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聲 國
(井岡山大學 人文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就《儀禮·喪服》篇的詮釋而言,如果說隋唐時期是其詮釋的集成式發(fā)展階段,那么兩宋時期則是其詮釋的創(chuàng)發(fā)新義階段,在諸多方面呈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覆。如對《喪服》制度“義例”問題詮釋,不再滿足于對具體服制條文的分析,更將其上升到理論層面的系統(tǒng)探討上;在具體禮文的詮釋中,強調(diào)將經(jīng)學闡釋和禮俗層面的發(fā)覆結(jié)合起來進行,實現(xiàn)禮制與禮俗的深度融合;等等。在宋代諸多學者的《喪服》詮釋當中,朱熹及其門下弟子的研究極具特色,這其中,福州學者楊復所著《儀禮圖》和《儀禮喪服圖式》在《喪服》詮釋上頗具亮點,受到了當時及后世諸多學者的關(guān)注與重視。有鑒于此,本文擬就楊復《儀禮圖》和《儀禮喪服圖式》在《喪服》詮釋上的具體情況進行粗略的探討和總結(jié),以期深入發(fā)見楊復在“五服”學上的學術(shù)貢獻與研究價值。
楊復(1164?—1234),字志仁,一字茂才,號信齋,宋福州長溪縣(今福建省福安市)人。少時聰敏嗜學,博聞強記。嘉定年間(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楊復門人禮部侍郎李駿、江西提刑鄭逢辰為其表奏于朝,宋寧宗敕楊復為正奏狀元,授文林郎。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真德秀出任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嘗創(chuàng)貴德堂于郡學以延之”[1],陶冶閩地后學,名震一時,當時閩士多詣其門求學。
與其同門蔡念成、趙師恕一樣,楊復治學“從文公游,后卒業(yè)黃榦之門”[2]。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楊復于建陽考亭從學于朱熹。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朱熹應黃榦、楊楫、林湜等人邀請,避難長溪,曾至上東庵講學,一時學者云集。在此期間,楊復得以侍朱熹左右問難聆誨,從而得朱熹真?zhèn)?。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逝后,楊復又繼續(xù)師從黃榦問學,并且時常與劉子淵、陳日湖等人聚會切磋義理,力倡朱熹之學,深受時人推重。楊復對朱熹著述及先秦古籍“勁特通敏,考索最精”[3],生前撰有《儀禮圖》十七卷、《祭禮》十四卷、《集注文公家禮》十卷、《〈家禮〉雜說附注》二卷,還有《〈大學〉〈中庸〉口義》《〈論語〉問答》《〈詩經(jīng)〉雜說》等著作,并且贏得當時大儒真德秀“道宗圣賢,學冠古今。推明典禮會通之大,究極天地鬼神之精。雖未獲身管樞要,而立言垂世,真足陶冶后學”的嘉譽。
在禮學研究上,楊復撰著影響甚大的《儀禮圖》一書,成于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楊復“因原本師意,錄十七篇經(jīng)文,節(jié)取舊說,疏通其意,各詳其儀節(jié)陳設(shè)之方位,系之以圖,凡二百有五。又分《宮廟門》《冕弁門》《牲鼎禮器門》,為圖二十有五,名《儀禮旁通圖》,附于其后”,因而贏得四庫館臣所謂“于是《經(jīng)》可謂用心勤摯”[4]的美譽。此外,楊復還參與完成了《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一書的編纂工作?!拔粑墓煜壬刃蕖都摇贰多l(xiāng)》《邦國》《王朝禮》”,朱熹臨終前,《通解》之書并未完成,于是“以《喪》《祭》二禮屬勉齋黃先生編之”[5]3416,將《喪禮》《祭禮》二門托付黃榦繼續(xù)修纂完成。朱熹逝世后,黃榦繼續(xù)從事《喪禮》《祭禮》二門的編纂?!俺?