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那一次,我?guī)Я艘蝗撼踔械暮⒆拥缴鐓^(qū)踏查與戶外寫作。我真正認識到,帶孩子到戶外學習真的可以學到很多在家里、在教室學不到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不論初中還是小學,孩子對戶外活動的喜愛遠勝于課堂?;谶@樣的規(guī)律,身為師長的我們,如果能用心設計一些戶外課程,或許真的可以給孩子帶來豐盛的收獲,并且一輩子受用。
就拿那一次的初中營隊來說,我們走進了一座廟宇,同學們按照各自感興趣的主題來記錄事物。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孩子對著廟宇的對聯(lián)左看右看,他說自己對國學很有興趣,所以正在檢查對仗是否工整,以印證課本所學的國學常識。
還有幾個同學走到碑文前,一字一句地讀著這座廟宇的由來。他們說,自己對歷史很有興趣,從明朝、清朝到民國,對歷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了如指掌。盡管碑文密密麻麻,他們依然很有興趣地研讀著。
還有看簽詩、觀察別人持香祭拜、欣賞建筑雕刻、研究天干地支正沖偏沖的孩子,也有幾個孩子在榕樹下看螞蟻爬行。其實,多看、多感受就是一種學習,對此我沒有干預。
我常跟家長分享,多讓孩子接觸生活,不設過多限制,一切皆是教育。很多東西只能從生活中覺察,課本上是讀不到的。例如,讓孩子自己規(guī)劃一段旅程,從中可以學習如何掌控時間、如何搭乘公共交通、如何探索地域特色以及如何運用手中的資源完成一趟任務,這些都考驗著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到菜市場走一回,可以認識琳瑯滿目的食材,也會知道市價行情,才不會“吃米不知道米價”。他們會看到別人怎么辛苦賺錢,學習如何和陌生人互動,也能受到隱性的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
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是學習,只要師長引導得當,萬物靜觀皆自得,處處留心皆學問。對教學一線的老師而言,這就是最真實的教學素材。
我也跟家長分享,孩子現(xiàn)在拿到的教科書,其實是三年前就已經(jīng)編纂好的,但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短短三年已有無數(shù)的信息更新,若孩子一直死守課本,如何能和時代接軌?我們都知道,課本知識無法囊括大千世界,唯有接觸生活,才能真實感受、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
不僅如此,現(xiàn)在我們常感嘆孩子寫作能力低下,其實大部分原因在于生活接觸面太窄。如果孩子生活經(jīng)驗匱乏,失去感受生活的能力,就無法寫出真實且能感動人的作品,漸漸便失去了寫作的感覺。
這兩年來,教育界當紅的字眼便是“素養(yǎng)”一詞。素養(yǎng),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學術(shù)名詞,而是希望孩子真正從心出發(fā),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生活,回歸到自己生長、生存的原點,讓孩子知道,原來在這塊土地上處處都有生命,處處都可以學習。
(責任編輯/孫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