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yī)師 王建華
說到低血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有過低血糖的經歷,其原因多與降糖藥(包括胰島素)用量過大、用藥后沒及時進餐、吃得太少或運動量過大有關。然而,臨床上有些低血糖排除了上述原因,而且是發(fā)生在進餐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兩個臨床病例。
劉先生患2型糖尿病有3年了,之前病情一直比較穩(wěn)定,然而最近半年,因為經常加班熬夜、缺乏運動,體重增加了10千克,并且經常不到飯點就出現(xiàn)心慌、冒冷汗、手抖、乏力等低血糖癥狀,必須馬上吃點東西,癥狀才能緩解。劉先生有些不解:“自己吃的不比從前少,甚至還要多一點,用藥方案也沒變,怎么總是飯后出現(xiàn)低血糖呢?”
解讀 我們知道,進食后體內血糖開始上升,0.5~1小時血糖達到峰值,之后血糖逐漸下降,3~4小時回落到餐前基礎水平。正常情況下,體內胰島素分泌與血糖的高低變化是完全同步的,也是在進餐后0.5~1小時達到分泌高峰(為基礎值的5~10倍),隨后開始逐漸下降。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當機體血糖逐漸下降時,胰島素分泌高峰才姍姍來遲,正是這種“剪刀差”導致患者在進餐后期或是下一餐前出現(xiàn)低血糖。臨床上,這種情況最常見于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早期或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劉先生就屬于這種情況。
應對策略
◎少吃多餐,在兩餐之間適當加餐。
◎可配合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延緩食物吸收速度,預防餐前低血糖。
王女士今年30歲,2個月前單位體檢查出血糖略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屬于“糖尿病前期”。因為王女士的母親就是因糖尿病去世的,所以她情緒一直不好,老是焦慮不安,最近在飯后經常出現(xiàn)低血糖。
解讀 王女士這種情況屬于“特發(fā)性反應性低血糖癥”,多見于情緒不穩(wěn)定的中年女性,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點:①見于20~40歲、無器質性疾病的中年女性;②低血糖發(fā)生在進餐后2~4小時,發(fā)作與進食有關,尤其是進食高碳水化合物后容易發(fā)生,另外,精神刺激、焦慮也??烧T發(fā);③發(fā)作時血糖只是輕度降低(一般不會低于2.8毫摩/升),主要表現(xiàn)為心慌、出汗、顫抖、乏力、緊張、焦慮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不會出現(xiàn)意識不清、昏迷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缺糖癥狀。
一般認為“特發(fā)性反應性低血糖癥”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迷走神經興奮一方面可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胃排空,加快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誘發(fā)胰島素分泌,引起低血糖。
應對策略
◎避免進食可被迅速吸收的單糖類食物,每餐要適當吃些蛋白質類的食物。
◎對有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不佳的患者,可配合服用一些鎮(zhèn)靜安神、調節(jié)自主神經的藥物(如安神補腦液、谷維素等)。
◎這類低血糖往往癥狀較輕,低血糖發(fā)作時,可立即吃些餅干、饅頭之類的食物,不宜服用含糖飲料或吃糖類食物,它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癥狀,但因可引起血糖迅速升高,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再度誘發(fā)低血糖。
總之,導致餐后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餐前降糖藥量過大、吃得太少等常見原因,其他一些罕見原因也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以便于正確處置。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