先生集《喪禮》《祭禮》粗有成編,嘉定己卯奉祠閑居,始得訂定《喪禮》,俾復預檢閱之役,次第將修《祭禮》,故朝夕議論多及之?!?jīng)《特牲》《少牢》《有司徹》,先生嘗教學者分章句,附傳記而未備。《祭法》一篇,乃先生晚年手自編定,亦未備?!盵5]3418-3419這期間,楊復應黃榦之邀,參與了《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的修纂工作,“時在勉齋左右,隨事咨問鈔識,以待先生筆削。不幸先生即世,遂成千古之遺憾”[5]3420。楊復不僅承擔了黃榦《通解續(xù)·喪禮》的分卷工作,還獨立完成了《儀禮喪服圖式》一卷。根據(jù)楊復所撰《宋嘉定癸未刊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喪禮后序》之說:“既而又念喪禮條目散闊,欲撰《儀禮喪服圖式》一卷以提其要,而附古今沿革于其后。草具甫就而先生沒矣,嗚呼,此千古之遺憾也!……而《喪服圖式》《祭禮》遺稿尚有未及訂定之遺憾,后之君子有能繼先生之志者出而成之,是先生之所望也。”[5]3417據(jù)此可知,《儀禮喪服圖式》一卷的綱要原本是黃榦在世時所擬定,后來又由楊復繼續(xù)完成該卷的編撰工作。此外,在黃榦去世后,楊復以黃榦弟子的身份,繼續(xù)“完成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卷祭禮》的分卷工作,最后重修《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卷祭禮》”[6]。
楊復《儀禮圖》共十七卷,按照《儀禮》十七篇序次,每一篇獨立為一卷。楊復對于《儀禮·喪服》篇及其喪服制度的詮釋,主要體現(xiàn)在該書卷十一部分。通觀該卷的喪服制度詮釋,主要有以下幾大特點。
首先,楊復《儀禮圖》喪服制度卷的詮釋體例較為獨特,兼具隨文釋義體和圖解體著作的雙重特點,而且巧妙地將其融合為一個整體。就其處置方式而言,該書所繪制的每一幅圖前,均有完整的《喪服》篇經(jīng)傳文,而且在《喪服》篇經(jīng)傳文后,引錄有相應的禮經(jīng)鄭玄《注》、賈公彥《疏》文,然后繪制每一部分經(jīng)文的禮圖。由于該書所繪制的每一幅圖均放置在相應的禮文段落之末,頗具總結(jié)性的味道。因而這種放置方式,既是對此前服制禮文的總結(jié),也有助于讀者把握《儀禮》禮文的分段情況。由此通篇彰顯出楊復《儀禮圖》的經(jīng)文詮釋具有鮮明的雙重詮釋特性,即:既關(guān)注于傳統(tǒng)的《喪服》經(jīng)文的詞句詮釋,隨文釋義的色彩鮮明,體現(xiàn)出一定的學術(shù)延續(xù)性一面;又重視通過圖表的方式對《喪服》篇各類服制的歸納總結(jié),彰顯出楊氏治學的創(chuàng)新性一面。
其次,楊復《儀禮圖》所繪制的禮圖類型豐富,既有服制義例圖,也有歸屬“喪服制度”的器物圖類型,以及切于實用目的的喪服表解圖,兼具禮經(jīng)學和禮俗學并舉的特點。統(tǒng)攬《儀禮圖》卷十一《喪服》篇諸禮圖,楊復共繪制各種服制圖達二十九幅:斬衰正義服圖、齊衰三年降正服圖、齊衰杖期降正服圖、齊衰不杖期降正義服圖、齊衰三月義服圖、大功殤降服圖、大功降正義服圖、小功殤降服圖、小功降正義服圖、緦麻降正義服圖、五服衰冠升數(shù)圖、衰裳圖、冠圖、绖帶圖、本宗五服圖、天子諸侯正統(tǒng)旁期服圖、己為姑姊妹女子子女孫適人者服圖、大夫降服或不降圖、大夫婦人為大宗服圖、己為母黨服圖、母黨為己服圖、妻為夫黨服圖、己為妻黨服圖、妻黨為己服圖、臣為君服圖、臣從君服圖、君為臣服圖、妾服圖、公士大夫士為妾服圖。統(tǒng)觀楊復《儀禮圖》所繪制的二十九幅圖,大致存在以下三個層面類型。
一是前十幅圖,基本上都是屬于服制義例圖,內(nèi)容極其豐富,大致包括:具體服制所涉服制義例類別情況,喪服變除情況,喪服條文義例歸屬情況。為顯明計,茲轉(zhuǎn)錄《齊衰三年降正服圖》于此,借以考見楊復所繪制的服制義例圖之所涉內(nèi)容情況。
齊衰三年降正服圖
降服(衰四升,冠七升○既葬,以其冠為受,衰七升,冠八升)
父卒則為母(案:此降服乃降斬衰而為齊衰也。賈《疏》曰:“家無二尊,屈于父,為之齊衰?!?
