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延
大學生英語四級、英語六級考試(下文簡稱“四級”“六級”)一年兩考,且考完之后立馬就會上微博熱搜。這曝光度足以證明四級、六級是當下大學生繞不過去的英語熱門考試。
四級先考,六級隨后,換言之,就是要先通過四級,才能報考六級,二者的門檻皆為425分。
縱觀四級的試卷,呈現(xiàn)出題量大、分值高等特點,且與高考英語相較,四級的題型稍顯不同,除了寫作、聽力、閱讀,還多了翻譯,且寫作、聽力、閱讀、翻譯是先后的順序,我們需按這一順序一步步地完成。
完成寫作這一部分后,我們就得馬不解鞍,豎起耳朵,打起精神,跟聽力斗智斗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完成寫作和聽力之后,這兩部分就會被監(jiān)考老師提前收走。
這里之所以將寫作和聽力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它們合計的分值,占據(jù)了試卷的半壁江山,且都屬于一氣呵成的題型。寫完作文后若再改動,會影響卷面印象分;聽力則要在播放聽力材料的過程中,邊聽邊選,如無必要,在全部聽力結束后,就不要再改動原先的選擇。因為聽力結束后,我們所參照的材料已不在當下,而是成了過去式,既然變成了記憶,那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偏差,且考場上需要爭分奪秒,我們又何必賭上模糊不清的印象孤注一擲呢?所以,聽力部分以初印象為主。
以上是我總結出來的一些考場上的作答方法。那四級寫作和聽力該如何備考呢?我是延續(xù)了初高中時的做法:多寫、多背、多聽,將“多”落實到日常。寫作上,雖然沒有每天都寫一篇小作文,但我背誦了很多高分的句型,背完后又將這些句型打亂重新組合,形成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模板;至于聽力,我每天耳機不離耳,走路在聽,吃飯在聽,乘車在聽……不斷地磨耳朵,將每個單詞聽到“敏感”。
“背”此不疲,“聽”此不疲,這些做法不僅很好地提高了我的寫作和聽力水平,還填補了我那些零零碎碎的閑暇時間,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
寫作和聽力之后就是由選詞填空題、匹配題、單選題組成的閱讀理解題。其中,選詞填空題分值低但難度大,在我看來是整張試卷中性價比最低的部分,我想,這道題放在承上啟下的過渡位置,或多或少是要考驗我們是否有顧全大局的能力。
因此,做閱讀理解題時,我選擇先易后難,即先去做后面的單選題、匹配題,再回來做選詞填空題。另外,匹配題的選項已不再是ABCD,而是擴充到了十幾個選項,因為我調(diào)整做題順序的做法使得時間很充裕,所以做匹配題時我便能仔細比對其中的關鍵字詞,反復較真其中的相似語句。
在閱讀理解題這部分,我適當?shù)卣{(diào)整了做題的順序,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有條不紊地完成了這部分的內(nèi)容。
翻譯則是高考沒有的新題型,剛開始接觸時我有點害怕,因為覺得很難,但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難。
作為與寫作旗鼓相當?shù)闹饔^題,在某種程度上,翻譯相當于給我們提供一段中文材料,讓我們根據(jù)這段材料進行英文的寫作,題材一般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或者是中國的大好河山。因為這類提示性的文章我們很少見到,所以剛接觸時會心生退意。
我在備考的過程中一直告訴自己:別怕,見招拆招即可。
我剛開始的做法是一上手就逐字逐句地將中文材料譯成英文,但后面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行不通,因為翻譯出來的文字并不連貫,于是我換成了先分析中文材料,再根據(jù)材料的意思,斷句、合并、增減、調(diào)整語序,爬梳剔抉一番,將原材料變成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漢語材料,最后再不遺余力地將我在考場上能想到的,跟中文相對應的英語短語、詞組、固定搭配、高級詞匯、高分句型等寫于試卷之上。
另外,我還會隔三岔五地寫一套真題,寫完真題之后再比較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之間的差距,然后將參考答案中的好詞好句記下來。平時我也會將所見之物、所遇之事翻譯出來。這樣積累下來,翻譯自然手到擒來。
就這樣,我不再害怕翻譯,且隨著詞匯量的上漲,我還越來越喜歡翻譯。
以上便是我的四級備考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這里,我還想多說兩句。不管什么樣的英語考試,詞匯量都是重中之重,有的學校大一不能考四級,那我們就應該自覺地去背誦單詞,比如我,光背單詞就堅持了兩千多天。
很多同學或許有疑惑,考過四級有什么用呢?這個問題我當初也想過并找到了答案:一則,不考四級,如何考六級?二則,研究生報考要求四級;三則,一些工作的入職門檻硬性要求四級。因此,考過四級,對大學生來說,用處還是很大的。
反正我是靠著600多分的四級、六級成績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我相信你也可以跟我一樣一次性高分地將它們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