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上梯
(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北京 101512)
密云水庫總庫容43.75億m3,為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水庫,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等多種功能、多年調節(jié)的大型水利樞紐[1]。工程于1958年9月動工興建,1959年汛期攔洪,1960年9月基本建成。水庫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水位157.50m,校核水位158.50m,汛期限制水位152.00m,死水位126.00m[2]。
密云水庫水工建筑物及附屬設施眾多,主要包括7座主副壩、3座溢洪道、7條輸泄水隧洞、1座電站和1座調節(jié)池。監(jiān)測設施包括233個測壓管、12個量水堰、180個變形標點、14個三向測縫儀等[3]。
2021年,密云水庫蓄水量、降水量、降雨場次均創(chuàng)歷史之最。年初庫水位148.27m,因汛期連續(xù)降雨影響,庫水位穩(wěn)步抬升,7月20日時隔22年后重回150.00m以上;8月23日突破了1994年歷史最高水位153.98m,隨后水位不斷攀升,10月1日庫水位達到155.30m,相應蓄水量35.793億m3,創(chuàng)造了密云水庫庫水位和蓄水量新紀錄。自2021年以來,水庫持續(xù)處于高水位運行狀態(tài),2023年10月8日,庫水位151.69m,相應蓄水量29.883億m3[4]。
滲流監(jiān)測分析基于2021年9月30日滲流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當日庫水位155.28m,接近歷史最高水位155.30m,從繪制的白河主壩0+433橫斷面浸潤線圖(見圖1)可知,浸潤線較低且位于覆蓋層中,低于設計浸潤線和歷史實測最高浸潤線,說明該壩防滲效果良好;從匯總的主副壩滲透比降統(tǒng)計(見表1)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典型斷面滲透坡降均低于規(guī)范允許值0.1,說明壩體不會發(fā)生滲透破壞。
表1 密云水庫大壩滲透比降統(tǒng)計
圖1 白河主壩0+433橫斷面浸潤線(單位:m)
同時結合過程線法、位勢法、等水位線法等方法分析可知:各建筑物浸潤線、滲透坡降、滲流出逸點高程、滲流量等均低于設計值;從繪制的測壓管水位過程線可以看出,測壓管水位總體趨勢隨庫水位升降而升降;位勢計算結果表明,各建筑物典型斷面位勢接近于常數(shù),滲透穩(wěn)定,滲流場變化趨勢合理[5]。
變形監(jiān)測分析以潮河主壩為例,從繪制的縱斷面沉陷量分布圖可知,該壩在運行初期沉陷速度較快,后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減緩,到1994年以后沉陷已趨穩(wěn)定,大壩沉陷基本完成;沉陷總體呈現(xiàn)同一橫斷面壩頂大壩底小、同一縱斷面壩中大壩端小的特點,說明沉陷量的大小與大壩填筑高度成正比;由沉陷率計算統(tǒng)計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各標點沉陷率在1.66‰~3.45‰之間,在設計允許范圍內,累計最大沉陷量是下游第一排樁號下0+400處的沉陷量168mm,在潮河主壩的最大壩高處,與大壩沉陷規(guī)律相符;由潮河主壩2022年下游第一排水平位移量統(tǒng)計結果(見表3)可以看出,位移標點年位移量均為0,最大累計位移量為55mm(下0+300)。在高水位運行工況下,大壩的沉陷量和水平位移并沒有明顯變化,說明大壩變形已經穩(wěn)定。
表2 潮河主壩沉陷情況統(tǒng)計
表3 潮河主壩下游第一排標點位移量統(tǒng)計
綜合各水工建筑物的變形監(jiān)測分析結果,各主副壩、溢洪道水平位移年間隔變形值在2mm范圍內,最大累計水平位移值為南石駱駝副壩0+330斷面的114mm(截至2022年);豎向位移年間隔變形值在6mm范圍內,最大累計沉陷值為白河主壩0+300斷面的376mm(截至2022年),累計變形值在設計允許范圍內;從沉陷量過程線圖可看出,大多數(shù)標點過程線斜率變化較小,沉降趨于穩(wěn)定;壩體中間部位沉陷量明顯大于壩體兩端,壩體變形符合土石壩變形規(guī)律[6]。
白河主壩為密云水庫主要擋水建筑物之一,壩長960.2m,壩高66.4m,壩體采用黏土斜墻防滲(見圖2),壩基采用混凝土防滲墻、黏土水泥帷幕灌漿、壤土齒槽聯(lián)合防滲的形式。
圖2 白河主壩橫斷面(單位:m)
經統(tǒng)計分析該壩下游壩體管及覆蓋層管管水位,下游水位均位于壩基覆蓋層內,基本維持在80.00m左右。盡管近年來水庫蓄水增加,特別是2021年10月1日達到歷史最高水位155.30m,下游測壓管水位有所增加,但仍保持在80.00~82.00m之間,始終較設計浸潤線低14m左右。該情況充分說明大壩的整體防滲效果良好。但上下游水位差增加可能導致壩體內防滲斜墻滲透穩(wěn)定性不足,有必要進一步復核斜墻厚度[7]。
