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翔
一
剛吃罷早飯,二哥急匆匆說:“趕緊走,一會天熱了?!?/p>
五弟不知從哪里找出一把銹跡斑斑的鐮刀,挎一只破籠,里面一大瓶礦泉水,塑料袋里四個桃子和油餅,說備著路上解饑渴。二哥扛一把老镢頭,順手遞我一根一米五左右的木棍:“草叢里有蛇,打草探路?!敝秲捍黜敳菝保嘁话谚F锨,背著相機(jī)。
八十六歲的母親說:“不要去溝里,早些回來?!?/p>
這是七月最后一周的一天。
“沒路,從哪里下山呢?”
二哥說:“你們跟我走?!?/p>
隴東原上的村莊,多在平原邊緣地帶。姚王村四分之三耕地是平原,還有一點(diǎn)山地。村周邊呈扇形遠(yuǎn)遠(yuǎn)近近環(huán)繞著前山、張洼、徐王、丫合、廟后、溝泉、西洼等數(shù)個人口密集的村莊。姚王村早先是一個大村,后來分成了姚王和西洼兩個自然村。
要去的背山子,是我們村的山地,山上至今還有我家三大塊撂荒的梯田。
我已有二十多年沒去過這片山地。每次回來立在原畔上眺望,心里老盤算著何時去看看,但母親擔(dān)心我一個人去不安全,說溝里荒無人煙,沒路。
我知道,這片曾經(jīng)人聲喧騰,色彩斑斕的山地,已是另一個世界。
站在村畔眺望,一排排一層層廢棄的窯洞下,園子灘、碾子溝、堡子、小水溝、野狐子橋梁盡收眼底,還能看到前山、西洼、溝泉、胡洼部分梯田。各村依山坡走勢從四周原畔向溝澗伸展的梯田,交錯著形成一條條起伏的山溝。背山子梯田幾乎全被林木覆蓋。
村與村之間通柏油路,原野上機(jī)耕路鋪有細(xì)砂石,寬而平坦,耕作機(jī)械可直接開進(jìn)田里。姚王與前山相距不足半公里,緊挨著。出村,我們沿著水泉原邊的田地,在寂靜里穿過半個前山村,在原畔上尋找可以下山的路。
“路早就沒了,順著斜坡往下走吧?!倍缯f。
我們在長滿荒草和雜樹的山坡上,尋著記憶七拐八繞,在樹叢里順著斜坡慢慢往山下走。說是走,其實(shí)是滑。沒斜坡的地方,從梯田塌陷的坎塄上往下跳,稍有不慎就會摔倒。二哥揮動镢頭,在陡峭處錯落著掏挖落腳的臺階。
從高處鳥瞰,已經(jīng)看不到梯田,山坡、峁梁、溝澗,皆是茂密的植被,茫茫蒼蒼的綠。陽光未照射到的陰面,樹是黑沉沉的墨綠,像巨大云朵投下的暗影。落滿陽光的山林,則綠的明亮,像鍍了一層淡淡的金色。胳膊粗的洋槐、桐樹、楊樹、山毛櫸林里,夾雜著齊人高的灌木、荒草,里邊又混雜著多刺的荊棘,行走極其磕絆、艱難。鉆進(jìn)層層疊疊的綠里,才能看到梯田昔日的輪廓。有的梯田里沒樹,皆是小灌木和荒草,大部分則被雜樹籠罩。找不到下行的斜坡或坎塄,我們在長滿雜樹的梯田里來回穿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尋覓可一層一層拐下去的斜坡。梯田與梯田之間,多是兩三米高的懸崖。我們像一群荒野探險者,汗如瓢潑,裸露的手臂,不時被灌木枝刺劃傷。
“原來梯田耕種時,坡路很寬,能走架子車,現(xiàn)在怎么一點(diǎn)蹤跡都找不到了?”
“這山地都撂荒快二十年了,連個放羊的人都沒,哪里還有路呢?!?二哥說。
現(xiàn)實(shí)與記憶并不遠(yuǎn),時間已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一切。
我們在荒草、灌木與喬木里艱難地跟著二哥往山腰走。
作為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生人,這山野梯田里的愛與痛,都深藏在我心里。一層層梯田,一道道山梁、溝澗,是山野的“皺褶”,也是故鄉(xiāng)無數(shù)代莊稼人蒼桑的臉??v橫交錯的“皺褶”里,有祖先和鄉(xiāng)親們的夢想,也有我的汗水與淚水。
1998年前,滿山滿坡上千畝梯田,都一層層種著土豆、胡麻、油菜、高粱、玉米、小麥、苜蓿。梯田的色彩因作物和季節(jié)不同而變換,如畫家的調(diào)色板。山腰手掌般伸出去的梯田,是一片平地,建有場院,場院上邊住著七八戶人家,下邊往溝底的路邊,還有五六戶。不管遠(yuǎn)近高低,有人家和田地,就有路。
坡上梯田里莊稼收割后,用架子車一車車往下運(yùn),下邊和遠(yuǎn)處的,則架子車套了牲口往上拉,在場院里打碾、晾曬,收拾干凈的糧食再一車車通過山路運(yùn)往原上。上原的路,約三公里,不窄,從原畔蜿蜒著伸向遠(yuǎn)處的溝底,時陡時緩,手扶和小四輪拖拉機(jī),可從原上一直開到場院。
走到我家梯田,我坐在地邊一棵盤口粗的桐樹下歇腳。桐樹綠蔭如蓋,闊大的葉子在山風(fēng)里嘩啦嘩啦,像人間一陣一陣的隱密私語。1996年暑假,我從南京回來,跟著父親在這片梯田里收麥。中午,我們父子倆坐在樹下吃母親精心準(zhǔn)備的午飯。桐樹還小,栽下才兩三年,樹身只有鐮把粗。在樹下有限的蔭涼里,我吃過飯,枕著麥捆睡了個小覺。上下遠(yuǎn)近的梯田里,都有忙碌的鄉(xiāng)親,呼喊,應(yīng)答,說笑,牛馬驢羊的叫聲此起彼伏。割完兩畝麥,將麥捆拾到一起,已暮色籠罩山野。
后來讀梵高油畫《麥田里的落日》,田里的麥浪,已割倒一片,還未收割的一片金黃,面目模糊不清的收麥人,破舊草帽,孤獨(dú)的樹,山巒黛青,被落日染成橘紅色的云朵,還有麥捆堆成的小摞,都跟油畫上的很像。我的目光在畫面上久久無法移開。那山野上的金色麥浪,那看不清面目的農(nóng)夫,梯田、草帽和樹,不就是我們父子的人生疆場嗎?從此,那畫面我再也無法淡忘,也由此愛上了梵高和他的油畫。
