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琛
上海市金山區(qū)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千人集中入庫。
在上海,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堅守著對生命的承諾,無論他們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接到通知都會義無反顧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
他們中,有擼起袖子就上的醫(yī)護人員,有義無反顧放下工作的快遞員,有為救人不遠千里專程回國的留學生,有毫不猶豫半年捐獻兩次的青年學子……“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是他們響當當?shù)拿?/p>
這些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yè)的人,為眾多等待捐獻、陷入絕望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為一個個在擔憂面臨悲痛離別的家庭帶去了大愛的力量。因為他們的大愛,上海這座城市變得更溫暖。
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展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項目至今,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市分庫(以下簡稱“上海分庫”)累計在庫志愿捐獻登記者約17萬人。截至目前,實現(xiàn)了59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其中向德國、美國、意大利、韓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地區(qū)和中國臺灣地區(qū)捐獻23例。
上海市紅十字會不斷探索,在造血干細胞捐獻領(lǐng)域創(chuàng)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市分庫累計在庫志愿捐獻登記者約17萬人,實現(xiàn)了591 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其中向德國、美國、意大利、韓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地區(qū)和中國臺灣地區(qū)捐獻23 例。
“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該做的事情。”接到《新民周刊》記者的電話時,1991年出生的楊憶晴跟往常一樣在醫(yī)院上班。隨著采訪的深入,兩年前的一段記憶再次涌上心頭。
她是在2016年的一次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招募活動中,和同事一起報名加入“上海分庫”的。作為醫(yī)護工作者,她踐行著醫(yī)者的情懷,不僅在工作中救死扶傷,平時也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登記入庫五年后的10月上旬,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髓緣”——她接到了上海市紅十字會打來的初配成功的電話。當時,父親剛做完惡性腫瘤手術(shù),需要她的照顧。但正因為親人患重病,她對迫切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陌生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盎颊呒彝サ奶幘澈托那閼?yīng)該是差不多的,都希望絕處逢生。我或許是他最后的希望”。
沒想到,父親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支持女兒去捐獻造血干細胞?!拔野终f,如果你是他唯一的希望,那你就去做。”她緊接著給丈夫打去了電話,事實上那段時間夫妻倆正在備孕,但丈夫同樣表示支持,不僅承擔起了照顧老丈人的責任,更用行動再次“接力”——他也加入了上海分庫,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登記志愿者,這是繼2019年陪伴妻子加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愿者之后的第二次“接力”。
沒有后顧之憂,楊憶晴全心全意為捐獻做起了準備。在得知患者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時,她還購買了漫畫書、玩具等物品,委托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轉(zhuǎn)交給對方。最終楊憶晴如愿成為上海市第54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上海社科院博士研究生蘇喬拓更是有過兩次捐獻經(jīng)歷,上海的地鐵站里,還曾有用他的形象推廣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公益廣告。
談起兩次捐獻,蘇喬拓覺得自己很“幸運”。他告訴《新民周刊》,兩個陌生人間非血緣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從數(shù)百分之一到數(shù)萬分之一不等,絕大多數(shù)志愿者等待了十幾年,都難以匹配成功,而自己2018年第一次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僅過了大半年就又接到二次捐獻的電話。他坦言,感到很意外,也很幸運,“中獎的概率也太高了吧”。
蘇喬拓說,當年他通過新聞媒體了解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現(xiàn)在他接受采訪、拍攝公益廣告,用他自己的形象來向公眾介紹造血干細胞捐獻。“就像是一個循環(huán),也許我的故事會影響到將來的某個大學生,他看到后會延續(xù)這份愛心”。他說,希望未來造血干細胞捐獻不再需要“代言人”,而是成為一件每個人都愿意參與的“平常事”。
上海市紅十字會志愿服務(wù)部副部長張懿介紹:“早期,大家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誤解比較深。因為一開始我們叫中華骨髓庫,所以很多人覺得捐獻就要針戳骨頭,因此很恐懼?!?/p>
2005年,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接受了中華骨髓庫的入庫血樣采集,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在庫登記的志愿者。之后,他多次積極參與中華骨髓庫相關(guān)的公益推廣活動,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科學道理和社會意義。
近年來,上海在造血干細胞的宣傳活動上探索了很多跨界的合作,比如與哈羅單車、抖音、申通德高等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一同做社會推廣和宣傳。
各區(qū)也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比如金山區(qū)紅十字會多年來在廣泛開展造血干細胞無損健康的社會宣傳動員,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金山好人現(xiàn)象”,2019年在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推動下,以金山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為原型的話劇《髓·愿》進行了全市巡演。
完成兩次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蘇喬拓。
30多年來,在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征途上,上海一直走在全國的最前列,創(chuàng)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1992年3月,“中華骨髓庫”籌建,上海成為全國率先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六個城市之一。
