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壯鄉(xiāng)“拾遺”

2023-11-06 10:17:30江雪
時代報告·奔流 2023年9期
關鍵詞:壯劇壽山壯族

江雪

1

2023年3月29日,《右江日報》刊登了《德保縣巴頭鄉(xiāng)多樸村成立兒童壯劇團》的消息。消息說,2023年3月26日,德保縣巴頭鄉(xiāng)多樸村多樸兒童壯劇團掛牌成立,29名6到16歲的兒童少年登上老戲臺,稚嫩的童聲唱響了新壯劇。新華網(wǎng)很快對此消息進行了轉(zhuǎn)載。

這個藏在一座座青山后的兒童壯劇團,瞬間吸引了我。在我看來,山歌和壯劇是壯族的兩朵“雪蓮花”,不同的是,山歌很多壯族人都能步韻而歌,“壯戲”卻不是人人能唱得了的。

壯劇也稱“壯戲”,是一種古老的劇種。資料記載,壯劇是在壯族民間歌舞和民間宗教藝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它經(jīng)歷了從娛神到人神并娛,再到娛人為主的幾個發(fā)展階段,其唱腔也是從山歌小調(diào)、民間說唱、坐唱到扮角色演唱的演變過程。勞動之余,由二三人坐在板凳上唱故事,所以最早也稱為板凳戲。舊時壯族自稱“布托”,即“土著者”“本地人”,他們把壯戲稱為“昌(星)托”即“土戲”,以與漢族劇種區(qū)別。同時,壯劇又吸取了漢族地方劇種的藝術養(yǎng)分,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生動體現(xiàn),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劇發(fā)展史的研究具有實證性的價值。

若追溯歷史,大約在清初,壯劇已初具規(guī)模;清代中期,壯劇有了劇作者、劇本和戲班,雍正時期發(fā)展比較成熟。到清嘉慶年間,壯族南部出現(xiàn)了半職業(yè)性的壯劇土戲班。壯劇有南路壯劇和北路壯劇之分,南路壯劇包括馬隘壯戲和壯族提線木偶戲。

在德??h,提到壯劇,人們不約而同會想到巴頭鄉(xiāng)多樸村,也就是那個成立兒童壯劇團的村莊。我們驅(qū)車前往巴頭鄉(xiāng)多樸村去,太陽熱辣辣地懸在天空,一座座青山掩映著一片片嶄新的廣西民居,多樸村藏在大山深處。我們足足走了1個多小時,才遠遠看到了那座石頭壘成的非常簡陋的小小戲臺——三面石頭墻,圍著一個大約1米高的平臺。我想,眼前這座青山環(huán)抱的村莊大約就是多樸村了。

陪同我們的工作人員莫超驛說:“到了。”

多樸村的駐村書記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她把我們帶到村委會后面的一座二層小樓。小樓顯然是多樸村壯劇團的“根據(jù)地”,里面紅紅綠綠的行頭掛成一排,上面蓋一層紅布以隔灰塵,樂器堆放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墻上掛著很多演出照片、獎狀之類,有的是很有年頭感的黑白照。

同行的王夏一眼看到了一把二胡,這把二胡琴身上有一塊白色的呈圈形的骨頭。后來我知道,這是壯族馬骨胡,那塊馬骨琴筒,是呈現(xiàn)馬骨胡音色特質(zhì)的主要部件。 馬骨胡也是一件“非遺”樂器。馬骨胡由琴筒、琴頭、琴桿、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琴筒依馬大腿骨形狀而作,用料很講究,制作也非常精細,特別注重琴的造型和音色特質(zhì)的把握。壯族馬骨胡藝術主要流傳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德保縣、田林縣、凌云縣等桂西地區(qū)。馬骨胡拉出來,音色清亮柔美,高音清而不銳,低音韌而不硬。這小小的二胡承載著壯族人民的深切情感,是壯族人民最為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壯族人民的藝術瑰寶 。2010年,馬骨胡藝術入選了廣西自治區(qū)級第三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多樸村壯劇團現(xiàn)任團長梁振操很快來到了村委會。55歲的梁振操清瘦、干練,腳上一雙淺棕色的皮鞋油光锃亮,讓他與普通農(nóng)民形象有了距離。生于長于多樸村的他,自幼耳濡目染,一次次到村里舊倉庫看前輩排練,潛移默化中走上了這條路。

