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大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診斷學博士) 編輯/明月
張元素是補土派理論的奠基者,他的地位特別高,在中醫(yī)界影響很大。
我記得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任應秋老師(我導師的老師)當年就說:“我特別想看張元素的《醫(yī)學啟源》這本書,張元素就是用這本書教出了李東垣這位大醫(yī),這本教材肯定也了不得?!?/p>
李東垣成了一代大醫(yī)后,他又把全部學問傳給了羅天益。羅天益的社會地位更高,他當太醫(yī)時記載了很多醫(yī)案,也寫了很多著作,他把李東垣所有的學問都傳承下來了。但是羅天益特別謙虛,他經常說自己的老師、先師如何如何,潔古(張元素)之學如何如何,以及他的學問師承自哪里。
這師徒三人的關系特別好,是中醫(yī)歷史上師徒關系的經典范本,他們不僅學術傳承得好,德行也特別好。他們的學說,雖然各方面都有涉獵,什么病都治,什么樣的方法都用,但是他們更重視脾胃的重要性,重視元氣。
所以,補土派有點像武林里面的少林派一樣,非常正。
在金元時期,同樣還有其他學派。比如張從正的“攻邪派”,他主張“汗、吐、下”三法——邪在身體的上面,就吐出去;邪在體表,就發(fā)汗發(fā)出去;邪在下邊,就瀉下去。這個人很有個性,治起病來也是痛快淋漓。但是大家都覺得他治病的手段太猛了,所以他的方法在當時不為人們所接受。
其實后世醫(yī)家也用了他的部分方法,只是現在像他那么治病的人比較少。李東垣、羅天益他們是“扶正派”,我曾經寫文章,說過扶正和攻邪這兩者是要結合在一起用的,這樣就比較全面。但是我必須跟大家講清楚,真正要調理身體的人,一定要重視扶正這一派。很多朋友學中醫(yī)以后,不知道到底應該先化瘀血,還是先養(yǎng)血補氣。我認為您在調理前首先要思考,邪氣為什么會在身體里停留?我有時候講邪氣講多了,大家就覺得邪氣到身體里來是應該的。
不是的,是因為您的身體內部出了問題。
我們的身體內部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飲食勞倦、七情內傷。
飲食勞倦指吃得不好、過度疲勞地工作等,這都會消耗身體。加上七情內傷會導致肝氣不舒,氣血郁結,身體內部就會出現問題。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這四種虛證是疾病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有時候氣聚了,會肝氣郁結;有時候會形成瘀血、痰濕等。嚴格地說,后邊三個都是身體內生的邪氣所致。當您身體的內部亂了,外邊的邪氣才會進來。
所以,當大家看到邪氣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首先是您身體內部的正氣有問題了,否則邪氣進不來。您如果氣虛或者陽虛了,寒邪稍微一侵襲就進到身體里了,您就受不了了。
但如果您陽氣旺盛,旺得不得了,稍微吹點涼風,至于生病嗎?不至于。
大家一定要意識到,我們身體所患的疾病,但凡提到了邪氣,一定是我們的正氣、氣血陰陽出了問題,外加一個肝氣不舒(情緒不好)。因為情緒不好會擾亂氣血,導致前面的基礎更不好,這是互為因果的。
當身體內部有問題時,一個重要的調理方式就是先把身體里的氣血陰陽調好,慢慢補正以后,再祛邪氣,可見扶正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認識,這是基礎的工作,當您扶正調好以后,再祛邪氣就容易了。您如果正氣不足,在氣血陰陽一塌糊涂的情況下就去化痰濕,痰濕化完之后它還會再來。因為您的身體脾虛、氣虛、陽氣不足,濕氣還會聚集,痰濕也還會來。所以大家要記住,扶正永遠是根本。
在什么情況下,祛邪非常重要呢?就是當邪氣聚集到了一定程度,已經嚴重危及您的健康了,比如說這個人體內的痰熱特別重,痰迷心竅,痰迷清竅,大便秘結,兩眼通紅,血壓很高,口眼歪斜,兩肢動作不協調,已經中風,危及生命了,這時候扶正的效果恐怕不會很快出現,此時應該趕快清痰熱、化痰熱、通腸道,把熱邪給清掉,把痰給化掉。先把急癥給控制住,接著再來調理臟腑,該補的補,該通的通。
