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仁 李家平 蔣建
摘要:隨著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我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應用推廣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實踐中,需要明確相關栽培技術的運用要點。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小麥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要點,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產小麥;小麥栽培;栽培技術
小麥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因此,采用優(yōu)質高產的種植方式,推廣優(yōu)質、高效的生產工藝,也已成為提高小麥產量的主要方式。分析小麥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技術要點十分重要。小麥的產量與氣候條件、栽培方法密切相關,在小麥生產的過程中運用高標準栽培技術,可以增強小麥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可以進一步確保小麥的高質和高產。
1 小麥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規(guī)?;潭容^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小麥等糧食作物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質量要求也在提高。小麥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也得到了農戶的重視,但在本區(qū)域內,小麥生產規(guī)模還比較小,由于地域氣象及環(huán)境等因素的作用,小麥種植比較分散,導致小麥的機械化程度下降,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小麥的整體產量,對于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順利運用十分不利[1]。
1.2 小麥種植效益較差
在本區(qū)域內,小麥仍然沿用了常規(guī)的耕作模式,導致經濟效益并不顯著。在收獲完成后,農民會把大批的麥子賣到本地的麥子加工廠中。小麥的經濟收益受到嚴重制約。農民對小麥生產的關注度不足,生產積極性相對較差,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使得小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不斷地降低,對于小麥品質和產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基于以上原因,農技推廣工作者必須做好小麥科學種植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不斷提升農民的認識,建立示范區(qū),將農業(yè)技術送到生產一線。
2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2.1 播種與選種
為了保證小麥種植工作的正常開展,要對土壤進行檢查和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種成分,確定施肥計劃,因為該工作與產量密切相關。同時,翻耕約20厘米,以調節(jié)土壤理化特性,改善土壤結構,進一步增加疏松度,實現(xiàn)高產目標。在播種前,要對土壤進行科學施肥,所施用的肥料需要保證小麥能夠正常地成長。在條件許可時,可采用有機肥料替代常規(guī)肥料,促進小麥的生長發(fā)育。如果需要施肥,則可以選用碳酸鈣和二氧磷銨,再加上適當?shù)耐寥栏牧即胧?,促進小麥生長。在種植規(guī)劃前,要科學篩選小麥品種,以提升品質和產量,了解種植環(huán)境、氣候和土壤,根據當?shù)氐姆N植規(guī)范,構建適合小麥生長的種植環(huán)境,選擇優(yōu)良品種。充足的日照與耐旱的品種可以提高質量和產量。在選種時,要根據當?shù)氐臍夂驐l件,適時選用早、晚熟品種,以免出現(xiàn)產量下降。可以在本地做培養(yǎng)實驗,根據實驗選出最適合于該地區(qū)種植的小麥品種,保證小麥的生產。在篩選時,應針對該地區(qū)易發(fā)生的病害類型,篩選出對病害有抗性的優(yōu)良品種,以保證其高產穩(wěn)產[2]。
2.2 土壤栽培管理
土壤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必須對其進行適時改良,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目前,國內應用的各種農機效果均較好,試驗發(fā)現(xiàn),犁田機具常能促進種植效果??梢赃x擇旋耕機平整和夯實土地,然后按照3年1次的頻率,進行深耕處理,此后,需要結合當?shù)氐耐寥狼闆r進行調節(jié)。若土壤條件相對較差,則應進行深耕,確保其翻耕深度能夠達到35 cm左右,將土塊全部打碎,保證泥土處于疏松的狀態(tài),從而增加土壤的儲水容量,為小麥的播種工作的成功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小麥品種因素,需要挑選比較平整、通風和排水性能比較好的土地進行栽培,盡量選用砂質的土地,同時,通過輪種的方法來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細菌,而后對土壤組成進行合理調整,從而達到深耕整地的處理目標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可能性。通過合理使用化肥,特別是鉀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保證小麥生產。要適時播種,既能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力,又能使其獲得足夠的健壯幼苗,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如果時間選擇不正確,不僅會影響后期的發(fā)育,而且還會導致根系衰老,無法滿足小麥優(yōu)質、高產的種植需求,所以,必須把握種植時間,以避免植株長勢不好,易受病蟲害侵害,降低經濟效益。要把握好小麥的播種深度,避免因埋得太深,而導致種子萌發(fā)率下降等,為小麥整體產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3]。
2.3 田間管理
2.3.1 水分管理與灌溉
小麥發(fā)芽后的田間管理十分重要,要綜合考慮土壤中的水分,保證土壤可以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應保證土壤含水量始終維持20%左右,而為保證小麥正常成長,若所選種植區(qū)域為沙地,則要保證沙子的含水量可以維持在15%以上,同時,要規(guī)律澆水,防止高溫導致土壤中的水分流失。
灌溉量要根據小麥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小麥本身的生長情況仍相對良好,且土壤內部水肥充足,則可減少灌溉或停止灌溉,但要確保土壤中的水肥能夠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同時還要增加地面的水分,避免因發(fā)生霜凍等情況而導致小麥產量下降的問題。在拔節(jié)孕穗期,對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土壤含水量不能達到小麥生長的需求,則應適時進行灌水。目前,主要采用滴灌的方法。在灌水時,要避免因灌水過量造成淹溺,以實現(xiàn)節(jié)水灌溉目的。小麥生育期一般要進行8次灌水,每一次灌水都要保證一定的水量,以適應其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并保證其分配的均勻性。在小麥拔節(jié)期,第2次澆水應保證澆水要均勻。在灌溉前,要充分考慮當天的天氣變化,預先了解是否存在極端天氣,若遇到了暴雨或者是大風的情況,可適當減少灌溉量,避免出現(xiàn)小麥倒伏等現(xiàn)象。
2.3.2 種植密度
應嚴密把控種植密度,以達到高產、優(yōu)質的種植目的。在生產實踐中,還需對光熱效應、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進行調控。在實際生產中,應保持種植密度維持在60 650棵/hm左右,借此提高作物的長勢,從而實現(xiàn)對群體生長的協(xié)調。若種植密度過高,不僅會導致營養(yǎng)物質供給不足,并且導致光能利用率降低;如果種植密度過低,將導致養(yǎng)分難以被充分利用,不利于實現(xiàn)作物高產栽培。因此為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積極進行秸稈還田,為其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供應,借此進一步提升小麥產量,保證其平穩(wěn)成長[4]。
2.3.3 科學施肥
在施肥時,所使用農家肥施肥,則37 500 kg/hm2即可,若土壤肥沃程度低,則要加入氮肥270 g/hm2左右、P2O590 kg/hm2,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借此提高小麥的整體產量,進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在小麥的起身期,需要適量地施用氮肥,提高土壤的肥力,能保證小麥的正常成長。
精耕細作可以在保證小麥健康的同時,提高小麥的整體產量,采用優(yōu)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也可以獲取到較高的栽培效果,進而達到提高小麥種植收益的目標,為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3 結語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麥的產量,必須做好播前的準備工作,同時,還要對不同品種的小麥進行科學施肥,從耕作和灌水兩個方面,加強小麥栽培工作的實施,同時也要對各種常見的病蟲害進行研究,有目的地對病蟲害進行控制,提高小麥的整體產量。
參考文獻
[1] 劉冬冬.小麥種植當中存在的問題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新農民,2020(12):1.
[2] 魏華.小麥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技術,2023(4):94-95.
[3] 張錦東.探討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新農業(yè),2021(3):2.
[4] 張翌峰.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