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和凱特是一對恩愛夫妻,婚姻里唯一的遺憾就是因為無法生育,不能有自己的孩子。為緩解凱特流產(chǎn)的陰翳,夫妻兩人搬入一座位于郊區(qū)的幽靜老宅,準備做無欲無求的隱士,在此度過下半生。不久后,他們在房子里找到了一間神奇的密室,只要開口索求,無論是珠寶華服,還是名畫鈔票,都可以憑空出現(xiàn)。面對這個“超級阿拉丁神燈”,夫妻倆馬上擁有了極度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然而,物欲狂歡后,凱特內(nèi)心無盡的空虛提醒她,其實長久以來她真正想要的“東西”只有一個——孩子。當這個愿望也被滿足后,他們開始為自己的貪婪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克里斯蒂安·??寺鼒?zhí)導的《心愿房間》(The Room)有一個頗具創(chuàng)意的高概念設定,雖然在執(zhí)行層面有欠缺,但依然能夠給觀眾帶來不少思索。作為一部小成本驚悚片,《心愿房間》以簡單的要素講了一個奇幻寓言:人類復雜的欲望必將帶來混亂。
作為觀眾,我們不必細究這個心愿房間的原理,因為電影歸根結底要講的還是精神和物質(zhì)的相互關系。人一旦滿足物質(zhì)需求后,必然要上升到更高級的精神滿足。這對夫妻最大的精神遺憾就是沒有孩子,于是房間滿足妻子凱特的愿望,賜予他們一個“孩子”,卻讓夫妻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并且得知了一個殘忍的真相——只要是房間創(chuàng)造出來的事物,一旦離開這棟房子,就會化為烏有。所以,盡管這個名叫肖恩的孩子看起來和普通的孩子沒有區(qū)別,卻也同樣只能存在于房子范圍內(nèi),一旦走出房子,他就會急速衰老并化為灰燼。
即使在這棟房子當中,一家三口的關系構成也是古怪的,肖恩期待著到外面去親近自然,觸摸雪花,親眼看看冬天的樹木和天空,在長期的精神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后,他試圖模仿并取代馬特,頂替“丈夫”的角色。雖然凱特深愛肖恩,但也已經(jīng)難以承受他造成的悖論式混亂——孩子并非真正的孩子,再愛他,也無從界定社會關系的內(nèi)涵。這個從“虛無”中來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從依賴、模仿變?yōu)槌鸷?、嫉妒,最終成為一只“怪獸”。
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夫妻倆想要所謂圓滿的婚姻生活,而孩子想獲得真正的生命,當兩個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終極欲望互相矛盾時,哪個應該得到滿足?對于觀眾而言,代入其中任何角色,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也難有更好的方案。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房間,能夠做得更好嗎?以及,電影的結尾處,房間滿足愿望時的燈光仍在閃爍,馬特和凱特真的走出那個房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