第二天,我又跟父親去下邊靠近溝底的一片梯田收麥。那時,我家崖畔下的泉水,還在淙淙聲里不舍晝夜地涌動著,清冽的泉水一路沿溝澗奔到水庫,形成藍(lán)汪汪一泓碧水,像穹空的一片藍(lán)色倒影,四周長滿蘆葦。山野梯田里,一群一群看不清面目的莊稼人在揮汗勞作。我坐在地頭上歇息,溝底水聲潺潺,山鷹沉默著從高空俯沖下來,又猛然凌空騰起。
割完麥,正是晌午時分,我從梯田邊一大片草坡沖下去,摔掉汗?jié)竦囊律?,跳進(jìn)那泓碧水暢游半小時。水質(zhì)晶瑩、清涼、甘甜,掬起來就能喝。
麥捆摞在地里晾曬一周,我和父親用架子車套著我家棕色騾子,又忙了一天,才將兩塊梯田里的麥拉回原上。那是我跟著父親最后一次在這山野上勞作。兩年后,父親去世,我家的兩塊梯田無人耕種,就此撂荒。
“你這個大學(xué)生,離開農(nóng)村七八年了,還能吃得下咱莊稼人的苦?”許多鄉(xiāng)親看我和父親在田里勞動,常拿這話跟我說笑。
沒有生存的痛苦,就不會熱愛生活。我那時正在大學(xué)校園里癡迷加繆和馬爾克斯,覺得人活在低處,更容易看清生活的真相。
因?yàn)橛惺四甑泥l(xiāng)村生活磨礪,不管平原還是山野梯田,農(nóng)活對我算不上艱辛,我甚至能從汗水里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快活與充實(shí)。
多快啊,像兒時的一聲喊山,瞬間被風(fēng)吹散,當(dāng)年那些高聲大嗓跟我開玩笑,善良、憨厚的長輩,如今大都離世,永難再見,他們的笑聲和話語卻永遠(yuǎn)留在我心里。
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山野上的事物從四面八方向我涌來。我坐在樹下,想自己在這里像我的先祖一樣勞作,想一茬茬莊稼和在梯田忙碌的鄉(xiāng)親,想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無數(shù)伙伴。天上的太陽和云朵,似乎和今天與昨天,與許多年前并沒有區(qū)別。
二
我在桐樹的蔭涼里,癡癡地望著眼前長滿灌木與荒草的田地,山野上的事物洶涌而來,我腦海里紛紛揚(yáng)揚(yáng),恍若隔世。
我真的曾是這蒼茫山野上的一個主人嗎?
一只草綠色螞蚱靜靜地停在狗尾巴草葉上,一只灰色的趴在一片枯葉上,它們懂得用顏色保護(hù)和隱藏自己。七八只白色、黑色、褐色、帶著花斑的蝴蝶,在星星般散開的野菊花上飛來飛去,有的像停在花朵上歇休、思考,一動不動,有的落下又飛起,不停在花朵與花朵間飛舞,如無法安靜下來的頑皮孩童。兩只野雞忽然從草棵里撲棱著躥上槐樹梢,咕咕聲劃破山野一小片寂靜。腳前,一只蜻蜓懸浮在空中,似乎想落到一片草葉上,又猶豫著。薄而透亮的翼輕輕顫動,能隱隱聽到薄翼劃動空氣的嗡嗡聲。
我喜歡這種原始和寂寥,有些蒼茫,沒有任何外物打擾與污染的山野氣息。我安靜地看蜻蜓、蝴蝶、蜜蜂在花朵、草葉上起落,看一條褐色的節(jié)節(jié)蟲扭動身軀,從草棵下的陰涼里慢慢爬到陽光處,又折身向另一小片陰涼里緩緩移動。三只比黃豆略大的瓢蟲,趴在兩片冰草葉上,我用手指輕輕彈一下葉子,它們?nèi)匀慌恐粍?,深紅色的身軀和圓圓的黑色斑點(diǎn),那么美。
山野的寂靜里,其實(shí)隱藏著勃勃生機(jī),各種生命都由著自己的性子無拘無束地生長著,即使一朵無名小花,都開得那么精致而熱烈。大地上的萬物都有自己的聲音。明人張繼儒曾歷數(shù):“論聲之韻者,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落葉聲,皆天地之清籟。”我知道,有些緊貼大地的鳴唱,只有用心聽,才能聽到它們細(xì)小的聲音。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聲音的容器,也是巨大的音箱。萬物自然和諧之音,被俗世刀鋒般粗硬、尖利的聒噪肆意篡改、覆蓋,在城市,剎車、喇叭、電鉆、挖掘、鐵軌振蕩、高架橋轟鳴……人常年累月被不舍晝夜的噪音挾裹、淹沒,那是聽覺與精神的雙重揉搓,想安靜下來,不浮躁不焦慮是何其奢侈和艱難。
世間繁花與滄桑,不只眼看,也應(yīng)學(xué)會聆聽。
兩只灰兔一閃一閃從那邊的草叢里躥過來,離我約五米,突然停住,仰起半個身子,屈起兩只前爪,聆聽,觀察。我坐著沒動,它們似乎遠(yuǎn)遠(yuǎn)就感覺到了我的氣息與存在,倏地轉(zhuǎn)身,一顛一顛鉆進(jìn)了遠(yuǎn)處的草叢。
一只灰松鼠,翹著長尾巴,在蓋塄上頓了一下,倏地躥下來,消失在草叢里。
我每天早晚在原上田野里行走。田野上大片大片的茴香正在開花,玉米在揚(yáng)花,還有土豆花,田間地頭開滿各種野花,為什么看不到它們的身影?是年復(fù)一年的化肥、農(nóng)藥、除草劑催逼著它們不得不逃到這荒無人煙的山野嗎?也許吧。
梯田里,蓋塄上,到處是一叢一叢酸棗樹,已過大暑,枝丫上綴滿綠豆大的青棗子,有的枝杈還開著米粒大的黃色小花。蜜蜂在嗡嗡聲里起落,一群一群。
二哥已拐到下邊的梯田。我在樹下遲遲不愿起身。我喜歡像童年和少年時代一樣,用自己的心靈感受這蒼茫的世界。