聽梁振操講他的經(jīng)歷,我明白了,多樸村多樸屯的很多村民,因為喜歡,也因為懷著一種對壯劇傳承的樸素情懷,大多有一段壯劇表演時光,或者如今還是多樸村壯劇團的演員。家家有演員,人人喜歡壯劇,讓壯劇在這個小小山村深深扎根,繁衍生息到了今天。

與普通表演不一樣的是,梁振操還親手制作過壯劇所需要的樂器。這個生于長于鄉(xiāng)村的小小劇團,因沒有經(jīng)費,每一件道具都來之不易。那時候,梁振操想摸摸二胡,被前輩嚴厲喝止了。他就自己琢磨,回家用竹筒、蛤蟆皮仿制二胡。沒有弦線,就用細細的鋼絲代替,這樣制出的二胡拉出的聲音可想而知。有一天,他終于偷偷摸到了二胡,他仔細琢磨,茅塞頓開,偷剪別人家的馬尾毛代替弦線,用松油代替松香,終于做出了一把可以拉出悅耳聲音的二胡。

二胡有了,卻沒人手把手教他怎么拉,他又開始在表演或排練時偷學偷練。13歲,他終于學會了拉壯劇的曲調(diào)。初中畢業(yè),16歲的梁振操正式成為了多樸村壯劇團的一名演員。沒有導演,根據(jù)主演的交代自己揣摩人物的言行。后來,梁振操不僅成為了劇團優(yōu)秀的演員,還拿下了壯戲中各種樂器的演奏絕活。1987年,他擔任了多樸村壯劇劇團團長。

會演戲,會演奏,初中學歷的梁振操還學會了寫劇本。1990年—1992年,梁振操自編自演了兩本古裝戲劇《休妻結局》和《厭貧喜富》。他也因為多才多藝被譽為“戲王”(土話稱“戲匠”)。正是因有這樣執(zhí)著于地方文化的傳承者,鄉(xiāng)村文化才得以像漫山遍野的春草一樣把根深深扎進泥土,年年生長,年年蔥蘢。

我們很想聽聽多樸村“專業(yè)”的壯劇演員為我們演出一段壯戲。來到村委,三名村婦看起來很普通,年紀50歲上下。她們落落大方地披掛上陣了。

梁振操坐下來,拿起馬骨胡調(diào)試了幾下,指撥弦動,二胡聲起,幾個女人邁著細碎的臺步登上“舞臺”,開始了表演。雖無裝扮,但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嫻熟自然。壯戲的曲調(diào),從她們的口中繚繞而出,清清亮亮,鏗鏘有力,聲扼白云。這些唱慣山歌的女子,都有好嗓子,用來唱戲,游刃有余。

那么,深山中的多樸村,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壯劇劇團?

多樸村多樸屯傳有一個風俗,每逢閏年,村里就要舉行三天三夜“齋村”,要唱“齋戲”。白天是歌圩,喜歡唱山歌者,三五自發(fā)組成群,男隊女隊若干,在青山綠水間放開喉嚨,讓承載生活歡喜和悲傷的歌聲繞山隨水飄蕩傾泄,以此一比高下,獲得生活之樂。但唱山歌的難處在于,需歌手現(xiàn)場編詞,像電影中劉三姐那樣的“山歌王”百年難遇,很多時候,因為不具備信手拈來,脫口而出的現(xiàn)場編詞能力,山歌唱不下去,只能訕訕而歸,無法盡興。壯劇就不一樣了,一個劇本可以多次唱,換了演員還能唱。于是,壯劇便在山歌演唱的同時,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力。

梁振操團長告訴我們,除了在村里演出,多樸村壯劇劇團還經(jīng)常到別的村落如巴頭鄉(xiāng)登貢村演出,甚至到鄰縣村莊如田陽縣巴別鄉(xiāng)三坡村演出。還有一些固定的“臺口”,比如巴頭鄉(xiāng)榮屯村班納屯有五年輪回逢閏年舉辦五天五夜文藝演出的風俗。每五年,若恰是閏年,班納村就會邀請多樸村壯劇團來演出,以求五谷豐登,這種友情演出至今如此。

