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地區(qū)清中至民國建筑在室內(nèi)山墻,以及室外的照墻、照壁、門頭、封檐下、馬頭墻等部位多有壁畫裝飾,形式多樣,題材豐富。以國畫為主,西洋畫較罕見。繪畫材料以墨為主,有機顏料、礦物顏料為輔。壁畫致病主要受氣候環(huán)境、微生物、制作材料與工藝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通過對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的病害及其成因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墻體糾偏扶正和壁畫修復的施工方案,并從墻體整體糾偏前壁畫預保護、表面清洗、壁畫酥堿起甲、地仗空鼓脫落、裂縫、裂隙、生物霉斑等病害的修復技術、材料試驗和施工工藝要點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介紹,對壁畫的保護修復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江南傳統(tǒng)建筑 壁畫修復 墻體糾偏 陳望道故居
Abstract: Buildings in southern region were decorated with murals in such parts as screen wall facing the gate of a house, over the door, under the eaves and wharf walls, etc. from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mural paintings decorated,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painting materials are black ink mainly, supplemented by organic and mineral pigments. The diseases of murals are mainly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climate, microorganisms, productio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fact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seases and their causes of the screen wall of Chen Wangdao’s former residence, it could put forward pertinently a construction scheme of rectifying deviation of the wall and" restoration of mural painting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ventive protection of murals before overall rectification, the disease repair technology of mural, material test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murals.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urals.
Key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South China Mural restoration Wall correction Chen Wangdao’s Former Residence
