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暑艷 李韻佳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在畫家心中,紅樓又是怎樣一個夢境?有一本畫冊,由兩名不見史冊記載的畫家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時間繪成,被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贊為世間罕見的“紅樓瑰寶”,被讀者稱為“是奇跡,也是絕唱”。
是怎樣的深情才能完成這樣的宏圖巨制,請隨放學君一起,去長沙博物館,觀看“誰謂情深畫不成——清代孫溫、孫允謨繪《紅樓夢》畫冊展”,一探究竟。
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30倍
孫溫和孫允謨伯侄倆,是清朝晚期河北的兩位民間畫師。他們根據(jù)當時流行的程甲本,把洋洋灑灑150萬字的《紅樓夢》用絹本工筆彩繪畫了出來。繪畫技法結合青綠山水、人物與界畫藝術,并參用西方焦點透視法,用筆細膩、格調(diào)清新,極具清代宮廷新體畫風格特征。
畫冊共24冊,每冊10幅畫頁,但其中一冊為空白,可能是未畫或丟失,所以現(xiàn)存畫面總計230幅,缺失小說中第103回至108回的故事情節(jié)。本次展出的是從230幅畫冊中精選出的149幅,既保證了情節(jié)完整,也兼顧了原著中的重點情節(jié)和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撕扇、湘云醉臥芍藥裀等很多名場面。
每幅畫縱43.3、橫76.5厘米,如果把它們展開并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7595厘米,是北宋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的30多倍!
堪稱小型清代藝術博物館
孫氏所繪畫冊篇幅之大,涵蓋故事情節(jié)之豐富,人物之眾多,場面之宏偉,筆法之精細,是《紅樓夢》題材繪畫史上所沒有的。
整套畫作中僅各種人物就多達3700余人,上至貴族主子、下至丫鬟小廝,男男女女,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甚至同一個人物在不同場景下,形態(tài)、表情都不同,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這些人物,好像的確存在過,鮮活過。
在這套可視化的《紅樓夢》畫冊里,讀者不但可以欣賞到山水人物、亭臺樓閣、樹木花卉、珍禽走獸、鬼怪神仙、舟車肩輿、家具陳設、文物古玩等,甚至還可以從服飾、建筑、園林、民俗等各個方面深入研究。畫冊中出現(xiàn)的食物、花瓶、畫冊里人物的蚌珠頭以及各種風格的門窗、扇子、畫中畫等等都值得細細回味,可以說得上是一座小型清代藝術博物館。
蒙太奇式的表現(xiàn)手法
畫冊誕生的時代,正處于文字轉化為圖像,甚至轉化為連續(xù)動畫的時代,孫溫和孫允謨在整個繪制過程中設計了很多情境及巧思,采取了類似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時空并置,劇情概括,這樣,連續(xù)的章節(jié)和故事看起來不混亂,畫冊也因此兼具了情節(jié)完整性和觀賞輕松性。這種處理方式給了很多導演靈感,王扶林和李少紅導演拍攝的《紅樓夢》都有借鑒。
孫溫和孫允謨對某些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擴大,增加了很多文章里沒有的情節(jié),也刻意回避了很多不符合當時封建社會倫理的一些情節(jié)。
比如林如海托賈雨村把林黛玉帶到京中,慰藉外祖母思念,在原著中只有寥寥的一筆,但孫溫卻用了整整一幅畫來呈現(xiàn);大觀園落成,賈政試才賈寶玉,孫溫則用了足足14幅畫來還原這一原著中的名場面;很多紅學愛好者喜歡的“寶黛共讀西廂”,原本是很經(jīng)典也很唯美的一個場景,畫家則有意縮減篇幅,將它放置在了一幅畫的小小一角。
延續(xù)50年的深情
《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曹公之情深可見一斑。孫溫和孫允謨伯侄倆創(chuàng)作紅樓畫冊,同樣殫精竭慮。畫冊中最早的一枚藏款是丁丑1877年,最晚的一個紀念款是在第八十九回的1930年,有專家學者推測二位畫師前后至少歷時了50余年的才完成這一“絕唱”。
上世紀50年代末,畫冊流布至上海,被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上海博物館前身)收藏,1959年劃撥給旅順博物館后一直深藏庫中。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旅順博物館原館長劉廣堂在清理博物館庫房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畫冊,被畫面中所表現(xiàn)的生動故事情節(jié)和精細的筆法所震撼,才開始對畫冊進行研究。
200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公開展覽這套“神秘畫冊”,瞬間引起轟動。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初見畫冊,便愛不釋手,贊其“工細數(shù)倍于一般常見的上品紅樓畫,令人賞玩不置,堪稱珍品”。
一起來找畫中畫
畫中畫指畫作中的第二圖像,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常以屏風畫、卷軸畫、扇面畫、鏡中像等多種形式出現(xiàn)。畫中畫不僅能豐富畫面原有構成,延展畫面時空屬性,還往往隱匿著繪畫者幽微細膩、不易直接表達的情感訴求。據(jù)學者統(tǒng)計,孫氏二人所繪230開畫面中,畫中畫計901幅,畫中書計405幅。這些極富創(chuàng)造性、巧妙性的畫中畫不但包含創(chuàng)作分工、創(chuàng)作時長等重要信息,更是我們窺見二人對《紅樓夢》內(nèi)心無法直言的情思的重要窗口,值得細細尋找與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