繼母如母
慈母如母
正服(衰五升,冠八升○既葬,以其冠為受,衰八升,冠九升)
母為長子
妾為君之長子
如《齊衰三年降正服圖》所示,《喪服》篇經(jīng)文《記》中相關(guān)服制條文(甚至于包括《禮記》中的相關(guān)喪服條文)的服制義例情況,以及“既葬,以其冠為受”前后的衰、冠變除情況,楊復都通過圖表的方式標識得很清楚,稱得上是對鄭玄、賈公彥《注疏》成果的系統(tǒng)總結(jié)。該書其他各幅服制義例圖,亦莫不如此,沒有例外。至于第十一幅圖《五服衰冠升數(shù)圖》,稱得上是楊復對前十幅圖中衰、冠變除情況的集大成圖例,極具總結(jié)色彩。從形式上看,這十一幅圖,基本上屬于表解圖的性質(zhì),大都以列表形式反映服制義例及其衰、冠變除情況。
二是從第十二幅圖到第十四幅圖,屬于器物圖的類型,楊復《儀禮圖》將其歸口于“喪服制度”和“婦人喪服制度”之下?!端ド褕D》的圖例見下,包括裁辟領(lǐng)四寸圖、辟領(lǐng)四寸為左右適圖、裁衽圖、別用布橫長一尺六寸廣八寸塞闊中為領(lǐng)圖、反摺向前圖、兩衽相疊圖、衰衣前圖、衰衣后圖、裳制等九幅小圖[7]196-197。此外,《冠圖》(見圖1)包括斬衰冠、齊衰冠、大功冠、小功冠、緦麻冠等小圖,其中后三幅小圖雖未繪圖,但“大功冠”下有云“并同齊衰”,“小功冠”下云“三辟積向左,余與齊衰同”,“緦麻冠”下云“澡纓辟積同小功,余與齊衰同”[7]198;《绖帶圖》包括首绖和要绖。
圖1 《冠圖》
三是從第十五幅圖到第二十九幅圖,基本上屬于表解圖的類型,楊復《儀禮圖》卷十一將其置于服制義例和器物圖之末,是因為:其一,從其和此前兩部分的著述體例差異對比來看,這一部分各圖例服制規(guī)定并不局限于《儀禮·喪服》篇經(jīng)《傳》《記》文和《禮記》相關(guān)篇目的條文規(guī)定,很大程度上具有當時社會民間禮俗的色彩;其二,從詮釋功用角度言,這一部分各圖例所總結(jié)討論的,往往是從現(xiàn)實社會服喪需求的角度繪制而成的,有助于民間社會人士確定所屬親屬服喪類型、服期之類規(guī)制;其三,前兩類禮圖更多屬于禮經(jīng)學的詮釋范疇,而后一類禮圖更多屬于禮俗學的著述范疇,以切于實用為目的。
再次,從《喪服》篇經(jīng)傳禮文的詮釋角度來看,主要以剪裁截取鄭玄《注》和賈公彥《疏》為詮釋手段,彰顯出簡潔準確的詮釋風格,不以發(fā)明創(chuàng)新為要務。該書在每一句經(jīng)文后的解釋行文,基本上皆源出于摘錄鄭玄《注》、賈公彥《疏》的詮釋話語而成。關(guān)于鄭玄《注》的詮釋話語,楊復大都全文引錄,也有少數(shù)情況下乃刪除鄭玄的一些訓釋語,例如,《喪服》斬衰三年章:“父為長子?!秱鳌吩?何以三年也?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鄭玄《注》:“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重其當先祖之正體,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庶子者,為父后者之弟也,言庶者,遠別之也?!缎∮洝吩?‘不繼祖與禰?!说宰娌谎远[,容祖、禰共廟。”[8]1100楊復在引錄這則訓釋話語時,刪除了“《小記》曰:‘不繼祖與禰?!说宰娌谎远[,容祖、禰共廟”兩句,這兩句顯然是屬于拓展性話語,不影響讀者對《喪服傳》文的經(jīng)義理解。據(jù)此可見,楊復刪除的鄭玄《注》語,大多是與《喪服》經(jīng)傳文要旨詮釋關(guān)聯(lián)度不甚明晰的詮釋性話語。
至于賈公彥《疏》的詮釋話語,大致分兩種處置情況。
一是對于賈氏訓釋《喪服》經(jīng)傳之文的詮釋語,楊復大多截取關(guān)鍵性的話語,重新組合表述。例如,《喪服》斬衰三年章:“妻為夫?!秱鳌吩?夫至尊也?!辟Z公彥《疏》:“婦人卑于男子,故次之。案《曲禮》云:‘天子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笠韵陆砸粤x稱士,庶人得其總名妻者,齊也。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是言妻之尊卑,與夫齊者也。若然,此經(jīng)云妻為夫者,上從天子,下至庶人,皆同為夫斬衰也?!秱鳌费浴蛑磷稹?雖是體敵,齊等夫者,猶是妻之尊敬。以其在家天父,出則天夫。又婦人有三從之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是其男尊女卑之義,故云夫至尊,同之於君父也?!盵8]1101可是,在楊氏《儀禮圖》中,僅僅摘錄如下數(shù)語:“夫至尊者,雖是體敵,齊等夫,是妻之尊敬。以其在家天父,出則天夫。是其男尊女卑之義,故同之於君父也?!盵7]174兩相對比,顯而易見,楊氏的《疏》文更趨簡潔,大都緊扣禮意進行剪裁賈氏訓釋文,舉凡與經(jīng)文禮意無關(guān)者,都刪除不引。
