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推介
汪翔,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職業(yè)教育中心教師,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陽新作協(xié)副主席。筆耕20余年,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解放軍報》《散文百家》等600多家報刊發(fā)表2000余篇文學作品,共計200萬余字。
最近有幸讀到《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作者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一直致力于對中國傳統(tǒng)詩詞的研究。在這本書里,葉嘉瑩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對李商隱坎坷的人生故事及詩歌進行了獨到的解讀。在兩位大師跨越千年的互動中,我受益匪淺,不敢說得以窺見一點兒讀詩的門道,僅以一位詩歌愛好者的身份談一談感想。
詩貴含蓄。有些詩,要透過表層看深意。李商隱寫過不少愛情詩,大都風格秾麗,優(yōu)美動人。不少人從詩句中捕風捉影,對詩中女子的身份胡加猜測。其實,很多詩是無法通徹詩意的,唯有深刻共振,才是通達詩意之道,譬如閃電一般擊中心田。葉嘉瑩正是這樣通達詩意的,她從詩人內(nèi)心真實的感情出發(fā),發(fā)現(xiàn)李商隱很多愛情詩都有寄托和寓意。廣為流傳的《錦瑟》不是李商隱悼念亡妻之作,而是他在晚年回顧自己年輕時那些美好的志愿和理想,發(fā)現(xiàn)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曉夢,轉瞬成空。《燕臺四首》也不是他與柳枝之間的愛情故事,而是借女子寫自己無窮盡的追尋。讀詩,要先明白作者真正的處境和內(nèi)心感受,才能對詩意作出正確的解讀,否則就會與作者的本意背道而馳。
讀詩,也要與詩人共情。李商隱一生歷經(jīng)坎坷,飽經(jīng)風霜,葉嘉瑩也是如此。葉嘉瑩讀懂了李商隱的悲哀與苦痛,讀到李商隱的“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時,她被詩人真摯的情感感動,寫下“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讀到李商隱為了求生而被迫寫的文字時,她也替李商隱悲哀,為其才華嘆惋。正是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知詩人之所知,感詩人之所感,才能把詩讀進心里。
葉嘉瑩一生都與詩詞打交道,是真正讀懂了詩人,讀懂了自己,能以詩詞為養(yǎng)料,滋養(yǎng)被命運打擊的身心。我想,這才是詩詞真正的力量,這才是讀詩之道。
我是一個古典詩歌愛好者,喜歡讀唐詩宋詞,不知讀了多少年,從少年讀到青年,從青年讀到中年。已經(jīng)形成習慣,只要讀到比較喜歡的詩詞就背下來,粗略估算至今背下的詩詞不下五千首。我是個愚笨之人,雖然背了那么多首詩,卻連一首像樣的詩都沒寫出來,但我依然愛詩、讀詩。讀詩日久,感覺整個身心為詩歌所滋養(yǎng),整個精神宇宙為詩歌所牽引。詩歌的陶冶潛移默化,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無形的。甚至,自身性格的形成,或多或少也有所牽扯。詩歌語言的特質,以少少勝多多,那些未被呈現(xiàn)的,內(nèi)斂、含蓄、虛無,又廣大縱深,與做人同質,不張揚,不鋪排,惜字如金,一直采取后退的姿勢,這與我的人生哲學吻合。我不寫詩,但寫散文,我追求的寫作境界是用寫詩的手法來寫散文。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一個人就不會說話,或沒有說話的資格,言外之意即學習語言,必須學習詩。一個人學了詩,學了禮,就文質彬彬,可謂君子了。這一觀點在今天仍可借鑒。南懷瑾說,中國古代的詩包羅萬象,研究了詩,知識自然就會淵博。例如對生物界的禽魚鳥獸之名多去認識,乃至其他動植物知識也去了解,各種知識就能融會貫通。
讀詩永遠不會遲,一年四季都是讀詩的好時節(jié)。清晨即起,灑掃庭院,沏一杯香茗,捧一本《唐詩三百首》,席地而坐,沐著清風,就著朝陽,讀詩、品茶,“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聞花香,聽鳥語,把一切凡塵俗事拋開,讓自己融進詩的意境,不亦樂乎!
