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從鳳
時間剝奪了年華,卻孕育了人民群眾的不朽力量;歲月蒼老了容顏,卻證明了人民群眾的豐功偉績。在中國改革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從未缺席。從一無所有到富強民主,我們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征程的道路上,布滿荊棘,充滿坎坷,只有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讓人民群眾滿意,才能開創(chuàng)“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钡膫ゴ髩雅e。
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行動,獲得好的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首先從思想上明確我們依靠誰。唯物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決定著歷史發(fā)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1]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的主體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是生產力的主要因素。人類和人類社會的存在,離不開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這一切都是來源于勞動群眾,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從事其他活動的前提與基礎。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在物質生產活動中,為從事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物質手段為前提。人民群眾在物質生產過程中也為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經過加工制作,創(chuàng)造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一對矛盾不斷推著動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向高級的變遷。社會的變革最終都是靠人民群眾來實現(xiàn),由人民群眾發(fā)動革命,推翻統(tǒng)治階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巨大作用,思想的培育需要理論的武裝,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需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理論筑牢思想。
其次在歷史的滋養(yǎng)中體會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歷史敘述著過去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帝國主義列強毫無人性的瘋狂瓜分中國。但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民,不會逆來順受,任人宰割,他們以堅強不屈,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與敵人血拼到底。雖然在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坎坷不斷,但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就具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腳踏實地付諸行動,攻堅克難,一窮二白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解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中國人民懷著“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fā)達起來”[2]的高度責任感,以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拉開了富國之行。我國經濟不僅實現(xiàn)了長期、持續(xù)、快速增長,而且實現(xiàn)了平穩(wěn)增長。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創(chuàng)造了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奇跡,中國從站起來走到了富起來。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安排”。[3]中國共產黨團結全體人民以上下一心,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人民群眾用實實在在的干勁見證了全面脫貧的偉大壯舉,全面小康的生動畫面。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思想需要行動的檢驗,正確的意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其價值。正如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具有能動性,能夠指導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明確一切行動是為了誰,即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那么,如何去踐行?第一,立足崗位,從基層做起。社會基層是與人民最親近的地方,人民群眾的事無大小之分。“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睆纳磉吪c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出發(fā),從一點一滴做起。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經歷一定的過程,由量變的積累到質變的飛躍,不是一蹴而就的,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天生就是偉人,就能干得轟轟烈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盡忠職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物質決定意識,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絕不是形式主義,要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實事,不是花上壘花的虛功。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把責任落到實處。面對困難,不回避、不推脫、不敷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在實踐中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第三,善抓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重點問題。人民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人民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最高標準。
思想指導行動的實施,結果證明行動的意義,意識的正確與否需要行動的檢驗,行動意義的大小需要結果的證明。行動的結果是為了讓誰滿意?毫無疑問,人民的滿意。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行動,最終都是為了維護好,實現(xiàn)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都是為了得到人民群眾的滿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為人民謀幸福既是初心也是使命,美好生活是一直是人民所向往的,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任何時期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人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共八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是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的,“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沉浸在進步喜悅的同時,也要正視當前所面臨的難題。經濟的發(fā)展,祖國的強大,給人民生活水平帶來了質的飛躍,雖然我們從以前的“有沒有”的問題走到現(xiàn)在“好不好”的問題的巨大轉變,但是在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看病難、上學難、就業(yè)難、住房難等一系列困難圍繞在人民身邊。以人民的滿意度衡量行動的價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真正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依靠人民建立新中國,依靠人民建設強大祖國;我們?yōu)榱巳嗣癯霭l(fā),為了人民而奮斗。一切因為人民滿意有價值,一切因為人民滿意才繼續(x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思想上依靠群眾,在行動上為了群眾,使結果讓群眾滿意。不要忘了過去從從哪里來,不要忘了現(xiàn)在從哪里出發(fā),不要忘了未來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