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風格多樣,婺州、徽州地區(qū)表現(xiàn)為“粉墻黛瓦馬頭墻,石庫臺門天井院”的外觀特點,在白色的粉墻上常繪以壁畫裝飾。從保存至今的建筑實物來看,明代建筑壁畫并不多見,保存下來的就更少了。義烏赤岸鎮(zhèn)有一處建于明晚期的燕詒堂建筑,其照墻上還保存著明代壁畫(圖一),采用墨線白描手法表現(xiàn)人物、樹木、馬、傘蓋、祥云、旗幡等圖案,在人物皮膚、樹干、樹枝、服飾等地施以土黃、赭石等礦物顏料或花青、藤黃等植物色暈染。因剝落嚴重,具體的內(nèi)容和故事已無法考證。清中至民國建筑壁畫甚為流行,多見于室外的門頭、窗楣、照墻與照壁的封檐下、馬頭墻等部位(圖二;圖三);義烏北部、浦江、諸暨等地區(qū)的室內(nèi)山墻普遍采用承重山墻,山墻用壁畫繪出整榀梁架(圖四),是比較獨特的做法。壁畫分白描墨線畫、水墨畫和彩繪等多種形式,內(nèi)容兼具仿建筑梁架、山水、花鳥和人物等,題材豐富。繪畫材料以墨為主,有機顏料和礦物顏料為輔。從壁畫繪制的地仗層來看,江南地區(qū)建筑的墻體多采用紙筋灰或麻刀灰作為抹灰材料,粉刷層很薄,約0.3~0.5cm。由于江南氣候濕潤多雨,梅雨季節(jié)連續(xù)陰雨容易造成墻體內(nèi)長時間滲水,在水和可溶鹽作用下,常發(fā)生溶解—結晶過程的惡性循環(huán)。空氣污染和酸雨、溫濕度變化等加劇了病害的產(chǎn)生,霉菌滋長等生物病害也對壁畫保護多有不利。下面以義烏市陳望道故居的墻體糾偏和壁畫保護修復案例,著重探討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的壁畫保護修復技術。
一、陳望道故居壁畫保存現(xiàn)狀
陳望道故居位于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由陳望道父親陳君元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建筑坐北朝南,為前廊式天井院磚木結構,由正廳、廂房、天井、照墻、照壁、花園、門屋和柴房等組成(圖五),總占地面積約430.9m2。整體布局基本保存完整,木雕和壁畫精美,壁畫主要集中于照墻的內(nèi)外墻面封檐下部位,邊框繪仰蓮、纏枝番蓮、回紋、卍紋等紋樣和二方連續(xù)圖案,題材以福祿壽三星、寒江獨釣、五子奪魁、陶淵明賞菊、五谷豐登(簸揚圖)、紫氣蔭庭等吉祥主題為主,詩書畫兼融,建筑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點,2020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整體來看,建筑體量較小,屬于地方小式民居,壁畫系近代繪制。由于照墻維修加固過程中未對壁畫實施有效保護,導致大面積脫落或被抹灰覆蓋。殘留的壁畫集中在照墻的內(nèi)外封檐下約0.93~0.95m的部位,壁畫總面積占16.9m2。照墻采用開磚陡砌空斗墻,墻面用紙筋灰粉刷,石灰膏抹面,壁畫就繪制在抹灰墻的表面??辈彀l(fā)現(xiàn),陳望道故居照墻西側墻體內(nèi)傾多達13cm,存在墻面局部空鼓、開裂;照墻西側的門頭上方壁畫從中部斷裂;檐下部位粉刷層(地仗)酥堿析鹽,表面出現(xiàn)粉化,還帶有霉斑;多處出現(xiàn)地仗層起甲、破損,壁畫下部顏料層脫落較為嚴重(圖六);門額壁體傾斜,墨書字體漫漶不清、墨跡基本脫落以及人為破壞等現(xiàn)狀(表一)。
二、壁畫病害致因分析
通過仔細勘察和檢測分析,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病害成因主要分為氣候環(huán)境、微生物、材質(zhì)以及人為病害等,致病因素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環(huán)境因素和壁畫材料的綜合影響
1.溫濕度環(huán)境與生物病害和壁畫材料的綜合影響
義烏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傳統(tǒng)工藝中壁畫的制作材料一般是在無機礦物顏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膠結材料制成的。在一定溫度下,當濕度RHgt;70%時,礦物顏料中的PbO、Pb3O4、HgS就會在光照下發(fā)生變色。在高濕度環(huán)境中,顏料中的膠結質(zhì)也會引起老化。這是由于手工制作的礦物顏料顆粒較大,與水不易調(diào)和,即使調(diào)和了,在地仗層上的黏附固著能力也很差。膠結材料有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類,它們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在高溫濕度環(huán)境下,這些蛋白質(zhì)是微生物的良好營養(yǎng)基體,而微生物在其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草酸及有機酸可與顏料中的石青、石綠等含銅或含鈣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而生成草酸銅或草酸鈣,從而加速膠結材料的老化,導致顏料層強度降低最終脫落。膠結材料的老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有生物老化、熱老化、光氧老化等,通常是各種因素交替作用相互促進的。
