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LI Yong-qiang;張英才ZHANG Ying-cai
(①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焦作 454000;②新鄉(xiāng)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平原示范區(qū)分局,新鄉(xiāng) 453000)
城市用地日益緊張,同時又受城區(qū)狹窄場地、施工進度、人員財產安全等影響,使得爆破拆除技術在城區(qū)建筑改造重建工程中越來越常見。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更新迭代,建(構)筑物的爆破拆除技術有了快速的發(fā)展,到如今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工程科學技術體系[1-2]。
通過數值仿真模擬建(構)筑物的倒塌過程及形態(tài)已經有較多的研究[3-7],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采用雙向微折疊爆破拆除技術,運用底層卸載減振方法,使用ANSYS/LS.DYNA 軟件對高層建筑物破壞過程和觸地振動進行了研究,與實際監(jiān)測數據進行比對,驗證雙向微折疊爆破拆除技術在工程爆破中的效應,優(yōu)化施工方案,以期研究成果能夠對類似的爆破拆除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1.1 拆除原理 一般來說,建(構)筑物的爆破拆除是根據設計思路來反向考慮的,即通過破壞柱、梁、樓板等主要稱重支撐構件,打破結構的受力穩(wěn)定平衡,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失穩(wěn)倒塌解體。爆破切口形成之后,切口處剩余結構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支撐上部結構;同時,在重力形成的傾覆力矩作用下,支撐上部結構繞切口處支點轉動。撐住和轉動幾乎是同時發(fā)生的,只有當建筑物轉動并產生一定的能量之后,才能夠發(fā)生碰撞破碎和觸地解體。所以,爆破切口的形式對于爆破拆除的倒塌方向和效果至關重要,對爆破切口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要求[8]。
1.2 雙向微折疊爆破拆除技術 雙向微折疊爆破拆除技術屬于折疊倒塌形式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是根據某些特殊的拆除爆破工程實踐所設計的一種切口形式。結構開設上下兩個切口,切口形式可以根據工程實際分別設計,上部切口開口朝向與主倒塌方向相反,率先起爆,用來控制地面振動、觸地沖擊距離等,降低對狹小場地的要求;下部切口開口朝向為主倒塌方向,結合場地環(huán)境設計,保證主體結構解體破壞。它的原理基于以下步驟:①結構分析:在進行拆除前,對建筑物或結構物進行仔細分析,確定其內部的構造和強度分布,包括建筑物的材料類型、支撐結構、強度等方面的詳細信息。②弱化結構:根據結構分析的結果,設計出一種使建筑物的結構弱化的方案。這一步驟旨在降低建筑物的整體強度,以便在爆破時能夠更有效地崩塌。③預置爆破物:在建筑物的關鍵位置和弱化區(qū)域,預置爆破物。這些爆破物通常是高度控制的爆破藥物,能夠在引爆后產生所需的爆炸效果。④控制引爆:在預置爆破物準備就緒后,采用精確的引爆控制手段,例如電子引爆系統(tǒng),以確保爆破在特定的時間和位置發(fā)生。通過控制引爆,實現對建筑物崩塌的方向、速度和程度等參數的精確控制。⑤崩塌和清理:一旦引爆發(fā)生,建筑物的結構會崩塌并倒塌在預定的方向和形式中。然后,拆除團隊會進行清理和移除殘余的廢墟,以便進行后續(xù)的處理或新建項目。
2.1 工程概況 聯通大樓是一幢鋼筋混凝土建筑物,該樓房主體為框架結構,共十四層,呈東西方向布置,西側為長方形結構,東側為圓形構造。大樓東西長38.5m,南北寬12m,主體高度51.7m,總高度65.2m。承重柱為南北方向3 排,東西方向8 排。
2.2 爆破設計 在本工程中對磚墻、剪力墻及步梯進行預處理,主要是切斷相應部位的受力鋼筋。在爆破拆除時,對平行于倒塌方向的梁板兩端和中間布置三個爆破切口,以破壞其整體性,從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保證主體結構充分爆破解體[9]。采用復合梯形爆破切口,底部6層總高26.8m,底部第1 層高度5.0m,2~6 層高度21.8m,切口高度取2~6 層。蘑菇亭位于標高51.7m 至65.2m 位置,總高13.5m;為圓筒形結構,筒壁為鋼筋混凝土,壁厚24cm;蘑菇亭直徑4.2m。蘑菇亭向西側開設切口,切口弧長計算得7.65m,切口高度取1.2m。
考慮到待拆除樓房的結構形狀特性及其周邊環(huán)境情況,決定使待拆除樓房向正東方向倒塌,蘑菇亭向西側倒塌;蘑菇亭首先起爆,主切口與蘑菇亭間隔1975ms,蘑菇亭孔內裝填ms2 雷管,延期時間25ms。采用大段別多段位裝藥,使樓房向空地逐段倒塌,即一區(qū)首先起爆塌落,二區(qū)、三區(qū)、四區(qū)、五區(qū)均半秒延期逐次起爆,使樓房形成設計切口,在重力作用下向預定方向塌落[10]。
