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穎
上職高的第一年,學校組織春游,目的地是40 多公里外的新都,這對沒怎么出過遠門的我來說,無疑充滿誘惑。為了不給媽媽增加負擔,我連續(xù)一個多星期沒吃早飯,把飯錢攢下來,交完一元五角錢的車費后,還剩八角錢。
我們坐著汽車,一路搖搖晃晃到新都,上午逛寶光寺,下午游桂湖公園。對于只有十四五歲的我們,后者的吸引力顯然要大一些,說不定還可以讓我們蕩起雙槳,像歌里唱的那樣。
事實上,當時的桂湖公園,湖是一小畦水,桂花尚未盛開,公園里只有一些舊房子。大家轉一圈,便覺興味索然。只有語文老師黃仁文一路興趣盎然,一副楹聯(lián)、一塊牌匾、一叢花草、一棵老樹或一塊奇石,都不肯放過,且走且吟,一臉愜意,仿佛所見都是久別的老友。
那時,黃老師剛教我們不久,但他身上那股掩蓋不住的瀟灑又儒雅的氣質,深深吸引著我。不知不覺間,我就跟在他身后了。他起初是自顧自地誦讀,后來開始給我講解,哪一副對聯(lián)是郭沫若題的,上下聯(lián)里嵌著“桂湖”兩個字;哪一句話又和哪一部古典名著有關。他還說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之前我在讀言情小說時見過這句詞,一直以為作者是瓊瑤,殊不知,原來還與這座房子的主人楊升庵有關。楊升庵這個名字,從此進入我的視野。
關于楊升庵,黃老師給我講了一個貓市巷的故事。傳說當年楊升庵遇禍遭貶,他對皇帝說:“萬歲,您把我發(fā)配到哪里都可以,唯獨不要把我送回新都老家。我家隔壁有一條巷子,叫貓市巷,那里有很多貓屎,我最怕聞那個味道。”
他以為皇帝會因為討厭他,將他送到他不想去的地方,從而達到回老家的目的。但皇帝看穿了他的小心思,直接將他派去云南。
這當然是無可稽考的故事演繹,距歷史事實很遠,但距青少年的興趣很近。黃老師給我講的許多關于楊升庵的真實故事,我都淡忘了,唯獨記得這一個,歷經39 年,它依然清晰如昨。
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和大隊伍分開了。沒有嬉鬧追逐,公園顯得異常寧靜,陽光燦爛且有一點兒小風,既明亮又不燥熱。黃老師說話時語調沉穩(wěn),完全不像平時上課那般嘹亮激昂。此時此刻,在這片被花樹和傳說包圍的小小世界,只有我們這一老一少,小橋流水式的言語,更貼切,也更應景。那天午飯,黃老師帶的是師母做的鹵肉夾饃,他硬分了一多半給我,使我省下幾角錢。他讓我買了一盒新都特產桂花姜糖帶回家。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道,吃得滿心歡喜,我將此歸功于黃老師。
之后的作文課,我寫了桂湖。同學們感嘆:“我們去的難道不是一個地方?”而黃老師在念完我的作文之后說:“這世間萬物,最怕匆促,一旦匆促,就失去了洞察和感知美好的能力,即使有美景在側,也失去了欣賞的能力。旅游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边@句話影響了我大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