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傾城
有位年輕女子問我:“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那一年,我有兩位朋友因癌癥去世。她們都是女性,都是“70后”,去世時一位38歲,另一位37歲;她們都是單親母親,去世時孩子分別是15歲與8歲;一位患了肺癌,另一位得了乳腺癌。
有一位和我曾經關系很好。
她20歲結婚,26歲便凈身出戶、無家可歸,帶著3歲多的女兒輪流借住在幾個妹妹家。她是很要強的人,咬咬牙去做了保險員,僅僅一年,她在近郊買了一套十幾萬的房子。
孩子的開銷何止學費,鋼琴課、舞蹈課、矯正牙齒……這些費用她都得一點兒一點兒地攢出來。
她很愛她的女兒,人家閨女有的,她女兒就要有,還得比人家的更大、更美、更精致,上南山打虎,去北海捉蛟,無論如何她也得給女兒買。
她先是查出肺結核,治療半年后,確診為肺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了,無法醫(yī)治。
為了女兒,她不惜命,但不惜命不意味著不要命。她絕不想把女兒孤零零地拋在世上。生父雖在,但十余年不曾聯(lián)系。女兒該怎樣長大?誰能替她在女兒人生接下來的每一個路口,給出苦口婆心的指點?她做錯了什么,要得到這樣的結果?怪她太拼嗎?
誰有權利責備一個單親母親為了生存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我想:如果她不那么拼命工作,在賺錢與保持身體健康之間維持一份平衡,或許不會患癌癥。她可以如她所盼,陪伴女兒成長。
另一位朋友,人人都稱贊她陽光、利落,在她患乳腺癌之后,她們才吃驚地發(fā)現她生命中的破碎與黑暗。
一段失敗的婚姻,在她心里堆積了無數的塵埃?;樽兒?,她期望以忙碌緩解哀傷,拼命工作。無可訴說的痛苦、巨大的壓力、晨昏不定的作息,增加了她患病的可能。
從節(jié)節(jié)敗退到全軍覆沒,僅一年多時間。她裝作若無其事,把兒子從前夫家里接出來吃飯,輕描淡寫地說道:“如果治不好,媽媽會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但媽媽會在那里一直關注你,為你祝福的?!?/p>
她以為她全程滿臉笑容,事后從兒子的日記里才得知,她的眼里浸滿了淚水。
兒子在日記里認真寫道:媽媽開心,我就開心。開心的人一般都很長壽,只要媽媽一直開心,一定能開開心心地活下去。
我們往往對母親有一種別樣的苛刻,要求她們必須全知全能、力大無窮,肩負起所有責任且不能奢求援手。她有責任給孩子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否則,她就是剝奪了孩子美好的童年。我的兩位朋友都對孩子深懷愧疚。為了孩子,她們要讓自己無所不能。
但是,每一份壓抑都可能變成一個癌細胞,每一道淚痕都會是刻在身體上的一道傷痕。壞情緒像是一道咒語,在召喚疾病。
總之,我做了決定:要強身健體,要追尋快樂。壽命與基因、遺傳、營養(yǎng)、情緒、生活模式等因素都有關聯(lián),我無法改變基因和遺傳,但可以盡力改變其他因素。
我想陪伴在孩子身邊,抱她、逗她笑、陪她哭、給她提供人生建議……我的手臂不夠強壯,但我勇敢、堅強;我的愛有很多瑕疵,但不會有人愛她比我更多。
作為母親,最需要給孩子的,是母親本身,是母親簡簡單單的陪伴。