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騰騰
摘 要
基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教學,體現了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彰顯了英語學習活動觀,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分散式學習現狀。文章簡要分析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并結合Growing up單元教學實踐,探究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原則以及實施路徑。
關鍵詞
初中英語 主題意義 單元整體 以生為本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加強單元教學整體性”的要求,倡導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強化素養(yǎng)立意,聚焦單元主題,深挖其中蘊含的育人價值,確立單元育人目標、主線,并建立起單元內容的內在聯系,使得學生在整合性、關聯性、發(fā)展性的整體教學中,促進能力發(fā)展,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了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以單元主題作為引領,引導學生在單元整體探究中逐漸建構起深層次的認知,并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主題意義引領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概述
開展主題意義引領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效解決了學生知識建構散、認知層次淺、遷移應用能力弱等問題,避免了無意義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現所學知識的內化、遷移和應用。
單元整體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以大主題、大任務為中心,對單元內部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使其形成一個結構化的整體。在此基礎上,基于英語學習活動的內涵,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統(tǒng)籌規(guī)劃課時,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模式,以便學生在整體性學習中獲得綜合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對現行英語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旨在整合教學資源,提煉主題單元意義,圍繞主題意義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在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教學中,完成英語學科的高效學習。
二、主題意義引領下單元整體教學原則研究
為了提高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明確主題意義。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層解讀,立足于現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圍繞單元話題,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三大主題語境”,明確單元主題意義。
原則二,整體設計教學方案,創(chuàng)設關聯性問題。教師應聚焦單元主題意義,認真剖析單元中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系,并據此設計出關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關聯性問題的引領下,從整體上把握知識脈絡,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原則三,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架起單元主題和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使得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應用語言知識,真正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三、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路徑
單元教學內容是開展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依據。對此,筆者以譯林版英語教材9A Unit 4 Growing up教學為例,針對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進行了如下研究。
1.提煉單元主題意義
精準提煉出單元主題意義是基礎和關鍵,能夠促使學生在單元主題意義引領下,將多個概念進行整合,建構完整的單元知識結構體系。
Growing up這一單元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本單元的六大板塊內容都聚焦學生“成長”這一主題。因此,可將這一單元的主題意義確定為:豐富學生對成長內涵、成長歷程等方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在對優(yōu)秀人物成長經歷、成功故事的探究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最終實現自我成長。
2.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基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能促使英語教學從單個知識點轉向單元整體,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了教學的整體性。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之前,要思考學生通過本單元學習應掌握哪些知識,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水平,獲得哪些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等。
在Growing up單元教學中,教師聚焦單元的主題意義,結合九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將本單元教學目標確定為:①通過語篇閱讀活動,精準捕捉到成長的價值;②通過調查與采訪的方式,掌握了解世界的方法、途徑;③閱讀語篇材料,探究他人對自己成長的影響;④閱讀整理語篇信息,總結戰(zhàn)爭對兒童成長所帶來的影響;⑤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交流和思維碰撞,對“在逆境中成長”的關鍵性因素進行分析;⑥閱讀語篇材料,探究成長的途徑??v觀這六個目標,指向單元主題意義,兼顧學生語言、思維、學習能力、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發(fā)展,真正契合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
3.科學組織教學活動
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還應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科學設計與初中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相契合的教學活動,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對此,筆者以Reading模塊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中的語篇閱讀教學為例,對其進行如下探究。
首先,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播放Spud Webb的視頻。學生在直觀感知中,對并不具備身高優(yōu)勢的Spud Webb如何取得成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次,教師引領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梳理,并對文本結構形成一定認知;最后,教師再聚焦語篇,設計了層層遞進的四個問題:
Q1:Can you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Q2:What difficulties did Spud encounter at each stage? How did he respond to his strengths? What was the result?
Q3:What qualities did Spud develop at each stage of his life?
Q4:If you had a similar experience, what would you do?
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對Spud Webb具備的品質進行思考,并在聯系自己實際情況的真實語境中,通過自主探究收獲知識,最終形成個性化觀念和表達。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成長意義”,最終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
4.設計多元評價活動
基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教師還應立足教學評價的價值功效,聚焦單元教學目標以及單元教學活動,確定具體的評價維度,形成針對性的評價方式,不斷提升教學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在Reading模塊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教學評價中,教師聚焦單元主題、語篇學習目標,以及語篇閱讀學習過程,結合具體的評價維度,發(fā)揮積極的評價機制的教育作用,運用課堂觀察、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方式,不斷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視域下,形成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立足于知識系統(tǒng)的內在結構,讓學生在系統(tǒng)化的探究中獲得綜合性的發(fā)展。鑒于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應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堅持“去低效”原則,以主題意義為引領,讓學生在系統(tǒng)化的學習中,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從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東渡希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