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海
劉伯承是新中國開國元勛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他身居高位卻始終不忘無產(chǎn)階級革命本色,以普通人自居,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培育優(yōu)良家風,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在劉伯承的一生中,忘我地工作和學習是常態(tài)。這樣優(yōu)良的習慣也在其子女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傳承。
劉伯承曾為翻譯校對蘇軍《合同戰(zhàn)術(shù)》一書而夜以繼日、伏案不眠;也曾為將軍事學院打造成“東方的伏龍芝”而不辭勞苦,親自組織并動手翻譯教材、編寫教學大綱、主持軍事科學理論專題研究、培訓教員和講授重點科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僅如此,他對孩子們的學習同樣要求嚴格,經(jīng)常教育子女:“我們是打掃舞臺的,把三座大山推倒了,把舞臺整理好了,唱戲要靠你們,你們要想唱好戲,就要好好學習,唱戲要靠真本事?!贝巫觿⒚蓪Ω赣H的學習習慣印象深刻:“我感到爸爸生活很有規(guī)律,做事特別認真,讀書譯著孜孜不倦。不管春夏秋冬,他早上5 點就起床,大聲朗讀俄文、寫字。早飯后,他就開始緊張地工作;晚間,他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在書房里度過。爸爸工作非常認真,他寫的教案總是一改再改,先用鉛筆,再用紅筆,最后用毛筆改,一直到滿意為止。”
劉伯承對學習與工作的虔誠態(tài)度讓子女們甚為感動,在父親的影響與感召下,他們都堅守著對學習的執(zhí)著和對求知的熱情,并將這種執(zhí)著與熱情融入到祖國建設和為人民服務中,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
劉伯承經(jīng)常教育子女,做革命干部的后代,首先要歷練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同時,他也告訴妻子汪榮華,大孩子穿過的衣服,要留給小孩子穿。他終生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給子女們帶來了深刻而積極的影響。
一貫簡樸的穿著是劉伯承艱苦樸素作風最充分的體現(xiàn)。在南京時,警衛(wèi)員張福旺一直想給劉伯承做一套便服,但擔心劉伯承不同意,便提出了“穿軍裝目標太大,給警衛(wèi)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的理由,劉伯承只好被迫接受。然而劉伯承卻拒絕了張福旺用毛料做衣服的想法,他堅持要用普通的卡其布,這使張福旺十分不理解:“首長,人家下面的干部都是做毛料的,動員您大半天,就買塊卡其布,您這個大首長,應該……”還沒等張福旺把話說完,劉伯承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鬼,我們要做的事情多著哩!要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不要和人家比吃、比穿、比住。越是上面的干部越要帶個好頭,艱苦奮斗是我黨的法寶,萬萬丟不得??!”不僅穿衣節(jié)儉,劉伯承還拒絕了車管部門為他配備新式吉姆轎車的計劃,堅持乘坐舊轎車上下班。劉伯承還給子女們立下規(guī)矩:成婚后,一律搬到自己的工作單位去住,不要再和他住在一起,不要想著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坐吃山空,要學會靠自己艱苦奮斗去開辟新的事業(yè)、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子女們謹記劉伯承的教誨,堅守父親的家風家訓。他們相繼成家后,始終甘于平凡地居住在各自單位的職工宿舍里,只有節(jié)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多年一直如此。劉伯承的教育讓膝下的6個子女逐漸成長為新中國的棟梁之材,他們高度一致地秉承著父親培育的優(yōu)良家風,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分別在各自奮斗的領(lǐng)域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劉伯承常告誡子女,絕不能因為自己是高級干部子女,就產(chǎn)生“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優(yōu)越感,更不能期待著利用父母的職務便利滿足自己的私欲?!拔掖蛄艘惠呑诱?,身邊沒有什么私人財產(chǎn)好繼承。你們也不能靠著我劉伯承這塊牌子生活。”
1946 年,劉伯承任晉冀魯豫軍區(qū)司令員。當時,長子劉太行已經(jīng)到了入學的年齡。為了防止孩子養(yǎng)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毛病,他有意將孩子送到普通學校讀書。身邊的同志苦口婆心地勸他說,普通學校的基礎(chǔ)條件差、學生數(shù)量又多,干部子女和普通群眾的子女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根本無法相處。就在同志建議他創(chuàng)辦一所干部子弟學校時,他卻毅然決然地將兒子送到了20 公里外的普通學校讀書。那里條件極其惡劣,房不避雨、門不擋風,就連桌椅都是用土石砌成的。劉太行在父親的教導下,樂于與同學們同吃雜糧、同穿粗布衣,直到小學畢業(yè),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劉伯承的兒子。
劉伯承身為黨的高級將領(lǐng),時刻不忘告誡子女要與人民保持一致,按照規(guī)矩辦事,絕不能搞特殊化。他曾對子女說:“我雖然是一個高級干部,但和普通的工作人員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也應該按規(guī)定辦事,不能搞特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天,劉伯承在工作之余,難得有時間帶孩子們來到中山陵游覽,卻不巧趕上了陵園當日不對外開放。因此,孩子們十分沮喪,當他們一個個地輪番懇求父親向陵園負責人“打個招呼”時,陵園負責人一下子認出了劉伯承,便破例摘下“陵園不對外開放”的通知,將園門打開,盛情邀請他們進園游覽。正當孩子們歡呼雀躍時,劉伯承卻嚴肅地制止了他們,并禮貌地對陵園負責人說:“我這個市長不能破壞這個規(guī)矩,應按規(guī)定辦事,改日再來吧?!焙⒆觽円姞?,也一個個羞愧得不敢再做聲,跟隨父親回了家。
1950 年,劉伯承受黨中央的委托,在南京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一家人也跟隨他住進了南京城東北北極閣一座二層小樓里。雖說是二層小樓,但面積并不寬裕,條件也不算優(yōu)渥,一個八口之家共處一樓,確實較擁擠。軍事學院的營房部門想為劉伯承再加蓋幾間房屋,以便其家人們居住,卻遭到了劉伯承的堅決反對:“房子能遮風擋雨就可以了,不必翻修。眼下國家還很困難,朝鮮又在打仗,錢要用在刀刃上。”
雖然遭到了劉伯承的拒絕,營房部門還是趁著劉伯承到北京開會的機會,偷偷地在小樓的后身加蓋了兩間平房。當會后返家的劉伯承看到新蓋的房子時,十分不悅。他沒有征求家人的意見,便嚴厲地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家堅決不愿意搬到新房子里居住?!澳銈兛傉f我住房緊張,我一家人住著一幢小樓,老百姓有這種條件嗎?你們不能讓我太特殊了!”
劉伯承按規(guī)矩辦事的行事作風,為家人們樹立了剛正不阿、無欲則剛的可敬形象,也為一家人攜手共赴革命之路,培育了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紅色情懷。
劉伯承一生功勛卓著,卻從來不居功自傲。次子劉蒙對此深有感觸:“爸爸打過許多仗,但他從不談自己的功勛,他一生中遇到不少坎坷,可總是始終如一地努力為人民工作。他是慈祥的父親,他的愛,飽含著對我們后一代革命者的無限期望?!?/p>
劉伯承在革命的一生中,樹立了一心一意為黨為人民忘我奉獻的崇高品德,更培育了優(yōu)良的家風,為世人景仰和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