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檢測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患者的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IgG水平,并分析其與蕁麻疹的發(fā)病關系,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0例蕁麻疹患者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體檢的300例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IgG水平,并對其陽性率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中牛奶陽性率最高,為80.43%;觀察組過敏原總IgE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意義(P<0.05),其中樹組合、艾蒿、雞蛋白特異性IgE陽性率較高。結論 蕁麻疹患者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IgG水平升高,可能與其發(fā)病有關,其中常見過敏原為樹組合、艾蒿、雞蛋白、牛奶等。
[關鍵詞] 隴東南地區(qū);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特異性IgG;食物過敏原
[中圖分類號] R758.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04-0152-04
Analysis and Clinical Study of Serum Allergen-specific IgE and IgG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in Southeastern of Gansu
SHI Ji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shui City, Tianshui 741000, Gan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serum allergen-specific IgE and IgG in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in southeastern of Gansu, and to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idence of urticaria,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500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0 healthy subjec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allergen-specific IgE and Ig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llergen-specific Ig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mo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food allergen-specific IgG, the positive rate of milk was the highest (80.43%). The positive rate of allergen total I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positive rate of tree combination, mugwort and egg white specific IgE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serum allergen-specific IgE and IgG in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are increased,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its pathogenesis. The common allergens are tree combination, mugwort, egg white, milk and so on.
[Key words] Southeastern of Gansu; Serum allergens; Specific IgE; Specific IgG; Food allergens
蕁麻疹(urticaria)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出現(xiàn)紅色、腫脹、瘙癢的斑塊或丘疹,通常在兒童時期發(fā)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齡發(fā)生,癥狀通常會在幾小時內消失,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幾天或幾周才能完全消失[1]。蕁麻疹可以由許多不同的因素引起,包括食物過敏、藥物過敏、感染、環(huán)境因素等,臨床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抗組胺藥物、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來緩解癥狀[2]。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蕁麻疹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在隴東南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蕁麻疹的流行特點和影響因素與其他地區(qū)有所不同。因此,深入研究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的發(fā)病規(guī)律、病因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3]。本研究旨在分析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患者血清中過敏原特異性IgE、IgG水平變化,并探討其與蕁麻疹發(fā)病的關聯(lián)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0例蕁麻疹患者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體檢的300例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20例,女280例;年齡5~52歲,平均年齡(32.64±5.81)歲。對照組男140例,女160例;年齡4~53歲,平均年齡(32.67±5.79)歲。兩組性別及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留取3 ml血標本,離心機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后進行檢測,采用體外過敏原檢測技術化學發(fā)光法,應用HRP-魯米諾系統(tǒng)發(fā)光系統(tǒng),檢測靈敏度Pg級。