1996年,一名26歲的上海年輕人孫偉與一位11歲的杭州小患者配型成功。同年8月,在中國紅十字華山醫(yī)院施行了全國第一例非血緣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shù)。而這位年輕人也成為了全國第一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1997年7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中華(上海)骨髓庫(現(xiàn)名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上海市分庫)。
2002年6月,上海大學學生孫曉蕾實現(xiàn)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全國第一例大學生捐獻者。
姚明與中華骨髓庫合作倡導登記入庫(轉(zhuǎn)載自中華骨髓庫相關(guān)新聞報道 )。
“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完成第100例和第200例捐獻的省份。”張懿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2012年,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征募項目榮獲“上海慈善獎”; 2015年,上海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團隊榮獲“光榮和力量——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獎;2019年1月,全國第80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在上海實現(xiàn)。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fā)展帶來的流動人口比例不斷增多,回訪失聯(lián)以及意愿變動起伏等問題為建庫和聯(lián)系志愿者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面對這樣的問題,2011年,上海市紅十字會新建短信通知平臺和微信公眾平臺;2012年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招募、移植前捐獻流程再造;2014年,上海分庫和檢測實驗室一起自主設(shè)計和研究,推出了口腔黏膜細胞采樣入庫;2015年5月8日,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微信入庫報名工作,通過微信報名獲取口腔拭子樣本采集工具,免去了抽血和路途奔波,為全國開展非血液采集入庫的工作先行先試。
上海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開展口腔樣本采集入庫的省市,采取的無接觸式的手機登記+口腔樣本采集給入庫人群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年輕人可以隨時線上填寫個人申請,經(jīng)工作人員電話確認意愿后發(fā)出采集工具,再由申請人自行采樣后呼叫400熱線電話,由上海市紅十字會統(tǒng)一安排回收樣本。
目前,上海分庫每年新增入庫人數(shù)穩(wěn)定在7000人,其中口腔樣本入庫約占45-50%。近年來在總庫的抽樣回訪中,上海分庫的數(shù)據(jù)有效性、捐獻意愿率始終保持穩(wěn)定,其中口腔樣本入庫的志愿者捐獻意愿率一直處于全國領(lǐng)先水平。
由于配型的機率低,對于絕大多數(shù)造血干細胞捐獻在庫志愿者來說,能實現(xiàn)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只有少數(shù)人,但是許多志愿者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上海市紅十字會的倡議下,1999年6月,全國首家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wù)組織——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干細胞捐贈志愿者俱樂部應(yīng)運而生。
俱樂部前副秘書長呂偉波1999年加入上海分庫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她至今仍記得,她從報紙上看到一篇關(guān)于捐獻造血干細胞點燃白血病患兒生命希望的宣傳報道后,從五角場專門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趕到成都北路408號的入庫點。
“雖然我是醫(yī)學院校的老師,但當時對造血干細胞是怎么回事其實并不清楚?!庇脜蝹ゲǖ脑拋碚f,就是憑著一腔熱血加入了。之后,長期活躍在志愿服務(wù)現(xiàn)場的呂偉波被邀請加入了俱樂部。
“我們每個月都會組織志愿者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guān)知識的培訓,每個周末我們也會有志愿者在各個獻血站開展志愿服務(wù)?!苯?jīng)過培訓后,呂偉波經(jīng)常給一些社區(qū)、單位、大學做宣講。
“我今年55歲了,已經(jīng)超過了可以捐獻的年紀了。入庫20多年來一直沒有配型成功過。”呂偉波說,這是她最大的遺憾?!暗珡暮玫姆矫鎭硐?,說明入庫的人越來越多,患者能匹配的人更多了,能成功治愈的希望也更大了?!?/p>
2011年入庫的志愿者劉順同樣還沒有等到自己的“髓緣”。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參與志愿服務(wù)的熱情。劉順告訴記者,想要加入俱樂部必須符合兩個硬性條件:第一,自己必須入庫;第二,必須達到一定的服務(wù)時長?!拔掖蟾庞昧艘荒陼r間成為了正式會員,目前擔任俱樂部的綜合事務(wù)部部長,主要負責后勤和會員活動的組織。”
劉順表示,俱樂部為志愿者提供了服務(wù)的平臺,也為市民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提供了信息的窗口。
多年來,俱樂部為上海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曾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獎、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wù)“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wù)組織、全國最佳紅十字志愿者組織、全國優(yōu)秀紅十字志愿服務(wù)隊、“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上海市志愿服務(wù)先進集體、上海市青年五四獎?wù)碌榷囗棙s譽。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俱樂部注冊會員近800人,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分庫的工作,成為上海紅十字事業(yè)強有力的助手。
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是采用藥物促使造血干細胞從骨髓腔釋放到血液中,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細胞。采血是從志愿者的靜脈采集,通過機器富集,并將其余血液回輸給志愿者,志愿者大約需獻出50-100毫升的富含造血干細胞的血液,就可以救活一名患者。由于進、出的血液總?cè)萘口呌谄胶?,所以志愿者在采集造血干細胞后不會產(chǎn)生循環(huán)系統(tǒng)紊亂,對志愿者很安全。
造血干細胞移植可用于治療腫瘤性疾病如:各種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以及某些對化放療敏感的惡性實體瘤;也可治療非腫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貧血等累及造血干細胞的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