所以,當患者的病情特別嚴重,邪氣確實很明顯的時候,我們以祛邪為主。一旦情況控制住了,您要知道根本原因是正氣不足,體內才會產生痰濕,然后才會化熱,所以您要培補肝腎之氣、脾胃之氣來化痰濕等。同時,再慢慢扶正,加上通絡(也是祛邪的方式),把瘀血化掉(瘀血也是邪氣)。此時祛邪包括化痰、祛濕、清熱,化除瘀血,解除肝氣郁結。扶正和祛邪往往一起用,在清邪氣的同時,您還要記住扶正。
李東垣都特別重視補氣,像黃芪、人參、白術這樣的藥,他經常用來祛邪氣,再配合點茯苓祛濕氣,或者配合點陳皮理氣。您的氣郁住了,他幫您通開——扶正加一點點祛邪。
他還擅長用風藥,風藥可以起到通暢經絡的作用。您的體內如果濕氣重、經絡被堵住、氣郁了,就可以用風藥。所謂風藥就是我們講的祛風之藥,這些藥往往具有辛散的功能,比如防風、荊芥、獨活、白芷等。
李東垣的方子里還會有“引經報使”藥,“引經報使”的理論是張元素提出的。他的學派在中醫(yī)理論里特別重要。何為“引經報使”?比如柴胡入少陽、升麻入陽明,有的藥往上行,有的藥往下行,讓所用的藥精準定位到經絡,把經絡打開。
張元素特別擅長使用“引經報使”的理論,所以他的方子里面都有君臣佐使,這個“使”就是報使的意思,引著藥到對應部位去。這里面的核心就是扶正。
在扶正的基礎上,配合一點祛邪?!办钚啊敝甘裁??我們保持身體內部的經絡通暢就叫祛邪,比如說化瘀血、祛除痰濕。經絡瘀阻,就用風藥幫您通開經絡的郁結,這種打開通道的方法也叫祛邪。
外邊冷引起體內有寒,祛邪就是讓身體溫起來,把寒邪祛掉;外邊熱引起體內有熱,就給您涼下來;外邊燥,給您潤;外邊濕,給您祛濕……
這些是外來的邪氣,風寒暑濕燥火,我們也叫六淫。身體的正氣從哪來?中醫(yī)認為,身體的正氣從脾胃來,脾胃吸收了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將它轉化為血液,所以氣血的核心在脾胃(脾生血)。
有人說是造血干細胞生血,他們的認識不夠全面。造血干細胞還是要通過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所以脾胃一旦受傷了,您的血的來源就出問題了。
血的來源,包括營衛(wèi)之氣的“營”,都是從處于中焦的脾胃來的。最根本的氣是腎氣,腎中有元氣、精氣。腎氣生脾胃之氣,脾胃是后天生化之源,腎氣為先天之本,先、后天結合起來才重要。
先天的氣父母給多少,您就有多少,我們沒辦法調整。剩下的自然生發(fā)之氣,有一個規(guī)律,隨著年齡增大會慢慢衰落,沒聽說過人的腎精會越來越多。
這個過程我們能干擾的不多,能做的就是別過度消耗,但多數人消耗得很厲害。脾胃是后天的生化之源。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再加上呼吸空氣的輕清之氣,形成后天之精,封藏于腎。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脾胃,脾胃功能強,我們的“氣”就足。您不信您餓幾頓,就會說話都沒勁了。脾胃的功能下降,人的“氣”就開始虛了。
對動物常見疫病進行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整體開展水平,有效保證我國畜牧養(yǎng)殖事業(yè)整體開展水平。由于我國動物疫病監(jiān)測工作起步較晚,大部分監(jiān)測技術和方式應用還不完善,監(jiān)測人員通常需要在應用規(guī)范監(jiān)測方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這種形勢對我國動物疫病監(jiān)測工作的高質量進行造成阻礙,同時也降低了疫病監(jiān)測的準確率[1]。因此,監(jiān)測機構和工作人員有必要分析和總結動物常見疫病,首先應明確動物疫病監(jiān)測中常見疫病,進行動物疫病監(jiān)測中常見疫病分析,主要可將研究內容歸納為動物疫病監(jiān)測中常見疫病以及動物疫病監(jiān)測常見疫病的誘因2方面,具體研究內容總結歸納如下。
我們經常說脾胃之氣是人體“氣”的來源,脾胃功能強了,人體的“氣”才能足,肺氣才能足,才能保護體表。而我們后天的腎氣,也是靠脾胃之氣滋養(yǎng)的,所以腎精才能不斷生發(fā)。
氣和血都有賴于脾胃的強壯才能源源不斷地得到充實,所以脾胃對身體特別重要。那么,醫(yī)家都只注重脾胃,不調腎嗎?不是的,他們都是兼顧的。
古代醫(yī)家有不同的流派,有的特別重視脾胃,有的特別重視腎。比如張景岳,他重視腎所以講熟地黃,但也經常用人參、白術來補氣、補脾胃。而李東垣這個學派,就特別重視脾胃的問題,但也用補腎的藥。