2.酸雨和積塵等因素的影響
義烏地區(qū)空氣中二氧化硫污染及酸雨污染較嚴重,2005-2008年的4年間,義烏市城區(qū)大氣二氧化硫污染按年度統(tǒng)計見列表二。從表二可見,2005-2008年二氧化硫污染較重,年均值達到0.047~0.060mg/m3,每年污染超標天數(shù)為10~37天。
2005-2008年城區(qū)酸雨監(jiān)測結果(表三)表明,義烏市區(qū)降水pH均低于4.5,達到了強酸雨的標準,pH年均值范圍4.17~4.37,酸雨頻率為85.9%~94.0%。按照酸雨評價等級方法評價,2005-2008年義烏市區(qū)屬重酸雨區(qū)。2007年酸雨樣品中,陰離子中硫酸根占總離子的當量比最大,達到20.3%,硫酸根和硝酸根離子的當量濃度比為1.30,表明義烏市區(qū)酸雨仍為硫酸型污染。
空氣中的酸性氣體SO2、H2S、氯及氯化物是壁畫表面污染物形成因素之一。當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SO2時,會對制作材料中含有CaCO3的壁畫產(chǎn)生腐蝕作用,表面會形成許多灰白色的產(chǎn)物CaSO4。雖然義烏農(nóng)村的空氣污染沒有城區(qū)嚴重,但仍會對壁畫保護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長年累月受積塵的影響也是壁畫損傷的重要因素。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表面覆蓋積塵,在一定濕度時,粉塵會起到水分凝結核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在壁畫表面形成牢固的污垢層,當顏料層表面制作工藝粗糙時,降塵還會滲透入顏料層中。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除浮塵外,還普遍產(chǎn)生與顏料層結合的污染殼。
3.潮濕環(huán)境下可溶鹽的循環(huán)潮解—結晶作用
義烏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600mm之間,梅雨季節(jié)更是嚴重。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發(fā)生酥堿的部位主要發(fā)生在下部,照墻檐帽的封檐挑頭雖然具有一定的遮擋雨水的作用,但遇到大風大雨天氣,斜風雨還是會打濕墻面,而靠近封檐的壁畫上部就不易打濕。其余酥堿、粉化部位多發(fā)生在屋角的當溝滴水處,這說明壁畫酥堿、粉化與水有著密切關系。
壁畫酥堿被稱為壁畫的“癌癥”??扇茺}和水(或潮氣)是壁畫產(chǎn)生酥堿病害的兩個必要條件,水誘發(fā)壁畫表面酥堿的機理是一種單純的物理過程。研究顯示,當相對濕度達到RHgt;76%時,氯化鈉就潮解,當濕度降低時就重新結晶聚積在壁畫所在的墻體表面。在水的作用下,由潮濕環(huán)境造成墻體及其壁畫地仗層中大量的水溶鹽聚積。受相對溫度、濕度的影響,水中的可溶鹽和壁畫制作材料中(支撐體、地仗層、顏料層)的可溶鹽隨著水分的移動,始終處于溶解、結晶、再溶解、再結晶的過程。這個過程使體積發(fā)生膨脹,將顏料層頂破。同時每次結晶的地點不同,這樣緩慢的侵蝕壁畫,最終導致表面疏松脫落,發(fā)生酥堿、粉化的病害。
綜合上述病因分析,陳望道故居照墻紙筋灰粉刷層的含鹽量、氣候變化導致的溫濕度變化、空氣污染導致的酸雨和表面污垢、斜風雨造成的墻體潮氣等環(huán)境因素對壁畫材料的綜合影響是決定這類病害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可溶鹽隨著水分和溫濕度變化發(fā)生潮解—結晶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是引起壁畫酥堿的重要誘因,而這些病因?qū)τ诮系貐^(qū)壁畫的保存環(huán)境和材料工藝等來說具有普遍的共性特征。
(二)壁畫制作材料及工藝的影響
壁畫和支撐體、地仗層、顏料層三部分緊密相關,其中任何一層的結構或材質(zhì)發(fā)生變化,都會影響壁畫整體,引起病變。墻體和墻面抹灰層是保持壁畫牢固密實的基體,義烏當?shù)貍鹘y(tǒng)建筑外墻壁畫的地仗層材料一般使用紙筋灰或麻刀灰的膏泥粉刷抹面,厚度約2~3mm。紙筋灰(或麻刀灰)制作方法采用生石灰潑水熟化后,摻入一寸左右長的稻草芯(或麻刀線),用水拌和、悶透、搗碎后,經(jīng)充分發(fā)酵(發(fā)酵時間約30~40天)制成。而對于顏料層而言,顏料的成分、顆粒度、膠結物的成分和比例以及壁畫制作過程中的工藝技術都是決定顏料層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膠結物太少,顏料容易脫落;膠結物太多,顏料層容易龜裂、起甲。礦物顏料性質(zhì)最穩(wěn)定,不易老化變色,但如果顆粒度達不到一定標準,顏料層也容易脫落。相對于礦物顏料而言,植物質(zhì)顏料如藤黃、花青、胭脂等,其穩(wěn)定性就要差些,時間長易分解變色。此外還有非顏料的礦物質(zhì),如高嶺石、滑石、石英、白云石等,民間工匠常用以作白色顏料。近現(xiàn)代還使用有機合成的化工顏料作為壁畫的繪制顏料,在光照、溫濕度等影響下易發(fā)生化學變化。
