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成 劉靜 敖小冬
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兒為常見重癥之一,多由于新生兒肺臟難以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求,造成血氧下降、二氧化碳潴留等一系列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可威脅患兒生命[1-2]。新生兒重癥急性呼吸衰竭病情更為嚴重,臨床需在常規(guī)抗感染、呼吸道管理等基礎(chǔ)上開展機械通氣治療,以迅速滿足機體對氧的需求,改善肺氣體交換能力,從而穩(wěn)定病情。常頻呼吸機為當前臨床最常用的通氣方式,可迅速提高患兒通氣能力,糾正機體缺氧狀態(tài),減輕體內(nèi)缺氧性損傷[3-4]。但長期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常頻機械通氣后仍有部分患兒效果欠佳,動脈血氣恢復緩慢。高頻呼吸機則是一種高通氣頻率的呼吸技術(shù),能夠以極低的潮氣量通氣,滿足患兒氧氣需求,同時減輕肺損傷,促進肺功能恢復[5-6]。但關(guān)于高頻呼吸機在新生兒重癥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具體療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爭議。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高頻呼吸機在新生兒重癥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新余市婦幼保健院2020 年8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新生兒重癥急性呼吸衰竭患兒臨床資料,將采用常頻呼吸機治療的30 例設(shè)為對照組,采用高頻呼吸機治療的30 例設(shè)為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文獻[7]《實用新生兒學》中新生兒重癥急性呼吸衰竭診斷;伴有呼吸困難、氣促等癥狀。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先天性畸形;顱內(nèi)出血;合并新生兒膿毒癥;中途放棄治療;心肝腎等衰竭。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及保暖措施,并做好呼吸道管理。對照組予以常頻呼吸機治療:選用CHRISTINA 型呼吸機,設(shè)置為A/C 通氣模式,做好呼氣末潮氣量實時監(jiān)測,設(shè)置呼吸頻率(RR)20~60 次/min,呼吸時間0.3~0.6 s,維持經(jīng)皮血氧飽和度(SpO2)85%~95%,呼氣末正壓(PEEP)4~7 cmH2O,吸氣峰壓(PIP)20~30 cmH2O,之后依據(jù)患兒情況調(diào)整,控制呼氣末潮氣量5~6 mL/kg。觀察組予以高頻呼吸機治療:選用Sophie 型呼吸機,設(shè)置平均氣道壓15~20 cmH2O,頻率10~15 Hz,振幅25~40 cmH2O,維持經(jīng)皮SpO285%~95%;之后依據(jù)患兒具體情況調(diào)整參數(shù),若患兒處于低血氧狀態(tài),則需提高吸入氧濃度,每次調(diào)節(jié)控制5%~10%。
(1)血氣分析指標:治療前及治療24 h 后,比較兩組pH 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SpO2、氧合指數(shù)(OI)水平。(2)呼吸機應(yīng)用情況:比較兩組通氣總持續(xù)時間、撤機后總給氧時間。(3)生命體征指標:治療前及治療24 h 后,比較兩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呼吸頻率(RR)水平。(4)存活率:隨訪至出院或死亡,比較兩組存活率。(5)并發(fā)癥:包括腦室出血、肺氣漏、腦室周圍白質(zhì)軟化等。
采用SPSS 22.0 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胎齡35~41 周,平均(37.62±1.32) 周; 出 生 體 重2 415~3 852 g,平 均(3 158.65±387.51)g; 日 齡3~20 d, 平 均(12.82±2.11)d;出生1 min Apgar 評分4~9 分,平均(6.87±2.46)分。觀察組男17 例,女13 例;胎齡34~40 周,平均(37.52±1.18)周;出生體重2 408~3 861 g,平 均(3 149.85±385.51)g;日 齡2~19 d,平均(11.98±2.52)d;出生1 min Apgar 評分4~9 分,平均(7.28±2.13)分。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前,兩組pH 值、PaO2、PaCO2、SpO2、OI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OI 均較對照組高,PaCO2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s)
組別 pH 值PaO2(mmHg)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7.29±1.04 7.36±1.11 43.52±4.25 72.86±6.25 62.35±6.12 45.23±4.28對照組(n=30) 7.28±1.02 7.34±1.09 43.58±4.31 67.47±6.12 62.41±6.15 50.31±5.13 t 值 0.038 0.070 0.054 3.375 0.038 4.165 P 值 0.970 0.944 0.957 0.001 0.970 0.000組別 SpO2(%)OI(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80.32±5.63 94.35±2.42 87.42±6.58 217.63±21.25對照組(n=30) 80.45±5.71 93.89±2.35 88.09±6.65 198.76±19.32 t 值 0.089 0.747 0.392 3.599 P 值 0.930 0.458 0.696 0.001