二是對于賈氏疏解《喪服》鄭玄《注》文的詮釋語,楊復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予截取采用,只有少數(shù)情況下,楊氏才會截取與經(jīng)文詮釋關(guān)聯(lián)度較為密切的賈氏申解鄭《注》訓釋語,倘若與《喪服》經(jīng)傳文要旨關(guān)聯(lián)度不高的疏語,楊氏則徑直予以刪除。例如,《喪服》齊衰三年章“母為長子。《傳》曰:何以三年也?父之所不降,母亦不敢降也”一文之后,楊復《儀禮圖》僅僅摘錄了賈公彥疏解經(jīng)傳的訓釋語,至于賈氏申解鄭《注》“不敢降者,不敢以己尊降祖禰之正體”的訓釋文,即“云‘不敢以己尊降祖禰之正體’者,上《傳》于父已答云‘正體于上’,是以鄭解母不降,亦與父同,以夫婦一體,故不降之義亦等”[8]1104文中之等,明顯屬于申解鄭玄《注》語所以然的訓例,楊氏并未引錄到經(jīng)文之下。
續(xù)次,從禮文的處置上看,楊復提升了《喪服傳》和《禮記》中《喪服小記》諸篇的地位,截取其中的相應禮文,將其與《喪服》篇經(jīng)文融為一體。在詮釋《喪服》篇經(jīng)文之時,楊復有意識地割裂《喪服傳》和《禮記》中的某些喪服制度禮文,將其放置在相應《喪服》經(jīng)文的相關(guān)服制條文之后,而且使用與《喪服》經(jīng)文同樣字體、同樣大小字樣予以標識,借以補充拓展《喪服》篇禮文的服制內(nèi)容。例如,《喪服》斬衰三年章“父?!秱鳌吩?為父何以斬衰也?父至尊也”一文之后,楊復《儀禮圖》增附了一條相近內(nèi)容的《喪服傳》文“父卒,然后為祖后者服斬”,二者之間用一個表示間隔的符號“○”隔離開來,并且在文前標識一個“傳”字表明禮文出處。緊接著,楊復又在同章“諸侯為天子。《傳》曰:天子至尊也”一文之后,增附了一條《禮記·檀弓上》文“方喪三年”,以及《禮記·服問》的兩條經(jīng)文服制規(guī)定“君為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為君也”“世子不為天子服”[7]173。楊復直接在最前一條禮文前標識一個“記”字,表明禮文源出于《禮記》;增補的不同禮文條目之間,以及他們與《喪服》自身的經(jīng)文之間,往往增加一個表示間隔的符號“○”,然后在注釋之末加一個表示間隔的符號“○”,標明禮文所屬具體篇名。這種處置方式,不僅提升了《喪服傳》和《禮記》喪服制度諸篇作為經(jīng)的地位,而且對于豐富《喪服》篇的服制規(guī)定也具有重要的幫助。
復次,楊復重視對《喪服》篇禮文中大量禮器禮物的總結(jié)和詮釋,并將其匯總集結(jié)為“喪服制度”和“婦人喪服制度”兩個部分。其中“喪服制度”部分所繪制的圖例包括衰裳制、冠制、绖帶制、杖制、屨制;“婦人喪服制度”部分包括衰制、布緫制、笄制、髽制、首绖、绖帶制、杖、屨。每一種喪服禮器禮物下,楊復往往多有考證研究,如其論及“绖帶制”時考證指出:“男子大功以上,小斂皆散垂,至成服乃絞。此婦人之帶,小斂即結(jié),本不散垂?!庇?“經(jīng)傳婦人無絞帶明文,惟《喪服》斬衰章《疏》云:婦人亦有絞帶,以備喪禮。又案:卒哭,大夫去麻帶,服葛帶,而首绖不變;婦人以葛為首绖,而麻帶不變。既練,男子除绖,婦人除帶,蓋男子重首、婦人重腰故也。”[7]200凡此之類總結(jié)性的考證,對于禮經(jīng)行文的把握頗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楊復對這兩部分,不僅僅繪制器物圖,同時也從《喪服》篇經(jīng)《傳》《記》和《禮記》當中尋找相關(guān)禮文,并從鄭玄《注》和孔穎達、賈公彥《疏》文當中尋找摘錄有關(guān)訓釋材料,加深了讀者對“喪服制度”和“婦人喪服制度”有關(guān)喪服器物的認知,與服制義例圖例部分一樣,同樣兼顧了隨文釋義體和圖解體雙重詮釋體例的需求。
