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仿華
去旅游,媽媽總愛發(fā)朋友圈,優(yōu)美的文字,精美的照片,吸引了很多朋友點贊,看把媽媽得意的!
“這次去旅游,朋友圈我來發(fā),讓我也得意得意。”湘湘向媽媽提出了要求。媽媽笑著同意了,還大方地承諾,要在朋友圈最顯眼的地方,加上一句:“是我家小學(xué)生寫的文案喲!”
這下,湘湘可高興了,趕緊找好朋友溪溪商量朋友圈大計。
旅游時,我可要看仔細了。我要把看到的所有美景都寫出來,配上媽媽拍的美照,發(fā)在朋友圈里肯定大火。
對對對,還有吃到的美食、做過的趣事、有意思的小插曲,寫出來,也很吸人眼球呢。
全部寫出來肯定沒錯,可朋友圈的文字太長了,有的人會沒耐心看完,我要挑最有意思的來寫。
嗯,就算挑最有意思的來寫,內(nèi)容也會有很多。不如分幾次發(fā)朋友圈,一次就發(fā)一個主題。
湘湘和溪溪說得對,分幾次發(fā)朋友圈,一次就發(fā)一個主題,這樣一來,內(nèi)容太多的問題解決了,文案太長的問題也解決了。主題確定了,寫文案時,就要圍繞主題來寫。比如寫美食,我們就只寫美食的口感、顏色、香味等,其他無關(guān)的事不要寫進去。如果你非要寫怎么辦呢?好辦,你可以另外再發(fā)一條朋友圈,專門寫這事,這樣就兩全其美啦。
在圍繞主題寫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拓展”。比如寫美景,不光可以寫看到的景物的形態(tài)、色彩,還可以“拓展”到聽到的聲音、聞到的氣味、觸摸到的感覺等多個角度;不光可以寫近處看到的,還可以“拓展”到遠處看到的,或者被其他景物遮擋住了但可以推測到的景物;不光可以寫靜態(tài)的景物,還可以“拓展”到動態(tài)的景物。
最后,我們來繪制一張寫作導(dǎo)航圖,以厘清思路,方便依圖寫作。如下圖:
游小烏石塘村
石塘之爭
我們的目的地是舟山朱家尖東海的小烏石塘村?!靶跏链濉睅讉€字,可把我和妹妹給繞迷糊了,一個又一個奇怪的問題從我們腦袋里蹦出:
“小屋食堂?是開在小屋里的食堂嗎?”
“哦,原來是長滿石頭的海塘。石頭怎么是烏的呀?”
“也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隕石不是烏的嗎?”
嘰嘰喳喳中,我們來到了小烏石塘。
“原來海塘上全是烏黑的鵝卵石呀?!被腥淮笪蛑校覀儽闫炔患按叵铝塑?,踩上了這一攤烏黑的鵝卵石。
“這是一塊烏黑的大地毯?!泵妹谜f。
“不,這是繡滿了黑葡萄的大地毯?!蔽疫B忙糾正。
“這是會唱歌的大地毯。”確認聽到了鵝卵石發(fā)出的“嘎吱嘎吱”聲音后,妹妹快活地說。
烏石與白浪
在太陽的照耀下,烏黑的鵝卵石被曬得暖暖的,暖得腳底癢癢的。坐下吧,躺下吧,打滾兒吧……曬著陽光,感受海風(fēng)吹過臉頰的氣息,舒服極了。
小烏石塘的海水也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暖暖的海水又清又亮,把天上的云倒映得一清二楚。雪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拍打在烏黑的鵝卵石上,一會兒快了,一會兒又慢了,一下子那里的浪超過了這里的浪,一下子這里的浪又反超了。白浪們像是在比賽一樣,有趣極了。烏黑的鵝卵石可不介意這些,它始終樂呵呵地迎接著浪花的串門。就這樣,白白的浪、黑黑的石,時而分開,時而相融,竟然是那樣和諧。
點評
小孩兒最好奇。不過,這些問題,翻閱朋友圈的人也好奇呢。
點評
圍繞“石塘之爭”,描寫了兩次有趣的爭論,展現(xiàn)了石塘與眾不同的美。原來,美景還可以通過“爭論”來呈現(xiàn)。
點評
不光腳底有感覺,臉頰有感覺,心中也有感覺——想坐下,想躺下,想打滾兒……
點評
美景,可以“感覺到”,但美景更是“看到”的。雪白的浪花,烏黑的鵝卵石,一白一黑,一動一靜,一柔一剛,卻又如此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