酸棗樹上,去年成熟未脫落的紅酸棗,一顆顆,像圓圓的紅寶石,還綴在碧綠的枝葉間,被綠色襯得更鮮紅,看上去仍保留著去年深秋成熟時的汁液與色澤。我順手從身邊一叢酸棗枝上摘下一顆,放進(jìn)嘴巴,它的味道已經(jīng)被時間,被山野的風(fēng)和寂靜帶走了,看著飽滿水靈,實(shí)際是干枯的,一絲味道都沒有。
小時候,深秋時節(jié)和同伴在這山野梯田里拾豬草,割牲口草,紅酸棗和紫黑天天果,是我們最喜歡的漿果。酸棗酸酸甜甜,枝上長滿小尖刺,易扎傷手指,但傷痛擋不住味蕾誘惑。四年前仲秋回廣州,我在城里一家食品店,看到有酸棗賣,裝在透明塑料罐里,一顆顆紅潤、飽滿,往嘴巴里放一顆,牙齒輕輕一合,酸甜汁液就會迸濺滿嘴的誘人。我二十塊錢買一小罐帶給女兒,讓她嘗嘗我小時候吃過的山野小果。
三
正低頭想著,侄兒手里揮著一條灰白色蛇皮讓我過去看。他出生時,這山野已經(jīng)撂荒,這里的一切,對他都是陌生的,好奇的。
蛇冬眠后蛻下的皮,是一味中藥。小時在梯田拾豬草,常能碰到蛇皮,積攢幾條,拿到藥鋪換了錢,轉(zhuǎn)身就進(jìn)小商店買水果糖。一毛錢五六粒糖,享受過甜蜜味道,花花綠綠的糖紙舍不得丟,一張一張捋平,夾進(jìn)書頁。
侄兒不曉得這遠(yuǎn)山近嶺上的每一塊梯田,都是我曾經(jīng)走過無數(shù)次的。哪片山野上拾柴火,哪一片梯田蓋塄上酸棗樹多,哪種草豬愛吃,什么草割回去喂牲口,我心里都有數(shù)。
梯田里野兔多,旱獺更多。旱獺糟蹋莊稼。父親常讓我來梯田里放打旱獺的夾子。夾子像弓箭,是我們兄弟幾個手工制作的,箭頭是削尖的筷子粗的竹棍,夾子安放在旱獺可能出沒的地方,它在地下一拱土層,壓著弓弦的石頭一松,啪一聲,箭穿過土層插住了旱獺的身體。
少年時代,還不興化肥,種田全是有機(jī)糞肥。從原上往山下梯田運(yùn)送糞肥費(fèi)勁,場院附近廢棄的窯洞里,養(yǎng)著六七圈羊,一圈近百只,每圈羊指派一個羊倌,負(fù)責(zé)放羊和墊圈。所謂墊圈,就是每天在羊的屎尿上墊一層干爽的黃土,一天一次。和著屎尿的糞土半月會墊尺許高,清出來就是種田的有機(jī)肥。
父親當(dāng)過兩年羊倌。夏秋時節(jié),水草茂盛,放牧分早晨和下午。下午放羊常是我的差事。四點(diǎn)多放學(xué)回家丟下書包,一把鐮刀,一塊涼饃,一路沖下山,把羊群趕到?jīng)]有梯田的坡洼和山溝里,只要它們埋頭在草坡上吃草,不往莊稼地里跑,我就可以盡情瘋玩。和同伴在山溪里游泳,在一浪一浪尖叫里追打戲鬧。太陽即將滑落山巔,我在口哨聲里收攏羊群歸圈。春冬時節(jié),山野蒿草干枯,有時積雪盈尺,羊群在山野里跑一天也吃不飽,回圈后還要喂些干草。這個季節(jié),我只有周末才能幫父親放羊。
跟著羊群下溝爬坡,在汗水里奔跑,野性蓬勃的孩子是感覺不到苦累的。
在農(nóng)村,八九歲的孩子可以跟著大人下田勞動,父母也很少過問孩子學(xué)習(xí)上的事,跟著父母干各種家務(wù),在田野里勞作是鄉(xiāng)村孩子必須面對的人生課堂。梯田里糞肥僅靠幾圈羊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隔一兩年,生產(chǎn)隊(duì)會組織社員抹一次蓋塄,把梯田崖面和上邊斜坡上的草皮和土鏟一層下來,撒進(jìn)田里作肥料。抹一次蓋塄,崖面上一叢一叢酸棗、龍子草和各種雜草會被鏟除干凈,梯田總是一層層一壟壟有模有樣。
梯田隨山勢和坡度起伏,有寬有窄,有陰面和陽面,作物的長勢和收成也不一樣。五六歲時,每天下午我都會和伙伴們挎一只籠,手里拎一把小鐮刀,在田野和梯田里拾豬草。我家每年喂三四頭豬,后來還有牛羊,哥哥背著背篼割牲口草,我和弟弟拾回一籠籠一筐筐豬草喂豬。因家家都養(yǎng)著牲畜和家禽,除了冬天,田里到處是背著背篼、拎著籠的孩子。春天,陽坡梯田里的苜蓿會比原上早半個月探出嫩芽。先是帶著小葉片的嫩芽,然后是一簇簇嫩枝,在暖陽里見風(fēng)兒長。春天的嫩苜蓿芽是味道鮮美的時令蔬菜,清炒、攤餅、做湯,拌面粉蒸,都好吃,做法很多。還有麥瓶菜、薺薺菜、灰條菜、茵陳、馬齒莧、苦苦菜等許多野菜,都是飯桌上常吃的。
苜蓿長到筷子高,漸漸老了,就成了牲口的飼草。
四
在黃土地上汗流浹背勞作是艱辛的,但并非只有沉重的苦累。大地四季輪轉(zhuǎn),草木榮枯,人與萬物生生不息,大自然每天都在發(fā)生奇妙的變化。有一顆少年的純真之心,那些隱藏在艱辛背后的樂趣與歡喜,會像夜空中的星子落進(jìn)孩子好奇的眼睛和心靈,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一個人的品性與追求。也許我熱愛安靜、崇尚自然的性格,就是來自故鄉(xiāng)大地的饋贈。
在大地上勞作、收獲,認(rèn)識自然與萬物,就是對生命的認(rèn)知。山野生活讓我學(xué)會與動物和植物交往。萬物都有自己生長的秘密和規(guī)律,人無法用自己的智慧一廂情愿地改變,世界也不會按人的意愿而存在。
因?yàn)槁殬I(yè),這些年,我跑了很多地方,特別是人到中年之后,對紛繁的人世漸漸有了自己的認(rèn)知。每次長假,常有朋友邀約出門旅行,我總是婉拒。像趕廟會一樣出發(fā),逃難似的在擁擠、聒噪里等待檢票,已經(jīng)失去了旅游休閑的本質(zhì)。假期休閑的快樂,是暫時放下忙碌、煩惱,給自己一段放松、休整的時光,在從容里享受平靜自在,而不是從一處聒噪舟車勞頓地涌向另一處擁擠與喧嘩。
