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 范恩勇 焦玉東 許守廣 沈楚銘(揚州市中心血站 揚州市輸血研究所,江蘇 揚州 225007)
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是1 種基于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快速檢測方法,利用膠體金顆粒的特殊性和抗體的高度特異性,從而對待檢標本中的目標分子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因其具有操作簡便、快速、靈敏度高、成本低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獻血前的血液初篩中[1-2],以快速檢測標本中的病毒標志物。 乙型肝炎和梅毒作為我國目前常見的2 種傳染病,也是經輸血傳播性疾病,為提高初篩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檢測成本和時間,大多數采供血機構普遍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梅毒螺旋體抗體(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列為初篩常規(guī)項目[3-4],利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進行快速初篩,對于保障獻血者身體健康和控制經血傳播疾病感染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旨在對膠體金免疫層析法HBsAg 和抗-TP 項目用于獻血者獻血前快速初篩效果進行評價,并對ELISA 法HBsAg、抗-TP 反應性標本再次利用初篩試劑進行復檢,然后對結果比對分析,從而切實提高初篩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血液采集后的不合格率,確保血液質量和輸血安全。
1.1 標本來源 2020 年1 月1 日—2023 年6 月30 日在揚州市中心血站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者血液標本,所有獻血者均符合《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獻血者健康檢查中健康征詢和體檢的要求,年齡18~55 周歲,至少獻血3 次以上,年齡可延長至60 周歲。 獻血者相關信息采集自穿越安全輸血標準化系統(tǒng)(Spring 2017,廣東穿越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Liswell 實驗室質量管理與控制系統(tǒng)(版本5.29,煙臺海深威軟件有限公司)。
1.2 試劑與儀器 HBsAg、抗-TP(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HBsAg 試劑(艾博生物醫(yī)藥公司,批號:2022060042),抗-TP試劑(英科新創(chuàng)公司,批號:202203A920);HBsAg、抗-TP 檢測(ELISA 法): HBsAg 試 劑 一(北 京 萬 泰 公 司, 批 號:B20221045), HBsAg 試 劑 二(英 科 新 創(chuàng) 公 司, 批 號:2022105130), 抗-TP 劑 一( 北 京 萬 泰 公 司, 批 號:N20221039), 抗-TP 試 劑 二( 英 科 新 創(chuàng) 公 司, 批 號:2022107531)。 STAR 8CH 全自動加樣儀、FAME24/20 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瑞士HAMILTON 公司)。
1.3 方法 獻血前初篩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獻血后檢測使用ELISA 法,當日ELISA 法HBsAg 和抗-TP 檢測為反應性的標本,在4h 內用與該反應性標本獻血前初篩時同廠家、同批號的初篩試劑進行再次復檢,用線性回歸的方法計算ELISA 檢測反應強度(S/CO 值)與初篩反應性判讀時間(min)的回歸方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10 軟件整理數據和繪圖,使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相關性采用線性回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獻血前血液標本初篩結果 見表1。
表1 無償獻血者標本獻血前膠體金法HBsAg、抗-TP 初篩結果(n,%)
2.2 獻血后血液標本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無償獻血者標本獻血后ELSIA 法HBsAg、抗-TP 檢測結果(n,%)
2.3 ELISA 法HBsAg 反應性標本用初篩試劑的復檢結果隨著ELISA 法S/CO 值的升高,膠體金法復檢為反應性的比例也逐漸升高,見表3。
表3 HBsAg ELISA 法檢測不合格S/CO 值結果分布及再次膠體金法復檢結果 (n,%)
2.4 ELISA 法抗-TP 反應性標本用初篩試劑的復檢結果見表4。2.5
