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增衛(wèi)
我初中畢業(yè)分配到崇明東風農場,后來進了宣傳隊。宣傳隊農忙時回連隊干活,農閑時集中排練演出。一天,我在去場部招待所還道具的路上,看到兩位氣質很好的女同志遠遠地看著我竊竊私語,后來才知道她們是向梅老師和朱曼芳老師。那天吃晚飯的時候,宣傳隊領導就讓我去招待所,說是上影的人要找我。到了那兒,我見到了洪兆森老師,他要我念了一段報紙,念完后,就讓我回去了。接著就是一輪輪考試,后來,又讓我去當時劇團所在地大木橋排練小品《出發(fā)之前》。那是更高一級的考試,由丁嘉元老師輔導,他排得非常細致。排了一個星期后,又演給劇團領導看了一下,大家就回去了。然后接到通知,7月6日,演員培訓班正式開班。
當時,只要是有空的老師都會來給我們上課,有梁明老師、孫景路老師、朱曼芳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溫錫瑩老師,他很耿直,我們不會演戲,他就一句一句掰臺詞,教我們怎么聽對手的臺詞,從對手的臺詞中來確定自己如何說詞,甚至連在舞臺上的站姿也悉心輔導。我演完戲嗓子啞了,他還特地帶我到文藝醫(yī)院扎金針。因為我們都是上海本地人,發(fā)音需要矯正,林榛老師就特地復印了很多繞口令,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分別輔導。劇團還特地把人藝的喬奇老師請來教我們語言,他就先從笑的呼吸開始教,非常生動。
在培訓班的時候,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排話劇《萬水千山》。這部劇是夏天、馮笑、高博導演的。那戲里,王丹鳳老師演一個農村大娘,戲雖然很少,但感情充沛,那控訴的臺詞聲淚俱下令我感動,同樣讓我感動的還有楊在葆老師,當時他身體不太好,大冬天排練就一頭一頭地出汗,在排練場我還看見他大把地吃藥。那種敬業(yè)精神不只是在排練場,就是在演出過程中他也在不斷琢磨人物。在一次演出時,他突然給自己演的解放軍角色設計了腰里圍著紅緞子,扭著秧歌步上臺的動作,因為剛剛打完勝仗,這動作非常符合人物心情,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劇場效果。當時,許多老演員都是非常敬業(yè)的。還有一次大幕一閉,朱曼芳老師就暈過去了——她身體不好,但是一直撐到了最后。我們當時年輕,很多事都不懂,有一次同學們在演出中笑場,閉幕后張瑞芳老師到臺上厲聲譴責……時間過去很久,自己才知道敬畏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這部劇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演的第一部電影是《從奴隸到將軍》,演一個AB團分子。有一天在拍戲的空隙,一些人在現(xiàn)場聊天,導演很生氣,轉身沖著楊在葆老師說:“不要說話!把你的戲想想好!”其實在葆老師根本沒說話,但他一句話也不說,似乎就是他說的話。過了幾天之后,王炎導演向他道歉。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現(xiàn)場安靜,全身心投入劇情中對演員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事。還有一場戲,楊在葆老師演的羅霄將軍一槍把我“擊斃”。我站的地方,是一個人工搭的斜坡,有一根橫出來的方木條,我沒注意。槍一響,我“嘭”一下磕到木條上就坐到地上,痛得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聽見遠處他們在喊:“小譚小譚,好了!”是李緯老師最先發(fā)現(xiàn)不對,他從攝影機邊上跑了過來,把我扶了起來并問我怎么了。
李緯老師是我很敬佩的老演員。有一次我跟他演電視劇,我們倆對詞,我說完之后他笑嘻嘻地說:“小譚,你剛剛的那段話里,少了一個‘的’字?!蔽艺f:“不可能!”“你把劇本拿出來看。”我一看,一點不錯。李緯老師能把對手的臺詞都背出來,令我愕然。這讓我想起以前梁明老師、溫錫瑩老師對我說的話:要研究對手的臺詞。李緯老師不但研究對手的臺詞,還把對手的臺詞都背下來,這太厲害了。而在拍另一部電影時,李緯老師跟我閑聊說,20世紀80年代拍戲時,主演住在廠招待所,有一部電影,一個男主演和他住在對門,每天晚上都有一堆人在那里聊天,嘻嘻哈哈到很晚。后來他實在忍不住了,一腳把門踹開,指著那個男演員厲聲斥責道:“你是這個戲的男一號,所有戲都壓在你身上,你天天這樣子,對得起誰!”說完摔門而去。李緯老師真是非常有個性的人,這種個性讓人肅然起敬!這樣的老演員還有很多。
聽我們同學戴兆安講,他當年和張瑞芳老師在北京拍《大河奔流》的時候,瑞芳老師得知有些同學回原單位了,便說:“我要是在上海,一個人也不讓回去!”瑞芳老師是個很通透的人,我們從入學到畢業(yè)整個過程都是在她關心下的結果。
轉眼間,我們畢業(yè)也40多年了,我想用四句話總結我的心情:前輩可敬,后生可畏,心存敬畏,認識自己。
(本文摘自《我和上影演員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