我響應(yīng)著內(nèi)心召喚,一次次返回故鄉(xiāng),在家鄉(xiāng)寂寥的大地上梳理自己內(nèi)心駁雜的光束與聲音,并從中獲得平靜與從容。每次回來,我都不忘帶幾本喜歡的書。先是《瓦爾登湖》《沙鄉(xiāng)年鑒》《林中水滴》,后來是《醒來的森林》《遙遠(yuǎn)的房屋》《寂靜的荒野》。我喜歡在沒有干擾的安靜里閱讀。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閱讀應(yīng)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與書共處,是讀者與作者,與書中人物之間無聲的心靈對話。就像此刻我在山野里看植物與動物,寂靜里有最明亮的月,有最忙碌的人,野漿果的味道和麥地里的雨滴。
約翰·巴勒斯,長期居住在哈德遜河畔鄉(xiāng)野過著農(nóng)夫的日子。與農(nóng)夫不同的是,他的勞作用鋤頭,也用筆。他在勞作里觀察與思考。
在故鄉(xiāng)的寂靜里,我在月明星稀的燈下,在雨天,在一棵老樹的濃蔭下,在萬物隱密生生不息的田坎上,一次次翻開他的《醒來的森林》《清新的原野》,歡愉與幸福像他筆下的潺潺溪水,迷人花香,一波一波從我心上漫過。
約翰·巴勒斯是西奧多·羅斯福、托馬斯·愛迪生、沃特·惠特曼喜歡的農(nóng)夫,也是我敬仰的農(nóng)夫。他的童年在故鄉(xiāng)卡茨基爾山區(qū)度過,跟著父母在山區(qū)農(nóng)場采摘草莓和野果。他在西點(diǎn)軍校聽過愛默生一次演講后,人生抉擇忽然轉(zhuǎn)向,在遙遠(yuǎn)的哈德遜河畔生活四十多年,寫下了這兩部自然之書。
《瓦爾登湖》和《沙鄉(xiāng)年鑒》是我最早閱讀的自然文學(xué)作品,跟隨我二十多年,在旅途的周折和不斷翻閱中,已被我翻成了毛邊,紙頁黃軟,傷痕累累。奧爾多·利奧波德是耶魯大學(xué)畢業(yè)的碩士,若按現(xiàn)代人的追求,一線城市的高薪職位才是他的理想人生,掙很多錢,住高檔別墅,開豪車,而不是艱苦的鄉(xiāng)野。他在威斯康星河畔買下一座廢棄的農(nóng)場,帶著家人在那里揮汗勞作,觀察自然物候,將自己多年的觀察記錄寫成《沙鄉(xiāng)年鑒》,首次在人類歷史上提出“大地倫理”。他說,人與大地,人與大地上萬物間的關(guān)系,必須遵循“大地倫理”,即:“一件事物,當(dāng)它傾向于保護(hù)生命共同體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和美時,就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p>
蒼茫大地上,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還有植物、動物、昆蟲等難以計(jì)數(shù)的生命,一草一木,一獸一禽,皆與人類相依共存,誰也離不開誰。
享利·戴維·梭羅認(rèn)為,人應(yīng)以自然為師,在自然中尋找生活樂趣。他主張人過最簡樸的生活,財(cái)富越多,人的美德就越少。
打開他的《瓦爾登湖》,時間會慢下來,心會靜下來。他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質(zhì)樸文字不斷提醒我,人的一天、一月、一年乃至一生的物質(zhì)需要極其有限,人懂得節(jié)制,不被無窮無盡的欲望攫住,淳樸、簡單的生活就能活出詩意之美。
故鄉(xiāng)的梯田是何人何年開挖出來的?我問過父親,也問過村里老人,他們都無法給我一個明晰答案,只說他們爺爺?shù)臓敔敃r就有。從開掘梯田到退出梯田,是人對生命共同體的警醒與呵護(hù)吧。
抬眼遠(yuǎn)眺,從腳下到遠(yuǎn)山近嶺,從峁梁到溝澗,昔日的層層梯田大部分都被荒草、灌木與雜樹履蓋,沒有樹木的梯田與坡溝,皆綠草茵茵。溝澗里因?yàn)榉e蓄雨水,黑蒼蒼的喬木高大茂密,向著陽光往天空竄。
五
山林里不時響起野雞、斑鳩、四聲杜鵑、山雀的婉囀,它們都隱藏在枝丫綠葉和樹叢里,很難捕捉到其身姿,但這些美聲我是熟悉的。頭頂或附近的樹枝上還有一些陌生的聲音,僅憑聲音我很難判斷出它們的名字。
鳥害怕人類的眼睛。我們的腳步聲、說話聲驚起的撲棱聲,突然打破一片幽靜。然后,一切又歸于寂靜。
我們在荒草和林子里走來走去,尋尋覓覓來到一塊梯田的崖畔,眼前一片遼闊,深闊的溝澗里全是密匝匝的大樹,對面山坡上大片的杏樹林還在。記得初夏時節(jié),杏子成熟,我和伙伴們常三五成群,下溝爬坡去那杏林里偷杏子。林子有人看管,但每次我們都會滿載而歸。有時摘滿籠,還要脫下上衣,將袖口用草繩扎起來,裝兩袖筒,掛在脖頸上。園子里還有梨樹、李子樹和核桃樹?,F(xiàn)在,它們還在那里開花結(jié)果。只是,花開了就開了,果子落了便落了,不再有人去關(guān)注、打擾。它們只是它們自己。
二哥指著崖邊上、梯田里一叢一叢比人略高的灌木說:“還認(rèn)得不,這是牧瓜(隴東方言字。下同)樹,除這一片,下邊幾處崖畔上也有?!?/p>
我沒吱聲,心想,怎么會不認(rèn)識呢。
列子比我小一歲,聰慧,調(diào)皮,人長得虎頭虎腦,跟我在一個班上小學(xué)二年級。我不曉得他從哪里找的,手上總有我沒看過的連環(huán)畫,每次出門拾豬草,他會揣一本。籠里拾滿豬草,我們蹲在一起頭擠頭看。有時他會先借給我,我屁股坐在籠里,??吹猛苏?,太陽落山了,拾豬草的籠還是空的。