(三)人為因素的影響
陳望道故居照墻壁畫上貼標語、釘釘子以及不當修繕,導致部分壁畫損毀,墻角部位壁畫在早期維修工程中被粉刷層覆蓋。
三、壁畫保護修復的思路與技術
對陳望道故居壁畫的保存現(xiàn)狀、病害類型及其成因進行仔細分析和研究后,提出墻體糾偏和壁畫加固同步進行的修繕保護技術方案。對于壁畫本體來講,保護修復材料與工藝的選擇是能否延長其壽命的關鍵。方案制定和實施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尊重并保留原有材料和工藝的真實性、盡量少干預、修舊如舊、保護修復措施可逆等原則。對所使用的新型保護材料和工藝措施,均要經(jīng)過嚴格的篩選和科學分析,并通過實驗驗證對壁畫保護安全有效、具有耐久性和可去除,方可使用。
保護修復過程包括原始檔案記錄、壁畫預防性保護、墻體扶正歸位、壁畫表面清理、菌蟲防治、地仗和顏料層滲透加固、裂縫修補、表面脫鹽、酥堿和起甲回貼、空鼓灌漿、殘損及殘缺修補、顏料層補配和隨色處理等。施工前須在現(xiàn)場選擇相對次要的位置(如某個不顯眼的角落)進行小面積的局部實驗,以確定方案的可行性。
選取壁畫隱蔽處酥堿部位進行局部修補加固實驗。選用濃度3% Primal SF-016丙烯酸水溶液(Primal AC33)、3% 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和3%聚醋酸乙烯溶液進行壁畫加固對比實驗。修補加固后應注意觀察,確定材料未出現(xiàn)收縮、開裂、與原材料剝離等現(xiàn)象,從而確定修補材料與工藝。經(jīng)現(xiàn)場對比實驗,綜合比較其在滲透性、耐老化和粘結強度等方面的性能,發(fā)現(xiàn)用3%濃度的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采用低濃度多次滲透法對酥堿壁畫進行預加固,效果最佳;3% 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的耐光老化性能不夠穩(wěn)定,滲透性較差,表面容易成膜;3%聚醋酸乙烯溶液在耐老化性和滲透性等方面和3% 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相近。李明華的有機硅改性聚丙烯酸乳液對比實驗顯示,利用乳液聚合的原理合成的有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用于古代建筑的油飾彩畫顏料層的加固材料,在耐水、耐腐蝕和光穩(wěn)定性、粘結強度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性能優(yōu)勢,可以保證最佳的加固和防腐防蟲效果。經(jīng)過實驗性能測試,本案采用改性丙烯酸乳液和有機硅改性聚丙烯酸乳液的混合液,采用低濃度多次滲透的辦法,對壁畫顏料層、地仗層進行加固,并對壁畫起甲、龜裂處進行修補加固。具體辦法是:用合適濃度的有機硅丙烯酸乳液浸潤地仗,使其軟化后,用添加改性丙烯酸乳液調(diào)制的紙筋灰泥膏少量,分次填敷修補脫落的地仗層和裂縫;用1.5%濃度的丙烯酸乳液摻加當?shù)鼗彝粒?:1)配制的泥漿進行空鼓灌漿;選用與原材質(zhì)相同的壁畫顏料,調(diào)配后對有復原依據(jù)的圖案進行補色。
分別選擇起甲部位與大面積剝離部位進行回貼試驗,確定材料濃度與回貼工藝。通過觀察,直到確定回貼部位無再次起翹發(fā)生,方可證明材料和工藝有效可行。
四、壁畫保護修復實施
(一)壁畫預保護
1.前期準備
現(xiàn)場搭設臨時工作臺,準備好工具和材料。做原始信息記錄,包括照相、攝像、測繪記錄,以及病害類型、分布狀況等文字記錄,完善保護修復前的施工詳勘和施工檔案資料。做石灰材料試驗,從墻體表面取少量紙筋灰,選用不同濃度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乳膠溶液,用去離子水調(diào)和均勻,軟硬適中,分別涂在五合板上做實驗塊,規(guī)格為20×20×1cm,置于通風、陰涼處干燥。陰干后對比發(fā)現(xiàn),紙筋灰和3%濃度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結合效果最好。
