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功俊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個家庭生活中必備的日常用品。
記得小時候,我家的廚房里只有一個鹽罐和一個油瓶。油瓶是洗干凈的玻璃空酒瓶,鹽罐是從我奶奶手里傳下來的一個黑色陶瓷罐子。罐子上口粗,下底細,一次可以裝滿半斤多的鹽。從我記事起,這油瓶和鹽罐,幾乎都辨不出原有的顏色。
那時每次放學回家,我都會看見媽媽在灶臺前忙碌,為全家人準備飯菜。媽媽每次炒菜往鐵鍋里倒油的時候,都會習慣地透過玻璃瓶看看瓶里的油剩多少,然后熟練地控制好油量。倒好油,媽媽用手指在瓶口下方一抹,將順著瓶口流下的油抹干凈,再將指頭放在待炒的菜上擦一擦,不浪費一點一滴。
幾十年前的鄉(xiāng)村,家家戶戶吃的都是粗鹽。每一粒粗鹽有黃豆般大小,硬硬的,泛著灰暗的光澤。粗大的鹽粒在燒菜時,要事先用菜刀背敲碎,不然菜炒熟了,鹽還沒有完全融化,吃到嘴里就會硌牙齒。
隨著鄉(xiāng)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我家廚房里添加了醬油和食醋。再后來,又增加了白糖,以及新生產(chǎn)出來的味精、雞精。
提起味精,聽媽媽說,在我們村里還發(fā)生過一件有趣的事。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村里有戶人家要修房子,便在村里請了十幾個人幫忙。吃午飯時,大家都覺得他家炒的菜特別好吃,有雞湯味,可菜里看不到一點雞肉。飯后,大家就私下悄悄議論,說那家人小氣,雞肉自己吃了,只給干活的人嘗點雞湯的味道。后來,幾乎全村人都對這家人的做法表示不滿。很快,這事就傳到了村書記的耳朵里,村書記想把這事處理好,以緩和大家的關系。于是經(jīng)過一番了解,村書記才搞清事情的原委。原來,這戶人家來自省城合肥,回合肥探親時,從省城帶回了幾袋味精。而當時味精是稀罕物,農(nóng)村很難買到。那戶人家修房子時,家人炒菜時放了味精,從沒吃過味精的村里人因此感覺菜的味道特別鮮美。村人這才知道還有這么神奇的東西,錯怪了人家……
現(xiàn)在的油鹽品種繁多,什么純豆油、菜籽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加碘鹽、低鈉鹽、加硒鹽、無碘鹽等,品種齊全,令人眼花繚亂。而醬油和食醋早成了家家戶戶廚房里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醬油和醋也有很多品種,醬油細分為生抽、老抽、涼拌醬油等,食醋則有陳醋、香醋和白醋等。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各種各樣的調味品層出不窮,蠔油、料酒、椒鹽、五香、八角、花椒、麻油、辣椒醬、芝麻醬、十三香等等,都由原來的稀罕物,成為鄉(xiāng)里人家廚房里的“老顧客”。
注重合理飲食、科學養(yǎng)生,是現(xiàn)代人生活的追求。前幾年,我家新建了樓房,開闊敞亮的廚房、大理石鋪設的灶臺,大氣漂亮。除了琳瑯滿目、百味俱全的調味品,廚房里還有各種廚具:電蒸鍋、高壓鍋、電飯煲、電磁爐、電炒鍋、電火鍋、豆?jié){機、榨汁機、絞肉機等,一應俱全。現(xiàn)在鄉(xiāng)村人家,再也不用擔心油不夠吃了。人們更注重的是科學飲食,崇尚少油、少鹽、少糖。
回首往昔,從幾十年前我家廚房里只有一個油瓶和一個鹽罐,到現(xiàn)在增加到二十多種常用的調料品,說明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成倍地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猶如我們碗中的美食一樣,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美好。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