萬元區(qū)間。在當前的緊湊級SUV市場,雖然沐颯提供的尺寸空間不算大,但是性價比其實還是不錯的。理性的尺寸、皮實的動總、省心的表現(xiàn)、貼心的設計,這么看下來沐颯還是一款比較實用而有趣的家用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