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最近我在看自行車,感覺騎車的趨勢已經(jīng)穩(wěn)定崛起,不大像玩飛盤一樣會成為過眼云煙。前幾天我見了個朋友,幾周不見,虛胖盡去,摸上去又是一條鐵打的漢子。問是怎么做到的,回答正是騎車,周末從家里騎到北京潭柘寺,到了不看紅葉,掉頭直接再騎回家,自然就變成了鐵男。
我查了下地圖,往返120公里。
回想我初高中時代,99%的男生確乎都如同柴狗一條。那時候人人都騎車,上學(xué)騎車,聚會騎車,郊游騎車,到哪里都騎著一輛鳳凰永久或者飛鴿自行車。夏天的時候昆明日頭大,一個個曬成精瘦的“黑狗”,腦門黑得發(fā)亮。冬天的時候昆明北風(fēng)烈,一個個吹得滿手皴裂,小臉兩團鍋巴。
我永遠都記得一群人騎車去郊游,5公里的盤山路上所有人都趴在自行車龍頭上撅著腚用力踩踏板。我落在后面,一抬頭前面都是一枚枚生動活潑的屁股在左右扭動。瘦歸瘦,那時候沒有人想一輩子騎自行車。想的是騎摩托,沒有輕騎,有輛邊兜三輪摩托也是好的。還有風(fēng)帽和護目鏡,戴起來很神氣,就像是陸地飛行員。
看下來自行車是迄今為止我最想?yún)⑴c的運動。今年我感覺一切都在復(fù)古,舊日里的各種生活習(xí)慣換了個方式又回來了。比如以前的掃街嘴,從街頭吃到街尾,現(xiàn)在叫作探店,不單不花錢,還可能靠直播和視頻節(jié)目賺錢。以前沒事上街閑游浪蕩的人,叫作社會青年,現(xiàn)在換個名字叫City Walk,大家就毫無心理負擔(dān)地浪了起來,自拍會得到很多點贊。自行車回來也沒什么奇怪的,我都做好打算等有了自行車,周末騎車到朋友家去拷電影。
于是,我對比著各種曬出來的圖片,去電商平臺做了些搜索和研究工作。其中價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來,許多人的自行車已經(jīng)達到半輛乃至一輛汽車的價錢。再算上各種專業(yè)配件和裝備,那就是一個很驚人的數(shù)字。原來是我淺薄了,我以為這是復(fù)古,大家重新回到20世紀80年代,一群人騎著自行車在山路上爬坡。不是的,就算是回到20世紀80年代,今天騎車的人,也是當初在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的摩托車手——我們并不在同一條賽道上,從來都不是。
做出選擇并不困難,我決定繼續(xù)用手機刷共享單車。雖然那車上貼滿了小廣告,雖然蹬起來比較費力費膝蓋,雖然過減速帶時能把人尾椎都震裂,但是我每次出行所需要的距離就只是騎一塊五的,足夠了。而且,無論我騎哪一種自行車,街上都不會有人多看我一眼。當我騎在自行車上時,無論看起來是黑鐵一坨,還是豬肉兩扇,沒有人會在意。
人總是需要解決自己和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要么需要工具,比如說在自己和世界之間放上一根釣竿、一輛自行車、一雙跑鞋諸如此類的東西。用工具解決就比較昂貴,釣魚也可以釣到需要半倉庫的設(shè)備。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通過調(diào)整自我認知的方式解決自己和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這就不需要任何工具,比如說我這種方式。
這種方式是如何得來的呢?主要還是靠鄰居。有幾次我胡亂穿上衣服下樓吃飯,吃完飯在星巴克順便買兩杯咖啡回家(一杯用星星兌換,一杯直接買)。我提著星巴克紙袋子在小區(qū)院子里往回走,順手摸出一杯來喝一口,然后再放回去。這時候我每次都能看到周圍鄰居恐懼和厭惡的目光,就差把“外賣員偷喝咖啡啦”八個字寫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