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托馬斯·曼
我喜歡水,從浩瀚的海洋到靜止的蘆葦塘,自然也包括眼前的這條小溪。
比如在夏天的深山里,如果附近有一條小溪,發(fā)出水花飛濺、潺潺不絕的流水聲的話,我一定會追溯著聲音找到它,親眼見到這位隱居在深山里,卻又非常健談的“大山的兒子”,與它結(jié)識。
那些湍急的山溪往往分外美麗,穿過高聳的冷杉,越過陡峭的巖石,發(fā)出輕快響亮的流水聲。如果遇到一道山崖,溪水便化身為瀑布,扯起一道白色的水簾,之后匯聚成一潭碧綠、沁涼的湖水。
不過,我也很欣賞平地上淺淺的小溪,雖然淺到無法覆蓋河床上的鵝卵石,我同樣喜歡那光溜溜、閃著銀光的橢圓形卵石;或是再深一點(diǎn)兒,像是一條小河,在兩岸的柳樹的護(hù)衛(wèi)下向前奔去,河流的規(guī)律往往是中間的流速比兩旁更快,看起來就像是飄垂下來的絲巾。如果人們可以自由進(jìn)行選擇,有誰不想在郊游中追逐著流水的方向前進(jìn)呢?
水對于人來說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吸引力,人與水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感應(yīng)能力。人源自于水,我們身體中的絕大部分由水組成,在我們出生之前的某個特定的發(fā)育階段,人類還擁有類似鰓的器官。我樂于承認(rèn),水的各種表達(dá)形態(tài)對我來說都是接觸大自然最直接和懇切的享受。
我覺得,在水邊沉思的一個小時就像是平時生活中的一分鐘那樣短暫,不易覺察。我俯身在小溪的木板柵欄上,茫然地望著橋下的流水,愿意站多久就可以站多久。溪水不停歇地奔涌向前,而我的心中有著另一種流動,那是時間的匆匆流逝,它不會在人們的恐懼或焦急挽留下改變自己的方向。對于水的好感使我很樂于生活在附近,這里又有河流又有小溪。
(鳳羽摘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明天照常,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