大約就是這個季節(jié),也許稍早一些。牧瓜樹多長在溝邊或懸崖上。那天,我和五個伙伴坐在這崖邊喊山,一聲接一聲,比誰的聲音從溝對面的崖上蕩回來更響。列子拿鐮刀在崖邊勾牧瓜枝上一顆青牧瓜,突然唰啦一聲,人不見了,一聲悶響從溝底傳上來。我們跟著大人跑到溝底,六歲的列子嘴巴和鼻孔全是血,已沒了呼吸。
另一個伙伴萌萌,在二哥說的下邊一處崖畔墜崖,死時八歲。
萌萌姐弟四個,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娃。眉毛像彎彎的月牙,肌膚如雪,很秀氣,嘴角兩邊有小酒窩,說話細(xì)聲細(xì)氣。笑起來像女孩子,很美。我們常逗他,說他在媽媽肚子里時,肯定跟她姐姐一樣,出生時才突然變成了男娃。
萌萌死后一個月,他的母親扛不住悲痛,也歿了。
他三個美麗的姐姐出嫁后,我再沒見過。三年前,他七十歲的父親去世,留下一院長滿荒草的院落。院門上掛著鎖,織著蛛網(wǎng)的門上寫著:無戶住宅。
我立在輕拂的山風(fēng)里想著,心里忽然涌過一陣一陣難言的痛。
牧瓜樹屬灌木,長不高,跟我記憶里的一樣,仍是一叢一叢枝杈縱橫的亂枝。有的枝上稀稀落落掛著幾顆拳頭大的青皮果實(shí),有的則一顆沒有,枝葉間吊著一兩枚墨黑的東西。二哥說,是去年的牧瓜干枯在枝上沒落。我摘一枚,黑而干硬,扁圓,茶杯蓋大,表面有粗糙的紋路,像老人臉上的皺紋。
五弟將牧瓜挨個摘了,大半籠。侄兒撅著屁股,想拿鐮刀勾摘懸崖邊臨空枝條上的幾顆,被二哥大聲喝止。
牧瓜不是水果,沒什么可吃。撬開厚厚的青皮,通常每顆里面有五六粒蠶豆大的籽實(shí),圓圓的,瑩白,再剝掉一層厚皮,里面的仁有甜杏仁或核桃仁的油香味。
牧瓜樹木質(zhì)堅(jiān)硬、細(xì)膩,這可能是它生長緩慢的原因。鄉(xiāng)親們說牧瓜樹是“降龍木”,是稀有,還是有什么古老傳說,我不得而知。二哥曾來過這里兩次,砍了三棵給母親做拐棍。母親平日里很少拄拐棍,說自己忘性大,出門順手放到那就忘了。
說是主干,其實(shí)也就比大拇指粗一些,很不周整。有一根母親經(jīng)常用的,握手處溫潤光亮。
摘過牧瓜,二哥仍不停腳,說自己到下邊看看,讓我們從梯田里轉(zhuǎn)過去,在那些廢棄的舊窯洞前等他。
我和五弟、侄兒在林子里摸索著往住過人家的方向走。七月的山林里異常悶熱,正午微弱的山風(fēng)被林子擋在了外邊,里邊熱如蒸籠。我們闖入的動靜不時驚起山雀、斑鳩、灰喜鵲、信天翁,還有一些我不認(rèn)識的鳥,隨著撲棱聲,樹梢上不斷掠過一陣一陣咕咕咕、嘎——嘎——聲。叫聲讓我聽得心里很空。
忽然走到了一棵杏樹下,樹身比水桶粗,草叢里鋪著厚厚一層熟落的杏子,大部分已是干硬的黑灰色,有的還在腐爛中,彌漫著爛杏、雜草、山林氣息。樹上的杏是水杏,略帶一絲絲酸,汁水飽滿,甜而不膩,很好吃。杏仁也是甜的。
杏子熟透了,在噼啪聲里落下來,腐爛在樹下的雜草和泥土里,變成養(yǎng)分,滋養(yǎng)第二年的杏子。落了,就落了,第二年再結(jié),結(jié)了落,落了結(jié),一年又一年,自然而然,寂靜輪回,也許只有山雀知道,季節(jié)知道。人跡罕至,月光和陽光無聲地照耀著一切。
我抬頭,杏樹的葉子繁密、油亮,嘩啦嘩啦,在微風(fēng)里輕輕喧嘩,它高大的身軀使周圍的雜樹一直在低矮里掙扎著,樹下可以納涼,可以活人,但大樹下的樹和莊稼很難活,即使勉強(qiáng)活著,也難長大。老杏樹姿態(tài)從容,似乎在安心地等待著,等那些曾經(jīng)來過的人。它不知道有些人走了,就永遠(yuǎn)不會再來。
這棵老杏樹,忽然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沿著腳下的梯田過去,肯定就是那些舊院落。
從密匝匝的雜樹林里穿過去,只看到半截若隱若顯的矮土墻,窯洞被塌落的崖土掩埋,院落的輪廓已經(jīng)沒了。
這里曾是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有趣世界,窯洞、院子、曬場、菜園、各種果樹,炊煙裊裊,哭聲、說笑聲,雞鳴狗吠,牛哞羊咩。六七戶人家相挨著,一家三四孔窯洞,拴著的狗,在涼棚里吃草的牲口,閑散的雞群,奔跑的孩子,門外樹下枯坐的老人,那些畫面和場景還生動地活在我腦海里,眼前卻什么都沒了,風(fēng)雨和時間,已經(jīng)抹去了一切人間的痕跡。
原上鄉(xiāng)親們來梯田里勞作,在下邊大場院里打碾、晾曬,常通過門前的小路上來,在這些人家喝水、聊天。我替父親放羊,在山上打草,也常來玩。對于居住在半山腰的山區(qū)人家來說,水比油金貴。記得他們家家院里有水窖,水窖里的水是收集的露天雨水,供洗衣、洗菜和家畜家禽用,人吃水要么去溝底水庫里挑,要么走一公里多山路,去我家坡下的泉里擔(dān)水。
現(xiàn)在多靜啊,似乎這山野上不曾有人生活過。那十來戶搬遷到原上的人家,現(xiàn)在不知道在哪里謀生,留在村里的院落常年鎖著院門。
將近正午,兩個小時過去了,仍不見二哥上來。五弟和侄兒磕磕絆絆去下邊林子里尋找,喊聲驚起一陣一陣鳥扇動翅膀的撲棱聲。
半小時后,兩人回來,說嗓子都喊啞了,看不到人,也聽不到動靜。
“看,這是狼屎?!蔽宓苡苗牭稉芾欢鸭S便說,“山里沒人了,狼多的很,有時在原畔上都能聽到狼嘷,一聲一聲叫得滲人。”
五弟的話讓我心里一緊,忽然有些焦慮不安,坡陡林密,二哥不會遇到狼吧?
