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青 倪華東 陳艷芳 朱澤鏵
福爾摩斯是很多孩子的偶像。他心思縝密,觀察細(xì)致入微,能從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推斷出罪犯行兇作惡的過程,找出真兇。我們在閱讀時,也要做一個小偵探,發(fā)現(xiàn)“伏筆”,推導(dǎo)故事的來龍去脈。
《奇遇》這篇小說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作者用大量的筆墨寫了“我”走夜路時的恐懼感,但直到天亮,也沒遇上什么意外,虛驚一場。倒是在村口遇見的“趙三大爺”很反常,結(jié)尾時“我”被母親告知,他“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著實讓人嚇一大跳。
這樣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不得不讓我們佩服莫言寫作手法的高明!
那么,莫言有沒有在前文和我們透露趙三大爺?shù)摹安煌瑢こ!蹦兀课覀儊碜鲆换馗柲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先看“我”與趙三大爺相遇的一處描寫:
正欲進(jìn)村,見樹影里閃出一個老人來,定睛一看,是我的鄰居趙三大爺。他穿得齊齊整整,離我三五步處站住了。
細(xì)讀這句話,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之處?
第一處:“樹影里閃出一個老人來”?!伴W”是快速的,一個老人突然閃出來,這不合常理啊!何況此時是黎明,一個老人這么早突然從樹影里閃出來,站在面前,即使是熟人,也會被嚇個半死。很顯然,趙三大爺和平常的老人不一樣。
第二處:“他穿得齊齊整整,離我三五步處站住了”。一個農(nóng)村的老百姓,為什么一大早穿那么齊整呢?離“我”三五步站住了,鄰居趙三大爺為什么不能靠近“我”說話呢?這個舉止很反常。
咱們繼續(xù)往下“偵探”,看看趙三大爺說的這一句話:“知道你回來了,在這里等你?!?/p>
連父母都不知道“我”要連夜回家,趙三大爺怎么會知道呢?而且還起個大早在村口等著。這種“預(yù)知”只能解釋為:趙三大爺有“超自然的能力”。
我們再來讀一讀趙三大爺接下來對“我”說的話:
“老三,我還欠你爹五元錢,我的錢不能用,你把這個煙袋嘴捎給他吧,就算我還了他錢?!?/p>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沒注意的話,你可以再讀一讀。趙大爺說“我的錢不能用”,錢不是通用的嗎?趙三大爺?shù)腻X為什么不能用?這句話是不是很奇怪?
像這樣的“蛛絲馬跡”,文中還有不少,大家可以像一個小偵探一樣,仔細(xì)地讀一讀,找一找,就會發(fā)現(xiàn)莫言的“良苦用心”了。
在文學(xué)作品中,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結(jié)局或真相,而把與之有關(guān)的信息隱藏在前文中,我們稱之為伏筆。閱讀時,我們要像福爾摩斯一樣,發(fā)現(xiàn)這些伏筆,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寫作中運用伏筆,是一種常見的技法。比如我們讀過的小小說《橋》,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老漢組織群眾有序地從一座窄小的橋上通過。他從人群中揪出一位小伙子,大吼一聲:“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最后,當(dāng)所有的群眾都撤離了,只剩下老漢和那位小伙子。木橋倒塌了,他們都被洪水吞沒了。
小小說的結(jié)尾寫道: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原來被老漢揪出來的那位小伙子竟是他的兒子!這個真相簡直出人意料。那么回頭再看前文,作者有沒有設(shè)計一些“伏筆”呢?如果你認(rèn)真讀了便能發(fā)現(xiàn),在群眾撤離之后,文中是這么寫的: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p>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原先是小伙子要走,老漢不讓走;現(xiàn)在是小伙子可以走了卻不走,讓老漢先走,卻被老漢推上木橋。這就是父子情??!在集體面前,老漢把群眾的生命擺在第一位,當(dāng)只剩下父子二人時,老漢就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他的心里裝的只有兒子,他把兒子的生命擺在第一位。如此看來,故事情節(jié)就合情合理了。
讓我們像福爾摩斯一樣,沉入文字的世界,聯(lián)結(jié)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你就能感知作者的文心妙用,閱讀的過程便會妙趣橫生,處處充滿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