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祥
藝術家王梓木
11月11日,“止觀:王梓木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展出的35幅繪畫作品,帶領觀眾步入一個變幻莫測的抽象藝術世界。近日,王梓木接受了《中國收藏》雜志記者的專訪,從初入藝術界的好奇懵懂,到窺得門徑后的自由創(chuàng)作,從對藝術的理解,到對創(chuàng)作的實踐,展現(xiàn)出其作為企業(yè)家之外的感性與隨性。
展覽現(xiàn)場,王梓木親和儒雅,熱情地為到場來賓介紹作品。當他手撫作品侃侃而談,那些曾與其身份如影隨形的標簽都悄悄隱去。不熟悉他的人,很難猜到他過去的身份,他仿佛生來便是一個藝術家。那些流淌的色彩,便是他對這個世界最深刻的理解、最動人的描摹。
2016年之前,王梓木從未想過,自己會和“藝術家”這個身份扯上關系。彼時,他是華泰保險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 EO,是上世紀9 0年代最早一批從體制內(nèi)辭職,選擇“下?!苯?jīng)商并創(chuàng)造出杰出成就的“9 2派”企業(yè)家。他熟知商業(yè)社會的開拓法則,他擁有披荊斬棘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他胸懷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家國情懷……他唯獨沒想過,在自己的天賦中,竟然還有“藝術”這一門。
2016年,已過耳順之年的王梓木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tài),參加了一個業(yè)界知名的藝術項目——“自覺·須有作為”國際藝術航?;顒印_@項活動最早由德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于1980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致力于喚起藝術家在環(huán)境保護領域里的角色意識。
出發(fā)之前,王梓木還沒有意識到,這次“藝術航海”會帶給他人生新的角色。活動中,王梓木被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理論所觸動。當同行的藝術家鼓勵他嘗試自己畫點什么的時候,他的心“蠢蠢欲動”了。
王梓木沒有任何繪畫基礎,拿筆“畫”肯定是不行了。他靈機一動,干脆拿起油彩,向紙面隨意潑灑。沒想到,這一潑還真潑出點“感覺”——“油彩在流淌中也能成為一個很好看的圖形”。那一刻,成為了王梓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開端。
后來,他不斷嘗試用潑灑油彩任其自由流淌,或配合刮板刮蹭的方式作畫,漸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法門。
“止觀:王梓木作品展”在今日美術館舉辦開幕儀式,吸引了眾多業(yè)內(nèi)外嘉賓到場,藝術家的藝術表達形式留給大家深刻的印象。
那次藝術航海活動的主辦方,要求所有參與者在活動結束后都要拿出一件作品參加展覽。一只腳才剛剛踏入藝術圈門檻的王梓木,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作品”,只好現(xiàn)創(chuàng)作一件。他想到深深打動自己的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創(chuàng)造的“克萊因藍”,決定創(chuàng)造一種“華泰藍”,送給自己一手打造的華泰保險集團。航海過程中,他拍攝了50多種不同藍色的照片,最終選定一種類似群青的顏色,作為標準的“華泰藍”。可是,有了“華泰藍”,又怎么用它創(chuàng)作出一些內(nèi)容呢?