最后,從第十五幅圖到第二十九幅圖諸表解圖的繪制情況來看,楊復繼承了其師朱熹的學說,秉持一種發(fā)展的“五服”制服原則理念。《禮記·大傳》:“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迸c此同時,《喪服小記》篇也說:“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睂τ凇抖Y記》總結(jié)出來的《喪服》篇制服原則,楊復繼承了業(yè)師朱熹的思想學說,《儀禮圖》中,楊復曾轉(zhuǎn)引朱熹如是一番詮釋話語:“然親親、長長、貴貴、尊賢,夏商而上,大概只是親親、長長之意。到得周來,則又添得許多貴貴底禮數(shù)。如始封之君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諸父而臣昆弟;期之喪,天子諸侯絕大夫降,然諸侯大夫尊同,則亦不絕不降;姊妹嫁諸侯者,則亦不絕不降。此皆貴貴之義。上世想皆簡略,未有許多降殺、貴貴底禮數(shù)。凡此,皆天下之大經(jīng),前世所未備,到得周公搜剔出來,立為定制,更不可易?!盵7]203-204據(jù)此可證楊復之制服理念之一斑。
作為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喪禮》的一部分,楊復編制的《儀禮喪服圖式》內(nèi)容極其豐富,其中既有與黃榦所編纂的《喪服》《補服》《喪服變除》《喪服制度》《喪服義》等門類相關(guān)聯(lián)、相照應之處,也具有自身的獨到之處,體現(xiàn)出楊復治學的特殊性。
就黃榦與楊復二者在《喪服》制度及其禮文詮釋的差異性情況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從詮釋理路和詮釋體式情況來看,黃榦從“纂集重構(gòu)”——以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的詮釋策略出發(fā),采用的是“纂集體”著述體式;而楊復撰述《儀禮喪服圖式》時則更多采用的是“圖解體”著述體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通解續(xù)》之《儀禮喪服圖式》共分上、下兩卷,包括“五服圖”“五服義例”“五服式”“古今五服沿革”四大類目,各類目喪服圖式情況依次如下。
“五服圖”包括:本宗服圖、為人后者為其本宗服圖、女子子適人者為其本宗服圖、為姑姊妹女子子適人者服圖、天子諸侯正統(tǒng)旁期服圖、大夫降服或不降服圖、大夫婦人為大宗服圖、己為母黨服圖、母黨為己服圖、姑姊妹女子子之子及內(nèi)外兄弟相報服圖、妻為夫黨服圖、己為妻黨服圖、妻黨為己服圖、臣為君服圖、臣從君服圖、君為臣服圖、妾為君及其黨服圖、公士大夫為妾服圖。
“五服義例”包括:五服升數(shù)、降正義服例、從報名加生服例。
“五服式”包括:始死變服圖、將小斂變服圖、髺發(fā)免髽圖、襲绖帶旁通圖、男子成服旁通圖、婦人成服旁通圖、杖、喪車制圖、奔喪變服圖、并有喪變服圖、吊服圖、啟葬反哭虞卒哭變服圖、男子卒哭受服旁通圖、女子卒哭受服旁通圖、練變服受服圖、大祥服圖、禪服圖。
“古今五服沿革”包括:三年之喪、本宗服、夫黨服、母黨服、女子子適人者為本宗服、為姑姊妹女子子適人者服、降服。
縱覽楊復《儀禮喪服圖式》,并不以纂輯各類文獻編制經(jīng)傳記文及漢唐注疏材料為手段,而是通過或繪制圖表或繪制喪服禮物圖的方式,這與他在《儀禮圖》中所采取的詮釋方式是基本一致的。
其二,從按語部分引述同時代學者的言論角度來看,二者也頗有差異之處:黃榦《喪服》《補服》《喪服變除》《喪服制度》《喪服義》等卷目當中,除不多幾處引用恩師朱熹的話語外,幾乎不引用同時代學者的見解;而在楊復所撰《儀禮喪服圖式》當中則恰恰相反,上、下兩卷中引用涉及的學者數(shù)和引用次數(shù)極其驚人。據(jù)筆者統(tǒng)計,其中引用文獻涉及的學者包括朱熹、沈括(字存中)、邵雍(別號伊川先生)、黃榦、司馬光(司馬溫公)、張栻(號南軒)、張載(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胡管見等人。