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詩中的琵琶意象

2023-11-26 08:58:06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邊塞詩西域唐詩

王 爽 楊 勇

(山西開放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琵琶雖自西域傳入,卻與中原文化完美融合。作為樂器意象,它歷經(jīng)唐代發(fā)展,融入邊塞詩、悲怨詩文,以及宴飲詩作,一次次將唐詩送上新的高度,留下了許多傳世名篇,并為后世提供典范。它為唐詩開辟了新的題材領(lǐng)域,打開樂器與唐詩結(jié)合的通道,成為燦若星河的詩歌長河中,無法被忽視的存在。

一、琵琶的起源與發(fā)展

枇杷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應劭《風俗通·枇杷條》對樂器的記載:“以手枇杷,因以為名?!盵1]這里的“枇”“杷”指的是演奏手法。東漢末年劉熙的《釋名·釋樂器》則解釋得更加詳細:“琵琶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敝杂伞拌凌恕备臑椤芭谩?應是受到樂器“琴”的影響。據(jù)《通典》記載,唐代琵琶類樂器分為三種:即阮咸琵琶、曲項琵琶和五弦琵琶。阮咸琵琶為直項琵琶,又稱“秦琵琶”。為烏孫公主遠嫁獵驕靡之時所制,圓體修頸,四弦十二柱。在曲項琵琶傳入中原地區(qū)后被稱為“秦漢子”。相較于阮咸琵琶,曲項琵琶出現(xiàn)較晚,最早由西域乃至阿拉伯伊朗傳入?!端鍟ひ魳分尽酚涊d:“今曲項琵琶、豎箜篌,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北魏宣武帝極愛胡聲,琵琶、五弦、箜篌、龜茲皆為心頭好。”周昊《劉朝門·簡文帝》:“曲項琵琶催酒處,不圖為樂向誰云?!边@首詩說明,至少在南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曲項琵琶”這一名稱?!度圃姟分谐攘葞资咨嫒钕膛迷娡?大部分琵琶詩所指為曲項琵琶。五弦琵琶盛行于唐,甚至遠渡重洋,傳至日本,至今日本奈良正倉院仍有一面珍藏。它的體型小于四弦,興盛于唐,但是到了宋代,已鮮有記載。西域樂器、樂曲、歌舞大量涌入中原,與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音樂融合,促進了音樂的繁榮發(fā)展。

唐文人崇尚自由,不受禮法束縛。節(jié)奏明快、奔放熱烈的琵琶樂更適合表情達意。音樂風格的改變也促使詩歌的改變,大量琵琶詩的涌現(xiàn)即為佐證。同時,唐詩的音律性也更為突出。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成為琵琶抒情的千古絕唱。詩人描寫了琵琶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和藝術(shù)造詣,同時也表達了對琵琶女遭遇的同情,最終引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這篇作品將音樂和詩歌巧妙結(jié)合,兼顧敘事、寫景和抒情,堪稱中國古代最杰出的長篇敘事詩。安史之亂后,部分宮廷樂師流落民間,將高超的彈奏技藝也帶到民間。荊州一帶更有俗語“琵琶大于飯甑,措大多于鯽魚”,可見琵琶在這一地區(qū)的普及程度。又有“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2](李頎《古意》)、“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2](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等,可見在遼河以東及甘肅境內(nèi),琵琶都曾是廣受歡迎的樂器。

二、唐詩中的琵琶意象

自北魏開始,西域樂器進入中原?,F(xiàn)有記載的隋朝音樂,可以看到大量為西域音樂影響的痕跡。北朝以來,琵琶、箜篌、胡笳等西域樂器流入中原,以其高亢嘹亮、哀怨婉轉(zhuǎn)的曲風,影響中原音樂格局。始現(xiàn)“琵琶及當路,琴瑟殆絕音”的情況?!疤浦鷺范嘁蛴谒濉?這種影響,在唐代達到頂峰。寬松的政治氛圍、包容的文化環(huán)境,富裕的人民生活共同構(gòu)建起一個空前的文化盛世。絲綢之路的暢通便行,貿(mào)易的自由往來,多種文化的碰撞交融更是將這種融合引入極致。多種西域文化符號包括葡萄酒、服飾、樂器等影響了中原地區(qū)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些異域符號在詩作中出現(xiàn),拓寬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題材,點燃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在此時期,邊塞詩、樂舞詩大量出現(xiàn),名篇佳作不勝枚舉。