表4 抗-TP ELISA 法檢測不合格S/CO 值結果分布及再次膠體金法復檢結果 (n,%)
ELISA 法反應強度(S/CO 值)與膠體金法反應性判讀時間的關系 對24 份HBsAg 與26 份TP 初篩試劑復檢反應性標本,以結果判讀時間(min)為橫坐標,以其相對應ELISA法檢測S/CO 值為縱坐標作圖,經線性回歸分析,HBsAg、TP膠體金反應性判讀時間與ELISA 法S/CO 值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HBsAg=-0.904X+34.508(R2=0.9765)和YTP=-1.1023X+25.875(R2=0.9825),ELISA 法HBsAg、TP 檢測S/CO 值反應強度與初篩反應性判讀時間相關性見圖1。
圖1 ELISA 法HBsAg、TP 檢測S/CO 值反應強度與初篩反應性判讀時間相關性
近年來快速初篩檢測技術因快速、準確、簡便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的各個領域[5-6],基于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磁性免疫層析技術、微流控技術、光學技術和電化學技術的初篩檢測方法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2,5],采供血機構目前在獻血人群中開展HBsAg 和TP 項目快速初篩檢測,主要還是基于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1,3]。
對獻血者獻血前初篩可以提高血液質量和采集后血液合格率,降低后續(xù)因不合格血液帶來的采集、檢測、成分制備、血液報廢、血液報銷等綜合成本[7]。 本文結果顯示獻血前膠體金法初篩不合格占0.39%,獻血后ELISA 檢測不合格占0.51%。 盡管經過初篩,獻血后HBsAg、TP 檢測項目不合格占比仍然較高,主要與初篩所用試劑方法學、人員操作、環(huán)境溫濕度、標本的溶血、脂血以及室內質量控制等因素有關[9-12],這也是大多數采供血機構將HBsAg、TP 項目作為常規(guī)快速初篩的主要原因[8,13]。
ELISA 法檢測反應性標本中,2/3 以上HBsAg 和TP 標本為雙試劑反應性,假陽性的可能性較小[14-16],ELISA 法HBsAg、TP 二檢單試劑均較一檢單試劑反應性率低(P<0.05),與不同廠家試劑靈敏度、特異性等有關[14]。 利用初篩試劑再次對62 份HBsAg 和61 份TP ELISA 法檢測反應性標本進行復檢,HBsAg 復檢反應性仍有38.71%,TP 復檢反應性仍有42.62%,說明在初篩檢測中存在漏檢現象,可能與初篩檢測時的季節(jié)、環(huán)境、溫濕度,觀察時長、光線強弱、人員操作水平、緩沖液的有效使用以及標本的處理等多種因素[17-18]有關,特別是在ELISA 法S/CO 值(HBsAg)<20.0、(TP)<5.0時,再次復檢觀察時間均在18 min 以上才出現反應性。 實際團體采血工作中,由于獻血人數較多,初篩工作人員結果判讀時間可能會縮短,從而導致低濃度病毒標志物水平的標本初篩漏檢。 HBsAg、TP 反應性標本ELISA 法反應強度(S/CO值)與初篩反應性判讀時間呈負相關,S/CO 值越低初篩反應性判讀時間越長,因此,通過有針對性的加強初篩工作人員培訓和開展全面質量控制等措施,對于提高初篩檢測的質量,降低漏檢率,節(jié)約成本,有效提升血液采集后的合格率,還是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空間。
為能有效提高初篩HBsAg、Tp 試劑的檢測效率和準確性,應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要求條件進行試劑儲存,初篩檢測過程中,嚴格控制環(huán)境溫濕度,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的季節(jié),盡可能即開即用,過多或過少的標本加樣量均會導致結果出現偏差,全血標本需加緩沖液進行緩沖。 結果判讀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選擇光線明亮處進行,時間太短,可能出現漏檢,時間太長,超過規(guī)定時間,結果無效。 當團體采血時,初篩工作人員可根據當日采血計劃,提前半小時做好初篩準備工作,如試劑準備、編號、試紙條粘貼、批號記錄等,盡可能減少初篩前的準備工作時間,為保證初篩結果觀察爭取時間。目前,采供血機構尚缺乏對初篩試劑質量抽檢與確認的統(tǒng)一評價標準,選擇試劑廠家時,最好能提前對不同廠家試劑靈敏度、特異性和最低檢出限等指標進行驗證[1],以達到最佳檢測效果。
綜合上述,在獻血人群中開展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的乙肝和梅毒快速初篩項目,可有效提高血液質量和采集后血液合格率,工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檢測質量直接關系到初篩檢測效率和結果準確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加強初篩工作人員培訓,可進一步提高初篩檢測的質量,降低漏檢率,節(jié)約成本,從而減少經血傳播疾病感染的風險和保障獻血者身體健康。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