引用各家學者的言論次數(shù)依次為:引朱熹語28次,引張載語12次,引司馬光語4次,引邵雍語2次,引沈括語1次,引黃榦語1次,引張栻語1次,引胡管見語1次。顯而易見,其中以援引楊氏恩師朱熹之語次數(shù)為最。楊氏引用朱熹等人的話語,目的在于幫助喪服條文具體規(guī)制及其禮意的詮釋,例如《儀禮喪服圖式》之“五服圖”部分,“己為母黨服圖”圖例末端小注引朱熹文說:“先師朱文公曰:姊妹于兄弟,未嫁期,既嫁則降為大功。姊妹之身,知不降也,故姨母重于舅也?!庇?“又問:‘從母之夫、舅之妻皆無服,何也?’曰:‘先王制禮,父族四,故由父而上為族曾祖父緦麻,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子之子,皆由父而推之也;母族三,母之父、母之母、母之兄弟,恩止于舅,故從母之夫、舅之妻皆不為服,推不去故也;妻族二,妻之父、妻之母。乍看時,似乎雜亂無紀;仔細看,則皆有義存焉?!盵7]200以上二則所引朱氏語,前一則訓例是針對具體的服制條文所做的解釋,后一則訓語重在揭示服制條文背后隱含的禮義。這種引用各家賢哲學術(shù)觀點的做法,事實上也是楊復詮釋《喪服》制度及其喪服禮文的一種獨特舉措。
其三,從喪服制度建構(gòu)的適用性角度而言,黃榦的《喪服》詮釋更強調(diào)通過文獻纂集的方式,進行古禮之喪服制度重構(gòu);而楊復《儀禮喪服圖式》的喪服制度詮釋則不局限于此,同時也強調(diào)后世現(xiàn)實社會的服制適用性問題。朱熹曾經(jīng)說過:“古禮于今實難行。嘗謂后世有大圣人者作,與他整理一番,令人蘇醒,必不一一盡如古人之繁,但仿古之大意。”[9]楊復接受了朱子的禮學思想,主張古禮中喪服制度的某些禮物如有不適應后世現(xiàn)實需求之處,需要從切于適用的角度進行調(diào)整。例如,“喪绖帶旁通圖”下,楊氏注云:“《儀禮注疏》所論绖帶十分之數(shù)甚密而難用,約法甚疏而易見,今圖只用約法,后《成服受服圖》準此?!盵7]214在楊復看來,既然漢唐學者所論绖帶在現(xiàn)實社會“十分之數(shù)甚密而難用,約法甚疏而易見”,故其所繪制的“喪绖帶旁通圖”和“成服受服圖”只采用約法,而不遵古制規(guī)定。顯而易見,這種處置方式,和朱熹倡導的“禮,時為大”的制服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其四,從討論所涉及的喪服制度時域范疇來看,黃榦進行《喪服》文獻纂集的文獻主要來源于《儀禮·喪服》篇和《禮記》中的《檀弓》《雜記》《喪服小記》《服問》《曾子問》《玉藻》等禮篇,以及《周禮》《春秋》“三傳”、《論語》《孟子》《孔子家語》等有限的幾種儒家典籍記載,仍然屬于經(jīng)學的討論范疇;而楊復《儀禮喪服圖式》的喪服制度詮釋則并不局限于此,尤其是其所撰“古今五服沿革”部分,著意于喪服制度的古今沿革與變遷情況發(fā)覆,更多具有了禮俗學的色彩。例如,“妻為夫之從祖兄弟之子”的服制情況,經(jīng)傳無文說明,而楊復指出唐以來服制情況說:“《開元禮》:‘為夫之從祖兄弟之子緦。’今服制,令為夫再從兄弟之子緦。”[7]244又如,“妻為夫之舅及從母”的服制情況,經(jīng)傳亦無明文,而楊復指出唐以來服制情況說:“《開元禮》:‘為夫之夫之舅及從母報緦?!穹?令為夫之舅及從母緦。今服制,令舅姑為適婦不杖期,為眾子婦大功,為兄弟之婦大功?!盵7]244事實上,其中所討論的服制條文,很多都是經(jīng)傳及漢唐注疏無明文之例,如“舅母”“堂姨舅”“甥之婦”等母黨,“出母為女適人者”“兄弟之女孫適人者”“從祖祖姑適人者”“從父兄弟之女適人者”等一類女子適人者,楊復都用一本《開元禮》和南宋時“今服制”情況進行發(fā)覆。
就黃榦與楊復二者在《喪服》制度及其禮文詮釋的關(guān)聯(lián)性角度來看,除“古今五服沿革”一類目之外,楊復《儀禮喪服圖式》的其他三大類目,都是建立在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喪禮》各部分的基礎(chǔ)上繪制而成,試分別言之如下。