梁振操來時帶著一份多樸村戲班164年歷代組織、編導、主演一覽表,泛黃而殘損的紙頁,述說著它的蒼老。而更蒼老的是紙頁上寫的一個個名字:1848年,組織者梁居泰;1878年,組織者梁輝云;民國時期,組織者農(nóng)安躍;1955年,組織者農(nóng)安躍;1966年到1968年,組織者農(nóng)永導、農(nóng)生陸……2009年,組織者農(nóng)建新、梁振操……

“獅子滾球地,夜間玉明珠,青龍白虎齊,斷此技藝出。”這是說多樸村人杰地靈,必然會有多才多藝的人才出現(xiàn)。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一個叫梁居泰的人出生在多樸村。成年后的梁居泰參加了田陽縣巴別鄉(xiāng)德愛村屯戲班。后來,他回到家鄉(xiāng),組建了多樸村壯劇團。之后其子梁輝云接過接力棒,虛心學習馬隘調(diào)、“八音曲”,并帶領多樸村壯劇團到田陽縣、坡洪等地演出,把多樸村壯劇團漸漸發(fā)揚光大。

多樸村之所以能保留下這個民間壯劇劇團,梁振操說,要感謝現(xiàn)任支書梁桂盆,更應該感謝老支書農(nóng)建新?!澳闳ヒ娨娢覀兝现桑篮芏嗲闆r?!绷赫癫僬f。

2

現(xiàn)任的村書記梁桂盆到百色市參加鄉(xiāng)村書記的培訓,我沒見到,我見到了前任村支書農(nóng)建新。

2019年,61歲農(nóng)建新卸任,在德??h城常住,接送孫女上學放學,但他的心一直在多樸村。多樸村壯劇團,血肉一樣長在他的生命中的。

我見到了農(nóng)建新,他方臉,臉上皺紋叢生,頭發(fā)花白,那件洗得面料松軟的白色襯衣,似乎在述說他曾經(jīng)多年擔任村支書的經(jīng)歷。

農(nóng)建新回憶說,他四五歲時已是村里壯劇排練場上的???。那時村里演出壯戲,與中原鄉(xiāng)村唱戲一樣,晚上點著汽燈,昏暗的燈光下,一張張涂了油脂的臉,神秘而莊重,一舉一動,都讓他著迷。他說多樸村壯劇團能維系到今天,農(nóng)安躍功不可沒。

農(nóng)安躍生于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字永利,號元精。農(nóng)安躍長得風流倜儻,受過良好的教育,還寫得一手漂亮毛筆字。他當過私塾先生,也曾做過登貢鄉(xiāng)鄉(xiāng)長。民國時期,農(nóng)安躍接過多樸村壯劇團團長職務,在原壯戲腔調(diào)的基礎上,新增了靖西平板、詩調(diào)等腔調(diào)。農(nóng)永躍還大膽改革,打破了男尊女卑的成年習俗,招女演員進劇團,讓女人自扮旦角。

農(nóng)安躍并沒滿足于多樸村劇團唱戲,只唱給多樸村民聽,他把多樸村劇團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次次帶著多樸村壯劇團的演員們,背著行頭家伙,沿著崎嶇的山路,走出多樸村,到馬隘鄉(xiāng)、那甲等鄉(xiāng)鎮(zhèn)的村莊演出,接受四方百姓的檢閱,提升劇團的演出水平。

農(nóng)安躍為了讓多樸村的演員更多了解壯劇的精髓,提高表演技能,便邀請馬隘鄉(xiāng)的喜蘭、登更等地的戲班到多樸村演出。演員們同臺演出,切磋學習,取長補短,使得一批優(yōu)秀的壯劇演員脫穎而出。為了演出更好的劇目,他自己創(chuàng)作劇本的同時,還不惜余力培養(yǎng)了梁騰龍、梁永通、梁民新、黃先武四位得力的編導。

1955年9月,多樸村壯劇團走出大山,跋涉100多里來到德??h城參加德??h第一次民間文藝觀摩會演。這次演出,多樸村獲得了榮獲一面寫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錦旗。1962年秋,多樸村壯劇團在多樸屯舉行了三天三夜公演。那時出山?jīng)]有公路,盡管山高路遠,山路崎嶇,但北至田陽洪坡、南至靖西、東至那甲、西至東陵的百姓還是蜂擁而來。