觀察組通氣總持續(xù)時間、撤機后總給氧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機應(yīng)用情況對比[h,(±s)]
表2 兩組呼吸機應(yīng)用情況對比[h,(±s)]
組別 通氣總持續(xù)時間 撤機后總給氧時間觀察組(n=30) 71.82±6.69 47.85±5.13對照組(n=30) 82.52±7.47 54.59±5.48 t 值 5.844 4.918 P 值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MAP、HR、RR 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AP 高于對照組,HR、RR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對比(±s)
組別 MAP(mmHg)HR(次/min)RR(次/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 41.52±2.13 50.59±4.25 138.52±12.35 130.41±8.96 63.25±6.25 41.52±4.15對照組(n=30) 41.58±2.15 46.55±4.21 138.63±12.41 135.52±9.12 63.32±6.34 45.89±4.23 t 值 0.109 3.699 0.034 2.189 0.043 4.039 P 值 0.914 0.001 0.973 0.033 0.966 0.000
兩組存活率、并發(fā)癥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存率及并發(fā)癥對比[例(%)]
新生兒急性呼吸衰竭病因復雜,臨床認為在氣道梗阻、新生兒肺炎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可降低肺部氣體交換能力,使得二氧化碳大量潴留,從而引起低氧血癥,久之則可促使體內(nèi)多器官組織出現(xiàn)缺氧性損傷,最終危及患兒生命[8-10]。目前,臨床常規(guī)治療多以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為主,但對于患兒肺部氧合功能改善效果欠佳,尤其是重癥呼吸衰竭患兒,呼吸困難、氣促等癥狀更為嚴重,且低氧血癥普遍較為頑固,還需盡早開展輔助通氣治療,以有效提高血氧濃度,避免體內(nèi)多器官組織發(fā)生缺氧性損傷,降低后遺癥發(fā)生風險[11-13]。
常頻呼吸機為當前救治急性呼吸衰竭患兒的首選通氣技術(shù),通過予以患兒較高的吸氣峰壓及潮氣量,可促進萎陷的肺泡迅速擴張,加快二氧化碳排出,以糾正低氧血癥,改善動脈血氣狀況,減輕缺氧對機體發(fā)育的影響[14-16]。但常頻通氣可導致氣道壓力及容量不穩(wěn)定,長時間使用會對肺泡造成一定損傷,降低通氣效果,不利于患兒通氣功能盡快恢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aO2、OI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通氣總持續(xù)時間、撤機后總給氧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MAP高于對照組,HR、RR 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存活率、并發(fā)癥相比無差異;提示高頻呼吸機可更好改善重癥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兒血氣分析狀況,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穩(wěn)定生命體征變化,且安全性良好。王曉芳等[17]開展的無創(chuàng)高頻機械通氣對呼吸衰竭新生兒肺氧合能力、CO2潴留和酸中毒的影響顯示,無創(chuàng)高頻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新生兒效果更佳,能夠提高患兒肺氧化功能,糾正二氧化碳潴留,且能避免氣壓傷發(fā)生,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分析原因為,高頻呼吸機近年來應(yīng)用較為廣泛,其能夠通過較解剖無效腔量小的潮氣和快速的頻率通氣,使氣體在患兒氣道內(nèi)擴散更為徹底,促進二氧化碳排出,以提高動脈血氧濃度,改善患兒動脈血氣狀態(tài)[18-19]。相較于常頻呼吸機,高頻呼吸機潮氣量小,可減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壓迫,且在維持較高氣體交換的同時能降低氣壓傷風險,更適用于肺順應(yīng)性差的患兒[20]。在高頻呼吸機通氣下,高速氣體會增加對流與彌散,使肺泡可得到均勻膨脹及直接通氣,有效阻止肺泡萎縮發(fā)生,且低壓、低容量、低氧通氣對于肺保護更佳。
綜上所述,高頻呼吸機治療重癥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兒效果更佳,可加快動脈血氣恢復,減小生命體征波動,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廣泛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