2.壁畫預處理
使用乙醇、丙酮、去離子水、3%濃度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氨水、霉敵(去霉材料)等材料配合棉簽、毛刷等工具,對壁畫進行保護預處理。包括除塵除垢、霉菌防治、畫面層滲透加固、酥堿起甲回貼、表面脫鹽、夾板封護等。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1)表面清理除塵。使用棉簽、竹刀、軟毛刷、吸耳球吹拂等方法對壁畫表面的浮塵進行清理或機械去除;對于不易去除的堅硬土垢可用3A溶液(去離子水+丙酮+乙醇按1:1:1比例配置)或草酸溶液浸泡過的紙漿貼敷,延長軟化時間,再使用棉簽、竹刀、手術刀等進行機械剔除。
(2)表面防腐防菌處理。先用棉簽蘸50%酒精和5%氨水混合溶液擦拭壁畫表面的霉菌,去除霉斑,再用5%霉敵溶液噴霧法消殺霉菌和蟲卵等微生物。
(3)畫面層滲透預加固(圖七)。對壁畫脆弱部分,用3%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進行多次滲透加固,以增加其結構的強度。材料要求不改變壁畫顏料的顏色、滲透性能優(yōu)良,粘結強度適中,且具有可逆性。根據(jù)石灰材料試驗,選用3% Primal AC33乳液作為壁畫起甲、酥堿和粉化等病害的加固劑。具體工藝如下:用注射器對起甲、酥堿或粉化部位滴滲3% Primal AC33乳液加固劑;等粘合劑被地仗層吸收后,用竹、木刀或不銹鋼刀,將酥堿、起甲壁畫貼回地仗層;使用白色紡綢包脫脂棉的棉球包,拍壓酥堿或起甲壁畫;用噴霧法在壁畫表面噴灑2% Primal AC33乳液,達到七成干燥后,將白色紡綢鋪在壁畫上,用軟膠棍滾壓。滾壓時注意用力均勻,以防壁畫上出現(xiàn)新的滾痕或?qū)㈩伭险吃诎拙I上。
(4)表面脫鹽處理。用日本皮紙貼敷在壁畫表面進行脫鹽處理(圖八),反復多次,靠吸附作用將壁畫表面和地仗層內(nèi)的鹽分析出。通過電導率測定使用過的紙漿浸泡溶液的含鹽量,直到電導率值恒定時為止。可根據(jù)電導率變化確定脫鹽時間和次數(shù)。
(5)酥堿、起甲壁畫回貼。具體工序:先封貼畫面層,使用純天然桃膠用常溫純凈水浸泡2天,調(diào)制成粘稠度適中的膠水,將日本皮紙粘貼在壁畫表面,保護壁畫表面并有利于將來的修復。再采用桃膠貼布的方法保護畫面,貼布時要特別注意畫面脫落的斷裂部位,邊緣封護應盡量過渡平滑,使棉紗布能與各層出露壁面緊密貼合,拉結牢靠。然后使用電吹風機將桃膠布表面烘干,注意加熱均勻,局部不能過熱,烘干速度也不能過快,防止造成劇烈收縮。
(6)上壁畫夾板。在墻體需要扶正的部分,選取顏料層脫落且相對不顯眼的部位,用電鉆在墻體小心鉆孔。再在前后畫面層上粘貼硅膠海綿,隨后用夾板將墻體內(nèi)外壁畫固定好(圖九)。
(二)墻體打牮撥正
由古建筑維修專業(yè)技術人員將用于拉牽的鐵索用活動螺栓固定絞緊,確保壁畫在墻體扶正時不會因振動產(chǎn)生新的損害,分次對墻體進行糾偏扶正(圖一〇)。打牮撥正時間視墻體傾斜程度而定,少則一周,多則十天半月。施工時,壁畫保護修復人員在現(xiàn)場協(xié)助指導,避免用力過猛對壁畫造成二次傷害和破壞。
(三)壁畫保護修復
1.拆卸夾板和保護層
經(jīng)古建維修專業(yè)人員檢測確定墻體已完全扶正后,剪斷、慢慢抽掉鐵索,去掉夾板和硅膠海綿,用溫水軟化并揭取紗布和日本皮紙。
2.清洗表面殘留
清洗揭取桃膠布和日本皮紙時殘留在壁畫表面的桃膠,方法如下:用軟毛刷和吸耳球清理表面浮塵(圖一一),用脫脂棉或毛巾蘸取40℃左右蒸餾水敷于壁畫表面,每次貼敷面積4cm2,直到桃膠軟化,失去膠性;再用棉簽蘸少量去離子水,溫度控制在40℃左右,對貼敷部位滾動擦洗(圖一二)。注意棉簽要朝向一個方向滾動,主要依靠吸附作用吸取表面殘留的桃膠,直至清理干凈。
3.修復酥堿、起甲壁畫
修復材料和工藝應按照前期壁畫預保護一樣,經(jīng)過仔細檢查,對第一次沒有做到或者還有問題的地方進行再次保護修復。
4.滲透加固
用3%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對顏料層脫落部位進行少量多次噴灑,并用脫脂棉包輕輕壓平(圖一三;圖一四)。
5.修補粉刷層脫落部位
清潔脫落的粉刷層,先用1.5%有機硅丙烯酸乳液浸潤地仗,使其軟化。再用1.5%改性丙烯酸乳液調(diào)制的紙筋灰膏少量多次填敷至脫落部位,待半干燥時用小竹簽在修補連接處作微處理,使過渡顯得自然協(xié)調(diào)。
6.修復裂縫和裂隙
在裂縫或破損處,先用針管滴滲0.5%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浸潤地仗;再用1.5%改性丙烯酸乳液采用小劑量多次滴滲法對細小裂縫進行滲透加固;大一些裂縫用1.5%改性丙烯酸乳液調(diào)制的紙筋灰膏少量多次填敷,干燥后用小竹刀壓實,最后作隨色處理。