所謂意象,指的是承載意義的客觀事物,是創(chuàng)作者將主觀情緒置于客觀事物中,使其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3]。在主客觀高度契合的基礎(chǔ)上,歷經(jīng)時代的發(fā)展,客觀事物從承載意義的模具,發(fā)展為意義本身,這便是主觀情緒的具象化。以西域樂器為代表的西域意象,以強勢的態(tài)度融入中原文化,在唐詩中頻繁出現(xiàn)。以琵琶為例,最初只是吟誦唐詩時的陪襯、輔樂,唐貞觀年間,琵琶彈奏技法由撥子演奏改為彈指技法,這一改動使得琵琶樂聲更加具有穿透力,也更符合當時的音樂審美。贊美琵琶樂曲或琵琶彈奏技法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xiàn),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全篇無一冗言,句句經(jīng)典,其中對琵琶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描寫歷經(jīng)千年,流傳至今,仍被奉為經(jīng)典。除了樂曲與演奏技巧,琵琶本身被視為哀怨與憂愁的載體,成為唐詩中一個典型意象。杜甫“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詠懷右跡”(其三)]李嶠“半夜分弦出,叢花拂面安?!?《琵琶》)而此時的琵琶已大不同于初入中原時作為輔助樂器的詩歌意象,而是成為悲戚寂寥或哀傷婉轉(zhuǎn)的物化代表。

三、唐詩琵琶意象的發(fā)展

琵琶意象貫穿整個唐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經(jīng)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點。成為唐詩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一)初唐起始期

作為中國詩歌繁榮的準備期,初唐詩歌的發(fā)展動向預示了即將到來的鼎盛局面。詩歌作者從朝廷官吏擴大到寒門士子,詩歌主題從宮廷樓閣擴展到了邊塞大漠。歷經(jīng)南朝詩歌的清新獨特與北朝詩歌的剛健豪放,二者相互融合使得詩歌風格摒棄了綺麗奢華的痕跡,兼具清朗與豪放,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境界?!澳登嫉洋@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且歌新夜曲,莫弄楚明光。此曲怨且艷,哀音斷人腸。”[2](喬知之《倡女行》)。

(二)盛唐繁榮期

盛唐詩歌代表著中國古代詩歌作品的巔峰,是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獨一無二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作家都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李白《古風》)的時代。此時詩歌極具“盛唐氣象”,“既多興象,復備風骨”,在情思格調(diào)、意境意象、聲律形式等方面均可謂登峰造極,堪稱完美。

此時的琵琶詩作也極具盛唐氣質(zhì),加之與邊塞詩的完美結(jié)合,詩作慷慨豪邁,獨具一格。在描繪白草黃沙的邊境風貌之余,加之保家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邊愁孤寂的思鄉(xiāng)之苦、友人遷謫的哀傷不舍、戰(zhàn)爭勝利的慷慨不羈。整體詩風深沉壯闊,昂揚奮進。“橫笛弄秋月,琵琶彈陌桑。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盵2](李白《夜別張五》) “裊裊漢宮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橫笛斷君腸?!盵2](李頎《古塞下曲》)此時的琵琶意象比初唐時期的指向性更為明顯。作為文化符號,其內(nèi)涵也更加豐富。邊塞詩和琵琶意象相輔相成,共同成就這一時期的完美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者,急需“望而知其所指”的邊塞意象或邊塞符號,用以準確表情達意。而由西域傳入,卻也沾染中原特點的琵琶就變得無比適合。王昌齡、岑參等一大批優(yōu)秀邊塞詩人的出現(xiàn),更是將邊塞詩引入新的高度。

(三)中唐興盛期

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至衰。巨大社會變動也帶來了文學作品風格的變革。面對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狀和流離失所的百姓,詩人們正視自身的彷徨無力,作品風格也轉(zhuǎn)為孤寂清冷,史稱“大歷詩風”。這種風格與哀怨婉轉(zhuǎn)的琵琶樂曲十分相稱,兩相配合,琵琶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微月東南上戍樓,琵琶起舞錦纏頭。更聞橫笛關(guān)山遠,白草胡沙西塞秋?!盵2](李益《夜宴觀石將軍舞》)