經查閱白河主壩設計資料,大壩上游萬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為158.50m,斜墻底部高程為95.00m,墻底處承受最大水頭為63.50m。按原設計允許滲透梯度5.15計算斜墻底厚度為12.33m[8]。而根據(jù)大壩下游壩體覆蓋層測壓管水位實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斜墻底部實際最大水頭為75m,按允許滲透梯度5.15計算斜墻底厚度為14.56m。而據(jù)白河主壩除險加固資料,在1977年11月完成白河主壩抗震加固后,斜墻底部增厚達到15.5m,頂部寬度達到3m,現(xiàn)狀斜墻厚度滿足原設計要求,同時也滿足現(xiàn)行《碾壓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 274—2020)中土質防滲體頂部水平寬度不小于3m、斜墻底部厚度不小于水頭的1/5的規(guī)定[9]。通過上述復核計算分析可知,白河主壩斜墻上下游雖實測水頭高于設計水頭,但斜墻厚度在設計允許和規(guī)范規(guī)定范圍內,故斜墻滲透穩(wěn)定性滿足安全運行要求。
第二溢洪道是密云水庫主要泄水建筑物之一,河岸開敞式,溢流堰為真空剖面堰,高3m,堰頂高程148.50m,最大泄量4250m3/s。閘首設5孔弧形閘門,孔口尺寸為12m×9.2m(見圖3)。
圖3 第二溢洪道平面布置(單位:m)
第二溢洪道在4個中墩設置了10根基巖測壓管。通過分析各測壓管水位可知,2001年后庫水位低于管底高程期間,中墩上游4根測壓管1~4號干孔,為正?,F(xiàn)象;其余測壓管水位均高于庫水位,且在汛期變幅較大,屬異?,F(xiàn)象,分析原因為受降水影響外水進入管中導致。進一步分析近兩年測壓管數(shù)據(jù)可知,隨庫水位在147.10~155.30m范圍變動,1~4號管水位相應在143.00~147.90m范圍變動,變化趨勢一致;其余測壓管水位受降水影響仍表現(xiàn)出變幅較大、經常高于庫水位的異?,F(xiàn)象。因1~4號測壓管水位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堰底滲透壓力,故選取上述4個測壓管管水位進行統(tǒng)計和計算,可得出堰底滲透壓力強度系數(shù)α最大值為0.5。
依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 18306—2015)確定設防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的分區(qū)值為0.20g,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第二溢洪道為1級建筑物,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標準》(GB 51274—2018)確定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甲類,應在基本烈度上提高1度作為設計烈度,按場地類別調整后的水平向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代表值相應增加1倍。
在此基礎上復核閘首穩(wěn)定性(見圖4),選擇正常蓄水位157.50m工況和閘上擋水位為157.50m時遭遇地震工況,按抗剪斷強度公式計算堰體和中墩的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參照1996年5月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完成的《潮河第二溢洪道工程安全檢查總報告》中的相關參數(shù)取值:堰底滲透壓力強度系數(shù)α采用0.5;巖石定為中等,堰體混凝土與基巖接觸面的抗剪斷黏聚力c′可取0.9MPa,但因二道施工中基礎開挖放了大炮,經研究以c′=0.15~0.30MPa進行計算;堰體混凝土與基巖接觸面的抗剪斷摩擦系數(shù)f′采用0.60[10]。本次復核計算中,因閘首巖石基礎主要由花崗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組成,雖施工時放炮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整體性,而c′=0.15~0.30MPa已處Ⅴ類巖石區(qū)間,綜合閘首高水位運行工作狀態(tài)和閘基巖性,取c′=0.30MPa。
圖4 第二溢洪道閘首斷面(單位:m)
由計算結果(見表4)可以看出,堰體和中墩在正常蓄水位工況和地震工況下的抗滑穩(wěn)定性均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11]。考慮到施工時放炮對閘墩巖石基礎的影響,在以后的運行管理中須加密巡視檢查和加強監(jiān)測分析,可采取在閘首下游側布設鉆孔鉆芯取樣的方式進行勘查和研判,以進一步復核分析巖石基礎的實際特性,更加精確地復核計算閘首抗滑穩(wěn)定性。
表4 閘首抗滑穩(wěn)定計算成果
密云水庫建成至今已安全運行60多年,綜合近年高水位運行工程巡視檢查情況、工情監(jiān)測分析情況、重點建筑物復核計算分析情況及工程設施勘察、設計、建設、加固、改造情況和歷次安全檢查、安全鑒定、抗震復查結論分析研判,密云水庫主要水工建筑物滲流正常,變形穩(wěn)定,滲透穩(wěn)定性和抗滑穩(wěn)定性滿足規(guī)范要求,工程安全狀況總體良好,能夠保證設計工況下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