農(nóng)安躍寫過很多劇本。農(nóng)建新?lián)味鄻愦鍟浐?,曾在村中搜羅過老團長手書的劇本,不僅為排練老劇目,也為他寫得一手好書法。

因為喜歡,還在巴頭上初中的農(nóng)建新便參加了多樸村壯劇團,飾演《紅燈記》中的李玉和。1973年,農(nóng)建新當兵離開家鄉(xiāng),1978年退伍回到多樸村,在村里當民辦教師。這個時候,他開始參加多樸村壯劇團的演出。他的妻子也曾是劇團的演員。20世紀80年代,農(nóng)建新民辦教師轉(zhuǎn)成了公辦教師,但因“超生”問題,他又回到了村里。1984年,他背著鋪蓋到廣東打工,一直到1990年因為父母年邁,他才回到多樸村。除了離開的這6年,農(nóng)建新的一生幾乎在多樸村度過,伴隨他幾十年鄉(xiāng)村歲月時光,最幸福快樂的事,就是為村里的壯劇團奔忙。

這個小小的山村,因為有劇團的存在,山村里打架斗毆、婆媳矛盾都很少;因為有劇團的存在,村民的臉上時刻閃爍著充滿希望和幸福的光芒。是啊,哪怕是站在昏暗的汽燈之下,他們都是多樸村民眼里閃光的“角兒”!

一代代多樸村人,因深愛著壯劇,自發(fā)在多樸村修筑了一座簡易舞臺,自發(fā)籌集資金購買添置道具、行頭、油彩,自發(fā)聚集在村里的舊倉庫進行排練,不要報酬不計得失,即使有一點收入,也不舍得分給個人,而是用來購置音響、照明設備、更新行頭……。生活的艱難和苦澀,有了一聲聲壯劇曲調(diào)的潤澤,嚼嚼吐出來,都是甜的——多樸人把對生活的無限希望寄托在了村莊的劇團上。多樸劇團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蔭蔽著山村的一代代多樸人的生活。

然而,讓農(nóng)建新沒有想到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背著行囊背井離鄉(xiāng)去打工;即使勉強留在鄉(xiāng)村的年輕人,因為有了電視、手機,也沒人愿意再暑天一身汗、冬日一身寒地去排練壯劇了。

農(nóng)建新說:“一出戲,如今連演員都湊不夠,這戲還怎么演?四五十歲的人,都算年輕演員了!”農(nóng)建新、梁進操,還有很多喜歡壯劇的多樸村的村民,為傳承了已具有170多年歷史的多樸壯劇團青黃不接,后繼無人憂心忡忡。2022年夏天,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多樸村壯劇團的未來,想到下一代,他們眼睛里泛起了一道光芒——村里的留守兒童、在德保上學暑假回家的孩子,他們可以接過壯劇唱下去的重任啊!

現(xiàn)任多樸村書記把女兒梁宇鑫送來了,農(nóng)建新把11歲的孫女也送回了多樸村。6歲到16歲,29名孩子,清澈的眼眸透著對壯劇的朦朧的喜歡。他們給劇團取名“多樸村兒童壯劇團”。老演員教他們走臺步,唱平板調(diào),散花調(diào),農(nóng)建新還給他們編寫了適合孩子們演出的劇本。這些孩子不負眾望,很快排練出了《小草青青》《租媽》《尊老愛幼》等較短小卻極有教育意義的現(xiàn)代戲。

2023年五一,“多樸村兒童壯劇團”在德??h城演出,稚嫩的童聲立即吸引了大量觀眾;5月29日,“多樸村兒童壯劇團”被邀請到矮馬王國演出,吸引了大量在矮馬王國游玩的少年兒童;5月30日,孩子們又轉(zhuǎn)戰(zhàn)巴頭中心校,參加“奮進新征程 山歌獻給黨”學習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動暨六一兒童節(jié)匯演……

