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寧
師:同學們熟悉了課文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完成一個活動。在“春”這個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個字組成新詞語,來表達你對某一部分內容的理解,并說出你添加的依據(jù)。
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個字“盼”。因為課文的開頭連用了兩個“盼望著”,構成反復的修辭手法,能讓我感受到作者對春天的期盼之情。
生:我在“春”后面添加 “雨”,因為課文第六段描寫的是“春雨”。
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贊”。從課文結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詩人用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三個比喻,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生:我組成的詞語是“春草”,因為課文第三段描寫了春草的嫩、綠、多和軟,以及孩子們對草地的喜歡。
生:我組成的詞語是“春風”,我是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推出來的。第五段讓我感受到了春風的溫暖和柔軟。
師:那還有沒有同學把其他沒提到過的段落說一下呢?
生:我找到的是“春花”,課文的第四段中寫到了桃花、杏花、梨花和各種野花。
生:我組成的詞語是“迎春”。第七段寫到各家各戶、老人孩子,憋了一個冬天的人們都在溫暖的春天出來玩耍和放風了,我感受到了人們的歡樂。
師:根據(jù)大家的發(fā)言,老師板書了這些詞語,你們來觀察一下,哪些詞語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
生:我覺得應該把“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放在一起,因為這是作者寫到的春天的事物;把“盼春、迎春、贊春”放在一起,那都是作者對春天的情感。
師:你真的很會觀察和思考,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那我們再來想一想,可不可以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春”字前邊添上一個“動詞”,以此來歸納作者寫作的內容?
生:“賞春”“看春”“繪春”“描春”……
師:通過板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捕捉到的極具春天特點的事物,以及作者的情感脈絡和文章的結構,恭喜同學們完成了上面一個活動。老師又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配了一幅插圖,請大家觀察這幅插圖,給它起個名字。
生:我覺得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叫“放風箏”,因為圖畫當中有兩個背影,一個是小孩子,一個是大人。他們都仰望著天上的風箏。
師:這幅畫其實是和文章第七段的內容相匹配的。假如讓你當美術編輯,你最想給這篇文章配幅怎樣的插圖?為什么呢?同學們可以先獨立思考。
……
師:可以了嗎?思考完畢之后,你們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法,一會兒我會請同學發(fā)言。
生:我打算給春雨配一幅插圖。畫面上,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還彌漫著水汽,昏黃的路燈下,許多草房子在雨中靜默著。我想從視覺上表現(xiàn)出春雨的細密,展現(xiàn)出一幅鄉(xiāng)村夜雨圖。
師:其他同學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補充:我覺得可以在這幅插圖中畫上一個穿著雨衣的農民。
生反駁:我覺得不合適,因為文中說“農夫是披著蓑,戴著笠的”,所以他不是穿著雨衣。
師:這個女同學讀文章好細致,因為那個年代穿雨衣往往是北方人的特點,而“披蓑、戴笠”是南方雨天特有的打扮,因為作者朱自清是江蘇揚州人。繼續(xù)。
生:我想給春花配幅圖,我的畫面當中有桃樹、杏樹和梨樹,還有一些野花。
師:那樹上是不是“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生:不是,那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樹上開著粉的、白的、紅的花兒。再畫上蝴蝶和蜜蜂,蝴蝶是來跟花玩耍的,蜜蜂是來采蜜的,我們感受到繁花似錦的場景,春天的美好就在花里。
生:我想配的是春草圖,畫面中是大片大片的綠草,草地上還有一群孩子,他們在打滾兒、踢球、賽跑和捉迷藏,玩得很開心。既表現(xiàn)了草的柔軟,又寫到了春草帶給小朋友們的歡樂。
師: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想配的是春風圖,因為風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所以我打算畫一些柳樹來表現(xiàn)風,它是報春使者嘛。
師:你真是一個特別善于思考的同學。那你打算如何讓春風展現(xiàn)出來呢?
生:我讓那些柳條稍稍地有些傾斜,以此展現(xiàn)風的存在。
生補充:我覺得還可以再畫上一個小孩兒騎在馬背上吹笛子,以展現(xiàn)這個孩子在春風里放牛時的自由、愜意和快樂。
師:越來越有畫面感了!那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補充:還可以畫上一片田野,一些花朵,一條小河。水面上有點兒漣漪,也能表現(xiàn)微風的存在。從側面描寫春風,也是一種好方法。
師:我們在給文章配圖的過程中,再一次抓住了事物的特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田野、村莊,組成江南春天的美好樂章。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們,都感受到春天的種種美好和錚錚力量。下節(jié)課,我們再跟著朱自清先生學習如何把春寫的這樣美好。
[作者通聯(lián):河北衡水市阜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