詩的本質特征是美,具體來說是意象美、抒情美、修辭美和音樂美。詩歌具有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詩發(fā)于情,沒有情,也就沒有詩,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詩歌用最純粹的語言,體現(xiàn)出最真切、最豐富、最微妙的情感。例如李白的《行路難》,寥寥數(shù)語,就將心中的抑郁和豪情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杜甫的《登高》,極致地表達了詩人暮年痛苦絕望的心情。抒情詩就不用說了,即使是敘事詩,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例如《木蘭詩》,詩中大量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對偶、排比、起興、互文等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歌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將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刻畫得靈動而深刻,備受人們喜愛。《木蘭詩》的抒情美、修辭美和音樂美,是整首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yōu)美之處,無不閃現(xiàn)詩的光環(huán),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歌的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xiàn)。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xiàn)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在科學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發(fā)出智慧光芒,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tài)、工作狀態(tài)中也都有詩的蹤影。
詩歌之中,有美麗的畫面,有豐富的情調,有溫柔與繾綣,有家國與天下。中國詩歌精巧,從不冗長,從來沒有極大的偉力,但精巧的文字極富立體感,勾勒出神妙的情景,讓人感受到詩畫合一的美。中華民族是詩的國度,詩無所不包,無所不攬。宇宙山川,江河湖海;一草一木,花鳥蟲魚;喜怒哀樂,人生百態(tài);家國情懷,閑情逸趣;伉儷情深,愛恨情仇……盡在其中。唐詩燦爛華美,宋詞飽滿寧靜。無詩不成唐,唐朝的一切都和唐詩有關。白居易詩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碧圃娕c唐史互為表里,相輔相成。離開唐詩,唐朝平淡無奇。因為唐詩,唐朝無與倫比。李白的雄奇奔放,杜甫的沉郁頓挫,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清麗俊逸,王維的恬淡優(yōu)美,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賀的綺麗瑰秀,可謂星光燦爛。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高峰,蘇軾的豪放曠達,柳永的纏綿悱惻,李清照的婉約含蓄,正如百花齊放。其他詩人,或慷慨激昂,或壯懷激烈,或幽曲婉轉,或恬淡平易,各擅勝場。讀詩能讓我們感知天地自然、萬事萬物,遍覽人情世故、百態(tài)人生。正如孔子所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p>
“從來沒有一首詩阻止過一輛坦克,在另一種意義上,它卻是無限的。”英國偉大的詩人希尼曾說。
詩歌,短短數(shù)行,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因為詩歌來自內(nèi)心,來自真實:那些深沉的愛,那些人世的美好與生活的體悟,那些深刻的反思與追問……甚至是怒火,對邪惡、對黑暗的憤怒和控訴??鬃釉唬骸啊对姟啡?,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八肌笔侵冈姷膬?nèi)容純真,“無邪”是指詩的內(nèi)容“歸于正”,“真”與“正”是孔子“思無邪”思想的第一要義。“《詩》無隱志”,本身就是性情之真的自然流露,它既要有實質的內(nèi)容,更要有真實的情感,如果沒有純正的內(nèi)容和思想,勢必會將詩教引上歧路。詩是一面鏡子,可照出一個詩人的心性、氣質。詩歌的核心是一種可貴而不可多得的“趨真精神”,是愛和包容,那就是詩歌的力量所在!
詩歌讓遠古的人們在勞動之余且歌且舞,戰(zhàn)勝對未知世界的恐懼,獲得無窮的力量:祭師們用詩歌吟哦,告祭天地諸神,富于音韻節(jié)律感的詩歌讓他們似乎找到一種與神秘力量溝通的絕佳途徑;歷史文學家們用詩歌記錄歷史,在詩卷中展開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們留下傳唱不朽的史詩。
人生有千般滋味,詩歌便有百種風情。把世間種種濃縮,或悲歌長嘯,或淺唱低吟,或遼闊深遠,或浪漫清新……當我們在匆忙的人生中停下來,聽聽詩歌的聲音,聽聽內(nèi)心的聲音,你也會跟葉嘉瑩一樣:讀詩,和詩人同呼吸,共命運;與詩人同游覽,共徜徉,精騖八極,神游萬仞,看壯美山河,攬?zhí)斓匦闵?v橫上下五千年,“念天地之悠悠”“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詩中,你可以穿越千年,博古通今,結識千古英雄,遍訪風流人物。孤膽英雄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青年才俊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愛國名將岳飛“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所有這些,無不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壯懷激烈,心潮澎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詩如照耀靈魂的火炬,讀詩,就是讓靈魂被照耀。
(責任編輯/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