農(nóng)建新說:“現(xiàn)在搞鄉(xiāng)村振興,縣里對文化遺產(chǎn)很重視。我希望,縣里能請真正的藝術人才,給我們壯劇團的演員們輔導一下,給我們一些經(jīng)濟上的扶持。傳承了一百多年的藝術,完全靠一代一代人的喜歡在支撐,別說沒有報酬,就是有一點,都用來添置一些道具什么的,劇團生存太難了。你也看到了,我們現(xiàn)在就在村委排練,連個排練的場所都沒有。還有我們村的舞臺,那是我的前任老書記修的,時間太長了,也太小了,不適應現(xiàn)代壯劇的演出規(guī)模,演員根本轉(zhuǎn)不開……”

在多樸村,我們見到了兩位小演員。一位叫農(nóng)金銳,9歲,還有一位叫高宇鑫,11歲,是現(xiàn)任多樸村支部書記梁桂盆的女兒。暑假,她們這些天就住在村里,寫暑假作業(yè),學習壯劇。

王夏社長想請兩位小演員表演一段。兩個女孩并沒有鄉(xiāng)村孩子的羞怯和扭捏,大大方方唱了一段小壯劇《小草青青》。甜美清脆的童音,給在我聽來有些生澀的壯劇平添了幾分婉轉(zhuǎn)和空靈。

那是壯戲的希望。

愿這壯家的曲調(diào)生生不息!

3

在云梯村,我遇到了梁壽山,一個壯劇劇本的編劇。

1954年出生的梁壽山,有一張典型的壯族人的臉。面容清癯,皮膚黧黑,藍色襯衣不似公家人那樣整潔干凈,這讓他保留了幾分農(nóng)民的本色。

20世紀70年代,初中畢業(yè)的梁壽山不再讀書,在能寫壯劇劇本的三哥梁壽南的“熏陶”下,寫了他平生第一個劇本《閹雞記》。故事講述了20世紀那個特殊的時代,一個工作隊隊長不讓百姓養(yǎng)雞,看到百姓養(yǎng)雞即把雞閹割。這樣,雞生不了雞蛋,自然也就沒有了雞。有一天,這個工作隊隊長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看了很多醫(yī)生,最后有一位鄉(xiāng)醫(yī)告訴他,他的病,只需吃一段雞蛋,就能好起來。但村莊的雞都被他閹割了,早已雞飛蛋打,杳無蹤影,哪里還能找到雞蛋?

梁壽山這段經(jīng)歷講的簡單。但我清楚,當戲劇編劇,還需要懂壯劇曲調(diào)。壯劇的唱腔包括平板、嘆調(diào)、采花、喜調(diào)、快喜調(diào)、高腔、哭調(diào)、寒調(diào)、詩調(diào)等。南路壯劇在行腔時,根據(jù)劇情需要,有時候還采用“一人唱眾人和”的幫腔形式,也就是演員在臺上演唱,樂隊在后臺助唱。幫腔多用在起板首句和唱段收尾的襯詞、拖腔,末句為重句全幫。這種幫腔手法,無論在制造舞臺氣氛,烘托劇情環(huán)境,還是對人物內(nèi)心感情的揭示、渲染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不掌握壯劇曲調(diào)的起承開合,很難很好地表現(xiàn)一出戲的精華。

同時,壯劇主要唱腔的唱詞,保持了壯族傳統(tǒng)民歌的特有韻律結構、押腰腳韻形式。所謂“腰腳韻”,即上一句的末一個字與下一五字句的第二或第三字,七字句的第五字互相押韻:這都需要梁壽山不斷地切磋,反復地琢磨。

不得不說,梁壽山堪稱一個天生的壯劇編劇,一出道便身手不凡。

在壯劇風起云涌的時代,梁壽山還擔任過曲橋壯劇團團長、編劇,如城關鎮(zhèn)清水業(yè)余壯劇團編劇。他撰寫的古裝戲很少,大多是現(xiàn)代小戲,人物較少,比如《花籃的傳說》中,只有兩個演員;但這些小戲非常有教育意義。再比如他撰寫的壯劇《脫貧不脫情》中,講述了兄弟二人,哥哥殘疾,跟著弟弟生活。弟媳婦嫌棄大伯子,覺得他是拖累,是他影響了自己家的脫貧。就在弟弟鬧著要與哥哥分家時,鄰居大娘才告訴他,當年,哥哥正是為了救落水的弟弟才導致的殘疾。

梁壽山給我拿來一摞劇本,這些劇本與《脫貧不脫情》一樣,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和時代性,體現(xiàn)了壯劇為時代而歌的特點。

