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長壽實驗小學 王 蕾
游記, 顧名思義是將游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記錄成文,多以散文的形式表達。它區(qū)別于一般寫景類文章,出游行蹤是其線索,且游記凸顯了游玩的過程,不僅要求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筆對游賞之景進行描繪,還需記錄游覽時的感受,因此,游記作文對小學生寫作要求更高。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就是一個專門的習作策略單元,其語文要素為“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qū)懢拔锏姆椒?。學習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铩薄>幷咴诒締卧舶才帕恕逗I先粘觥泛汀队浗鹑A的雙龍洞》兩篇精讀課文,《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兩篇習作例文,設置了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及習作:《游》。這些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旨在通過一系列閱讀和習作指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并逐步掌握“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懢啊钡姆椒?,并能在習作中得以運用。
如何利用本單元教材, 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寫作游記類文章呢? 關鍵在于“真聽、真看、真感受”,切不可誤入“虛假”“空洞”的歧途[1]。 而“真”語文理念倡導語文教學就是要實實在在,返璞歸“真”,落實“真教、真學、真生成”的師生互動過程,以發(fā)展“語言”為核心,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海上日出》和《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也是名家名篇?!逗I先粘觥酚涗浟税徒鸶胺魧W途中在船上看到海上日出神奇壯美的景象,《記金華的雙龍洞》 記敘了葉圣陶游覽金華雙龍洞領略到的自然魅力。兩篇課文雖各有側(cè)重,但都強調(diào)了“看”,強調(diào)了寫游記類作文時需“眼中有景”。
作為教者,理應抓住文本特點,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先學會“看”,學會有意識地留意景物的特點。例如,習作指導時化身“導游”,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的紫藤長廊。參觀時,引導學生“看”景時要有順序,“看”景時不可浮光掠影,要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特點,如:學校的紫藤長廊里,紫藤蘿繁花似錦,藤蔓盤曲極富美感,長廊深遠幽靜等等。 當然,還可和學生一起尋覓一兩處獨具匠心之景,如:悄悄藏在藤架深處的鳥窩蜂巢別有情趣; 布滿青苔的廊柱頗有年代感,似乎正訴說著學校的滄桑巨變;陽光透過濃密的藤蘿葉灑在青磚路上有一種別樣的美……引導學生練就一雙慧眼,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才能使學生做到眼中有景,在寫作時言之有物。
當然,在觀察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方式也很重要。教師可通過巧妙的暗示引導學生去自主發(fā)現(xiàn)景物的特點,但絕不能代替學生去看、去想,否則學生的習作就失去了他們的個性。 如A 教師在作前指導學生游校園紫藤長廊時,解說如下:“大家除了看到紫藤蘿,還看到陽光透過濃綠的葉子,灑在地上了嗎?銀光閃閃多美啊,多像一把碎銀子潑灑在地面上。 ”乍一聽,化身“導游”的教師解說語真美,可這樣解說的結(jié)果很可能導致學生習作中的景物描寫脫離不了教師的解說,學生開始寫作時,腦海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句都是教師所說的“銀光閃閃”“像一把碎銀子”等,寫來寫去都是一個味兒,缺乏讓人耳目一新的表達。
那么,教師該如何有效引導? 首先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把發(fā)現(xiàn)的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其次教師切不可“一手包辦”, 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強加給學生。 教師要做的是引導,是激發(fā),是點燃。如B 教師作前指導學生游校園紫藤長廊時這樣引導:“紫藤長廊里,雖然紫藤蘿很美,但也有很多我們平時關注不到的景致,仔細找找,誰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再跟同學說說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經(jīng)過一番發(fā)現(xiàn)和交流,學生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看到了紫藤蘿葉縫間小憩的鳥兒是那樣悠然自得;有的說發(fā)現(xiàn)整個長廊紫風蕩漾,紫藤蘿有節(jié)奏地搖晃著;有的說紫藤蘿葉子一邊稠密,一邊卻稀疏些;還有學生說長廊里一排古色古香的木椅很特別等等。 B 教師抓準時機請幾位學生也來當一當“小導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介紹自己所觀察到的景物特點。 這樣一來,發(fā)現(xiàn)與表達的權(quán)利交給了學生,為后續(xù)的游記寫作鋪設了基石。
眾所周知,寫作不是記賬,事無巨細,大小皆記,游記更是如此。 在“游”的過程中,目之所及,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那么,該如何進行素材篩選,如何寫好游記作文呢?