檢測儀器及試劑:①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過敏原檢測儀(HB-104C全自動發(fā)光儀)、過敏原診斷試劑盒(sIgE 化學發(fā)光法);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血清總IgE和sIgE,包括吸入性過敏原:戶塵螨、粉塵螨、貓毛、狗毛、蟑螂、豚草花粉、葎草花粉、點青霉、煙曲霉、枝狀枝孢、鏈格孢、榆樹/柳樹/楊樹花粉;食入性過敏原:雞蛋、牛奶、花生、大豆、海蝦、海蟹、海魚;②食物不耐受特異性IgG抗體檢測:應用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血清sIgG,包括食入變應原牛肉、雞肉、鱈魚、雞蛋、玉米、牛奶、蝦、蘑菇、豬肉、大米、蟹、西紅柿、小麥、大豆14種食入性過敏原;收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過敏原IgG水平:根據試劑盒說明書設置標準品孔和待測樣品孔,將標準品孔加入已知濃度的抗原,待測樣品孔加入待測血清,每孔加入稀釋后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人IgG抗體,混勻后室溫孵育30 min,棄去液體,每孔加入洗滌液,振蕩15 s后靜置1 min,棄去上清液;重復洗滌3次后拍干;每孔加入底物A、B液各50 μl,避光孵育15 min,每孔加入終止液50 μl,立即混勻,測定450 nm波長處的吸光值(OD 450),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待測血清中過敏原IgG的濃度。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FA)檢測血清過敏原IgE水平,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根據試劑盒說明書設置標準品孔和待測樣品孔,加入已知濃度的抗原,每孔加入稀釋后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人IgE抗體,方法同IgG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過敏原IgE陽性率。
2.1 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分析 觀察組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為92.00%(460/500),高于對照組的60.00%(180/3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000,P=0.000)。觀察組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最高為牛奶,陽性率為80.43%(370/460),其次為蛋清/蛋黃,陽性率為78.26%(360/460),小麥陽性率為50.00%(230/460),西紅柿陽性率為36.96%(170/460),大豆陽性率為19.57%(90/460),鱈魚陽性率為13.04%(60/460),大米陽性率為8.70%(40/460),蟹陽性率為8.70%(40/460),菇陽性率為6.52%(30/460),蝦肉陽性率為6.52%(30/460),雞肉陽性率為4.44%(20/460),牛肉陽性率為2.17%(10/460)。
2.2 過敏原IgE陽性率分析 觀察組過敏原總IgE陽性率為43.33%(130/500),對照組IgE檢測均為陰性;兩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5.957,P=0.000)。特異性IgE陽性率從高至低依次為樹組合陽性率76.92%(100/130)、艾蒿69.23%(90/130)、雞蛋白61.54%(80/130),淡水魚組合陽性率53.85%(70/130),牛奶陽性率46.15%(60/130),塵螨組合陽性率38.46%(50/130),黃豆陽性率38.46%(50/130),花生陽性率30.77%(40/130),律草陽性率30.77%(40/130),海魚組合陽性率7.69%(10/130),貓毛陽性率15.38%(20/130),普通豚草陽性率15.38%(20/130),蟹20例陽性率15.38%(20/130),牛肉陽性率15.38%(20/130),狗上皮陽性率7.69%(10/130),霉菌組合陽性率7.69%(10/130),羊肉、蝦、屋塵陽性率均為7.69%(10/130)。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也稱風團、風疹、風疙瘩等,特征是皮膚出現(xiàn)紅色或粉紅色的斑塊或丘疹,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一。這些斑塊或丘疹會迅速擴散并合并成更大的區(qū)域,同時伴隨著劇烈的瘙癢感[4]。蕁麻疹發(fā)病原因較多,可能是由于食物、藥物、環(huán)境因素、感染等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5]。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患者血清中過敏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的變化,以期明確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發(fā)病因素,并為其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參考。
食物過敏是蕁麻疹的一個重要誘因,許多患者在接受過敏原檢測后發(fā)現(xiàn)對某些食物存在特異性IgG陽性反應,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是最常見的蕁麻疹食物過敏原之一,大約75%的亞洲人對牛奶中的酪蛋白過敏[6]。這種過敏反應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錯誤地將牛奶蛋白識別為有害物質,從而產生抗體,當再次接觸到牛奶時,這些抗體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導致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引發(fā)蕁麻疹癥狀[7,8]。小麥中的麩質(一種存在于小麥、大麥、黑麥等谷物中的蛋白質)是另一個常見的蕁麻疹食物過敏原,部分人攝入含有麩質的食物后,因為麩質不耐受導致腸道屏障功能受損,使未經消化的麩質進入血液,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特異性IgE,引發(fā)蕁麻疹癥狀[9]。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和抗炎性物質,但也可能成為蕁麻疹的食物過敏原。約有1%的人對西紅柿過敏,這種過敏反應可能與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鱈魚中的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也被認為是誘發(fā)蕁麻疹的食物過敏原之一,這種過敏反應可能是由于遺傳因素導致。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10],大豆、大米、螃蟹、蝦、菇、雞肉等食物的IgG陽性率較高,約有30%的蕁麻疹患者對大豆過敏。大豆中的一些蛋白質成分(如大豆異黃酮、卵磷脂)被認為是誘發(fā)蕁麻疹的原因;此外,大豆中的其他成分(如低聚糖和寡糖)也可能與IgE抗體結合,導致過敏反應。大米也是蕁麻疹患者中常見的過敏原,據統(tǒng)計[11],約15%~20%的蕁麻疹患者對大米過敏。大米中的醇溶蛋白和醇溶蛋白酶抑制劑等一些蛋白質成分被認為是誘發(fā)蕁麻疹的原因;大米中的多糖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也可能與IgE抗體結合,導致過敏反應。螃蟹和蝦是常見的海鮮類食物,也是蕁麻疹患者的常見過敏原。螃蟹和蝦中的殼多糖和甲殼素等一些蛋白質成分可能誘發(fā)蕁麻疹,且其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其他成分也可能與IgE抗體結合,導致過敏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12],約有5%~10%的蕁麻疹患者對香菇、金針菇等菇類食物過敏,菇類食物中的麥角甾醇和麥角胺等蛋白質成分可誘發(fā)蕁麻疹,且多糖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也可能與IgE抗體結合,導致過敏反應。雞肉是常見的禽類食物,也是蕁麻疹患者的常見過敏原,雞肉中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等一些蛋白質成分可誘發(fā)蕁麻疹,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其他成分也可能與IgE抗體結合,導致過敏反應。