公元805年,唐憲宗即位。憲宗治國有方,政治清明,史稱“元和中興”。隨之而來的是詩歌領(lǐng)域的革新:韓孟詩派、元白詩派興起,開創(chuàng)了又一個詩歌高潮,琵琶詩也迎來了自己新的發(fā)展階段。白居易所作《琵琶行》堪稱千古最佳敘事詩,寫同病相憐之意,抒發(fā)惻隱之情。中唐的琵琶詩,不僅質(zhì)量上乘而且數(shù)量眾多,說明琵琶詩已經(jīng)成為唐詩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類型之一。琵琶意象也借由琵琶詩的增加,內(nèi)涵更加穩(wěn)固。究其原因,自安史之亂后,文人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使國家恢復到開天盛世絕無可能,只能寄情于樂舞,耽于享樂。加之皇室上下對于西域樂舞的熱衷直接促使了琵琶作為一種輔助樂器,頻繁出現(xiàn)于宴飲場合之中。 “庭前雪壓松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滿堂醉客爭笑語,嘈囋琵琶青幕中?!盵2](劉禹錫《更衣曲》)“四座無言皆瞪目,橫笛琵琶遍頭促?!盵2](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琵琶意象不僅蘊含著邊塞詩中凄涼孤寂的意味,同時也具有宴飲、歡聚時歌舞升平之意。

(四)晚唐式微期

唐代末年,政治經(jīng)濟逐漸走向頹廢甚至滅亡,詩歌自然也是一片苦吟之聲。詩歌題材狹窄,缺乏創(chuàng)新,除了李商隱、杜牧等極少數(shù)詩人外,大部分詩作平常。且晚唐詩歌延續(xù)中唐特質(zhì),對自身及國家的希望更加渺茫,轉(zhuǎn)而投向樂舞之中,尋找慰藉。琵琶作為唐詩眾多意象之一,以其明確的符號內(nèi)涵,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為人。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盵2](李商隱《王昭君》)“救兵方至強抽軍,與賊開城是簡文。曲項琵琶催酒處,不圖為樂向誰云?!盵2](周曇《簡文帝》)文人詠史詩中的琵琶意象,表現(xiàn)了對國家衰敗與滅亡的悲嘆。

四、唐詩琵琶意象的情感表達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中寫道:“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边@每一類的詩歌中,都有琵琶的參與,琵琶意象完美詮釋了詩歌的主題。作為詩歌最基本的構(gòu)成單位,意象是表達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在“情”與“意”的融合過程中,選取最能夠承載自己感情的物象,生成最為貼切的藝術(shù)形象。全唐詩共有128首涉及琵琶的詩作,琵琶意象隨著不同類型的詩歌展現(xiàn)出的不同風貌和內(nèi)涵,依照情感表達側(cè)重不同,將其歸為三類:表達慷慨悲壯,抒發(fā)哀怨憂思,烘托宴飲氛圍。

(一)表達悲壯慷慨

西域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物貌特征開闊了中原詩人的想象力,拓展了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部分親歷邊境的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書寫于紙上,創(chuàng)作出以邊塞風貌人情為主題的“邊塞詩”。邊塞詩始于先秦,早在《詩經(jīng)·大雅·江漢》中,就有表達周人邊疆觀念的“式辟四方,徹我疆土……于疆于理,至于南?!盵4]。歷經(jīng)漢魏六朝的發(fā)展以及隋朝的興盛,于唐朝達到鼎盛。王翰《涼州詞》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如此明快、奔放的敘事手法,很難說不是受到西域音樂風格的影響。此時的琵琶意象,象征的是邊疆將士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情懷,是邊塞詩奔放豪邁的大漠氣質(zhì)。

作為唐代最著名的邊塞詩作家,岑參兩度戍邊,他的邊塞詩以浪漫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邊塞雄奇壯麗的景色?!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將送友遠行的傷感情緒與變換的雪景巧妙聯(lián)系,在描寫邊塞苦寒的同時,抒發(fā)了對友人遷謫的不舍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2](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二)抒發(fā)哀怨憂思