《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是游記中的代表作,為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提供了鮮活的資源。 課文以游覽路線為線索,記錄了作者從羅店出發(fā),經(jīng)過洞口、外洞、內(nèi)洞,到出了洞口的所見所感。 一條清晰的“游線”將各景點有序串聯(lián)。
作者又是如何將“游線”表現(xiàn)出來的呢?“一路迎著溪流”,作者將讀者帶到了雙龍洞景區(qū),接著“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了雙龍洞,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又和讀者一起來到了溪水邊,看到了雙龍洞。作者又以“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自然而然將讀者的目光移到了孔隙。 不知不覺間,讀者跟著作者“移步換景”游覽了雙龍洞,仿佛身臨其境。
如何引導學生把握這看似不經(jīng)意卻又著實巧妙的游線,習得“移步換景”的寫法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以習作《游美麗的校園》為例,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游校園并非是將學校的各個區(qū)塊隨機堆疊,看到什么就寫什么。 寫作前一定要設計一條“游線”,選一條最合適的游覽路線,畫一畫路線圖。隨后,學著課文中的樣子,用上看似隨意且不著痕跡的過渡語言表現(xiàn)游蹤,做到路線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推進。 如“穿過學校的文化長廊,往前走大約一二十米,便來到一個古色古香的亭子”;又如,“站在那株百年老松下,往西望去,一座小拱橋格外引人注目”……把握游線,移步換景,明白“一定的順序”隱含的真正含義,正是本單元習作訓練的一大重點,教師要將這些習作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在語文課上得到能力的生長。
《頤和園》是本單元的一篇習作例文,重點介紹了長廊以及昆明湖,是游覽之路的首站和末站,這兩處景點中的色彩、特色雕花、石橋等令人印象深刻。 中途的幾處景點,作者花了較少的筆墨帶過,這種“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手法,同時出現(xiàn)在《記金華的雙龍洞》和《七月的天山》等課文中。 教師在教學游記作文時,應充分發(fā)揮這幾篇文章的示范作用, 教會學生不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懳恼?,而且要精心選取景物,詳略得當,突出重點,這樣才不會使文章變成“景點介紹”的堆疊。
如在指導習作《游下莊公園》時,明確了游覽順序及景點“門口石碑——廣場——健身區(qū)——圓形池塘——文化墻”后,讓學生談談如何安排景點的詳略。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圓形池塘”及“文化墻”可詳寫,這兩處最能體現(xiàn)下莊公園的美及文化內(nèi)涵,其余景點略寫即可。像這樣精心選材,抓住了重點景物,注意了文章的詳略,就能使習作更有條理,更富特色。
寫作時,語言若無修辭,就像一杯白開水,食之無味。因此,本次游記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引導學生學會“看”,學會抓住景物的特點還不夠,還需要學生能在描寫的基礎上,恰當、合理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或是展開想象將景物特征凸顯出來,使習作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點。 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將海上日出過程寫得如此細致壯美,其中一個妙招就是恰如其分地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 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等語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太陽的變化。《記金華的雙龍洞》亦是如此,“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這一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具體描寫了溪流的變化。 諸如此類,在游記類文章中比比皆是。 因此,在習作指導時,教師要關注這一點,引導學生恰當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將看到的景物特點作具體生動的說明。 如習作指導《游下莊公園》時,學生明確了游蹤,精心選取了景點后,教師要求學生用上恰當?shù)男揶o手法來表現(xiàn)景物的特點,還鼓勵學生可以巧妙運用多種修辭,為文章增色。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習作語言豐富了許多。如一學生在看到下莊公園一處景色宜人的池塘時這樣寫道:“穿過健身區(qū)繼續(xù)向里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一條小河靜靜地躺在大地媽媽的懷抱里,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小河邊圍著一圈木樁,河中間有一條S 形的小橋,這橋是用一塊塊木板鋪成的,是那么古色古香。漫步小橋,一眼望去,小河清澈見底,河底的小草、石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河里的小魚小蝦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它們一會兒躲進水草里,一會兒又藏在石塊后,有趣極了!河岸邊還有金黃色的迎春花呢,雖然只有零星幾點,卻像極了一個個小喇叭,正鼓足了勁兒吹奏著,迎接春天的到來。 不知從哪兒飛來了幾只調(diào)皮的小燕子,它們一會兒站在河邊的石塊上玩耍;一會兒又低下頭去喝幾口水,潤潤嘴;一會兒又飛速掠過河面,還時不時用翅膀輕點一下河面,河面泛起層層漣漪……”小作者用上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了下莊公園池塘之美,讀來極富畫面感且饒有滋味。 這樣的表達就能使眼中之景更深入人心。
“真”語文理念在游記作文教學中,也體現(xiàn)在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表達真實的自我感受,唯有從心底噴薄而出的情感,才更打動讀者的心靈。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2]很多優(yōu)秀的游記,如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將直觀的孔隙之景與游覽感受緊密結(jié)合,突出了孔隙的奇和險。 這種將自然之景與心中之情融為一體,情由景生,借景抒情的寫法,不但展現(xiàn)了景的特點,還表達了內(nèi)心獨特的情感與體悟,讓人回味。 因此,游記作文,當以情景交融為最佳。 如指導寫作《游黃山湖公園》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找準游覽時感受最深的一個點,將自己的真切感受融進寫作中,學生也能活潑地表達情感,字里行間包裹著鮮活的生命力。
學生習作選摘1:“繞過水池, 我們就沿著山間小道拾級而上。走著走著,不覺滿山綠意撲面而來。不管是參天的大樹林,低矮的灌木叢,還是匍匐山地的小草,都是綠的。她們綠得美麗,綠得稀奇……就連掛在葉子上小水珠也是綠的,透進林間的朝陽也是綠的……低頭看,蜿蜒曲折的石階小路邊,青苔也都是綠的,一直綠到石頭縫里,讓人感覺置身于一片綠海之中,全身的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學生習作選摘2:“水景表演開始了, 十八道彩色光束射向高高蒼穹,湛藍的天空變得五彩斑斕。 隨著音樂聲響起,兩根鮮紅的水柱從水中噴出,像兩條中國龍直沖云霄,似乎是把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美好祝愿傳送給人們。幾條綠色的綢帶連在一起,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向人們展示自己的風采。噴泉時高時低,姿態(tài)萬千,時而像風車旋轉(zhuǎn),時而像孔雀開屏,時而像美麗的花朵在水中綻放。 ??!多美的景色呀! 噴泉與燈光輝映,音樂伴焰火齊飛。 看,一團團紅色‘火焰’直沖而上,把我們的心也燃燒起來了。 ”
綜上所述,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作為習作策略單元,給一線教師提供了游記作文教學的范例與素材,搭建了學習支架。 基于“真”語文理念,教師可充分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結(jié)合游記類習作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寫什么”“怎么寫”。 相信在教師系統(tǒng)的基于學生生活的習作指導與訓練下,學生的游記作文定能百花齊放,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