壯劇劇本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征:看起來,劇本由漢語寫成,但很多漢語表達的都是壯語,我即使認真讀也讀不懂。壯劇多用壯族方言演出,他是為了方便演員演出而這樣寫的。壯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nèi)粽f純粹的壯語,我們更難聽懂。壯劇的劇本,就用漢語的諧音寫就。演員再用壯語一演唱,活活的壯語標本。從這點上說,壯劇很大意義上,是保存壯語最后的“活化石”。

在壯劇蕭條的今天,梁壽山一度也選擇了離開壯劇。

2015年,在德??h第四屆壯劇匯演時,梁壽山站在了舞臺看演出。從頭到尾,他沒有看到一出讓他滿意的劇目。壯劇怎么能發(fā)展到今天?梁壽山失望的同時,決定重操舊業(yè)。他寫了兩個劇本,一個是《圓夢》,一個是《紅楓》?!秷A夢》講述了一個母親,因為家里窮,為養(yǎng)育兒女,不得已出外打工,因為沒有錢,生病后昏倒街頭。一個好心人救了她,為她出錢治好了病。就在她準備離開時,好心人中風了,不能言不能語,更不能行走。她不能視若無睹離開,只好一邊掙錢一邊給好心人看病。10多年后,好心人去世,她回到家鄉(xiāng)。兒女們責怪母親這些年對他們不管不顧,她這才把自己能活下來的原因,并為了報恩伺候好心人的往事與女兒們說出來。

“這個戲參加了2016年的德保壯劇匯演,當時舞臺下面的觀眾,都在哭?!绷簤凵秸f。是啊,這是一個親情與感恩如何取舍的話題,舍棄親情,母親何嘗不痛;舍棄恩人,她一輩子會背上良心債。那年,梁壽山寫的兩出戲,均獲得了“紅楓旅游節(jié)編劇獎”,而《紅楓傳》還獲得了金獎。

梁壽山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年都會寫五六部壯劇劇本。很多民間劇團都會請他寫劇本。他樂此不疲,常常寫到凌晨一兩點才要休息,第二天該下地下地,該干家務干家務,并不覺得累。

我說:“主要是你喜歡,這是一種精神的需求?!?/p>

梁壽山笑了。

我說:“你寫了那么多劇本,一定掙了不少錢!”

梁壽山擺手:“搞娛樂,不算經(jīng)濟賬。”

他被譽為“編劇快槍”。這些年,他不計得失地為壯劇發(fā)展努力著、創(chuàng)作著。

據(jù)我了解,德??h沒有公立壯劇劇團。壯劇民間生、民間長、以樸素的民間形象在民間傳唱,也因此,壯劇成為了一種非遺文化。2006年5月,壯劇被授予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文化遺產(chǎn)意味著“罕見”。對于這種生存較為艱難的民間戲劇,如何傳承下去尤為重要。也許有一天,那腔那調(diào)便會深深沉積在歲月的泥沙中。

有資料說南路壯劇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間馬隘人黃現(xiàn)炯。南路壯劇包括壯族提線木偶戲和馬隘壯戲,可見,德保縣是孕育“壯戲”的一方母土。

壯劇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其題材內(nèi)容、音樂唱腔、表演技藝等幾乎融匯了壯族原生態(tài)文化,并通過舞臺藝術形象來加以展示,成為壯族文化的寶庫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壯劇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壯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劇種,成為了東南亞地區(qū)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

正是有了農(nóng)安躍、農(nóng)建新、梁振操、梁壽山這樣一代代執(zhí)著于壯劇發(fā)展的一平凡鄉(xiāng)土“文化人” ,才有了壯劇的生生不息。

壯劇,希望它像廣西的一座座青山一樣,永遠挺拔,永遠常青!