2.3 仿真模型 綜合考慮工程要求和單元特性,本文建模使用單位制為g-mm-μs,與實際結構1:1 建模??紤]到建立幾何模型的便捷性,在AutoCAD 中創(chuàng)建整體幾何模型,再輸入到ANSYS/LS.DYNA 中創(chuàng)建有限元模型,單元尺寸為40cm,保證計算的精度及速度。
主體模型均使用Solid164 實體單元,采用整體式建模,將鋼筋的性能通過度EI 等效原則提高材料的彈性模量來實現,同時把剪力墻、填充墻、圍墻等換算成相應的密度,施加到結構上面,材料參數見表1。
表1 材料參數
使用*MAT_PLASTIC_KINEMATIC 關鍵字控制塑形隨動硬化材料來模擬主體結構和地面,對于爆破立柱使用默認的材料。
考慮到模型中主體使用*MAT_ADD_EROSION關鍵字, 在此采用*CONTACT_ERODING_SIN GLE_SURFACE 侵蝕單面接觸,靜摩擦系數取值0.5,動摩擦系數取值0.5。數值仿真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數值模型
3.1 倒塌過程分析 聯通大樓爆破拆除數值仿真倒塌過程如圖2 所示。0.05s 時,蘑菇亭首先起爆,由于蘑菇亭底部還有一定支撐能力,重心未明顯偏出底部截面抵抗力矩,未發(fā)生明顯傾斜位移。2s 時,一區(qū)爆破立柱起爆,主爆破切口開始形成,結構進行內力重分布,大樓主體仍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二層東側樓板產生松動,下沉效果不明顯。3s 時,三區(qū)立柱已經起爆,東西側連接部位開始出現裂縫,樓板受拉破壞斷裂,橫梁與立柱連接處受力較大,東側結構開始有下沉跡象。4s 時,爆破切口完全形成,底層立柱在上部結構沖擊作用下開始破壞斷裂,西側結構產生明顯扭曲,大樓整體有明顯東向傾倒跡象。6.4s 時,大樓東向傾倒的趨勢已經確定,西側結構已經完全破壞,東側結構底部破壞,上部仍在變形破壞;蘑菇亭底部與頂層樓板完全分離,隨著蘑菇亭撞擊頂層框架梁柱,蘑菇亭中間部位斷裂。t=7.64s 時,蘑菇亭完全觸地,由于底層的緩沖作用,蘑菇亭尚有一定的完整度,大樓基本解體破壞,爆堆高度進一步壓縮降低。
圖2 倒塌過程數值模擬結果
與相同時刻的實際倒塌過程圖3 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數值仿真結果與實際過程比較吻合,結構的破壞形態(tài)一致。
圖3 實際倒塌過程
3.2 結果分析 ①節(jié)點位移。A 節(jié)點為七層樓頂112174 號節(jié)點,B 節(jié)點為九層樓頂112172 號節(jié)點,C 節(jié)點為十二層樓頂87261 號節(jié)點,D 節(jié)點為蘑菇亭頂部220614號節(jié)點。由圖4 位移時間曲線,可以明顯看出,節(jié)點位移距離最大的是十二層頂部節(jié)點C,遠遠大于蘑菇亭頂部節(jié)點D 的位移距離,D 點位移距離為10m,證明蘑菇亭反向傾倒切口產生了微折疊效果,有效縮短倒塌距離。②節(jié)點速度。A 節(jié)點為蘑菇亭頂部220631 號節(jié)點,B 節(jié)點為十二層樓頂73813 號節(jié)點,C 節(jié)點為七層樓頂24248 號節(jié)點。如圖5 所示,蘑菇亭頂部節(jié)點A 是豎直方向上最高的節(jié)點,在7.2s 時運動速度最快,為22.7m/s,各節(jié)點在8s 時速度趨于穩(wěn)定,從開始運動到基本穩(wěn)定,歷時5s,說明大樓倒塌的持續(xù)過程較短,爆破解體過程更加緊湊。③地面振動。選擇地面節(jié)點A 編號961538,節(jié)點B 編號963922。由圖6可知,地面振動發(fā)生于起爆之后4s 左右,即主爆破切口完全形成,切口上部結構開始觸地時,峰值出現在7.4s,此時大樓整體傾倒運動速度達到峰值,由此產生觸地振動效應也最大,振動速度峰值為1.27cm/s。圖7 為實際爆破工程振動波形圖,可以看出,振動產生時間較早,峰值為0.91cm/s,比數值仿真結果略小。由于現場炸藥爆炸時會產生振動,通過梁柱等結構傳到到地面,導致振動提前;地面仿真材料類型、地面硬化、現場減振措施等,影響傳導效果,減小了觸地振動??傮w來看,地面振動的仿真結果與實際工程比較一致,通過仿真計算,能夠預先了解觸地振動數據,從而更好作出并完善相應的減振措施。
圖4 位移-時間曲線
圖5 速度-時間曲線
圖6 地面振動
圖7 振動波形圖
①大樓主體的實際倒塌過程與形態(tài)和數值仿真結果有較高的一致性,均從第五榀框架和第六榀框架之間產生撕裂破壞,東側結構下沉,西側結構受拉破壞,整體樓房產生東向傾倒效果,說明通過仿真模型能夠預測倒塌過程及形態(tài)。②第二層開設切口,減小了狹窄場地的負面影響,同時起到了減振緩沖作用,觸地速度和地面振動有效降低,減少二次工程量。③利用雙向微折疊爆破拆除技術,控制建筑倒塌范圍,縮短爆堆長度,降低飛石距離和振動速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