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業(yè)農村部、財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國資委等國家部委的有關部門,以及國鐵集團、中國稀土集團、中核集團等多家央企,接連在官方平臺發(fā)布“防詐聲明”。此前,不法分子利用有關部委和央企權威形象,通過“高仿”權威機構和紅頭文件、鉆熱點政策空當?shù)确绞?,對基層政府、企業(yè)或投資者實施詐騙。
“高仿”詐騙套路多樣。無論是宣揚幫助申報專項補貼資金,還是吹噓有政府背景,無論是以幫助融資為名行詐,還是自定義部委機構緊跟熱點杜撰政策,“做戲做全套”,演技細節(jié)都過關。這些行為看上去“貨真價實”,實則一步步挖坑,干擾政策落實和市場秩序,也侵害了相關主體利益。至于一些想走捷徑的人,最終掉進坑里,由此帶來的教訓也很深刻。
“高仿”詐騙存在的土壤,一定程度上源于基層和上級部門、相關政策之間的“信息差”。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來搭訕的可能是“李鬼”。信息時代,信息很值錢,一些不法分子由此動起了鉆空子的心思?!案叻隆痹p騙者,有的是掐準了一些人的軟肋,看到了一些領域存在的弱點;有的是精通角色扮演,玩演技,讓部分基層單位、企業(yè)或個人對其深信不疑。這些騙術之所以能夠得逞,既與有關方面在面對改革發(fā)展難題時,苦惱于難以找到有效辦法的心理有關,也與相關信息在傳導、接受上存在差距有關。
填補這種信息差,需要基層單位、企業(yè)、個人留心,在所謂的“機會”“好事”到來時,少一點頭腦發(fā)熱,少一點輕率沖動。我們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相關領域的運轉,有其規(guī)范的架構。情況不明時,多問幾個問題,多打幾個電話,多求證一下,這是應有的負責態(tài)度。
填補這種信息差,也需要上下聯(lián)通,讓信息的流通更順暢、更及時,增加讓“高仿”詐騙原形畢露的時效性。治理“高仿”詐騙,需要及時“打補丁”,也需要從長遠出發(fā)填好“加固劑”。除了辟謠,應從維護公共部門公信力的高度,對此類犯罪活動進行專項整治、聯(lián)合行動,加大對相關違法違規(guī)案例的通報曝光,加強對不法分子的震懾力度,增強地方政府和相關經(jīng)營主體的反詐意識。
(摘自《湖北日報》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