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鳳菊
母親節(jié)前一天,多日陰雨迎來太陽,一周煩悶的心情終于得到釋放,不負好天氣,我們一家人打算去看古丈穿洞。
吃過午飯,我們上五里坡,翻田麻寨,過巖坎寨,下白楊溪,經(jīng)葛藤寨,至河蓬,停車,幾個人朝河谷行走。河岸邊修有河堤,河水淺流清冽,游魚群戲,螃蟹橫行,逆水而上,有田疇,不見荒蕪,皆犁耙翻過,秧苗青蔥,陽雀隨行,鳥語花香,綠樹翠竹相迎,一路清新。大家如脫籠之鵠,疾步向前,都想早點見到穿洞。
一個拐彎,見一座大山擋住去路,山中一個巨大的洞立于眼前,溪水從洞里潺潺流出,洞口有人語聲,甚是高興。我心想:這里也會有閑人到此游玩?
我們過跳巖橋,走進洞口,頭上有水滴碎珠輕飄飄地灑落,如一道道珠簾擋住前行的路。從洞頂垂下的水珠落在水面上,擊起一朵朵水花,有人說,這是仙女散花,如是喝了這“仙水”,可以治百病,行好運。大伙兒爭相用雙手捧起這難得的水,我喝了一口,果然有甘甜味,精神一下子清新了不少。朝洞口陰河走,見3 人圍在石壁處,走近,看見兩個中年男子俯下身子悉心聽一位老人講述一處巖壁的故事。待我走到跟前,才看清這位老人是民俗專家伍秉純老師,伍老師潛心研究古丈地方志多年,算得上“古丈文物百科全書”,我心里甚是竊喜。伍老師撫摸著巖壁石刻說:“這是摩崖石刻,是古丈唯一的一處摩崖石刻,‘黔陽’二字還清晰可見,高峰鎮(zhèn)李家洞也曾有一處摩崖石刻,可惜被人為破壞掉了?!?/p>
我們朝洞口繼續(xù)走,洞里陰河迂回曲折,摩崖石刻對面有一個深洞,要是到數(shù)九寒天,這里泉水溫和,霧氣蒸騰,山里飛禽走獸皆來此避寒過冬,打獵人只要把這洞口嚴嚴實實堵住,深洞里面的飛禽走獸便束手可擒,此洞故稱肉洞。右手高處有一個洞,傳說是織女牛郎的人間美宅,有泉水汩汩傾流而下,如垂落的薄紗,要是在冬季,水霧升騰,會增添幾分仙氣。
穿過洞口,繼續(xù)前行,里面黢黑不見路,陰河潺潺,河床平整,洞頂高懸,有石鐘乳千奇百態(tài),懸掛其間,洞身寬約30 米,長約200 米。置身于此,如高軒樓宇,蔚為壯觀,兩洞口投來光線,水波泛光,又如黑夜中的皓月星空,遼闊空曠,月色朦朧,影影綽綽,如夢如幻。一個拐彎,到出洞口,河對面高崖下有一個大舞臺,這是凡間陽人的舞臺。右手邊石壁上亦有個臺子,說是仙人的看戲臺。隨意盤腿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聽水聲、鳥叫聲回蕩耳邊,有幾分清寂禪意,竟然也覺得自己飄飄若仙。
我們出洞沿著溪流去見“螺絲精”。“螺絲精”是螺絲巖的戲稱,傳說當年織女下凡看到人間旱情嚴重,河谷斷流,草木枯黃,稼穡干渴,便用織布的梭標洞穿大山,打開河道,牽來山泉水灌溉良田,穿洞由此得名,洞口確實狀如一支織布的梭標?!奥萁z精”看見織女給老百姓破山牽水,還下凡跟牛郎結(jié)為夫妻,甚是羨慕、嫉妒,于是變成一顆大螺絲堵住了河道水流。南天門將軍實在看不下去,一斧頭劈過來,把她滾圓的身體劈成兩半,溪水這才暢通無阻,穿洞流向田野。螺絲巖是土巖包裹在一起的一塊圓石,甚是奇特,人們說有可能是天外隕石。
再往河谷走,天很藍,有白云繞山尖。這山,狀如兩根翠竹筍,一高一矮,直沖云宵,這便是將軍巖。此時,有夕陽灑在將軍巖上,襯托得它更加威嚴。左邊高的叫大將軍巖,右邊矮的叫二將軍巖,離我們最近的是頂著天的象鼻山。我聽說手機到了穿洞便沒有了信號,我們開機,試圖聯(lián)系洞外的人,果然手機皆無信號??磥磉@里確實是人間仙境,不容凡人打擾。
前面還有原始風景,沒有開發(fā),道路荒蕪難以行走,我們只能惋惜返程。返回洞口時,見舞臺上高崖石壁頂有織女天宮轎子帽。再次走進洞口,忍不住拍下了這個兩頭亮中間黑的洞,這是穿洞最具代表的照片了。出洞口,朝彎彎曲曲溪流返程,上車,再見車窗外,晚霞河谷里,阡陌縱橫,新耕田疇,水光瀲滟,有兩個農(nóng)人,一個背著背簍,一個扛著犁耙,正疾步走在回家的田坎上,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
這片牛郎織女繁衍生息的土地,真是人間的世外桃源。穿洞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隨著穿洞的溪流,下沅陵,到洞庭。隨著時光流逝,穿洞便漸漸鮮為人知。但是,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天,周邊的苗家人都會自發(fā)來穿洞紀念牛郎織女,殺豬宰羊,敲鑼打鼓,唱歌跳舞,熱鬧非凡,慶祝苗族人亙古不變的情人節(jié)。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