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華,林文麟,李慧輝,陳燁文 指導:魯光錢
1. 瑞安市中醫(yī)院骨傷科,浙江 瑞安 325200 2. 瑞安市人民醫(yī)院骨傷科,浙江 瑞安 325200 3. 廣州珠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廣州 516131
魯光錢主任醫(yī)師是溫州市名中醫(yī)、溫州瑞安市人民醫(yī)院骨傷科主任、第七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35年,在中醫(yī)骨傷疾病方面形成獨特的治療方法,尤其對中醫(yī)骨傷領域的腰痛病辨治有獨到的心得體會,創(chuàng)制腰背痛方、腰痛方和腰突方三方,臨床辨證治療相應病證,療效良好,現(xiàn)總結(jié)介紹如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為腰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出現(xiàn)破壞,同時,伴隨著髓核及軟骨終板的外向突出,從而使相應的神經(jīng)根受到刺激和壓迫[1]。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選用外科手術(shù)治療或內(nèi)科保守治療。若采用內(nèi)科干預保守治療,則應用相應的解熱鎮(zhèn)痛藥物,配合牽引,從而改善腰部疼痛。腰部疼痛劇烈,或疼痛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采用外科手術(shù)治療,即切除椎間盤、部分椎板和關節(jié)突,從而使局部神經(jīng)壓迫解除,使骨位恢復。外科手術(shù)常引起術(shù)后并發(fā)癥,如疼痛、麻木或壓迫神經(jīng)出現(xiàn)的相應癥狀[2]。腰椎間盤突出癥亦屬中醫(yī)腰痛病、痹證范疇,以臟腑辨證分析,則屬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是其主要病機之一?!端貑枴け哉摗份d:“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痹摬∨c風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有密切的關系。清代王清任《醫(yī)林改錯》認為,痛癥與血瘀有關,邪氣痹阻,引起氣血循環(huán)不暢,氣滯血瘀,或氣虛不足以推動血的運行。《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濒敼忮X主任醫(yī)師認為,若將其與《金匱要略》的腎著湯證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則蘊含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的思想,前者是病在腎,后者是病在脾,腰痛病在脾則是寒濕痹阻腰部肌肉,用腎著湯(炙甘草、干姜、茯苓、炒白術(shù))可以治愈,而病在腎的腰痛,則與肝腎虧損有關系,較為難治,這又與《景岳全書·腰痛》“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是一致的。
綜上,魯光錢主任醫(yī)師在《傷科大成》提出的補腎壯筋、活血止痛治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補腎活血湯(補骨脂、杜仲、肉蓯蓉、當歸、熟地黃、制山茱萸、枸杞子、獨活、紅花、制沒藥等),配合理筋手法(按摩法、彈撥法和點壓鎮(zhèn)痛法),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共同起到補益肝腎、散瘀活血、舒筋通絡、緩解疼痛的作用[3]。臨證處方用藥除忠于傳統(tǒng)本草著作對藥物功效的認識外,還善于結(jié)合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jié)果。補腎活血湯方中含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類藥,如補骨脂、杜仲、肉蓯蓉、當歸、熟地黃、制山茱萸、枸杞子;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類藥,如紅花、制沒藥;祛除風濕,蠲痛引經(jīng)類藥,如獨活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補益類藥能提高機體免疫機能,改善人體內(nèi)外環(huán)境適應能力;祛風濕類藥及活血化瘀類藥能減少炎癥滲出,促進炎癥吸收。魯光錢認為,《醫(yī)宗必讀·腰痛》所記載腰痛“有寒濕,有風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提示了在補益肝腎的同時,應針對病邪用藥,隨證治之,在風寒濕邪之外,還有熱邪、瘀血、氣滯、痰飲等,應盡心辨治,做到補益肝腎不留邪,祛除邪氣不傷正氣,達到《證治匯補·腰痛》所指“治惟補腎為先,而后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jīng)隧,久痛宜補真元,養(yǎng)氣血”的辨證論治水平。