“再等等看?!蔽宓苷f。
六
五弟看到的確實(shí)是狼屎,還沒干透。
我愣怔,有些懵。若我們下去找,二哥從別處上來,走岔了更麻煩。我抬頭順著低矮的林梢望出去,天很藍(lán),云朵悠閑,天地一派靜謐。
記得二十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故鄉(xiāng)的山野與田野,野生動物很多,種類亦繁雜。常見的有狼、狐貍、旱獺、野豬、松鼠、野兔,等等。還有天上飛的,夜鶯、燕子、杜鵑、野雞、呱呱雞,非常多。那時,人日子過得苦焦,恓惶,野物們也不好過。山野里草禿樹疏,野物想尋個藏身處都難,野物和人在這片土地上都活得艱難。
我家養(yǎng)了幾只雞,雞生蛋,蛋生雞,漸漸壯大到十四五只,沒想到被狐貍盯上了。我們兄弟幾個讀書的費(fèi)用,比如交學(xué)費(fèi),買筆墨紙張,還有家里的針頭線腦、油鹽醋,都指望著一群雞。雞生了蛋,咯咯噠,咯咯噠,滿院子歌唱,興奮,自豪。我們將手伸進(jìn)雞窩,就摸出一兩個熱呼呼的雞蛋。雞蛋母親是舍不得吃的,一粒一粒攢在一個灰瓦罐里。要用錢了,拿幾個雞蛋在集上賣了解急。
雞窩做得蠻結(jié)實(shí)。晚上雞上架后,我們掌了燈,趴在雞窩門口,清點(diǎn)數(shù)量,扣好窩門,父母往往還會在小門上壓一塊很重的大石頭。
狐貍啥時盯上我家雞的,白天,還是夜里?從當(dāng)時事態(tài)看,那只狐貍肯定有過一段時間的偵察與埋伏。有一天,半夜時分,它突然發(fā)起襲擊。一家人聽到動靜,拿著棍棒攆出去,雞窩門開著,一只雞被咬死,兩只不知去向。我們推測,那狡猾的狐貍,至少已在我家院子里不聲不響地進(jìn)出了三次。
第二天,我們在門前的山洼里只尋到兩堆雞毛。我們斷定夜里狐貍還會來,提前做了伏擊準(zhǔn)備。半夜里,狐貍果真上門了。父親眼疾手快,一斧頭甩過去,狐貍在墻頭上吱哇一聲慘叫,歪斜著身子消失在清冷的夜色里。
父親說,狐貍只受了輕傷,過幾天還會來。我們在住人的窯掌,用幾根棍子搭了一個架子,讓雞跟人住在一起。
狐貍比人聰明,父親的判斷失誤了,狐貍再沒敢上門來。但日子并沒有消停。狐貍不敢再來,狼又來了。
我們都知道狼偷不上雞,卻疏忽了一個大問題。狼一晚上叼走我家三只豬崽。而且,自此與我們展開了一場拉鋸戰(zhàn)、持久戰(zhàn)。
我們拿著棍子、火把,連喊帶罵地?cái)f,那不要命的狼竟跟我們捉迷藏。我們追,它夾起尾巴跑。我們一停,它也停下來,兩團(tuán)鬼火般綠得嚇人的眼睛,一閃一閃,與我們互相對峙,意思是,你們追我啊,咋不追了?我們當(dāng)然不能繼續(xù)追下去,它一閃身,就躲進(jìn)溝坎里,身上有保暖的毛,在野外蹲多久都不怕。朔風(fēng)凜冽,天冷得厲害,我們凍得上牙打下牙,根本沒法堅(jiān)持。
等我們凍得渾身冰涼,鉆進(jìn)被窩還沒暖熱,迷迷糊糊正要睡了,它又悄悄潛伏上來,在墻頭上蹲著,陰森森的,很嚇人。
狼有耐心、有智慧,人攆它退,人退它進(jìn)。它在土院墻上出出進(jìn)進(jìn),每晚都折騰我們幾次。它似乎懂得人百密必有一疏,在時間里耐心地等待我們屈服,疏漏。
我們兄弟幾個替換著守夜。月光如注,我悄悄趴在窗臺上,透過窗戶往外看,那吃饞了嘴、吃上癮的狼,不死心、不放棄,一晚上一晚上,像身手老辣的特工。月亮一點(diǎn)點(diǎn)爬過樹梢,把院子照得清亮。大圓臉的貓頭鷹,在門前的老杏樹上蹲著,很安詳,沉默著,眼睛跟著狼轉(zhuǎn),在高處看狼在院子尋尋覓覓,像欣賞一場演出。突然,院墻上掉下什么,嘀嗒一聲,狼受了驚嚇,嗖地躥上院墻,四下里打量,發(fā)現(xiàn)沒動靜,又試探著輕輕跳下墻,在院里轉(zhuǎn)悠。
狼很聰明,它們常年在人耕作的土地上轉(zhuǎn)悠,深知人的秉性,傷了人,人遲早會收拾它。村里的豬、羊、雞,甚至體型比它大幾倍的小牛犢都敢下嘴,卻從不輕易冒犯人。夏夜,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納涼,扯閑,山梁溝澗和田野上的莊稼地里,常傳來狼嘶長的嚎聲,聲音蒼涼、憂郁。父親說,那是狼餓得難受。
有時我和同伴們挎著籃子在田野里拾豬草,挖野菜,會看見一只兩只狼夾著尾巴一閃而過。冬天,狼常會在雪地里上演追捕野兔的游戲。兔子聰明,不跑直線,快速變換奔跑路徑,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左躲右閃,拼命逃避。兔子知道自己跑不過狼,長時間奔跑會累得肺裂而死,有時會一個猛子躥進(jìn)地窩,狼不死心,扒窩、蹲守。若兔子找不到躲命的窩,最后就會成為狼舌尖上的美味。
雪花常在夜里不期而至,時厚時薄。早晨,雪地上總有各種野物足印。野物的足跡跟聲音一樣充滿野性,盡管雪花將它們的腳窩覆蓋,但大人們?nèi)阅芨鶕?jù)那些凸凹的深淺大小,判斷出什么野物夜里光臨過村莊和院落。