7.修復空鼓破損部位
具體工藝步驟如下:①用內(nèi)窺鏡探測壁畫空鼓破損處是否存有雜物。②清理雜物,采用手術刀切開大小適度的孔,采用專用修復工具將空鼓壁畫內(nèi)部的雜物清理干凈。③在空鼓處用針管滴滲0.5%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浸潤地仗。④布設注漿孔。視壁畫空鼓程度及面積而定,一般選在裂縫或顏料脫落處,以保證畫面的完整。注漿孔孔徑為0.5mm,用手搖鉆在壁畫表面開注漿孔。在同一壁畫上,孔的分布應呈不規(guī)則三角形。⑤埋設注漿管。選用直徑合適的透明塑膠管做注漿管,在每個注漿孔內(nèi)盡量多插入幾根。注漿管呈上下分布,以利于漿液流動并確保均勻分布。⑥灌漿。在灌漿前先用注射器通過注漿管注入0.5%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進行加固,待加固粘結劑被充分吸收后,進行灌漿(圖一五)。灌漿采用1.5%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的混合液,用100ml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漿液從下往上注漿,通過手敲以及注射漿液時的壓力可判斷漿液是否灌滿。灌漿時還需用壁板支頂壁畫以防止壁畫鼓起甚至脫落。壁板等到漿液完全凝固干燥后,經(jīng)認真檢查方可撤去。⑦支頂整形復位。待地仗干到一定程度,具有可塑性時,用固定在工作架上的可調(diào)螺絲桿將用透氣性頂板(多孔七合板和薄海棉)、吸水墊KC-X60(2~3層)和細棉紙制作而成的壁板置于空鼓壁畫處,小心支頂并逐漸推壓整形,使空鼓凸出的壁畫復位平整(圖一六)。⑧錨固補強。為確??展谋诋嫾庸绦Ч?,結合灌漿,還需進行錨固補強,在具體操作時應視壁畫空鼓狀況而定,一般通過灌漿能夠解決的,就可盡量少用或不用木質(zhì)錨桿,以免影響壁畫的完整性。⑨封護灌漿孔。漿液凝固后先用1.5%丙烯酸乳液滲透加固孔沿,然后用紙筋灰膏進行灌漿孔封護。待半干燥后,壓平表面,使壁畫地仗處于同一平面。⑩補色。對于脫落的壁畫,在有可靠的復原信息情況下進行還原性補色。選用壁畫滲透加固材料與相同材質(zhì)顏料調(diào)配進行補色,做到“修舊如舊”,同時又可識別。
五、結 論
江南地區(qū)壁畫保護修復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文物保護課題,通過陳望道故居照墻糾偏和壁畫修復案例可以得到如下啟發(fā)。
1.壁畫保護受環(huán)境、壁畫制作材料和工藝等諸多因素影響,最主要的是氣候因素導致的溫濕度變化、酸雨、空氣、粉塵等污染,以及可溶鹽、水分和材料中的礦物質(zhì)等綜合作用導致的破壞,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目前因限于技術和資金等瓶頸制約,在文物建筑修繕保護施工過程中,往往對壁畫的保護修復不夠重視,有的甚至對原有壁畫的墻體進行粉刷重繪,或在原壁畫上重描,從而造成文物藝術價值的破壞。
2.義烏陳望道故居于2018年6月實施照墻糾偏扶正和壁畫修復工程。壁畫保護修復項目結合墻體糾偏扶正和墻基局部灌漿加固等措施,解決了壁畫支撐體歪閃變形的問題。通過對壁畫實施表面污物清理,霉菌防治,壁畫顏料層滲透加固,酥堿、起甲部位回貼加固,脫鹽處理以及對裂縫、殘缺、粉刷層脫落修補,空鼓灌漿、打錨桿、邊緣修復,壁畫隨色處理等保護修復環(huán)節(jié),有效解決了壁畫保護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潛在威脅(圖一七~圖一九)。
3.各地壁畫的制作材料、工藝及其保存環(huán)境千差萬別,在選擇新材料和新技術時,必須對壁畫修復材料和工藝進行前期試驗和研究,在性能測試和使用效果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方可使用。實踐證明,優(yōu)選1.5%有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1.5%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的混合液用于壁畫的滴滲加固或注漿修復,效果較為明顯。經(jīng)過3年多的觀察,未出現(xiàn)新的損毀現(xiàn)象,總體觀感效果良好(圖二〇;圖二一),是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壁畫保護修復技術的一次有益探索,長期效果還有賴今后加強日常觀測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