因為他們不斷地闡發(fā),所以中醫(yī)理論就豐富起來了。實際上想扶正,補脾胃和腎是最關鍵的。
如果您能學會李東垣的學說,您就把脾胃這塊掌握好了,幾乎就已經做到扶正了。大家一定要知道,祛邪一定要在扶正的基礎上,這個道理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朱丹溪悟出來的。
他一開始也不懂,就琢磨,如果像張從正那么攻邪,就太猛了吧,能行嗎?后來朱丹溪從他的老師——前三位醫(yī)學大師學術之集大成者羅知悌那學到了攻邪的方法。
羅知悌知道李東垣是怎么扶正的,所以在祛邪之前,先給人吃豬肚、喝粥,給他補,覺得這人的正氣慢慢足了,再用瀉下的湯劑,一下子就把病給治好了。
朱丹溪看完就悟了,人家是把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的,而且用了很長時間扶正,最后才祛邪,一下子就祛掉了。您沒有長時間的扶正,想上來就祛邪,可能邪沒祛掉,一瀉虛脫后人就受不了了,因為正氣可能已經虛得不行了。
所以,朱丹溪專門寫過文章論述扶正和祛邪合在一起是怎樣互為因果的,扶正絕對是關鍵。所以,學了被譽為醫(yī)中王道的李東垣的學派,補腎您能不能學好暫且不談,但是您把它的思想精髓掌握好了,大部分健康問題是能夠解決的。
在扶正的基礎上,慢慢祛邪就不著急了。
中醫(yī)的思路其實特別清晰,但是如果您掌握不好的話,就容易用錯。每一位關注健康的朋友,一定要學到扶正的思想。我們生病了以后,邪氣讓您難受、讓您受不了,所以您恨不得把邪氣一下子給拔出去,所以就著急怎么祛邪。
大家一定要認識到,祛邪只是治標,而治本在扶正。祛邪很容易,正常一兩天就結束了,但扶正是慢工夫,因為您的身體虛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要一點點扶正,大家要有這種正確的認識。
我們平時可以怎么扶正?
第一,可以吃點五谷雜糧、青菜等,清淡飲食。通過飲食來調整脾胃,扶助脾胃之氣。
第二,可以吃點補脾的藥物,像人參、白術、懷山藥等。
在一點一點扶正的過程中,邪氣還在,所以有時候有矛盾,我們可能不知道怎么祛邪。古代的名醫(yī)他們知道邪氣怎么祛,所以一邊扶正,一邊配點藥,直接兩三服藥,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但是大家中醫(yī)辨證學得沒那么好,看不出來問題到底在哪。也不用著急,您只要一點點扶正,矛盾沖突會慢慢爆發(fā)出來。
比如有的人補上火了,就懷疑,這是中藥的副作用吧?或覺得這個藥可能是吃反了,他就不吃了。我跟您講實話,我認為能上點火是好事。首先,說明您吃進去這個藥有反應了;其次,說明您的身體問題開始顯現了,您上點火又有什么問題呢?上火了,臉上起包了,有的人就受不了,“肯定是吃錯了”。其實未必!可能再接著吃,正氣會越來越足,把邪氣頂出去了呢!
有的人扶正,扶著扶著就發(fā)熱了,這其實是因為您的身體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跟邪氣作戰(zhàn)了,這回正氣終于足了,終于有足夠的力量跟邪氣搏斗了!這是好事呀,千萬別停。
有些人看中醫(yī)吃了中藥后,身體稍微有點反應,比如說吃完藥上火了,就覺得天都塌了,立馬覺得這個醫(yī)生不行,這是錯的。您可以去化解一下,比如說吃點保和丸,或者停藥兩天,再接著吃,只要陰陽的大方向沒搞錯,您補了之后稍微上點火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正氣充足的反映。
邪氣很盛的人,多數都是長期折磨自己的身體,最后把正氣搞得很虛弱的人,所以邪氣在他的身體里纏綿不去。像這樣的人,扶正是關鍵。
扶正,實際上就是趕走風寒暑濕燥火。邪氣就是身體里面有瘀血、痰濕、郁結。大家在扶正的基礎上,一點點清理這些邪氣,才能真正把邪氣清掉。如果您扶正沒下功夫,指望醫(yī)生用幾服藥就把邪氣清掉?不可能的。可能過十天半月,邪氣又來了。所以方向不要搞反。
李東垣的補土派,提示我們脾胃的重要性。調脾胃在扶正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向。
如果大家能夠把脾胃學說學好了,對于我們愛護健康、重視養(yǎng)生的人來說,應該是最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