父親將豬圈門做得異常結(jié)實(shí)。狼清楚我家院里有它需要的美味。幾乎每天早晨起來,我們都能在院里雪地上看到一串串狼足印。它不甘心,在豬圈門前徘徊,又無力弄開圈門,在門和墻上留下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爪印。還有失望和沮喪。
有時風(fēng)雪交加,黎明前的大雪會將深夜發(fā)生的一切,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遮蓋掉。
那時人眼睛樸實(shí),不像現(xiàn)在,人看到狐貍不是狐貍,是狐貍光亮的皮毛,看到野兔,腦子里轉(zhuǎn)動的是清燉還是紅燒。法布爾在他的《昆蟲記》里說:“告訴我,你吃的是什么東西,我就能告訴你,你究竟是什么東西?!?/p>
狼有這樣的規(guī)矩:如果年事已高,牙齒不好,跟不上年輕的,就會單獨(dú)行動。后來,讀過普里什文《大自然日歷》,我才知道那年冬天不停潛進(jìn)我家院子的狼,是一只上了年紀(jì)的老狼。因?yàn)樗自趬︻^與人較量的目光溫柔平靜,留在雪地上的足印看上去蹣蹣跚跚,身邊一直沒有幫手。
我埋頭想著這些童年舊事,寂靜里忽然傳來鳥兒飛動的撲棱聲,枝葉晃動的嘩啦聲。
“二哥來了?!蔽业脑捳f完,不到吃一支煙時間,二哥手里提兩大把牧瓜,用冰草扎著,一晃一晃從林子里轉(zhuǎn)了上來。
七
返回,我們尋著曾經(jīng)的山路往原上走。
先前的路完全被荒草淹沒,只有一點(diǎn)模糊的印跡,齊腰深的雜草難以下腳。坡不陡,沒了樹的遮擋,我們完全暴曬在烈日下,風(fēng)微弱得幾乎感覺不到。
水泉荒成了一個大草坑。我們在坑里找了半天,也沒看到任何水跡,泉已徹底枯竭。
站在泉邊,抬頭能望見我家曾經(jīng)的破窯洞。小時候,我常趴門前的矮土墻上,看坡下泉邊的熱鬧。
一條黃土小路,從我家門前斜著下來,橫過去將十多戶農(nóng)家小院和數(shù)十孔窯洞連在一起,各家一推院門出來,就能看見坡下。門前有一道長長的矮土墻,墻外崖下,是一排一排廢棄的窯洞。再往下,還有窯洞和幾塊月牙似的梯田,坡洼上長滿青草和一些杏樹,一條曲曲折折盤旋著伸向溝底的路,與門前的“一”字路構(gòu)成一個大寫的“丁”字,橫下邊的一豎,是我們到泉里擔(dān)水的路,也是去背山子梯田勞作的路。
泉眼碗口粗,清沏見底,甘甜、清冽。
泉很大,四周用青石壘砌,青石上長著絨毛般碧綠的青苔。從我家門前俯視,藍(lán)汪汪的泉水像一面大鏡子,波光盈盈。
泉水漲到一定部位,從留著的出口溢出,汩汩汩,經(jīng)過一條蓋著石板的水渠,先流進(jìn)旁邊一個淺一些的大水池,像奔流前的一次短暫停歇,然后再分成兩條不小的溪流,一條飛下山溝,成了澗溪,一路吹唱,奔向前溝的水庫。另一條穿過水渠,不急不躁,緩緩流向旁邊的園子和梯田。
有泉水不舍晝夜地奔騰,溝澗里的槐樹、楊樹、柳樹,挺拔,碧綠,比山坡峁梁上的樹木蔥郁。旁邊平坦的園子及依著園子一層一層蜿蜒開去的梯田里,生機(jī)盎然。園子是果園,也是菜園。果樹有蘋果樹、桃樹、李子樹、梨樹、核桃樹,蘋果樹更多一些。春天,滿園或白或粉的花兒,一派繽紛,小鳥、蜜蜂、蝴蝶在花朵上飛翔。各種花香從園子里一波一波彌漫上去,會香暈崖畔上的人。
田埂上的果樹成行成列,菜畦一壟一壟,像放大的填字格。菜園不大,十來畝的樣子,種著小蔥、韭菜、大蒜、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豆角、芹菜,品種很多,一樣幾畦。園子外圍的梯田里是苜蓿,塄坎上有高大的核桃樹和杏樹。
菜畦和梯田里注滿水,亮汪汪的,像一片片裁剪規(guī)整的玻璃,晃眼。陽春三月,經(jīng)過泉水滋潤,田地蘇醒、播種,菜畦由淺綠、嫩綠向碧綠漸進(jìn)。開滿花的苜蓿梯田,有紫紅的光芒。
深秋時節(jié),園子里顏色漸漸黯淡下去,歸于簡潔樸素。落了雪,園子和梯田在潔白的雪被下酣睡,在寂靜里等待春天。
站在我家門前眺望,可以看很遠(yuǎn)。七溝八梁,蜿蜒起伏,遠(yuǎn)山近嶺,梯田層層疊疊,綠波浩蕩。山嶺上的景色,有時像色彩濃烈的油畫,有時則是黑白分明的木刻。順著園子和梯田,沿著野狐子橋梁出去,順著溝一直往外走,可以走到?jīng)芎哟ā?/p>
水泉邊日日熱鬧如趕集,擔(dān)水的男人,洗衣的女人,趕著騾馬牛羊飲水的老人和孩子。我站在門前的矮墻邊,看坡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大呼小叫。
此刻,我站在干枯的泉邊,站在巨大的寂寥里,心頭一片蒼茫、恍惚。
時代像原野上呼嘯的風(fēng),我們都在風(fēng)里拼命向前。但是,生活與人生,只有經(jīng)歷了過去,才會對今天的變遷有銘心刻骨的感受。
“我多么希望 ,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窗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
