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乘專列從朝鮮首都平壤啟程出訪俄羅斯,并于12日早抵達俄邊境城市哈桑。9月13日,金正恩在俄羅斯阿穆爾州東方航天發(fā)射場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舉行“歷史性”會晤。金正恩和普京在兩國官員的陪同下進行了會談。雙方就深化兩國高層交往等各領域交流與合作、進一步鞏固友好合作關系且增進互信進行了討論。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全體會談后,金正恩和普京進行了單獨會談。雙方討論了多項重大問題和當前合作事項,包括兩國在應對軍事威脅方面進一步密切協調和相互支持,并達成協議和共識。當天,普京舉行招待會歡迎金正恩一行,金正恩在招待會后邀請普京訪朝,普京接受了邀請。訪問期間,金正恩參觀了俄飛機制造廠、俄空天軍及太平洋艦隊裝備,并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會面。17日,金正恩結束了對俄羅斯的正式訪問日程,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出發(fā)返回朝鮮。
9月19日,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批準了法院針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提出的拘留同意請求書。報道稱,李在明涉嫌于2014年至2015年利用市長職務之便,導致被排除在項目之外的城南城市開發(fā)公社蒙受200億韓元的損失,以及涉嫌于2019年至2020年通過前京畿道分管和平事務的副知事以代付訪朝經費之由索賄800萬美元,并涉嫌于2019年2月因違反《公職選舉法》受審時唆使他人提供有利于他的虛假證詞。自8月31日以來,李在明一直在進行絕食,反對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呼吁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就“破壞民生和民主”道歉,并要求徹底改組內閣。9月18日,李在明因健康惡化,被送往醫(yī)院搶救。李在明被送醫(yī)之后仍表示要繼續(xù)絕食,表明將繼續(xù)以身作則阻止現政權的決心。
9月10日,颶風“丹尼爾”在利比亞東部地中海沿岸登陸并引發(fā)洪水,在其東部城市德爾納、貝達、舍哈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德爾納市是這次災情的重災區(qū),該市近四分之一的沿海區(qū)域被洪水摧毀,人口稠密的市中心也遭到了強烈破壞。截至14日,德爾納市在這場災害中的遇難人數已達11300人,另有10100人失蹤。德爾納市市長預計,“丹尼爾”及其引發(fā)的洪災可能僅在該市就造成多達兩萬人死亡。
德爾納市之所以受災最重,主要原因是該市上游兩座水壩在夜間垮塌,許多人在睡夢中被洪水沖走。德爾納市區(qū)位于河谷中,地勢較低。2011年3月,美國及其盟友發(fā)起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襲,幫助利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政權,利比亞隨后陷入長期內亂。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與支持它的武裝力量控制西部部分地區(qū),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則與“國民軍”結盟,主要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qū)。由于連年戰(zhàn)亂,當地沒有統(tǒng)一的中央政府管理,基礎設施老舊,防洪抗洪能力較弱。事發(fā)時,當地既沒有洪水預警系統(tǒng),也沒有疏散應急預案。災情發(fā)生后,國際社會積極救援,多國和國際組織紛紛表示慰問并伸出援助之手。
9月13日,敘利亞軍方發(fā)表聲明稱,以色列當天自地中海方向針對敘利亞塔爾圖斯省部分“防空地點”發(fā)動導彈襲擊,造成兩名敘士兵死亡、六人受傷,部分設施損毀。當天晚些時候,敘軍方再次發(fā)表聲明說,以色列自黎巴嫩北部方向針對敘利亞哈馬省部分地點發(fā)動空襲,造成部分設施損毀。兩次聲明均未具體描述遭襲地點。2011年敘利亞內戰(zhàn)爆發(fā)后,以軍多次以打擊伊朗軍事設施為由空襲敘境內目標。敘利亞和伊朗政府均否認伊朗在敘有駐軍。
9月16日,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軍事領導人在馬里首都巴馬科簽署共同防御協議——《利普塔科-古爾馬憲章》,并同意建立薩赫勒國家聯盟。協議要求簽署國在其中任何一個締約國遭受襲擊時必須提供援助,包括軍事支持,“對一個或多個締約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何攻擊都將被視為對其他締約方的侵略”。
馬里國防部長迪奧普稱,“薩赫勒國家聯盟的首要任務是打擊這三個國家的恐怖主義?!苯陙?,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交界處的利普塔科-古爾馬地區(qū)飽受武裝叛亂的蹂躪。2017年,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乍得和毛里塔尼亞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了薩赫勒五國聯合部隊,旨在打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極端組織。但自2020年至今,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先后經歷了政變,馬里于去年宣布退出薩赫勒五國集團。尼日爾發(fā)生軍事政變后,馬里與布基納法索公開聲援尼日爾軍政府。
對于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建立薩赫勒國家聯盟的目的,尼日利亞《每日信報》認為,該聯盟的成立是為了對抗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軍事干預的威脅,此舉將加劇三國與西共體之間的緊張關系。
9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改組內閣并調整自民黨高層人事,這是岸田繼去年8月之后第二次改組內閣。根據最新公布的新內閣成員名單,包括外務大臣、防衛(wèi)大臣在內的13名內閣成員更換,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財務大臣鈴木俊一等六名內閣成員繼續(xù)留任。本次內閣改組一大特點是女性閣僚人數大幅增加,增至五人,與迄今內閣女性成員最多記錄持平。此外,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還對黨內高層人事進行微調。有日本媒體認為,岸田此舉意在維持自民黨內派系力量平衡,牽制潛在競爭對手,為明年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做準備。
受物價高漲、“個人編號卡”制度問題頻出等因素影響,日本多家媒體民調結果均顯示,8月岸田內閣支持率維持或刷新內閣成立以來最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岸田希望借助內閣改組為民眾帶來執(zhí)政新氣象,提升支持率并借機維持和鞏固黨內政治基礎,為明年尋求連任鋪路。但從重要職位留任名單和派系力量分配來看,新內閣實質并無太大改觀,能否有效提升支持率還有待觀察。
9月10日至11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訪問越南。訪問期間,美越雙方宣布將雙邊關系由全面伙伴關系提升至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與拜登會談時表示,越美關系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尊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彼此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彼此尊重政治體制。他還強調不干涉他國內政的重要性。雖然美越雙邊關系升級,這段表態(tài)表明,越南對美國依然保持戒心和警惕。美越關系升級有利于雙方擴大合作范圍,但今后如何發(fā)展仍要取決于雙方在具體領域談判的情況。
今年是美越建立全面伙伴關系十周年。拜登政府借此與越方頻頻互動,雙方互動頻次超出以往。3月,拜登同阮富仲通電話。隨后,美國各層級代表團便開始訪問越南,先是商務部副部長拉戈,然后是蘋果、波音、亞馬遜等美國知名企業(yè)組成的史上最大考察團,接下來是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再到總統(tǒng)拜登,美國對越南的拉攏意圖十分明顯。
9月14日,俄羅斯認為美國駐俄使館一等秘書杰弗里·西林及二等秘書大衛(wèi)·伯恩斯坦的行為與外交人員身份不符,宣布兩人為“不受歡迎的人”,并要求他們在七天內離境。俄外交部當天召見美國駐俄大使琳恩·特雷西并遞交照會,宣布了上述決定。俄外交部指出,西林和伯恩斯坦曾與俄公民羅伯特·紹諾夫保持聯系并從事非法活動,紹諾夫被指控與外國政府進行秘密合作,接受旨在損害俄國家安全的任務并因此獲得物質獎勵。俄外交部強調,美國駐俄使館干涉俄內政等非法活動是不可接受的,俄方將予以堅決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