其一,楊復的“五服圖”諸圖,大都是建立在黃榦的《喪服》《補服》兩個部分的基礎(chǔ)上繪制而成。關(guān)于這一點,楊復《儀禮喪服圖式》之“五服圖”部分,便多次通過禮圖標目之下的小注進行說明。例如,“己為本宗服圖”下小注云:“詳見《喪服》及《補服》本章?!盵7]193又:“為人后者為其本宗服圖”下小注云:“詳見《喪服》《補服》。”[7]196又:“大夫婦人為大宗服圖”下小注云:“詳見‘齊衰三月’章?!盵7]200又:“己為母黨服圖”下小注云:“詳見《喪服》?!盵7]200據(jù)此可見,楊復“五服圖”的絕大多數(shù)圖例,都是依據(jù)黃榦《喪服》《補服》的服制條文繪制而成。
其二,楊復的“五服義例”同樣是建立在黃榦的《喪服》《補服》兩個部分的基礎(chǔ)上繪制而成?!拔宸龜?shù)”圖表,誠如楊氏所云:“已上衰冠升數(shù)并受服,出本經(jīng)《記》賈氏《疏》,詳見《喪服制度》‘衰裳’條。又有既練受服,見《練變服受服圖》。”[7]206《喪服制度》,便是黃榦編纂而成。至于“五服義例”中的“降正義服例”和“從報名加生服例”兩個圖表,顯然是依照漢唐學者鄭玄、賈公彥、孔穎達等的《注疏》詮釋成說編制而成。雖然在黃榦的服制詮釋模塊中并不能找到相應的部分,但是黃榦《喪服》《補服》中對服制條文的詮釋,顯然基本上是照搬鄭玄、賈公彥、孔穎達等的《注疏》詮釋成說的。因此,與黃榦的服制義例觀并無明顯的差別。
其三,楊復的“五服式”是建立在黃榦的《喪服變除》《喪服制度》等部分的基礎(chǔ)上繪制而成。關(guān)于這一點,楊復《儀禮喪服圖式》之“五服式”部分,便多次通過禮圖標目之下的小注進行說明。例如,“喪車制圖”下小注云:“詳見《喪服制度》。”[7]224又“并有喪變服圖”下小注云:“詳見《喪服變除》‘并有喪變服’‘不杖除服’‘大祥除服’。”[7]226又“吊服圖”下小注云:“詳見《補服》內(nèi)‘吊服加麻’及‘吊服’條,及《喪大記》‘襲绖帶小斂奠’條。”[7]227據(jù)此可見,楊復“五服圖”的絕大多數(shù)圖例都是依據(jù)黃榦《喪服》《補服》的服制條文繪制而成。
綜上兩方面所述,楊復《儀禮喪服圖式》中的《喪服》制度詮釋成果既有對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喪禮》“喪服”部分成果的繼承之處,同時也存在有別于《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喪禮》的詮釋之處。考察《儀禮喪服圖式》上、下卷,其中尤為值得關(guān)注的除了上述涉及的內(nèi)容外,還有以下幾點。
首先,楊復關(guān)于“五服”條文服制義例歸屬的總結(jié)與研究?!秲x禮喪服圖式》“五服義例”部分,涉及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五服”升數(shù)的討論,一是“五服”條文具體義例歸屬的問題。其中“五服”升數(shù)的討論,楊復指出:“已上衰、冠升數(shù)并受服,出本經(jīng)《記》賈氏《疏》,詳見《喪服制度》‘衰裳’條。”[10]可見,楊復關(guān)于“五服”升數(shù)的認知,基本上是采納了賈公彥《疏》的意見。但是楊復也注意到,賈《疏》自身詮釋往往存在自相矛盾之處:“疏家于《喪服》篇首(云)‘第五,明《喪服》章次,以精粗為序’,其說又曰‘三年齊衰但有正而無降、義’,則與疏衰期《喪服記》疏所說不同;又謂不杖章有正有義而無降,亦與不杖章《疏》文不同。合觀諸說,自相抵牾,此不可曉,當考。”[7]209
至于有關(guān)“五服”條文服制具體義例的歸屬問題,楊復“五服義例”部分亦逐一列出各類服制類型所屬“五服”條文。為彰顯楊復的喪服義例認知觀,我們將楊復《儀禮圖》中的歸屬情況與《儀禮喪服圖式》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二者在具體五服條文義例上大同小異,存在義例歸屬情況差異的條文詳見表1。
表1 楊復服制義例歸屬差異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楊復《儀禮喪服圖式》中有“五服義例”中既有“降正義服例”表,又有“從報名加生服例”表,但并不意味著楊復將從服、報服、名服、加服、生服等與降服、正服、義服三者并列。楊復聲言:“降、正、義服之中,其取義又有不同者,有從服,有報服,有加服,有名服,又有生服?!盵7]210在楊復看來,從服、報服、名服、加服、生服等,只是導致服制條文義例歸屬差異的取義因素而已。