魯光錢在臨床運用補腎活血湯的經(jīng)驗基礎上,根據(jù)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創(chuàng)擬腰背痛方、腰痛方和腰突方,用于相應病證的治療。
2.1 腰背痛方化裁于羌活勝濕湯、小陷胸湯和牛蒡子湯。羌活、獨活、黃連各6 g,淫羊藿15 g,鹽杜仲、絲瓜絡、制膽南星、鹿銜草、炒牛蒡子各10 g,酒炒地龍、姜制半夏各12 g,丹參20 g。
方藥解析:腰背痛方源自李東垣《內(nèi)外傷辨惑論》之羌活勝濕湯,從《方劑學》觀點來說,羌活勝濕湯方歸屬于祛濕劑,原方組成:酒洗羌活、獨活、藁本各一錢,防風一錢,甘草五分,酒洗川芎二分,蔓荊子三分,生姜三片,按照金元時期度量衡計算[4](金元時期的1 斤是596.82 g,1 斤為16 兩,1 兩為10 錢,所以1 錢相當于現(xiàn)在3.72 g 左右,1 錢為10 分,所以1 分相當于0.37 g 左右),可以將該方劑量變換為羌活、獨活、藁本、防風、生姜各3 g,甘草2 g,川芎1 g,蔓荊子1.5 g。該方采用煮散煎服法,取汗,劑量極輕,起到祛風、燥濕、止痛的效果,用于治療風濕在表的相關病證。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風濕在表證的患者,臨床不僅表現(xiàn)為腰部的疼痛,甚至牽連背部,這與《素問·痹論》所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的認識是一致的,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機不僅僅是外邪誘發(fā)的,更是由于肝腎不足、經(jīng)絡不通、痰瘀或瘀熱阻滯于局部所引起,故魯光錢在羌活勝濕湯的基礎上,保留羌活與獨活的核心配伍,加淫羊藿、杜仲補益腎陽,炒地龍、絲瓜絡通經(jīng)絡,姜半夏、膽南星滌痰,黃連清熱,其中半夏與黃連配伍是《傷寒論》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的核心,可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是治療痰熱的主要配伍之一,此配伍常為魯光錢所采用,與丹參配伍,同時也起到痰瘀同治的作用,臨床效果良好。鹿銜草長于祛風除濕,又名破血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5]。適用于腰痛患者,在該方配伍中左右逢源。炒牛蒡子一般用于咽喉疼痛的患者,魯光錢主任醫(yī)師借鑒石氏傷科名方牛蒡子湯(牛蒡子、僵蠶、白蒺藜、獨活、秦艽、白芷、半夏、桑枝)[6],牛蒡子能發(fā)散風熱、化痰消腫,對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風濕在表證者確屬妙用。
2.2 腰痛方化裁于二至丸、獨活寄生湯和散痹湯。旱蓮草、制女貞子、續(xù)斷、鹽杜仲、牛膝、鹽炒補骨脂各10 g,制遠志5 g,枸杞子、槲寄生、丹參各15 g。
方藥解析:腰痛方源于二至丸方,《證治準繩·類方·腰痛》中載有二至丸方,用于治療腰痛,魯光錢臨床亦應用二至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二至丸方中旱蓮草與女貞子配伍,補益肝腎陰虛,從而使虛火自平。同時,二至丸藥效平和,可長期服用,滋陰不礙邪,對消化系統(tǒng)亦無不良影響。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魯光錢認為方中的桑寄生、杜仲、牛膝等中藥能健腰補腎且能常服久服。桑寄生,《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稱桑上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安胎,充肌膚,堅發(fā)齒,長須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魯光錢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時候,習用槲寄生。