“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我們沉默著凝望眼前的荒蕪,抬頭仰望深藍(lán)的蒼穹,潔白的云一朵推著一朵翻滾、奔跑。它們像詩人顧城《門前》里的這些詩句,像昔日清澈的泉水,從我心上淙淙流過。
在無限寂靜里,我似乎仍能聽到鄉(xiāng)親在梯田里揮動農(nóng)具的叮當(dāng)聲、說笑聲、禾苗拔節(jié)聲、昆蟲唧唧聲。
鄉(xiāng)親們勞作時,有時鋤頭和鐵锨下會挖出厚樸的斷磚殘瓦。記得父親曾拎回一個小罐,渾圓,古樸,有淡淡的土紅色,如小碗的口沿上破一個三角型豁口。父親用那小罐作了多年尿壺。
水泉不遠(yuǎn)處的園子灘、燒鍋園園、碾子洼、小水溝、堡子,是我少年時的樂園,常在那里割草、摘果子、放羊。溝坡塌陷處,裸露著一層一層斷磚爛瓦,隨處可見的淡紅色陶片或瓷片,被我和伙伴們揣在衣兜里玩“踢瓦片”、打水漂游戲。二哥說,漢武帝時我們所在的地區(qū)叫涇陽縣,因陶土制品發(fā)達(dá)而聞名,到了清代,燒窯才漸漸衰微沒落。按二哥的推算,我們是生活在一座古老文化遺址上,那些廢棄的古老窯洞,捕野物的胡圈,隱藏著多少人類早期生活的秘密?陶片是仰韶文化遺存,瓷片則是唐、宋年間的,故鄉(xiāng)的這片山坳與山野,曾經(jīng)生活過多少代人,有過怎樣的繁華和熱鬧?
“回吧。”二哥說,“這個水泉和小水溝的泉水都干涸了?!?/p>
我們生活在先祖?zhèn)兩⒎毖苓^的地方,流淌了幾千年的泉水,為何在我們這一代人突然消失?
這些不為人知的過往與碎屑似的曾經(jīng),是我和鄉(xiāng)親們卑微的人生嗎?
八
回到家,已是下午兩點(diǎn)多。母親坐在院門下的陰涼里,膝蓋上放著簸箕,正聚精會神地收拾曬干的新花椒。母親說:“我把花椒籽搓了,你拿回去炒菜方便。”
還有辣椒、黃花菜、綠豆、扁豆,一樣一小袋,都已早早為我備好。
兩塑料桶菜籽和胡麻油前幾天已經(jīng)榨好,一桶10公斤。油菜籽子是今年新收的。地里胡麻黃熟還需半月,母親將去年留著的一袋胡麻,拿到大太陽下曬了,又用簸箕簸了一遍,親自跟著五弟到油坊榨了油。
二哥將一籠牧瓜曬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說:“曬一會,下午就裂開了,好剝。”
午休起來,牧瓜一顆顆都裂開了口子,順著裂口輕輕一掰就開。我把里面圓圓的籽兒取出,剝了滿滿一茶盤。
牧瓜籽剛剝出來是瑩白的,見了風(fēng)和太陽,慢慢呈現(xiàn)局部的淡紅,半白半紅。第二天竟然一顆顆皆成淡紅和深紅。第三天,也許干透了,黑紅,圓潤、飽滿,非常好看。這是我少年時代不曾發(fā)現(xiàn)的。
我挑了些大小、色澤均稱一致的,用燒紅的細(xì)鐵絲燙出洞眼,拿細(xì)皮筋做了五六個手串。
二哥和侄兒第二天返城時,我讓二哥將這些手串帶給城里侄兒侄女。
每天下午早早吃過晚飯,我先去田野上走一大圈,再回家泡一杯茶,和母親坐在院子里納涼、聊天。母親在躺椅上或坐或躺,我坐在小木凳或房沿臺上。有時說著說著,母在在躺椅上睡著了,我點(diǎn)一支煙,在寂靜里想村里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人和事。有時什么也不想,就那樣安靜地坐著,一直坐到繁星滿天,覺得日子那么美好、珍貴。我喜歡這種簡單、淳樸的生活。
也許寂寞才是人生最永久的陪伴。
故鄉(xiāng)大地像一個巨大的過濾器,每次回來,在自由與歡暢里,我身體里淤積的疲憊、焦慮、浮躁都會在不知不覺間悄然褪色去。
我曾不止一次跟妻子說,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生活,四合院寬敞明亮,養(yǎng)些花,種點(diǎn)菜,曾經(jīng)養(yǎng)牲口的牛棚還閑在那里,有精力還可喂一兩頭豬。大地四季分明,空氣清新,只要抬頭,就能看見深藍(lán)色的天空和星星,看書、寫作,累了到田野上走走,多好。
妻子笑說,你的白日夢聽上去很美,你也不想想,退休了不幫帶孫子孫女,等孩子一個一個幫襯著帶大了,咱怕是老得哪兒也去不成了。
她的話,讓我無言以對。這世間,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在自己的意愿里呢。
我知道,再過些年,母親離世后,我家這座漂亮的庭院,也會跟村里那些無人的院落一樣荒蕪掉?;ㄩ_花謝,秋去冬來,誰會在無限寂寞里守望這遼闊的大地?
“一陣突如其來的颶風(fēng)把那個稱為馬孔多的小鎮(zhèn)從地球刮走,從此無影無蹤?!毕肫鸺游鱽啞ゑR爾克斯《百年孤獨(dú)》的結(jié)尾,曠野上的惆悵與孤獨(dú)忽然潮水般向我涌來。
(責(zé)任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