其次,關(guān)于楊復《儀禮喪服圖式》各個圖例部分的小注,內(nèi)容亦極為豐富,同樣也是楊復喪服詮釋的重要組成部分??疾毂姸嘈∽?除了援引同時代學者的注釋語之外,主要涉及以下幾種情況。
其一,重視對各類“五服”制服中輕重之義的揭示。楊復揭示“制服輕重之義”說:“據(jù)至親以期斷,父母加隆三年,祖父母以尊加期。以次減之,應曾祖父母大功,高祖父母小功,而據(jù)齊衰三月者,《喪服》注云:‘重其衰麻,尊尊也。減其日月,恩殺也?!豢梢源蠊?、小功旁親之服加至尊也?!庇终f:“子服父母三年,故父母服子期;若正適傳重,則三年。父服子期,故祖服孫大功;若傳重,亦三年。 孫既大功,則曾孫宜小功。但曾孫服曾祖齊衰三月,故曾祖報亦三月也。玄孫亦緦?!盵7]193凡此之類,對揭示己為本宗服制背后蘊含的禮意頗具裨益。
其二,注意揭示喪服者與喪服對象服制類型的特殊變化。例如,同樣是庶子為其母,又有各種不同服制,楊復考證后指出:“公子為其母練冠麻,麻衣縓緣,既葬除之。君卒,庶子為其母大功。 大夫之庶子為其母大功。大夫卒,庶子為其母三年。 士在,庶子為母杖期;父卒,為母三年。 以上公子及大夫、士之庶子不承后者如此。若承后,則皆緦,按‘緦’章‘庶子為父后者為其母’是也。”[7]194按:楊復這一段注文,討論庶子為其母的服制情況,不僅涉及“公子及大夫、士之庶子不承后者”父在和父卒的差異,同時又指出“公子及大夫、士之庶子承后者”皆服緦的服制共性,對于現(xiàn)實社會人們的服喪需求具有裨益。
其三,強調(diào)對“五服式”各類喪服服飾的具體規(guī)制和異同考察。《儀禮喪服圖式》之“五服式”部分,實際上便是對喪服制度所涉及的各類服飾禮物的制圖與考證,小注中往往關(guān)注于對各類服飾禮物的具體規(guī)制的考證分析。例如,“衰分制圖”部分,小注就包括對負、適、衰、衣帶下尺、衽、衣、袂、祛等“衰”各部分的細致考證詮釋。楊氏詮釋“負”說:“亦名‘負板’。用布方一尺八寸,綴于背上領(lǐng)下垂之?!庇衷忈尅八ァ闭f:“用布長六寸、博四寸,綴于外衿之上,故得廣、長當心?!盵7]218此類小注文字,對于讀者了解服飾禮物的具體規(guī)制極具效果。
有時候,楊復更注意發(fā)覆比較同一種服飾禮物在不同喪服類型中的具體規(guī)制異同,考證及其詳審,如“成服冠制”部分,楊氏針對喪冠進行的考證說:“案:五服之喪冠,其制之異者有四:升數(shù)之不同,一也;繩纓之與布纓、澡纓,二也;右縫之與左縫,三也;勿灰之與灰,四也。其制之同者亦四:條屬,一也;外畢,二也;辟積之數(shù),三也;廣狹之制,四也。”楊氏并不滿足于宏觀的指出各類五服服制之喪冠異同情況,他還對每一點異同進行細致的考證,如其考證“右縫之與左縫”條差異性說:“大功以上哀重,辟積之縫向右;小功以下哀輕,辟積之縫向左?!笨甲C“辟積之數(shù)”條共性說:“自斬至緦,其冠皆三辟積?!笨甲C“廣狹之制”條共性說:“自斬至緦,其冠皆廣二寸?!盵7]217
綜上各部分所述可見,在《喪服》詮釋上,楊復繼承和豐富發(fā)展了朱熹、黃榦二師的禮學治學思想,所著《儀禮圖》和《儀禮喪服圖式》在吸收往哲時賢詮釋成說的基礎(chǔ)上,通過圖解的方式著述而成,兼具禮經(jīng)學和禮俗學的雙重特點,使之巧妙地融合為一個整體,成為朱熹及其門弟子禮學詮釋的代表性著作。就《儀禮圖》一書而言,楊復不僅通過服制義例圖、服制器物圖及喪服表解圖來彰顯和實現(xiàn)禮制重構(gòu)的實用效果,同時廣泛擷取鄭《注》、賈《疏》的詮釋素材,使得禮經(jīng)的詮釋雙重化;與此同時,楊復還將《喪服傳》以及《禮記》之《喪服小記》諸篇相應禮文與《喪服》篇經(jīng)文融為一體,提升了《喪服小記》諸篇禮文的服制地位。就《儀禮喪服圖式》諸圖例而言,作為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喪禮》的一部分,楊復所制內(nèi)容極其豐富,一方面,注意到與黃榦《通解續(xù)》相關(guān)服制門類關(guān)聯(lián)照應之處,另一方面,楊復又具有自身獨到的詮釋內(nèi)涵和詮釋手段,例如,采用圖解體而不是延續(xù)黃榦《通解續(xù)》纂集體的著述體式,在詮釋禮經(jīng)喪服服制的同時,兼顧歷朝歷代喪服制度的古今沿革與變遷情況發(fā)覆,凸顯了后世現(xiàn)實社會的服制適用性問題,更多具有了禮俗學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