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萬杰
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顧炎武13歲時以府試第一名入縣學(xué),受到蘇州知府寇慎的表揚(yáng),并且得到很大的幫助。為此,顧炎武十分敬重寇慎,寇慎去世后,顧炎武特來同官拜謁寇慎墓。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 三月,寇慎的次子將其父遷葬于義興村,請求顧炎武為寇慎寫墓志銘。
寇慎的遺著《四書酌言》影響力很大,但是還有很多紕漏,因此沒有刊發(fā)??苌鞯拇巫酉胱岊櫻孜鋵懙侥怪俱懼?,被顧炎武拒絕了,顧炎武說:“南宋宰輔晏敦復(fù),他有一位好朋友,兩個人交往密切,可以說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好朋友去世后,家人請求晏敦復(fù)為好朋友寫一個墓志銘?!?/p>
“晏敦復(fù)很快就寫完了,為了重視,拿給當(dāng)時的大文學(xué)家朱敦儒過目,朱敦儒也認(rèn)識這位好朋友,朱敦儒閱后說整體寫得都很好,就是少了四個字,晏敦復(fù)問在哪里少了四個字。”
“朱敦儒說在文集十卷后面,晏敦復(fù)問需要加哪幾個字呢,朱敦儒說‘不行于世這四字。晏敦復(fù)問為什么要加上,朱敦儒說墓志銘是對死者的蓋棺定論,一定要嚴(yán)謹(jǐn),這是一種尊重,決不可以任意為之。朱敦儒連連稱是,隨后自己出錢出力把好朋友的文集十卷,出版刊發(fā)了?!?/p>
最后顧炎武堅持沒有把《四書酌言》寫進(jìn)墓志銘,但是隨后顧炎武拿出大量時間校正了寇慎的遺著《四書酌言》,使其得以刊印流傳于世,顧炎武終于完成了對寇慎的報恩。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激,不在嘴上,而是在腳踏實(shí)地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