“我就用華泰藍去刷那個板,然后寫上我人生的八段經(jīng)歷,從上山下鄉(xiāng)到以后做企業(yè)的八段歷史,寫一段,我就刷一遍,用顏色把它淹沒。就這樣一次次淹沒、一次次重啟?!蓖蹊髂镜膭?chuàng)作過程,用錄像機全程記錄下來,提交給活動主辦方用于展覽。
這件《華泰藍》成為王梓木藝術創(chuàng)作履歷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2 017年,作品入選了當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王梓木首次以藝術家的身份出席國際大展,并在開幕式現(xiàn)場完成了行為繪畫作品《華泰藍2》的創(chuàng)作表演。
后來,王梓木還為“華泰藍”寫了一首詩——《我愛華泰藍》,以藝術的方式慶祝和紀念華泰保險集團成立20周年。
我愿 尋那一片藍
在無垠的曠野上
大氣,悠遠,卻純澈凝練
西風烈烈,駿馬嘶囀
在那一騎絕塵的遠空
驀然回首,縱有萬水千山
像追夢者豪邁的雄心和久經(jīng)風霜的臉
王梓木就是詩中的“ 追夢者”。曾經(jīng),他追隨國家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步伐,“下?!眲?chuàng)辦華泰保險集團;如今,他追隨博伊斯等當代藝術家的思想,投身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去探尋人生中的更多可能。
王梓木《激蕩》 布面綜合材料 150厘米×80厘米 2018年
在商場中,王梓木向來是一個低調(diào)、穩(wěn)重的企業(yè)家。而他心底潛藏的其他特質,往往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方面展現(xiàn)出來。譬如,他鐘情于滑雪運動,享受那種在雪道上恣意馳騁的快感。但滑雪看似瀟灑、自由,實則需要強大的掌控力。而藝術,則讓他看到了一個完全自由的世界。
“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沒有任何束縛,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去表達,而且藝術追求的就是突破,它最反對的就是底線、框架,所以它是最沒有框框、最沒有束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王梓木認為,藝術可以讓人隨心所欲,“可以讓你展現(xiàn)自己內(nèi)心一些張揚、個性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在生活中你不一定能表現(xiàn)出來”。
王梓木形容自己做藝術就是“ 玩”,“其實我更注重的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感受,創(chuàng)作時你會很專注,甚至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tài)、一種臨在狀態(tài)”,王梓木覺得,“畫出什么結果,好與不好都不重要,這個過程最重要,當下是最美好的”。
去年,王梓木從工作了2 6 年的華泰保險集團正式退休。他分了多一點時間給藝術,但一年也只能創(chuàng)作出七、八幅精品。因為油彩的潑灑、流淌、刮蹭具有極大的隨機性,王梓木的作品沒辦法重復,甚至沒辦法“設計”和預見,只能在色彩流轉的過程中“觀”而“止”。
王梓木《緣起(二)》 布面丙烯 80厘米×160厘米 2021年
“你(讓油彩)流淌到什么程度,你刮蹭到什么程度,就該停止,它就成畫了,我覺得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止。那么這個‘止取決于什么呢?取決于你的“ 觀”,取決于我對內(nèi)心觀望的一種把握?!蓖蹊髂菊J為,用潑灑作畫,其實是在用心流的方式體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大千世界。因而,他選擇用“止觀”二字作為此次展覽的名字,“‘止觀不僅僅是我畫畫形式上的一種技法,更是一種心法”。
通過潑灑讓油彩自由流淌,形成一幅“畫”后,王梓木才會根據(jù)觀念賦予其意象。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看似簡單隨意,實則需要藝術家具有強大的藝術感受力,通過“觀”看到表層形式背后的意象,通過“止”讓作品停留在最好的狀態(tài)。因而,讓油彩流淌很簡單,要流淌出令人滿意的效果則很難。王梓木雖然是“半路出家”,卻有著極強的藝術表達力,“觀”所應觀,“止”所當止,“玩”得精彩,“玩”得精湛,從2019年至今已在全國各地多次舉辦個展,得到業(yè)界許多贊譽和稱道。
王梓木的作品,看似使用了抽象藝術的技法,卻又和西方的抽象主義有很大不同,更多的呈現(xiàn)出東方式的、意象化的審美和內(nèi)涵。那些流淌的華彩絢爛多姿、千變?nèi)f化,能夠給每一位觀者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帶來不同的觸動和感動。而這正是王梓木希望與觀眾一起去體味的——“藝術改變觀念,觀念重構人生”。
王梓木《度》 布面丙烯 120厘米×78厘米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