戍邊將士常年遠離家人故土,面臨戰(zhàn)爭死亡威脅的同時,還要忍受邊地惡劣的氣候,因此邊塞詩中蘊含的不僅有豪邁氣概,也有哀怨憂思?!芭闷鹞钃Q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盵2](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琵琶出塞曲,橫笛斷君腸?!盵2](李頎《古塞下曲》)倘若琵琶詩主題涉及演奏者的坎坷經(jīng)歷,尤其是演奏者為女性時,其哀怨意味則更加濃厚?!暗茏邚能姲⒁趟?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2]。(白居易《琵琶行》)“秋風江上浪無限,暮雨舟中酒一樽。涸魚久失風波勢,枯草曾沾雨露恩?!盵2](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昭君出塞是其中最為哀傷悲戚的主題。王昭君懷抱琵琶,在荒涼大漠中盡顯哀怨。而最初的昭君與琵琶本無任何聯(lián)系。從漢宮女王嬙和親到唐詩中的昭君懷抱琵琶出塞,想來是一個漫長卻毫不違和的演變過程?!罢丫鋈笔棘F(xiàn)于《漢書》,以寥寥數(shù)語記載了匈奴呼韓邪單于“鄉(xiāng)慕禮儀,求娶漢女為閼氏一事。”并明確寫道“原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賜單于……號寧胡閼氏?!边@一事件在的流傳過程中,故事性明顯增強?!肚俨佟贰段骶╇s記》等書增加了昭君美艷聰慧、自請出塞及毛延壽貪財?shù)惹楣?jié),琵琶作為最合適的意象在此過程中被人為地附著到昭君懷抱之中,奠定了作品哀怨的基調(diào)。

(三)烘托宴飲氛圍

琵琶音色高亢婉轉(zhuǎn),感染力強,經(jīng)常與笛一起,烘托歌舞表演的氛圍。在宴飲聚會的場合中,經(jīng)常能夠見到琵琶的身影。異域歌舞輔以西域樂器,營造出熱情歡快的氛圍?!爸熊娭镁骑嫐w客,胡琴琵琶與羌笛”[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盵2](岑參《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琴箏簫管和琵琶,興滿金尊酒量賒。歌舞留春春似海,美人顏色正如花?!盵2](唐彥謙《春日偶成》)。琵琶意象在唐詩人筆下,既有精致又有韻味。它的加入,使得唐詩變得更加靈動,或哀婉,或憐惜,或悲愁,或歡快,完全不同的情緒表達卻能在它身上和諧存在。從存世的唐詩中我們看到,上至宮廷皇室,下至民間百姓,從中原腹地到邊境驛站,琵琶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存在于每一個歷史空間之中,譜寫詩歌的曲調(diào)。

五、結(jié)語

作為西域樂器的一種,琵琶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也正因如此,它才會被唐詩人寄予情感,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詩歌意象。唐代詩人在樂曲構(gòu)成的世界里揮灑筆墨,宣泄情感。在意象的流動變化中感受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文化交融帶來的創(chuàng)新與欣喜。唐詩中的琵琶意象描繪出西域文化意象在中原詩人筆下大放異彩的精彩過程,也記錄下與唐代詩歌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的琵琶詩發(fā)展歷程,反映出中原文化對西域文化的包容與接納。

猜你喜歡
邊塞詩西域唐詩
《八月西域行印記》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2
唐詩賞讀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論中唐邊塞詩
唐代邊塞詩里的情長思遠
語文知識(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3
巴林右旗| 容城县| 宣恩县| 萨迦县| 比如县| 凤阳县| 右玉县| 临澧县| 板桥市| 南陵县| 桑植县| 谢通门县| 怀安县| 通榆县| 巴彦淖尔市| 二手房| 哈尔滨市| 故城县| 永德县| 贵定县| 奇台县| 普定县| 平南县| 乾安县| 开江县| 张家港市| 会东县| 喀喇| 宜阳县| 台南市| 宜昌市| 阿克苏市| 大关县| 邯郸县| 鸡东县| 清苑县| 彩票| 平谷区| 西安市| 庆云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