IgE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在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識別并結合到特定的抗原上,引發(fā)免疫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樹組合、艾蒿、雞蛋白特異性IgE陽性率較高。艾蒿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其葉子含有豐富的揮發(fā)性油和黃酮類化合物。研究表明[13],艾蒿可能會引起人體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從而導致IgE水平升高。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14],艾蒿提取物可以誘導IgE的產生和釋放。雞蛋白是一種常見的食物蛋白質,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部分人可能因其免疫系統(tǒng)錯誤地將雞蛋白識別為一種有害物質引發(fā)過敏反應,導致體內IgE水平升高。樹組合指某種特定類型的樹木或植物組合,一些樹木或植物可能會釋放出一些具有刺激性的物質,如酚類化合物、樹脂等,這些物質可能會引發(fā)人體的免疫反應,導致IgE水平升高。觀察組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意義(P<0.05);觀察組過敏原總IgE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意義(P<0.05),提示血清中IgE和IgG的水平變化可以作為評估蕁麻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監(jiān)測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同時;說明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患者血清過敏原IgE、IgG水平與蕁麻疹發(fā)病存在一定關系,提示過敏原在蕁麻疹的發(fā)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于蕁麻疹患者的過敏原檢測和識別具有重要意義[15,16]。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血清總IgE陽性率高于特異性IgE陽性率,這可能是因為特異性IgE水平受到體內過敏原種類的影響較大,而在本研究中未對過敏原種類進行詳細區(qū)分。今后的研究可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過敏原對蕁麻疹發(fā)病的影響。
避免接觸誘發(fā)蕁麻疹的因素是預防蕁麻疹的關鍵,患者了解自己的過敏源并盡量避免接觸是預防蕁麻疹的重要措施。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于預防蕁麻疹的發(fā)生,可告知患者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飲食或暴飲暴食;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等,增強身體抵抗力,以減少蕁麻疹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隴東南地區(qū)蕁麻疹患者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IgG水平升高,可能與其發(fā)病有關,其中常見過敏原為樹組合、艾蒿、雞蛋白、牛奶等。然而,由于樣本量的限制以及未能涵蓋所有可能的過敏原種類,因此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和深入探究這一領域的相關問題。
[1]黃菲,劉釗,鞠雙雙,等.德州地區(qū)245例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患者血清過敏原及總IgE水平檢測結果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21,43(2):312-317.
[2]李仕杰,付金玲,陳耀明,等.特應性皮炎患兒血清中變應原特異性IgG與IgE抗體的檢測及比較分析[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23,34(2):47-53.
[3]王美茹.血清特異性IgG和IgE聯(lián)合檢測在小兒過敏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2,17(9):33-39.
[4]馬紅萍,閆文萍,牛莉莉,等.新疆地區(qū)兒童各年齡過敏原IgE和IgG陽性率調查分析[J].新疆醫(yī)學,2022,52(6):51-56.
[5]許靈芝,李娜.昆明地區(qū)2110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特異性過敏原IgE檢測結果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22,44(5):410-414.
[6]林玉蓉,于宇,歐陽玲,等.廈門地區(qū)2967例皮膚過敏性疾病患者變應原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22,43(22):2781-2785.
[7]楊秀云,王善龍,潘冰冰,等.300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患者特異性變應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21,48(7):41-45.
[8]王莎,王紫瓊.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調節(jié)性T細胞及總IgE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聯(lián)勤軍事醫(yī)學,2023,37(5):414-417.
[9]楊曉靜,陳雷剛,王世寧,等.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9,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與總IgE,病情嚴重程度和病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23,56(4):55-59.
[10]王科惠,黃韻,張正銀,等.IL-6,CRP和血清過敏原檢測對急性蕁麻疹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2021,36(3):45-49.
[11]龔愛紅,王學軍,蘇宗義,等.大連地區(qū)2021年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流行特征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23, 41(4):311-314.
[12]鐘少琴,劉江波,賴曉娟.57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變應原檢測分析[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0,17(2):132-133.
[13]張鳳杰,范夢嬌,劉文博,等.急性蕁麻疹患者食物組過敏原特異性IgE定量檢測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20,36(4):47-51.
[14]周梅華,陶夏葉,宋璐,等.丹陽市300例蕁麻疹患者過敏原類型及分布情況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1,33(8):36-38.
[15]李宏思.血清特異性IgG和IgE聯(lián)合檢測在小兒過敏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20):24-28.
[16]尹悅,高闖,黨宏,等.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gE和IgE受體及其自身抗體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20,43(4):411-415.
收稿日期:2023-12-8 編輯: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