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王計兵開始送外賣,至今行程達15萬公里。多年以來,他利用工作間隙,在煙盒上、廢報紙上、書本上寫下一首首詩歌,累計4000余首,有些被偶然傳到網(wǎng)上,單首詩歌的閱讀量多達2000萬人次,被讀者譽為“真正勞動者的詩歌”。前不久,王計兵的個人詩集《趕時間的人:一個外賣員的詩》出版,他在書中直言文學拯救了他:“文學是我心里的一口人,是我最無話不說的人?!?/p>
初遇文學時,王計兵19歲,當時他在建筑隊里做農(nóng)民工,娛樂方式就是閱讀。那時流行路邊書攤,他總是坐在那里看書。他還嘗試給沒看完的小說續(xù)寫故事,少則三五百字,多則一千余字。
兩年后,王計兵回到家鄉(xiāng)江蘇,在沂河撈沙,這是他前半生最艱苦的日子。盡管如此,他還是惦記著讀書和寫字。199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計兵看到雜志上的投稿地址,試著將小小說《小車進村》投了出去,結(jié)果一投即中。但寫作的道路并不順暢,小說發(fā)表后,因被村里人認出原型,而導致了一些不愉快。王計兵對寫作的癡迷也一度讓他日漸消瘦,有人說他精神不正常,家人對他的寫作也開始阻撓,但他始終按捺不住寫作的沖動。2002年,他和妻子又前往昆山打工,開過租書攤,賣過水果,甚至拾過荒,到2005年才安定下來,開了一間雜貨店……種種經(jīng)歷,都沒打斷王計兵關于寫作的想法,哪怕是寫完即棄,他仍要偷著寫。
2009年,王計兵有了電腦,得以接觸網(wǎng)絡世界?!拔以谡搲l(fā)過一些自己寫的很短的散文。有位網(wǎng)友說我寫的是詩,特別熱心地幫我斷句。”王計兵把每一個評論他詩歌的人都稱為“師父”,認為自己的詩是吃“百家飯”逐漸成長的。
在王計兵看來,送外賣是一份輕松自由的職業(yè),帶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突然之間打開了另一片天空。比如,當他騎上電動車緩緩駛上一個斜坡時,曾經(jīng)想到過這樣一個句子:生活像一面斜坡/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