續(xù)斷、杜仲、牛膝和桑寄生是常用于治療腰痛病的中藥配伍,若需要增強補腎健腰的作用,則用懷牛膝,若需要增強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則用川牛膝。鹽炒補骨脂,補益腎陽,可以治療腎虛腰痛,鹽炒更能助其入腎,二至丸方補腎陰,補骨脂補腎陽,如此可以配合補益腎中陰陽。腰痛方中枸杞子有畫龍點睛的妙用,因肝腎同屬下焦,在補益腎中陰陽的同時,還必須用柔潤的枸杞子補益肝血,如此則肝血與腎精并補。而制遠志的使用,則取意北宋陳士鐸《辨證錄》所載散痹湯(巴戟天、白術(shù)、菟絲子、炒酸棗仁、遠志、山藥、蓮子、茯苓、甘草、柴胡、半夏),“人有心下畏寒作痛,惕惕善驚,懶于飲食,以手按之,如有水聲,人以為水停心下也,誰知是風寒濕結(jié)于心包絡乎。夫水邪犯心則痛,風邪乘心則痛,寒邪入心則痛,是邪無論風寒濕均能成病?!畏ㄗ援敿膘铒L寒濕三者之邪……雖然徒祛風寒濕之邪,而不補心包之氣,則心包太弱,而外援之師亦多相欺,反成覆亡之禍。故必補心包而兼治風寒濕也?!鄙⒈詼辛己玫难a益氣血、祛除風寒濕邪的作用,服用對證,則可以起到“一劑而驚止,二劑而胃氣開,三劑而水聲息,十劑而心下之痛安然也”的效果。魯光錢參其義,取其意,選用制遠志祛痰安神定驚,以其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所裨益。
2.3 腰突方化裁于左歸飲、黃芪桂枝五物湯和四斤丸。熟地黃、牛膝、炒白芍、雞血藤、丹參各15 g,山藥20 g,制山萸肉、茯苓、鹽杜仲各10 g,生黃芪30 g,當歸、木瓜、細辛、炙甘草各6 g。
方藥解析:腰突方源于左歸飲,為張景岳所創(chuàng)制。左歸飲與右歸飲均有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枸杞子和炙甘草,其中左歸飲另用茯苓,而右歸飲則用杜仲、肉桂和制附子。左歸丸和右歸丸均有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膠和菟絲子,其中左歸丸另用牛膝和龜膠,而右歸丸則用杜仲、當歸、肉桂和炮附子。由此可知,左、右方的臨床應用分別在于治療腎陰或腎陽虛。《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蹦I水不足應用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枸杞子和炙甘草補益,病證較急則用湯劑,而病證較緩則用丸劑,在熟地黃、山藥、山萸肉和枸杞子的基礎上,加鹿角膠和菟絲子,起到補腎填精的作用,尤其是使用“血肉有情之品”,更適合虛損病證患者。若是出現(xiàn)腎陽虛證的相關癥狀,則加肉桂、炮附子。從左右之分的用藥來看,杜仲適合于腎陽不足者,牛膝除了活血的功效之外,適合于腎陰不足者,但是,臨床上腎陰和腎陽的治療關鍵是二者統(tǒng)屬于腎,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時候,應該杜仲、牛膝配合熟地黃、山藥、制山萸肉和炙甘草同用,使其功效益彰。茯苓的應用,使左歸飲補而不膩,方中不用牡丹皮是因為腎宜溫不宜凉,不用澤瀉是因為腎宜補不宜瀉,去枸杞子是因為略嫌其滋膩。
腰突方的創(chuàng)制亦取意黃芪桂枝五物湯(生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該方出自《金匱要略》,具有補益氣血、祛除風邪之效,適用于治療血痹重證,病機是氣血虛弱,風邪痹阻者。該方的重要特點是不用炙甘草,而充分發(fā)揮生黃芪補氣生血的效果,從而祛除風邪。黃芪別名“箭芪”[7],提示生黃芪起效快,若炙黃芪配伍炙甘草則善補益脾胃,若生黃芪配伍炙甘草則補氣祛風之功效和緩,但效果相對持久,配合細辛,尤其能夠引藥深入足少陰腎經(jīng),能起到較好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疼痛。同時,芍藥與甘草配伍,為《傷寒論》芍藥甘草湯,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8]。所以,魯光錢用當歸、丹參、雞血藤取代桂枝,加強活血養(yǎng)血通絡的效果,不去炙甘草,以其能夠左右逢源。此外,木瓜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是取義《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四斤丸(木瓜、天麻、牛膝、肉蓯蓉、炮附子、貓骨),尤在涇《金匱翼》中去掉炮附子及貓骨,更切合臨床使用,而木瓜和芍藥的配伍,更能發(fā)揮鎮(zhèn)痛的作用。
腰背痛方、腰痛方和腰突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體現(xiàn)了魯醫(yī)師辨治該病和組方遣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