尾聲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德??h,是一塊文化的沃土,是一處鮮花盛開的土地。

在德保縣隘章村,我第一次見到身穿壯族民族服裝的一群婦女,在織布機前織出錦繡布匹。

“唧唧復唧唧”,織布的機杼聲在歷史深處、在每位母親昏暗的夜晚響了兩千多年,如今,隨著現(xiàn)代紡織業(yè)的盛行,織布成了罕見的景觀。德保縣足榮鎮(zhèn)隘章屯卻保留了這份幾乎消失失傳的技藝。

房間內(nèi),擺放著紡線的機器、織布機等各種古舊的沉積在記憶深處的紡布器具,讓我想起我的外婆和她的紡花車。

我想看看一團團棉花是怎么成為細細的棉線的。一個阿姨坐了下來,她72歲,叫許合弟。只見一團棉花從她手心擼過,便變成了細細的棉線??棽嫉陌⒁探嘘惷谰辍K娢覍棽紮C左看右看,便坐在了織布機上,兩腳一上一下間,手中的線標來回穿梭,很快,一截五色的格格便接續(xù)在了原來織好的布匹上。

65歲的許美遍大概是隘章土布制作工藝的負責人,她帶著我看墻上的一幅幅照片,給我介紹隘章土布制作工藝的流程。

隘章土布制作工藝復雜,要經(jīng)過脫棉、彈棉、煮線、染線、繞線、綁機、織布等十多道工序??椌桶峦敛嫉拿蘧€是用一種紅色丹石(風化石)為主料,配以藍靛草、楓葉、柚子果、紅藍草等天然原料染成的,然后才裝到紡織機上。經(jīng)過經(jīng)線、緯線不同色彩搭配,隘章土布有幾百種不同紋路色調(diào)。

我看到房間的一邊是她們織好的布匹,有時下流行的黑白格子、藏藍色、彩虹色等獨具特色,美觀大方、厚薄不等的棉布布料,也有各種花型格格的土布。許美遍告訴我,目前,有409人會制作隘章土布,有39臺這樣古老的織布機。一人一天只能織一米多布,使得土布的價格不菲,也導致銷量有所滯后。

近年來,德??h委、縣政府積極扶持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因地制宜采取加快產(chǎn)業(yè)規(guī)?;⑻厣?、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思路,讓手工藝附上新時代的鮮明色彩。2020年,隘章土布制作技藝入選自治區(qū)級第八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德??h還有一種特有的民族傳統(tǒng)手工編織工藝品——壯族麥稈花籃制作技藝“德保花藍”。“德?;ㄋ{”早在明朝便是當?shù)匕傩者^節(jié)喜慶的必備佳禮。洪武元年廣西鎮(zhèn)安土府岑天保更是愛花籃如珍寶,常以此贈送賓客。1972年國慶節(jié),“壯族麥桿花籃”曾赴京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周恩來總理還特地將花籃贈送給外賓。2014年,“德保花藍”入選廣西自治區(qū)級第五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很遺憾,因為行程短暫,我沒有見到壯族麥桿花籃。

德保縣的提線木偶戲也很有名。 2018年,德保提線木偶戲入選自治區(qū)級第七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此外,德保還有那練鯉魚舞、德保壯族末倫、藤編制作技藝等等。2018年,德保藤編制作技藝入選自治區(qū)級第七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兩次造訪德保,德??h這方土地、這方人民、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里的山水如畫,這里的人民淳樸,這里的風物豐富,這里的文化燦爛。親愛的的朋友還等什么,德保人展開雙臂,擁抱著新時代,也迎接著來自遠方的您!

責任編輯/雨晶

猜你喜歡
壯劇壽山壯族
始祖墳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不滅的初心(節(jié)選)
淺述劉壽山驗方接骨紫金丹輔助治療骨質(zhì)疏松合并Colles骨折經(jīng)驗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
劉愛珠 情注壽山石雕
海峽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2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壯劇來啦
廣西壯劇的保護與繼承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4期)2016-02-24 12:53:48
廣西壯劇南北路唱詞押韻特點之異同
邻水| 资溪县| 潼南县| 永德县| 蓝山县| 嵊泗县| 绵阳市| 九江县| 永福县| 南汇区| 弥渡县| 娱乐| 龙江县| 自治县| 杭锦后旗| 平舆县| 武汉市| 临高县| 罗山县| 靖安县| 金阳县| 南漳县| 宜兴市| 贡山| 安多县| 长寿区| 武乡县| 克拉玛依市| 青浦区| 陕西省| 望奎县| 平南县| 房产| 岳西县| 黄陵县| 梅河口市| 梁河县| 鹿泉市| 富蕴县| 大方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