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科
什么是好期刊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雜志創(chuàng)辦,300多年的時間中,關于好期刊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2021年,中國10185種期刊,行業(yè)不同、門類不同,實在是難以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好期刊評價標準。如何在新時代辦好期刊,或許有很多種答案,但是努力辦一本有溫度的期刊始終是《新農業(yè)》的重要目標。
要有時代的溫度,《新農業(yè)》是一本農業(yè)科普期刊,從創(chuàng)刊到發(fā)展的52年,關注了全部事關“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親歷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每一次歷史性變化,也在努力發(fā)出一本科普期刊融入時代洪流的聲音。始終與時代同頻,傳遞時代的聲音,這是《新農業(yè)》生命力的源泉。
要有與更多農民朋友同呼吸的溫度,《新農業(yè)》的讀者根基是最廣大的農民,服務面向是“三農”一線,要辦讓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期刊,這是幾代辦刊人潛心琢磨的大事情。深入基層在農業(yè)生產中發(fā)現問題,走村入戶了解真實需求,第一時間在期刊陣地上為農民生產經營提供有價值的助力,這是《新農業(yè)》辦刊最寶貴的經驗。
要有以熾熱情懷匯聚廣大科普作者的溫度,一本好期刊一定有一群高水平的作者在默默支持。《新農業(yè)》依托沈陽農業(yè)大學以陳溫福院士、李天來院士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把論文寫在黑土地上,真正實現大專家、大科普。省市縣鄉(xiāng)各級農業(yè)技術人員作為基層科普作者源源不斷的為《新農業(yè)》帶來更多新信息、新思路、新方法。
要有團結同心、團隊作戰(zhàn)、抱團取暖的溫度,辦好一本期刊需要編輯、校對、編務等每個環(huán)節(jié)如履薄冰、精心雕琢,期刊編輯是團隊心血的凝結,需要每個參與者用心付出,容不得半點疏忽?!缎罗r業(yè)》創(chuàng)刊40周年的時候,時任新農業(yè)雜志社社長、總編輯賽樹奇老師以“心靈家園的守望”為題撰寫卷首語,至今讀來,情真意切,字字珠璣。正是因為愛之深,所以情之切。
期刊的溫度體現在每一期、每一篇小文章、每一次編讀互動,體現在每一個文字、短句的字斟句酌。有溫度不容易,《新農業(yè)》52年燃起的火依然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