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Love是一部電影,Crush更像是社交媒體時代的短視頻。在如今的快節(jié)奏下,Crush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其實,Crush這個詞的最初來源,是指19世紀擁擠的社交聚會或舞蹈,都市詞典給Crush的定義是:“和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感到極具吸引力和獨一無二的強烈渴望?!蓖瑫r,中國學(xué)者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又給了Crush另一層定義:“Crush是速朽的,它的殘酷與美,都在于此?!?/p>
人們通常認為,Crush來自古法語Cruisir,除了“碾壓”,也有“在擁擠人群中的踩踏”(foule, cohue, bousculade) 的意思。在擁擠的社交舞會中,參與聚會的人非常有機會遇到他們覺得很有吸引力的人,并且為之一見鐘情,想象一下簡·奧斯汀小說中的那些鄉(xiāng)村舞會——放到現(xiàn)在,可能音樂節(jié)也差不多,要不然怎么都說Love哪有Live好—往往是故事的開始。
這個詞的來源,似乎就注定了擁擠的地方都是Crush的高發(fā)地,特別有茫茫人海中一眼萬年的命運感—不論是舞會、音樂節(jié),還是地鐵。不只是你在地鐵上遇見過難忘的TA,多年前Instagram上就有個熱門賬號hotdudereading,里面清一色都是搭地鐵的型男們在閱讀的照片。還有個倫敦男生創(chuàng)建了一個名為“Tube Crush”的網(wǎng)站,專門用來分享人們在地鐵上的Crush經(jīng)歷,甚至還可以給各位Crush對象的照片投票。
《紐約時報》的Modern Love專欄也收錄過不少Crush故事的投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同名美劇第二季第3集《火車上的陌生人》:陌生人在火車上因為充電插口而開始攀談,聊了6個小時之后沒有交換電話號碼,約定下次再在火車上見面,不料疫情把他們分隔在兩個國家。就如同原作者投稿的標題:有時,浪漫的計劃是不夠的。但這戛然而止的結(jié)局,卻成為這個只有11個句子的故事最大的魅力。
這個故事,是不是也讓你想起了Crush名著“愛在三部曲”?男女主角在《愛在黎明破曉前》的火車上一見鐘情,到《愛在日落黃昏時》陰差陽錯再見面已是物是人非,又在《愛在午夜降臨時》的婚姻生活中尋求愛情的真諦。從1995年到2013年,幾代人都在牽掛著這場世紀Crush的劇情走向,期盼一個Happily EverAfter的大結(jié)局。
哪怕最終沒有迎來HE而是意難平,哪怕我們并沒有參與其中而只是聚眾圍觀吃瓜嗑糖,Crush都已經(jīng)足夠令人津津樂道,比如Emma Watson在采訪中說,當年拍戲時曾Crush過TomFelton,因為他會玩滑板,而且技術(shù)不錯。至少對德赫黨來說,就是一大把糖。又比如說《老友記》17年后重聚,帶來最重磅的新聞就是大衛(wèi)·休默和詹妮弗·安妮斯頓相互承認,在拍攝第一季的時候,“我們都對彼此有過Crush,但就好像兩艘交錯的船,一直輪流有交往對象。而我們也不曾越線,我們彼此尊重這一點。”就像Ross在劇里也對Rachel承認,自己在高中時候Crush過她。這醞釀多年卻依然青澀如初戀的感情,怎么能不讓人咬著手帕尖叫!
現(xiàn)在該說說屬于我們自己的Crush故事。在中文語境中第一次展開來探討Crush這件事,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學(xué)者劉瑜在十多年前出版的隨筆集《送你一顆子彈》中專門為Crush寫了一篇,并將之定義為人們“短暫的、熱烈的但又是羞澀的愛戀”。
如果說十多年前劉瑜對于Crush的解析,還是旨在區(qū)別片刻動心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情,提醒大家別太上頭,傷身傷心;那么近年來社交網(wǎng)絡(luò)上大家不僅早已掌握了Crush的真諦,還樂在其中并且津津樂道,人均“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提起Crush這個話題,早已不只是影視劇作品中別人的浪漫奇遇,每個人都有故事要分享!畢竟我們一生中刻骨銘心愛過的人屈指可數(shù)并且說來話長,而Crush則可能隨時隨地俯拾皆是。美國女歌手Tessa Violet的Crush號稱“油管7000萬播放的暗戀神曲”,在網(wǎng)易云的999+評論區(qū)里是刷不完的傾訴與感慨。知乎上所有關(guān)于Crush的問題,下面也都像是開了專欄。Crush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頭號大本營,可能當屬豆瓣上坐擁18萬組員(代號“果汁飲料”)的“今天我有一個Crush小組”,大家在這里討論關(guān)于Crush的一切,每天都有新鮮出爐的故事分享。小紅書上的Crush直播貼更有全民參與的熱烈氛圍,po出與Crush的微信聊天記錄,就會有熱心網(wǎng)友迅速趕來現(xiàn)場分析語境,獻計獻策。
如果用這兩年的另一個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來解釋,Crush的秘訣可能就在于這是一種Vibe。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心情,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好遇到了TA,而TA在那一刻展現(xiàn)出的吉光片羽,也正好如同一顆子彈擊中了你的心—一切都在于氛圍感。不需要像相親局上細細盤問學(xué)歷工作收入家庭背景,也不需要從星座問到MBTI人格類型,從吃豆花是甜黨還是咸黨問到是否認為人工智能會統(tǒng)治人類,以防雙方三觀不夠契合。
Crush的美妙也在于此,在這片刻允許自己戴上粉紅色眼鏡看待整個世界,忘記現(xiàn)實煩惱,只需要享受美,享受想象,享受心動,享受漫天的粉紅色泡泡。舉個例子,就算你是直女,也可以大方地說:哦,我也有過Girl Crush。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Crush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很可能在網(wǎng)友們的鼓勵或慫恿下繼續(xù)主動出擊,以求將Crush的故事續(xù)寫下去。這些眾籌的Crush故事有時會HE—我Crush的人剛好也在Crush我。但更多的時候,是無疾而終,甚至直接下頭—就好像我們在時過境遷后,也很可能不相信、不承認甚至不記得自己對TA有過那么一次Crush。與此同時,一次BE的Crush也很少讓我們真正受到傷害。畢竟在這段小故事中,TA最大的魅力就是你的想象力。
這時候,可以請出心理學(xué)家扮演人間清醒的角色。根據(jù)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xué)家鮑爾比所提出的“回避型依戀”的概念:如果人們在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關(guān)愛,或是經(jīng)歷過原生家庭的情感創(chuàng)傷,長大后很有可能害怕受到拒絕和傷害,而難以與他人建立一段真正的親密關(guān)系,只能在蜻蜓點水的Crush中久久徘徊。
但如果要享受Crush的Z世代自己講兩句,他們很可能會說:談戀愛多累啊,Crush就夠了—至少現(xiàn)在。
美好愛情當然令人向往,但Crush也為無數(shù)的我們帶來了真實的心動和快樂。如果要再探尋不以結(jié)果為導(dǎo)向的Crush到底有什么意義,至少我們對于Crush的珍視、分享和討論,證明了我們是如此善待自己細微的情緒。那句話怎么說的?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